首页 理论教育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其他社群与社团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其他社群与社团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异在于人数:兰亭之会有42人,超社联吟仅得12人。

民初文化遗民研究:其他社群与社团

第二节 其他社群与社团

除淞社之外,当时的遗民社团也较多,著名的有超社、逸社、希社、冰社、沤社、汐社、赓社、正声吟社、白雪词社等。

1.超社

又名“超然吟社”,癸丑年(1913)二月十二日小花朝日成立于静安寺路樊增祥的樊园,到1914年9月9日惠中旅馆登高第十九集和樊山韵,即大体结束。入社者有樊增祥、瞿鸿、陈三立、缪荃孙、吴庆坻、吴士鉴、王仁东、沈瑜庆、林开暮、梁鼎芬、周树模、沈曾植等12人。樊增祥为发起人

樊增祥有文记其缘起:“孙卿氏曰:‘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吾属海上寓公,殷墟黎老。因蹉跎而得寿,求自在以偷闲。本乏出人头地之思,而惟废我啸歌是惧。此超然吟社之所由立也。先是止庵相公致政归田,筑超览楼于长沙。今者公为晋公,客皆刘白,超然之义,取诸超览,人生多事则思闲暇,无事又苦岑寥。闭户著书者,少朋簪之乐;征逐酒食者,罕风雅之致。惟兹吟社,略仿月泉。友有十人,月凡再举。昼夜兼卜,宾主尽欢。或纵清谈,或观书画,或作打钟之戏,或为击钵之吟。”(46)他在《三月三日樊园修禊序》中,将“超然吟社”与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会”进行了比较,它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胜之者一”。

一同在于服饰:东晋人物,标映江左,群幅白练,动墨成花;超社诸子则衣皆鹤氅,帽尽高檐,致兼风雅,堪入龙眠之图,地远尘嚣,有似乌衣之巷。二同在于场景:兰亭图中,殊形异态,或整衣冠,或俯玩游鹅,或扫石题诗,或酩酊大醉;超社诸子则线装在手,锦随身,写经则道德五千,小说亦虞初九百,开帘放燕,临水观鱼,高斋击钵,小径穿花。三同在于时日:东晋逸少禊游之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今则宿雨新霁,春荫甚薄,更年月日时无异。

一异在于山水争胜:“右军不如我在金粉楼台,我不如右军在青绿之山水。”二异在于人数:兰亭之会有42人,超社联吟仅得12人。三异在于人间时序:永和癸丑,年号昭然;今则伊耆揖让,周召共和,义熙甲子纪年,仅出私家,诗歌断自前朝宣统之初,不落炎汉文景以后。四异在于安宁:兰亭时节,王敦苏俊,世难已夷;今则声唳之警,有甚于淝水,安上门外,尚挂流民之图,太史书中,将添刺客之传。

一胜在于人物超群、诗歌内容超盛:兰亭诗歌,仅杀青37首,四言同于《芣苡》,五字异于《河梁》,嚼蜡寡味;超社则最多尊宿,相国(瞿鸿禨)英绝领袖;乙庵(沈曾植)体包汉唐、义兼经子;艺风(缪荃孙)抗声于白傅;散原(陈三立)振彩于西江;琅琊弟兄(王仁东),慭遗一个;延陵父子(吴庆坻、吴士鉴),奕绝重光;京兆翰林(林开暮、沈瑜庆)标八闽之隽;中丞给谏(周树模、梁鼎芬),翘三楚之英;仆(樊增祥)竖义常丰,述情必显。(47)

其结束缘由,乙卯年(1915)春,章梫在《答金雪孙(即金兆丰)前辈同年》信中有所揭示:信函开头引秦幼衡提学使对海上诸遗老的批评,他们“流连诗酒,太不雅驯”,接着他回顾明末遗民结社的盛况,相比现今“海上寥寥一二社,偶尔酬倡,愧明末甚矣”,再者,也有腰缠十万金,终日以酬倡、消遣为度日的,也有腰缠十万金,至老仍喜做官的。故王子展观察打趣他们说,“超”字形义,本属闻召即走,此社随散,顷间,腰金而能作诗者,寥寥矣。尚能作诗与借救国为前提,牺牲名誉之说,出赶热闹,其实去“救国”两字甚远。(48)章梫的上述话语,恐怕主要是影射“楚中三老”(即樊增祥、周树模、左绍佐)中的二老:周树模和樊增祥。周树模1916年任北洋政府平政院院长,兼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樊增祥1914年接受袁世凯的邀请赴北京任参议员、参政。沈曾植也填词《鹧鸪天》一阙嘲讽,得“从此萧郎是路人”一句。(49)

