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雅阅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基石

优雅阅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基石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峰优雅阅读中,阅读主体为6—12岁的儿童,这一时期被我国的文学理论界界定为“童年文学”时期。优雅阅读正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在优雅文化中进行优雅阅读,会逐渐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会呵护儿童优雅的天性。在儿童的文学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儿童,与成人的

优雅阅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基石

(一)呵护儿童完满天性的阅读

优雅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关注学生的成长和需要,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儿童的纯真、自由、创造力想象力等天性得到发展。

1.优雅阅读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童年是当下的存在,并非成年的预备;儿童是独立的生命,并非缩微的成人。儿童阅读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但事实上不少成人或是由于缺乏了解,或是出于对儿童未来命运的“关心”,将本属于成人范围的文学作品过早地摆放到儿童的书桌上。这种与儿童趣味相距甚远的书籍会冲淡孩子的阅读热情,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对于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稚拙是其本色。他们身心还没有健全,生活经验不足,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只能依赖自己有限的经验,因此带有稚嫩的特点。与之相对应,儿童文学作品就应具有稚拙美。稚拙美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儿童的童真童趣上。这种童真童趣是儿童感情最真实、最自然的流露,它使孩子们能够从作品中获得愉悦和乐趣,甚至能使成人流连其中纵情大笑。基于此,提供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其文学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而儿童文学的接受者,即儿童读者,他们与许许多多的成年读者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作品的美通过自己的认知方式不断地进行同化与顺应。因此,优雅阅读所选择的阅读内容要适应该年龄段儿童读者的年龄特点与领悟能力。

在文峰优雅阅读中,阅读主体为6—12岁的儿童,这一时期被我国的文学理论界界定为“童年文学”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以学习为主导,他们不再满足于已知的事物,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又富于幻想,往往具有强烈的探求事物原貌的精神和愿望,但同时还未摆脱儿童的幼稚心理,他们喜欢想象力丰富、情节曲折动人、趣味性很强又充满冒险精神的故事,同时,受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也很喜欢各种知识性的故事。[1]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所需要的文学作品要同时注重想象与认知。

2.优雅阅读要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

“大人跟大人说话,我们并排站着,并排坐着,都可以。对孩子说话,我们得弯着点腰。越是幼小的孩子,我们越是要弯腰。但是弯过头了,变成蹲下,比孩子还矮,也不行。你说的话,孩子也听不见。”[2]洪汛涛的这段话,不仅是对儿童文学作家讲的,也是对儿童教育工作者说的。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针对不同的儿童为其选择不同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审美是不同的,儿童的阅读审美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

首先,儿童的审美具有形象性。当儿童在欣赏一部小说或一部精彩影片时,其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可感的。如《桂林山水》一文,他们可以凭借课文的文字描述产生画面的想象,想象桂林的水那么清,那么静;桂林的山那么奇,那么险。他们也可以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看到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瀑布,想象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欣赏塞外长烟落日的风光。这些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可以凭借着具体的形象思维进行感知。

其次,儿童的审美具有情感性。在阅读时,他们会在作者描绘的美景、抒发的情感、刻画的形象与文字中感受其中蕴含的喜怒哀乐,流露与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他们读古诗,随着杜甫登上东岳泰山时,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泰山的崇高与雄伟,在心底和诗人一起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他们读小说《船长》,看到哈尔威有序地指挥沉船上的男女老少安全撤离,自己“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时,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读神话,会跟着故事上天入地,心潮澎湃。[3]快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文学是一种快乐的文学。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喻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就会把握儿童的心态,依据儿童的阅读期望来选择加工生活素材,展开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思维和想象,使自己的作品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充满色彩的快乐世界。

3.优雅阅读要符合儿童需求的梯度

儿童是需要被尊重和呵护的,一个优雅的人首先要拥有的是优雅的天性。教育不能抹杀掉儿童的纯真、自由、创造力、想象力等天性,这也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所追求的。[4]在优雅教育这一理念下,优雅阅读正是要不给儿童设定方向,让他们在自由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独有的兴趣。在优雅阅读中,应尊重学生个体,以科学的阅读理念建构独特的阅读活动。儿童的心灵世界是纯洁又充满想象的,他们情感强烈,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他们求知欲旺盛,对一切事物都抱以好奇又想去探究的心态。优雅阅读正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在优雅文化中进行优雅阅读,会逐渐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会呵护儿童优雅的天性。

处于小学不同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所以儿童阅读必须符合阅读认知发展规律。基于此,文峰学校在优雅阅读中提出了分级阅读的建设思路。分级阅读,即按照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他们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读物并指导他们正确阅读,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阅读图书书目。在实施过程中,将主体分级,即根据各阶段学生年龄、思维和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充分尊重与了解各个学段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因素;将对象分级,即根据各学段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的不同,将阅读对象的读物划分为图画书、儿歌、童话、漫画、诗歌、散文、科普、科幻、小说、艺术戏剧历史故事、社会科学等多个类别;将标准分级,即根据同一阶段不同孩子阅读能力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达成标准应弹性设置,总体呈螺旋形和阶梯式上升;将目标分级,即各年段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阅读兴趣与能力,分设达成目标。在分级阅读的参考书目中,通过科学指导帮助儿童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高品位阅读的习惯,使阅读成为其接受终身教育的最好形式。

