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特点及困境

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特点及困境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张军所谓校外教育,是指在课堂外和学校后对青少年儿童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本文尝试从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和挑战这三个方面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实践与探索展开分析。所有这一切,不仅使我国校外教育在短时间内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全民办校外教育的可喜局面。

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特点及困境

现阶段我国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

张 军

所谓校外教育,是指在课堂外和学校后对青少年儿童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学校内、学校外、学校后教育并举”的方针,这就为我们明确了校外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我国目前的校外教育体制沿用的是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野外营地等为阵地,培养孩子的个性、爱好以及基本素质和生活能力,校外教育机构在全面育人方面起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尝试从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和挑战这三个方面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实践与探索展开分析。

一、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特点

(一)体现公益性与个性效应

和学校教育一样,广大的青少年儿童都有平等地接受校外教育的权利,同时,在参与校外活动的过程中,广大的青少年儿童都能够平等民主地接受到相应的教育,他们是真正的教育和学习的主体,他们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并在校外教育活动过程中,使个人的天赋和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是由校外教育的公益性所决定的,而这种公益性应该使少年儿童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不断地扩大,使校外教育能够向现代化方向不断深化改革

校外教育除了它的社会公益性之外,还有它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个性效应。我们说,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国家要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采取政策法规等手段强行推进,在教育评价上注重整体教育水平以及全面发展质量;而校外教育不同,它注重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追求个体的发展效果。学校教育除了社会评价外,更主要的是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办得好与不好,最终是上级说了算,出了问题也有政府负责。而校外教育基本上由社会评价,丢失了家长与孩子的信任,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就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二)注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是校外教育的重要特点。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要是通过兴趣的培养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对学生潜能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校外教育机构中,通常情况下,少年儿童都有自主的选择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来参加各类活动。因为是兴趣和特长主导校外教育每一项活动开展,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校外教育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灌输与知识搬运,更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适应他们的主动发展。从具体的活动过程来看,在校外教育机构所组织的许多活动中,少年儿童可以自己定选题、找资料、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实验和制作。活动过程遇到的问题要自己去分析、判断,活动的结果要自己进行检查和总结,因此,更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非智力品质

校外教育更突出学生的素质教育,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市少年儿童佘山活动营地为例,营地所开展的活动,无论是春秋季活动、夏令营还是军训,都强调学生的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和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营地活动与学校教育一样,十分重视理想、信念和科学世界观的培养,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重视为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献身的精神和以公而忘私的思想为核心的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

(三)强调开放创新的原则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华夏大地发展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许多投资在上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在5000~10000平方米的大中型校外教育机构,其中许多校外教育机构的硬件都是一流的,这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环境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增添了情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校外教育系统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很高,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校外教育的经费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社区、企事业单位、机关、军队等积极关注校外教育事业,出力出资,解决了因经费不足带来的困扰。同时,也争取了各行各业的热心人,特别是知识、技能、修养水平较高的学校教师、离退休干部、企业家、科学家参加到校外教育管理的行列中。所有这一切,不仅使我国校外教育在短时间内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全民办校外教育的可喜局面。以上海市少年儿童佘山活动营地为例,营地的发展得到了上级机关上海市妇联的大力支持,营地扎根上海市松江区佘山脚下,充分挖掘了周边的环境资源。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佘山天文台地震科普馆和圣母大教堂,对学生进行科普和人文知识的教育;与周边的部队协作,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利用佘山丰富的竹林资源,组织学生学习烧烤竹筒饭的活动,等等。

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校外教育机构延伸到社会。如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夏令营和冬令营,不仅开阔了少年儿童的眼界,也使他们获得了更多接触生活、了解社会的机会。校外活动内容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不断增设新的活动和项目,或在原有的活动和项目中增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还可以采用讲座、报告、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当代科学的新动态、新发现和新记录。在学习化社会中,校外教育更体现了知识更新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能根据需要,将各种“即时信息”转化为教育内容,使少年儿童从小就有机会接触人类最新创造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文化环境。同时,校外教育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扩大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今天,在城市中长大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就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使他们较难习得蕴涵在这些活动中的合作、交往方式和技能,甚至也较难获得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如同情、怜爱等情感因素。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少年儿童既可以与自己的同龄人交朋友,也可以与自己年龄不同的人交朋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少年儿童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时间和互动机会,他们往往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寻求志同道合者,这使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的特征。