2.逸社

因发起人樊增祥的“变节”,超社基本处于解散状态,第二年,瞿鸿禨重新召集成立逸社。

逸社的成立约可视为对超社的一种总结和新变,超社对遗老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对遗老们冲击很大,吴士鉴在给缪荃孙的书信中说:“超社更名逸社,大约不至再有受命令之人。”(50)逸社的精神领袖为瞿鸿禨,沈曾植、陈夔龙为核心人物,前期以瞿鸿禨、沈曾植为主,到了1920年左右,则集中到陈夔龙周围。

据杨钟羲《雪樵自订年谱》载,乙卯年(1915)正月二十五日,瞿鸿举逸社,入社的有蒿庵(冯煦)、艺风(缪荃孙)、乙庵(沈曾植)、伯严(陈三立)、修丈(吴子修)、(王)旭庄(仁东)、彊村(朱祖谋)、(林)贻书、沈涛园(瑜庆)、陈庸庵(夔龙)、王聘三(乃征)、张黄楼(彬)、杨钟羲等14人。(51)第二集由蒿庵(冯煦)尚书招饮于花朝日(二月十二日);七月七日第五集招饮于完巢(王仁东)新居;第七集会于庸庵(陈夔龙)寓所,分咏“京师胜迹,得陶然亭”;八月二十四日在沈曾植斋补作逸社第六集,以稻槁生日为题;(52)逸社第八集的主题为“哈园登高”。(53)其他的社集主要集中在沈曾植寓所、陈夔龙花近楼等地。

1918—1920年,逸社的主要人物相继去世,导致了逸社的凋零,1918年4月瞿鸿禨病逝,6月左右,王仁东去世,10月沈瑜庆去世,1919年缪荃孙去世,1920年梁鼎芬去世。

众多人物的去世,加之,沈曾植因张勋复辟事情不济,年老心情落寞,使得逸社的社集活动不多,于是,庚申年(1920)陈夔龙重开逸社,地点基本在花近楼,杨钟羲载入社的有余尧衢、章梫等,(54)从陈夔龙《花近楼诗存》收集的诗歌《重开逸社,先期柬梦华、雪程、乙庵、紫东、病山、古微、留垞、补松、散原,并约尧衢、一山、家少石兄入社,得诗一章,聊得喤引,用蒿庵〈除夕见寄〉韵》标题可以看出,入社的有13人,此诗亦可视为逸社小史:

逸社始乙卯,品流集厨顾。时平各专城,乱离乃相遇。善化执牛耳,诸老韶弦屡。同保岁寒身,宁以淄易素?大国有附庸,走也聊备数。三载翰墨缘,岁月骎骎去。长歌且当哭,险韵不辞步。但适我辈适,罔忌纤儿怒。相公谢宾客,夜游先治具。隐侯挥鲁戈,心苦势失据。吴陈归旧庐,缪沈罢琴御。梁髯独完人,丰碑炳龟跗。嵩叟滞淮表,书来眼揩雾。其余二三友,零星棋难布。我如失群雁,皇皇安所附?吟坛许再筑,纸堆仍钻故。三湘起义军,兰芷夙工赋。岂藉旧史氏,宫锦不受汙。吾家老孟公,联床共宵寤。花时共主盟,为欢慰迟暮。念逝感生存,幸各朱颜驻。谁欤称健者,探骊先得句?(55)

1922年后,逸社基本以余肇康的倦知庐为主要活动地点,参与者为吴子修、陈三立等。

《沈曾植集校注》收录有超社唱和的诗歌约100首、逸社唱和的诗歌约200首。300首诗歌,从吟咏的主题可以看出,与“晨风庐”遗民的诗歌唱和内容大体相似:如超社第二集癸丑修禊樊园,用杜甫诗《丽人行》韵,第十三集以《西岩老人招集桃源饮酒楼,楼主胡鼎臣参议,文忠公子,陶文毅公外孙也,席间盘盂皆有“印心书屋”款识》为题,东坡生日第十七集会于樊园,以苏斋所摹朱完者本“东坡幅巾像”为题;逸社第二集为蒿庵中丞(冯煦)招饮,以杜少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为韵,第七集会于庸庵制军(陈夔龙)寓所,以京师胜迹陶然亭、天宁寺塔灯、金台夕照碧云寺魏阉葬衣冠处、静业湖李文正故宅、龙树寺古槐、斜街花市等为韵,等等。

