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亚金融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成果

中亚金融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成果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亚洲金融危机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意识到,必须建立有效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才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之间资源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互补性较强,为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亚金融合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成果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亚金融合作

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来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时也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明显滞缓,客观上成为制约成员国加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瓶颈,因此,积极开展区域金融合作,对于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流动不断加快,人才、物质、技术以及产业的转移,需要巨大的资金流为其服务,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才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加快金融创新产品研发力度,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区域金融整体竞争力,对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4)

1.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需要加快金融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需要加快金融合作,主要表现在:一是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中,中国、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通过实施区域内合理分工,可以有效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二是区域内各国通过金融合作,可以促进各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各国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 (25)三是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合作已涉及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商业贸易、农业、旅游、劳务、科教文化、卫生免疫、环保等多个领域,完成这些合作项目,最终都离不开资金的供给与支持。如果跨国的金融合作有效,就能保证中亚各国的信贷资金、保险资金、投资资金的合理流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资金支持。

2.上海合作组织加强独立性需要加快金融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得更趋复杂。国际金融体制的主导权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手里。例如,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均在美国的直接操控之下,而亚洲金融界在监督机制、抵御风险能力、获得信息速度、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落后于欧美国家,这对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不利的。建立金融合作机制能够增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独立性。

3.上海合作组织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加快金融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迅速扩散以及亚洲货币的竞争性贬值,关键就在于未建立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无法预防金融“传染效应”。所谓传染效应,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陷入金融危机,危机将迅速向其他国家(经济实体)和地区传播,导致相邻国家(经济实体)也随之陷入危机,使得金融危机成为一种区域性现象,其防范和解决已日益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区域性问题。因此,亚洲金融危机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意识到,必须建立有效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以增强抗风险能力,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才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因此,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已成为与东亚、中亚、俄罗斯范围内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26)这是一种必然选择,任何国家都无法抗拒,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才能把握其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要想加快区域金融合作,就要借鉴欧盟、北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从它们的区域经济合作经验来看,加快区域金融合作,一般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合作区域必须是相互毗邻,同时要有一个金融核心区域,而这个区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二是本区域之间经济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必须具备资源优势互补的条件;三是必须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协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已基本具备了这些可行的条件。

1.从地理区位来看

从区域地理区位来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例如,俄罗斯和中国是欧亚金融、物流和信息中心;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中西部都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虽然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近年来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战略;俄罗斯与欧盟国家联系方便,处于核心区地位的是俄罗斯,将对其他成员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辐射力。

2.从资源条件来看

从区域资源条件来看,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选择和技术进步的方式都会与该地区的资源条件有关。上海合作组织各国之间资源条件存在明显差异,互补性较强,为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成员国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内资源条件的这种差异和比较优势,寻找金融合作的契机,实现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

3.从经济发展来看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梯度性差异,这种差异为区域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其中,中国和俄罗斯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金融资源市场等优势,为区域产业提供广阔的金融合作与创新平台;俄罗斯则是欧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拥有巨大的金融资源优势,可以在成员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中亚国家虽然没有金融资源优势,但具有其他方面优势,可以承接俄罗斯和中国转移的产业和投资,利用俄罗斯和中国金融市场,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合作。

4.从金融合作来看

从区域金融合作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加快俄罗斯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辐射度,特别是俄罗斯的金融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而周边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正需要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两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吸纳投资,弥补开发资金的不足,以促进区域经济紧密合作与快速发展。 (27)

三、区域金融合作面临的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金融合作,虽然已取得了较快进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银行结算渠道不畅

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于2004年签署了有关边境贸易的银行结算的协定,力求为边境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但是,两国货币不能互换阻碍了贸易的发展。虽然卢布已于2006年7月实现了自由兑换,而人民币未能实现自由兑换,双边的经贸活动依然存在很多不便。特别是双边结算渠道不畅,现汇结算多是通过第三国银行转汇完成,进行任何商品贸易时,都必须要将人民币先兑换成美元,然后再将美元兑换成卢布,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加大了交易成本。此外,俄罗斯的银行虽然很多,但信用好的不多,因此开展信用证业务受阻,而我国银行在俄罗斯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莫斯科业务范围比较有限,客观上也造成中俄结算渠道不畅,阻碍了区域金融合作的正常进展。

