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阅读的好处:培养多方面能力,提高品德修养,丰富想象力

学生阅读的好处:培养多方面能力,提高品德修养,丰富想象力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更应借助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随便一本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学生对书籍强烈的好奇心。学生的阅读越广泛,储存的知识量就越多,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将课外的知识与自己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构架。

学生阅读的好处:培养多方面能力,提高品德修养,丰富想象力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俄国文学家、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如果说读书是一条小路,路上布满了坎坷和荆棘,那么感悟就是一双脚,可以让我们去体会一路上的艰难和困苦。

如果说读书是一条小河,河中流淌着危机和险阻,那么感悟就是一条船,可以让我们去体验河中的惊涛与骇浪。

每本书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当我们开心愉悦时,书会陪我们一起分享;当我们忧伤烦恼时,书会替我们排忧解难。我想套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何以解忧?唯有好书。

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高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广阔的天地,欣赏壮丽的山河;可以回味时光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和司马迁谈论历史,与徐霞客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在21世纪的今天,学生更应借助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1.阅读可以使学生储备必要的知识和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高深的知识很重要,但普通的常识也很要紧。

整个学生时代,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时期。随便一本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学生对书籍强烈的好奇心。而读书,不仅能开阔视野,增添知识信息,了解和认识世界,还能满足学生那份天然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的还是继续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玛窦·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这位宫廷数学家。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

这样,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了阿基米德的相关理论。

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强化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灵活性。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

多读一些好书,能让学生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所以说,阅读可使学生涉猎文学、历史、地理、科学、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增广见闻,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大有益处。

2.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只有博览才能博识。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使知识常新,才能见多识广,才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加渊博。学生的阅读越广泛,储存的知识量就越多,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尤其是看一些科幻书、漫画、侦探小说等,可以使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读书是我们人生的主题。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自己吸收充足的养分,才能让自己的视野得以开阔延伸,才能让精神和情感得以蜕变与升华。

我想,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狱”内,而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越狱。

杨绛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钱钟书先生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住在一个小窝棚里。杨绛先生指着这个窝棚问钱先生:“可否终老于此?”钱先生回答:“没有书读。”

是的,没有书读,无疑是人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但如果有书可读,那么,即使终老于蜗居,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书中的世界广阔无垠,充满好奇、想象、梦幻和机遇。不论现实世界如何狭隘枯燥,如何冷漠残酷,但爱阅读的学生仍是理想远大、梦想无穷、创意无限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我们就能融古今、通四方、承上下、跨东西。

3.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大,涉猎广泛,知识丰富,那么他的理解能力就比较强。在上课时,无论是文科课程,还是理科课程,他会比别的同学学得更快、理解得更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学习成绩自然就好。

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词汇量就会比较多,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比较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都会比别的学生更胜一筹、超前一步。

阅读还可以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将课外的知识与自己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构架。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但是,有一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文理分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导致“学理的不知文,学文的不懂理”的现象。

1948年,建筑大师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作了一次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讲座,谈到了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问题。他竭力提倡教育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人的美好梦想。虽然有改变的趋势,但时至今日,已是七十多年过去了,“半个人”和变相的“半个人”的现象还在中国盛行。

不管是重文轻理,还是重理轻文,文理的分离必然会导致两种畸形人的诞生,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另一种是不懂科技而喜谈人文的边缘人。我十分赞同梁先生的观点,也一直在呼吁“文理不分家,文理不分科”的理念,希望多培养一些全面发展、不偏科的复合型人才。

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技术乃立世之基。科学与人文共生互通,不可分割、分离、分开。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文科教育培养人性、灵性,人文文化决定着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会异化,不打自垮,受人奴役。

4.阅读可以构建学生的智力背景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和智力基础,以及情感和审美基础。他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其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靠补习,也不是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只有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吸收文化和知识,并感悟、积累和沉淀,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www.xing528.com)

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去领会,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快乐

阅读是快乐的源泉,是通向内心安宁的一条通道。阅读能给人的心灵以慰藉,让人真正地拥有幸福和安宁。

如果学生经常阅读,把书当成朋友,在书中就可以体会到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快乐。一旦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在书海之中,他的生活内容就会更丰富、更快乐。

如果学生真正爱上了阅读,便会欲罢不能,他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越读越好。

阅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一书在手,乐以忘忧。我想,只有爱阅读的人,才可以享受那份自得其乐的悠闲。

我喜欢毕淑敏散文,也许是她的内科医生身份之故。我总是这样认为,医文同源,医生出身的作家,一定会对生命和人生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她曾经这样说过,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而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她还说过,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

旅行,是一次心灵的阅读,而阅读,则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6.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英国的威沃克曾经说过:“只要读书用心,人的举止自然会一点点优雅起来。”很多老师认为,要使学生拥有更宽广的胸襟,拥有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只有从读一本好书开始。

读书可以使我们立志,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的特别爱好的。”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知道了古代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知道了近代林则徐左宗棠的保家卫国;知道了现代雷锋的助人为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受到洗涤和滋养,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另外,书中复杂的论证及情节,也能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吸收,边分析边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些有良好阅读技能的学生,往往能经得起人生的考验。因为,他们视野开阔、心胸广大,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能为他人着想,同情别人的不幸遭遇,懂得应对危机和挫折,情绪上也较为平和、愉快。

爱阅读的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比一般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情商。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多读书就可以让学生进步更快。

应该这样认为,物质上的富有可以通过赚钱来获得,而精神上的富有只能通过阅读来达到。

因为,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本书,都是我们的先人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因为,我们读的文字,关乎作者的思维质量,也关乎我们的生命质量和人生质量。

因为,那些展示主人公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张扬作者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和震荡。

鲁迅的书,我们会被他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所打动;读李白的诗,我们会被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铮铮傲骨所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会被主人公保尔那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

这些向上、正向、积极的精神,会使学生的人格升华,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阅读定律”,听起来很简单,却有些道理:

(1)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3)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反之,以下定律也成立:

(1)你读得越少,知道得越少;

(2)你知道得越少,越早辍学;

(3)你越早辍学,越早变穷,而且穷得越久。

可见,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和绝望的武器

所以,让小孩子尽快阅读,并爱上阅读,实际上就是培养他(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很多父母只知道自己的孩子语文不行、数学不行、英语不行,其实归根到底,往往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所致。

7.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促使学生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想,这个“少”字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的内容少,二是记住的内容更少。

不读书,少积累,必然导致理解能力的欠缺,写作时无话可说,词不达意,语言乏味。

喜欢阅读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往往比较强,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比不爱阅读的学生要高出许多,不必背诵、强记课文而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另外,这些学生还能欣赏那美妙的、诗一般的语言,并从书中领悟出复杂的意念和意境

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有的人自然会产生写作的欲望。阅读有助于积累词汇,而且因为读的书比较多,写起文章来也会有一种信手拈来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