3.希社

1912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高翀(太痴)假上海豫园寿晖堂发起成立希社,入社的有潘兰史(飞声)、周庆云、姚文栋(东木)、邹翰飞(弢)等,(56)关于希社社旨,高翀在《希社小启》中有明白的表述,因文段不长,全文移录如下:

文社之由来旧矣,而莫盛于明季,东林诸贤之仆,而继起也。张西铭立复社,陈卧子立几社,几复云者,盖惧正学之将绝,而几其复兴也。时则南北响应,建社如林,贤士大夫,连镳接轸,虽讲学卒无裨益于事,然其文章气节,固卓卓传矣。今者昊天不吊,厄我斯文,神州大地,将及陆沉之祸,中原文献,亦同板荡之忧,而或者犹以黜孔教为奇功,废国学为快事。呜呼!吾道若亡,人心孰挽?埋遗经于古壁,虽尚未隙其时,肩道统于尼山,要当共矢厥志。支一木而大厦或可幸存,援天下而匹夫亦偿负责,此同人之所以有希社之创也。希之云者,风雅久衰,声气难广,仰鲁殿之仅遗,叹秋星之可数,则与此有寥落之感焉,又幸之之词也,是希也者,亦犹有几复之遗志焉。粤惟壬子之秋,七月望日,社乃成立。其盟书则据复社之原。文曰:学不殖将落,毋蹈匪彝,毋读非圣书,毋违老成人,毋矜厥长,毋以辩言乱政,毋干进丧乃身。嗣今以往,犯者小用谏,大者摒,社友签曰诺。爰疏其缘起,布告远近各同志,沧海横流之日,非正本何以清源。国家多难之秋,必修文乃能偃武。先民之典型足式,古圣之教泽难忘。吾知山深林密,或有隐逸之士,云端木末,岂无怀美之人?招松桂以竞赏,聆笙声而求和,幸结霞契,毋闷玉音!(57)

姚文栋在《希社丛编序》中,一方面训释了“希”字的涵义:大抵唐虞三代以至春秋战国,皆训“希”为“罕”,自汉以后,乃有训为“求”、为“慕”、为“冀望”者;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何取名为“希”的原因:高子命名之始,社未成立,即“自言兼此二义,盖其意欲溯既往,策将来”。接着,姚文栋进一步引申说,天生四民,唯士为尊,在乎救时而已。今天下之变亟为数千年所未有,“其始虑其亡国,今则惧其种灭教绝”,由于社稿日多,“或诗以言志,有杜陵每饭之忧;或因文见道,有韩子起衰之望。见深见浅,虽所诣不同,而能维持于绝续之交”。(58)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故有《希社丛编》社稿的裒然成集。此外,邹弢的《希社记》、唐咏裳的《希社序》等文都表达了对高翀、“希社”社旨、希社成立的赞赏和认可。

但从希社实际活动看,希社社员关注的重点是孔子,他们用思想家的思维和眼光品评孔子,尤其离不开对孔教的宗教想象。《希社丛编》收录了一些讨论尊孔的文章,如高翀的《尊孔会之宣言》,姚文栋的《孔子为中华四千年文明之代表》,阮崇德的《尊孔意见书》、《答童子问》,陈作霖的《尊孔会宣言书》,蔡云万的《论新旧学不可偏废》等,他们从对孔子的认识、如何尊孔、尊孔的目的三个层面展开了阐释。(59)(www.xing528.com)

他们的文学活动,集中在三方面:

(1)抒发对孔子、孔教的景仰之情

希社成立时,高翀有诗《希社成立赋五言古诗三十四韵,乞远近各同志和作》,以诗化语言交代了希社成立的缘起、目的,并表达了自己的呼吁。全诗以颂扬东林党人气节及张(溥)陈(子龙)杨(廷枢)夏(允彝)等为继往圣绝学而“结社罗英俊”的苏松名流而起首,面对西学风行下“圣哲藐虫沙,经书委土粪,尼山百世师,乃亦遭颠顿”等旧学难以为继的局面,作者“欲以蚍蜉力,撼使乔柯震。大声呼尊孔,窃效铎之振”,故“壬子七月望,希社遂发轫”(60)。作者使出蚍蜉撼树之力,结社振铎,其一是为了振兴正学、挽回世运,其二是希望将“尼山百世师”作为正学的代表加以尊崇。