2.中小企业融资受限

投资学角度看,融资可分为贸易融资和投资融资,前者是以贸易活动为基础的出口信贷,是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工具。后者主要是针对投资项目的贷款,如果是涉及能源、资源、交通等国家战略的大项目,基本上可以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并能够带动商业银行的投入。由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内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不透明,银行在提供贷款时采取比较单一的标准,民营和中小企业一般不是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的主要对象,贷款总规模较小、融资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中小企业适时捕捉商机、拓展规模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以中俄经贸关系为例,一是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进出口需要大额信贷,但俄罗斯央行不举债,不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贸易规模受到限制。二是俄罗斯进口企业的资金有限,对中国能否提供优惠的出口信贷融资非常关心,但出于金融安全考虑,中国银行在提供出口信贷时比较谨慎,一般只向俄罗斯大银行提供信贷额度。目前,中国的各大银行与俄罗斯签订的出口信贷框架协议基本上集中在俄罗斯外贸银行,该银行于1990年成立,俄罗斯央行是其最大的股东(99.9%),由于缺乏竞争,俄罗斯外贸银行在进行转贷时,通常收取7%~15%的转贷利息,致使中国的出口信贷在到达俄企业手中时,增大了商品成本,影响了俄罗斯进口商的积极性,降低了中国银行在俄融资市场的竞争力。三是中方外汇管理规定支付预付款的最高限额为3万美元(1997年以前限额为10万美元,1998年打击逃套汇后,将限额降至3万美元),超出限额的需由对方银行出具保函。但由于俄方银行资信较差,无法提供保函,双方商务合同执行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

3.担保体系未健全

在区域金融合作中,担保体系不健全是个突出问题。例如,俄罗斯央行对外债不提供担保,最多只能出具“安慰函”,而我国商业性信贷担保机构也不愿意在这些地区过多地投放信用担保额度,因此双方在银行信贷方面的合作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只与俄外贸银行签订了8亿美元的转贷出口买方信贷,而进出口银行则向俄方提供了15~20亿美元的项目授信额度。由于担保体系未健全,难以实现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目标。

4.金融合作体系不完善

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区域金融合作的实践来看,成员国对金融合作的态度都很积极。例如,一是在政府层面上,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下,成立了中俄、中哈银行合作分委会等,旨在召集银行业人士,讨论双边合作的问题。二是在中央银行层面上,积极推动双方高层互访,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信任,签署了5个双边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外汇监管、人员培训、金融监管、贸易结算和反洗钱等方面。三是在商业银行层面上,中方与俄罗斯银行、哈萨克斯坦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加强相互间的业务合作与信息沟通等。四是在政策性银行层面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对俄罗斯提供了相当规模的项目授信额度。但金融合作体系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为,实效性差、银行间业务合作不多、金融合作产品少、金融创新滞后、金融联动效率低下、金融监管合作有待加深、金融机构外设合作滞后等现象。目前,俄罗斯严格控制外资银行在俄罗斯的投资,只是指定几家银行进行合作。 (28)(见下表)

上海合作组织金融合作机构一览表

资料来源:参阅《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5)》。

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经验看,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区域合作等成功经验相比,面临上述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文化上的差异,影响了区域金融合作。二是金融开放额度低,难以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机制。三是金融监管障碍,限制了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因此,区域金融合作客观上要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必须改变现有的监管模式。 (29)(www.xing528.com)

四、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措施

1.借鉴国际区域金融合作的成功经验

从国际区域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自从二战以来,国际金融关系趋向地区化,区域金融合作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区域性金融合作机制的现象日益突出。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区域性金融合作引起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兴趣。亚、非、拉、美、欧等区域都有不同规模的金融合作机构。例如,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西非货币联盟、拉美五国成立的安第斯开发公司和储备基金等等。这些区域金融合作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对稳定国际区域金融形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二是区域金融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从合作时间看,有长期合作也有临时合作;从合作范围看,有全面合作也有某一方面的合作;从合作程度上看,既有松散型合作也有紧密型合作;从合作模式看,主要有地区开发银行体系和区域货币联盟。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学习和借鉴。

2.借鉴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成功经验

从中国区域金融活动的实践来看,粤港澳金融合作是中国区域金融合作中成功范例。粤港澳金融合作的方式,是以市场协调为基调,其基本趋向是以金融要素为客体,根据金融市场信号自由流动,以追求经济效率为目标。粤港澳金融合作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国家赋予广东等一些沿海地区较大的自主权,并给予了相应的特殊政策优惠。2004年1月1日,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正式实施,粤港澳在金融合作上也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力推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商业银行体系为主的跨境人民币流通渠道,保证跨境人民币现钞调拨的安全和资金清算渠道的畅通。二是深化三地支付结算领域合作。三是加强票据承兑贴现、备用信用证项下人民币贷款、国际保理、资信调查等方面的金融合作。四是扩大三地金融市场开放,逐步发展银行同业拆借业务的开放度。五是加强反洗钱合作。六是推动三地金融人才交流的培训。粤港澳的金融合作已取得很大成效,值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学习和借鉴。