在儿童的文学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心理、审美接受有所不同,儿童阅读的作品必须符合一定的“客观的”标准才能为儿童接受。比如一年级学生的推荐书目,就体现了学龄初期学生喜欢童话和神话故事的特点。他们在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学作品进行自主的解读与美感的欣赏。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真挚的,他们的心灵纤尘不染,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充满爱意。他们用稚嫩的眼光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批评假、丑、恶,往往让成人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它是世界经典绘本“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内涵最丰富、最具教育功能、最具娱乐性、最有特色的一本,它的结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愉快。学生从中可以认识各种动物和它们独特的本领、学数数、体会合作与分享的精神、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想象力……将绘本寓教于乐的特点最佳体现了出来,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又如《蚯蚓的日记》,这是一本极为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角度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再如《笨狼的故事》,这本书扣人心弦,“笑”果联篇,精彩耐读,极具感染力。“笨狼的故事”系列图书描述了可爱又可笑的笨狼一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想象奇异,是好玩好笑的故事。故事配有生动活泼的插图,每个故事还附有成语篓子、笨狼妙语、笨狼讲笑话等有趣的链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更为读者增添了独特的阅读乐趣。

(二)培育儿童优雅精神的阅读

阅读是促进人的精神发育的重要途径。优雅阅读,自然要促进儿童优雅精神的培育,这也是优雅阅读的核心理念之一。

1.经典阅读和诵读的陶冶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经典不只是一本书拥有的这样或那样的优点,经典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所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5]

经典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1)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2)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3)著作具有权威性的。(4)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所以经典主要指记载了人类历史文化进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和重大影响,历经岁月沧桑不减其价值的著作和篇章。[6]这些作品具有不可取代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展示了人类文明各方面的成就,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是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又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它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都不过时,它总会在时代的浪涛中不断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洗礼,以其鲜明的历久弥新品质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如既往地前进着。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具有当代的特性。(www.xing528.com)

所谓经典阅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书面读物,同时关联着相应的阅读方式、阅读状态,即阅读是独立进行的、个性化的、宁静怡悦的,并能以文字符号为引导而使阅读主体展开联想、想象以及再创造。钱理群先生曾说过,“阅读经典可以使我们的年轻一代在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经典作品总是让人百读不厌。经典以其思想上、精神上所体现出来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经典站在人性的巅峰让世人顶礼膜拜,也可以到达人性最黑暗的角落,极尽暴露、批判之能事;有时它会就人尽皆知的人事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诠释,有时它又会直抵人们灵魂罕为人知的最深处,与人们进行心灵的私语,从而深深打动人的意识与良心。[7]所以经典就是如此,它能发挥其所长,它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最好的代表。对经典我们有无数种诠释的角度,也有无数种称赞的理由。面对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更要引导儿童走进经典阅读,在经典阅读的洗礼之下,具有人性真善美的认识,形成属于儿童的美好精神世界。

所谓“诵”,是指“读”的一种表达方式,“读”是“诵”的理解基础。“诵”,指的是大声朗读和背诵;“读”,指的是不出声地看文章或阅读。宋代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从词源的角度来看,“诵”和“读”是两个词。许慎说文解字》曰:“诵讽也。”“诵”是一种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不仅包括“诵”,还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即反复思考或涵泳。朱熹说,读书之法,读了一遍,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是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

“诵读形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诵读形式”,是指对文化经典著作的“背诵”和“朗读”,且以“背诵”为主。广义的“诵读形式”,还包括进行传统礼仪教育、说文解字、培训琴棋书画、练习中国传统武术、举行国学沙龙、开办各种国学论坛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在我国的传统蒙学中,“诵读”是指先生教给学生的主要读书方法,首先注重的便是一个“熟”字;其次是要“精思”;三是注重诵读声调的抑扬顿挫。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提到,“吟诵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所以说,诵读不只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饱含情感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8]

经典诵读俗称“读经”,首倡者是中国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他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0-13岁),学习并读诵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后经杨振宁、南怀瑾等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中国大陆也开始提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说法,并广泛开展相关读经活动。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包括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和成人经典导读工程两部分,而其中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奥林匹克”。[9]“经典诵读”包括背诵经典诗词、儒家经籍,诵读古代名篇,阅读古典名著等内容。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可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并启迪品性灵气。“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塑造儿童的灵魂,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在诵读中,把一些最具智慧性、文学性、时代性的经典,不加讲解地、牢牢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把中华文化的精髓沉淀到生命深处,使其伴随孩子一生。经典在人的思想里慢慢酝酿,慢慢发酵,最后内化为一个人独特的素质和修养。