此诗一出,潘飞声、姚文栋、周庆云、施琴南等接续唱和,和作甚多,和者之一的孙雄在其《诗史阁诗话》中讲到,唯有施琴南(名赞唐,一字槁蟫)一作尤胜,施诗340字,起首用鲁仲连义不帝秦和张良博浪沙刺秦始皇、为韩国报仇之典故,表达了对达观之士和名教之人的敬佩,中间以中国历史上为名节、为学术续命而兢兢不惜的孔颜、濂洛关闽、尤袤、陈(亮)杨(万里)、高(攀龙)顾(宪成)等人的事迹入诗,也对复社因门户太宽、薰莸相混,以致阮大铖、周之夔等为人反复、偏激而猾、末路反戈之流出现而痛加叹息。最后以鼓励与告诫结尾:“希圣进希天,天必遗不慭。相期见道心,勿效清谈晋。”(61)也就是期望希社同仁切勿效法魏晋人士的只尚清谈,而应踏实努力,将决心化为行动。

(2)借曲阜大会主题表达对孔林、孔庙的膜拜与虔诚

1913年8月下旬至9月初,孔教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山东曲阜召开,孔教会各省代表、港澳地区代表及全国各界人士均前来参加,若干外国记者也到会观礼,会议的内容是祭孔与讲经,遇此盛会,希社也派出社员顾薰(字廼琴,号遁庵)、姜循理(字怡云,号鹤心)等人参加,顾薰撰写了六万余字的《代希社赴曲阜大会记》,将曲阜六日考古及与会盛典的情形记录下来,编者在《希社丛编》第二、三册以专著栏目刊印出来。阮崇德(字仲明,别字南望山人)等人却用诗文唱和来送别友人,如《送姜怡云赴曲阜大会谒林襄礼录呈梦坡先生正和》:

羡君壮往气如虹,文物沧桑百感中。东鲁庙堂瞻象服,征尘车马指龟蒙。置身泰岱群山小,多士鼓钟天下同。此日遥知邹氏邑,趋跄齐拜圣人宫。(62)

梦坡即周庆云。首联写作者忧伤中的艳羡,在时局面临沧桑巨变、让人百感交集时,非常羡慕朋友能气壮如虹、亲自参加曲阜孔教大会。第二联用《诗经》“象服是宜”、“奄有龟蒙”等典故,以“象服”指代孔子,以龟山和蒙山指代孔子故里,全国各地的滚滚车马都奔向曲阜,为的是瞻仰东鲁庙堂的圣人。第三联是呼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但成为岱宗的泰山是不让土壤、包含万物、博大虚怀才成其大的,零散的士人虽微不足道,但群聚一起击鼓敲钟,天地间也会发出相同的声音,作者呼吁各路士人同心一气,共同张大祭孔、祀孔的声势。第四联,我们这些不能亲自赴会的人,只好遥对圣诞地邹氏邑,拜谒于各地的孔庙,以表达自己对孔子的敬重之情。

周庆云有次韵奉和,刘炳照也有和作,刘诗用“长虹贯日”、五陵王气不保、“天宝遗音”等典故,既有对中华民国的咒骂,也有孔学式微后的迷惘和困惑:

蔽日浮云贯日虹,默观星象午宵中。滔滔江汉商飙起,莽莽关河毒雾蒙。西域久经滋族异,东邦漫许考文同。五陵佳气今销尽,天宝凄凉说故宫。(63)

此外,钱学坤的《谒孔林》、孙乃延的《孔庙》、项寰的《私祀先师礼成感赋》共同抒发了对作为中华文明代表的孔子的敬仰、膜拜与虔诚。

(3)借章梫赴青岛尊孔文社编辑之约,表达他们在学术寝衰之时,希冀振兴孔教、振兴学术的文化担当与文化续命之努力(64)