3.建立区域金融合作中心

从全球金融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要求来看,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金融合作中,要确立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的区位优势,发挥上海和莫斯科为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各国可借助区域金融合作的机会,加快本国金融市场的建设,改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使区域内各国的金融市场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在区域金融合作中,之所以要发挥上海金融中心作用,关键在于上海在20世纪50年代已成为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具备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从客观上看,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上海具有三大优势,即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的,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潜力、国际贸易等都将对金融服务产生巨大需求,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通信、相对集中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发展迅速的现代信息技术等,这些优势都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资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上海的金融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金融产业已经成为上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区域金融合作中,之所以要发挥莫斯科金融中心作用,关键在于俄罗斯不仅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国,而且它更是中亚国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它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金融中心,拥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比较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较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还拥有联通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渠道,基本具备了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对于推进区域金融合作起着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作用。

4.建立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从世界各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来看,在区域金融合作中,必须建立区域金融稳定目标。区域金融稳定的目标,应该是区域内整体金融运行环境良好、管理机制健全并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但由于上海合作组织的金融合作刚开始,存在许多金融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四位一体的区域金融风险监管体系,这个体系由以下四个机制构成。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主要内容有:设立由有关金融专家组成的危机评估机构,与各国监管责任部门配合,监测区域内外各种金融风险对本区域内各金融机构的影响,对区域内金融活动进行追踪分析、预测、发布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2)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内容有:加强银行的信息披露,提高交易行为的规范性,以增加金融合作的安全性;建立民间或半官方的信用担保机制,或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做法,专门建立出口保险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区域市场;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为企业对外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活动的合法权益提供风险保障。

(3)建立金融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内容有:在区域金融合作中,建立金融风险的处理机制是区域金融监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金融合作监管中,应结合区域内金融结构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应本区域的金融风险处理机制,以便及时处理和化解金融机构出现的风险,防止危机的蔓延,从而保障区域金融合作的顺利进行。

(4)建立商业银行合作服务机制。主要内容有:要求各成员国商业银行应从多方面、多途径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全面代理行关系,拓展信用证、保函、托收等新的结算业务,为贸易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在区域合作项目融资方面与国际知名银行合作,开展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并积极考虑参加国际银团招标,通过降低风险,扩大贷款规模;商业银行要全面了解各成员国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时提供贸易融资和贷款服务。这些机制的构成,不仅是建立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需要,而且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保证。 (30)

总之,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因为各成员国历史传统、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理念的巨大差异,区域经济合作只能遵循求同存异、渐进融合的方式。这就决定了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是在区域内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从中国角度上讲,当前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要积极主动地发展同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从而为更快地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章小结┃

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演变而来,诞生于1996年4月26日。其初衷旨在增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边境地区的军事信任,共同谋求边境和平。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与苏联7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在苏联解体后变为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之间的边界。为确保边境和平与安宁,建立各国间睦邻友好关系,中国与上述四国于1996年4月26日在上海举行首脑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形成了“上海五国”运作机制。

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二次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有利于促进五国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关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的日益猖獗,反对民族分裂,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成为五国面临的共同任务。于是,在2000年7月在杜尚别会晤时,共同发表了《杜尚别声明》,重申各方决心联合打击三股邪恶势力,以及非法贩卖武器、毒品和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不允许利用本国领土从事损害五国中任何一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及社会秩序的活动”。

“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以及结伴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安全观,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提供了有益经验,对维护亚洲地区安全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五国”元首于2001年6月14日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同意乌兹别克斯坦以平等身份加入“上海五国”。6月15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共同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创新了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起步阶段,其特点是安全合作占主导地位。(2)发展阶段,经贸合作成为主要议题。(3)合作阶段,其特点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在强调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不足,制约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二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组织层次性交叉,削弱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三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

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中亚四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地缘上,中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关键部位。中亚既与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关系,更与俄罗斯同为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治经济关系极其密切。在今天的区域经济合作中,中亚四国既要以俄罗斯强大的经济力量为依托,也要以中国广阔的市场为目标,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地缘上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目前,各国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致力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振兴,争取利用资源优势,尽快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加速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振兴。

在中亚四国区域经济合作中,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对中亚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因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地理上接近,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共同边界有3000公里。中国与这一地区久远浓厚的历史联系所形成的深厚积淀,只是被存封,但没有消失。近年来,中国对中亚的经济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中国正成为中亚地区越来越重要的区域经济伙伴。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经济贸易合作程度的加深,要素流动不断加快,人才、物质、技术以及产业的转移,需要巨大的资金流为其服务,只有要求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才会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区域金融整体竞争力,对于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概念┃

上海合作组织 中亚四国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区域金融合作

┃复习思考题┃

1.怎样看待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3.我们应从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得到何种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