2.与经典为友的优雅阅读

(1)经典阅读中读优雅

优雅教育提到,希望通过诗意的、富于精神的教育以及注重学生内在品质的关心教育培养出具有优雅精神的优雅少年。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从中国传统教育中获得诗意的灵感,决定了优雅教育是诗意的教育。优雅教育认为诗意教育是一种品质、一种境界。唯有在这种状态下的教育,才可以自由成长、快乐成长。在优雅教育中,以诗意浸润学生的心灵,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的潜力,实现“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优雅教育以诗意浸润学生心灵的过程,体现在优雅阅读方面。诗意的生活即通过与经典为友,培养儿童优雅的精神。通过阅读经典,从中体会阅读带给儿童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于谦《观书》有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他把自己阅读的书看作老朋友,从早到晚与书形影相随,愁苦与共,乐在其中,在阅读中明理、观史、鉴人。而优雅阅读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净化心灵,诗意地生活。读书如晤故人,读书荡涤心胸,读书修身养性。经典阅读也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构建的过程。这种“选择”与“构建”,都是在平等的“对话”与“理解”中完成的。文峰的教师引导孩子,通过经典作品,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从中体味生活。在经典阅读中陶冶身心,正如优雅教育之下,对于优雅少年审美情趣的培养中所提及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才能指向学生优雅美好的生活。优雅阅读正是通过对阅读中审美要素的挖掘,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感知中,体会感动、悲伤、欢乐和痛苦,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指导儿童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培养儿童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提高审美趣味和情操,积淀文化,张扬智慧。

文学的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审美,要求“读者能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对于儿童来说很困难。所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应该选择审美价值高的作品。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故事解析内容,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力,运用现代化、多元的教学手段,实现文学多元化教育的同时实现对作家审美情趣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解析经典文本能够达到对作家审美理想、审美追求的鉴赏。对经典文本的解析过程,就是审美解读的过程,传统经典文本的阅读活动不是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欣赏,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

如巴金所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以经典阅读培养儿童优雅的精神,优雅阅读为每一学段的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中都有经典书目的影子:既有如《百家姓》《弟子规》《西游记》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有像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这样的世界经典名著。学生跟随兴趣去阅读经典,在读中净化心灵、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健全审美,文峰优雅少年的优雅精神得以培养。

(2)经典诵读中品优雅

优雅阅读正是以经典诵读的主张为基础,在阅读活动中展示对经典诵读的独特理解。优雅阅读既有日常阅读活动中的以新教育理念为启发的“晨诵迎朝阳”活动,又有如“诵经典诗词,品诗情画意”为主题的展现在儿童阅读节中的特色经典诵读内容。

优雅阅读提倡采取多样的诵读形式,包括全班齐诵、男女合诵、小组合诵、个人自由诵、表演诵,或者师生间、生生间的PK诵。学生在儿童时期大量诵读美文,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将这些美文深深地印刻在大脑里,其智力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诗品》中说“诵读重在玩,重在味,须沉潜涵泳,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通过独具优雅气息的晨诵,在晨诵中以饱满的热情共同诵读经典的诗词、经典的散文,在其中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学生通过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髓,得到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语言,提高语感;通过诵读,不断积淀自己的人文素养,丰富心灵世界,逐渐成就优雅少年之姿。

优雅阅读中的诵读经典古诗词活动,通过诵读诗词,激情在琅琅书声中飞扬;你演我猜,趣味在一言一行中激发;绘制扇面,优雅在一诗一画中彰显。活动中同学们精神饱满,积极参与,感情真挚,以不同的形式来诠释中华经典文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以班级为单位的诗词竞答比赛,孩子们流利地回答,用心地表演,家长们热心地参与,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融入每一个家庭。诗词大会活动通过引导孩子们诵读经典诗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促进儿童优雅行为的阅读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广。”[10]要达成君子人格:从内,必须“博学于文”,借用古人的智慧来充实自己的内在,净化自己的内心;从外,必须“约之以礼”,做—个懂规矩、守秩序的人。这样做并不仅因为畏惧法律和舆论,更是要服从内心所持守的广。正是从这一内在的和外在的规定性出发,君子在实际生活中才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11]在当代,君子教育也有其属于当代性的阐释。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和优势,他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时代主题,阐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从中可以看出,“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标识和价值载体,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数次提到“君子”,提倡学习君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君子是社会的良心,也是文明的象征,继承优秀民族文化,补精神文明的短板,加强学校的育人功能,君子教育正当时。

优雅阅读主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成为有学习智慧、生活智慧和身心健康的人,成为品格良好、举止文雅和有审美素养、兴趣多元的人,也为学生成为合格、优秀、高雅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要塑造具有优雅行为的优雅少年,文峰小学就关注到中华民族优雅形象的象征即君子。君子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君子人格的形成中,儒家不仅关注到君子的内在之德,还关注到君子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在优雅阅读中正是在借鉴与传承君子教育的精髓中,结合学校特色,在阅读中对君子教育进行传承与发扬。

通过学校的优雅阅读活动,了解古代君子的经典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君子行为中所体现出的涵养。从中提升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君子般仪表端庄、举止落落大方,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优雅的精神状态。正如对优雅少年“雅行”所描绘的:雅于姿态、雅于思想、雅于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