4.沤社

1930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夏敬观(剑丞)、黄公渚二人。据周庆云《年谱》载,入社的有朱孝臧(彊村)、潘飞声(兰史)、程颂万(子大)、洪泽丞、林铁尊、谢榆生、林子有、杨铁夫、姚景之、许季纯、冒广生(鹤亭)、刘廉生、高潜子、袁伯夔、叶玉虎、郭啸麓、梁众异、王莼农(蕴章)、徐绍周、陈君任、吴湖帆、陈方恪(彦通)、彭醇士、赵叔雍、龙沐勋(榆生)、袁帅南、周庆云等29人。(65)胡怀琛在《上海的学艺团体》中有专门对沤社的介绍:沤社为文人临时雅集的性质,自1930年至1933年,共集二十次,得词284首,刻为《沤社词钞》一册,作者为朱孝臧(古微)等29人,《词钞》后附录汪兆镛(伯序)、赵尧生(熙)等人的和作十六首。(66)

5.冰社

1927年夏—1930年成立于天津,其大体情况可参见袁伯夔的《冰社词选序》。他说,变异之世,士大夫所学于古却无所用,因州郡、乡里害兵旅、盗贼,故他们群居大都名城为流人,穷愁无憀之际,只有相濡以文酒,其所闻见,感于心而发于言,言不可以遂,乃托于声。“天津之有冰社,上海之有沤社,胥此志也,而冰社为之先。社友都二十人,皆工倚声,月三集,限调与题。久之,社外闻声相和者甚众,陈弢庵太傅、夏闰枝翰林,其尤著也……社友颇有以事散之四方,沤社遂起。”至于词集内容,他说:“夫一二知者,玩其辞,悲伤其意,吾曹之遇可谓穷矣,虽然水深火热,呻满国中,吾曹犹获从容觞咏,以自适其志,世每况而愈下后之人,读斯集者,或且穆然想象其流风,而欣羡慨慕以为不可复得。”(67)国内哀鸿遍野,满目疮痍,遗老们却从容觞咏,希冀后人欣羡慨慕,其避世情结,可见一斑。

6.正声吟社

1931年,居香港的遗民谭荔垣(汝俭)、黄棣华(伟伯)、陈廷泰(履谙)、胡少蘧(景瑗)、邓晃云(绍光)等,在荷理活道某义学社址组织“正声吟社”,假乐陶陶酒家、中华酒家举行,月集两次,参加者有朱汝珍、温肃、赖际熙、区大原、陈庆保等二三十人,刻有《正声吟社诗钟集》,该社存留约一年半时间。(68)

7.白雪词社

据刘声木《苌楚斋随笔》载,白雪词社是徐致章创办。徐致章字焕其,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瑞安县知县,撰有《拙庐诗稿》、《词稿》等。该社的参加者有五人,他们是蒋兆兰字香谷,诸生,撰有《青蕤庵文集》、《诗集》等;程适字肖琴,号蛰庵,光绪丁丑(1877)拔贡,官某县知县,撰有《蛰庵类稿》等;储风瀛字映波,光绪癸卯(1903)举人,官浙江运副,撰有《萝月轩诗稿》、《词稿》等;徐德辉字倩仲,光绪壬寅(1902)举人,官法部主事,撰有《寄庐诗稿》、《词稿》等;李丙荣字树人,丹徒人,诸生,官安徽按察司照磨,撰有《秀春馆词钞》、《大观亭志》。徐致章壬戌(1922)年所著的《乐府补题后记》中有段序语:神州陆沉,寰瀛荡潏,是何等世界也。狞鬼沙蜮,封豕长鲸,是何等景象也。铁血涴地,铜臭熏天,是何等观念也。集泽鸿嗷,泣途虎猛,是何等惨痛也。刘声木阅是序后,称赞他们为“伤心人,诚别有怀抱也……其志嘉,其行卓,迥非末流所能企及。”称赞其词社“隐寓黍离麦秀之感”(69)

除上述主要社团外,当时的遗民诗社还有:晚晴簃诗社,它是徐世昌1922年下野后与一班遗老,于从政之暇,评量风月,饮酒赋诗的背景下结成的。一些自命风雅之流者,如樊樊山、易实甫、严范孙、赵湘帆等遗老经常参加。每逢星期,开会一次,分题拈韵,摇头摆脑,丑态毕呈。其舞文弄墨、粉饰太平之举,诚堪笑也。(70)汐社,它是左笏卿(绍佐)与人结成的,其墓碑载:辛亥鼎革,避居沪滨,与诸巨公结汐社,每篇一出,翕然传颂,友朋会聚,若将终焉。(71)刘聚卿等人的“南园赓社”,(72)因资料缺少,目前无法知道详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