(四)呼唤亲近自然、感悟生活的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是学习者逐步获得感性认识的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而亲近自然、感悟生活是体验教育的主要形式。以上海市少年儿童佘山活动营地为例,我们组织活泼有趣的垂钓活动,如钓螃蟹、抓泥鳅等,让少年儿童充分体验一种野趣,体验人与动物共生共荣的快乐;通过组织学生制作水果拼盘,开展个性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力想象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定向探宝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在大自然中生存的基本常识;通过两天或者三天独立自主的生活,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体验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验是少年儿童的食粮,是培养生存能力的基础。在实践体验中,孩子们在感动、好奇中收获知识,接触自然和了解社会。

二、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的困境

(一)普及程度不够,地区发展不平衡(www.xing528.com)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校外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仍然不够。从全国来看,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分布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差别很大。有关资料显示,沿海某省目前有3600万青少年,但占全省青少年人数17%的五个地级市,至今没有一处专门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大部分校外活动场所配套设施老化或不健全,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从目前来看,我国校外教育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学校教育,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校外教育机构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为数众多的农村少年儿童还没有获得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在城市,尽管校外教育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但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少年儿童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还没有得到相应的保证。另外,校外教育机构师资缺乏,专业结构配置不合理。各地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明确

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我们的一些领导,都对校外教育不够重视,而缺乏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对校外教育缺乏了解。虽然从目前来看,校外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全社会对校外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大多数人仍停留在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补充这一认识程度上。另外,我国校外教育体制的发展也不是很健全,首先就是归属不同,有的隶属于教育部门,有的隶属于共青团部门,有的隶属于妇联系统;其次是全国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大家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一致,定位也不明确。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共识。在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眼里,青少年活动阵地可以作为“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但不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而定位不明确也使得校外教育机构传递给青少年的信息显得杂乱无章,降低了青少年对校外教育机构的认同,也影响了社会对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的正确评价。

(三)现行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主题的偏差

目前的校外教育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中。各种校外教育机构在努力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同时,违反政策等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的主题并不那么和谐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左右着家长对校外教育的选择。家长考虑的基本上都是升学就业、生存,而不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严重的功利思想。而形形色色的校外教育机构则把它看作是一个商机无限的市场,怎样赚钱怎样做,哪里赚钱哪里走,处于一种势利的无序发展状态中。

有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66%的家长为子女选择的所谓校外教育,以特长班、家教、课外辅导班为主,学习的内容多为艺术、外语、学校课程和计算机。家长的需求客观上影响和决定了校外教育市场的走向,针对应试教育和市场需要开办的数学英语等课外辅导班越来越火,校外教育成为校内教育的翻版,每逢双休日和长假,前来参加补课等活动的学生络绎不绝。还有些校外教育机构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在弹琴、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单纯的技能培训上,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协作交往能力、野外生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校外教育的宗旨是让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受教育,它不光传播知识,更培养技能,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而如今,校外教育在很多方面却沦为了应试教育的奴隶,这不能不说是校外教育的悲哀。

三、校外教育机构的应对与挑战

(一)行政部门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校外教育的管理与扶持

政府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对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必要时可以将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统一起来,归属于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于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生源调配、检查考核。同时,政府行政部门应该向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家长能够对校外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认识到校外教育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补习班兴趣班,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素质教育、生活技能习得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校外教育具有与校内教育一样同等的重要性。

政府行政部门还应该加大对校外教育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文件的相关要求,适当增加“十五”期间用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切实解决部分少年宫在建设过程中因筹资负债或其他原因负债的问题。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促进校外教育产业的发展。根据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校外教育工作规律,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自我多渠道筹集经费为辅的机制。国家制定相应的校外教育机构自行创收经费的优惠配套政策,对公益性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免征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对少年宫的门票收入可根据现行营业税条例规定免征营业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和捐助各种活动设施及经费;校外教育机构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市场机制结合教育规律,求得生存和发展。

另外,政府行政部门还应该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合理利用社区现有各类活动场所,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类文化场所,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各种场所、设施,建立节假日开放制度,安排好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社区校外教育,促进校外教育的协调发展。社区校外教育工作与城市发展和社会教育发展相适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社区设点办学可以拓宽校外素质教育的生存空间,强化校外教育机构的社会功能。

(二)重视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校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按需设岗,实施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改革,进而建立工资能升能降、奖金能多能少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速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配置,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定校外教育机构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等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校外教育事业;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

适应时代需要,改革校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校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时代的需要,改革那些已经陈旧的专业和活动课程。建立新的专业和新的活动课程,使新专业、新课程尽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当今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及早抢占教育的制高点。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性活动,尽可能拓宽少年儿童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将一些校外机构好的做法加以推广,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