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详解与分析

重庆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详解与分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德水各位代表:我受重庆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重庆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按照中央的要求,从1997年1月1日起,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入重庆市计划盘子,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按照新的行政辖区统计,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这就是重庆市一年起步的基础、五年振兴的起跑线,也是制定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和基本出发点。

重庆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详解与分析

李德水

各位代表:

我受重庆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重庆市199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制定1997年计划的依据和基础

去年6月,四川省根据中央决定,着手筹备委托重庆市代管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的有关工作。9月,中央批准代管方案,正式实施代管,并相继完成了计划、投资、项目、重要物资、生产配额、专项资金等方面的基数划转和衔接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从1997年1月1日起,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入重庆市计划盘子,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在过去的一年里,不仅实现了代管工作的平稳过渡,而且保持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按照新的行政辖区统计,重庆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1996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7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5.5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54.9亿元。粮食产量、肉类产量、汽车摩托车、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部分冶金产品和轻工产品在全国或西南地区具有一定优势。199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一批外国大公司进入我市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制造、化工医药、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等重要领域合资合作。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相互衔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加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重庆市一年起步的基础、五年振兴的起跑线,也是制定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依据和基本出发点。

二、1997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调控目标

1997年是重庆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重庆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编制好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计划会议和中共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紧紧把握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发三峡,振兴重庆”,加快发展,富裕城乡的工作方针,组织实施“科教兴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强农业基础,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质量,抓好移民扶贫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照“一年起步,五年振兴”的要求,负重自强,奋力拼搏,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进步的新重庆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5%。

农业总产值243亿元,增长3%。

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增长20%。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805亿元,增长11%。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增长21.6%;投资率28.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亿元,增长2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8%以内。

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6.4%。

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增长66.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三、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农业基础,加大扶贫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市)县经济实力

重庆农村地域广大,农业人口比重高,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1997年计划安排:农业增加值310亿元,增长3.5%;粮食总产量1186万吨,增长1.2%;油料、肉类总产量、烤烟、水产品、蔬菜产量均有一定增长;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20%。

千方百计夺取粮食丰收。计划安排粮食种植面积4337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严格执行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各项规定,切实保护耕地。继续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良种和先进适用的增产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继续实行定购粮食与化肥供应挂钩的政策和粮挂肥直供到县的办法。根据市场变化,组织好化肥的生产、收购、储运和供应,保证不误农时。在放开农地膜销售价格之后,要保证将生产农地膜的计划价原料安排到定点工厂,尽量降低农地膜成本。

放手发展多种经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市场需要,发展优质农副产品、山区经济型林业、草食畜禽、江河船体网箱养鱼、破季蔬菜,培育各种新型的种植、养殖业。鉴于全国烟叶产大于销的实际情况,对烟叶要继续坚持“计划种植、合同收购”的原则,将烟叶生产的重点转向提高质量,不断增强我市烟叶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治水保土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除按现有法规和规定增加农业投资外,还要针对重庆农业的现状,研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的新办法。1997年农业投资主要安排中型骨干水利工程、西部水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长防林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农业教育科研和农技推广设施、良种良畜基地、重要农业产业化工程等。纳入投资计划的农业项目,要按筹资渠道落实资金,按规定比例到位。进一步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工程,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加大投入,按期完成今年扶贫攻坚计划。1997年扶贫攻坚所确定的基本农田建设、县乡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和脱贫人口等各项任务要层层分解落实,确保完成。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库区水利专项、扶贫专项贷款,优先安排给在建工程,确保建成一批,见效一批。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增强“造血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

为缓解区(市)县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加快建设全市公路主骨架、通信网主骨架和国家电网主骨架。随着主城区经济结构调整,引导更多的生产性项目向远郊区扩散。市委、市政府加快区(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要尽快到位。对市里下放的小企业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组织好纳入市级计划的区(市)县骨干项目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使用世界银行工业改造贷款,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二)加快工业改造和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www.xing528.com)

振兴工业经济是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环节。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现有基础,从大力调整结构入手。在这方面特别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转变观念,面向市场,着力于资产存量的优化组合;二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活、用好、用够国家已经给予的各项政策;三是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领头羊”的作用。今年要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根据中共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的《纲要》所确定的原则,组织制定全市“九五”工业结构战略调整规划纲要,理清每一个行业的发展思路。今年调整的重点是纺织电子两大行业。酝酿提出一批结构调整和改造的重大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筹集平衡资金,分期实施,今年开始起步。要用好国家专项补助的工业结构调整资金,用好库区迁建企业技改专项贷款5亿元和库区联营企业专项贷款15亿元以及库区国有企业进口退税指标等专项资金和政策,加快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造。

抓好可在近期见效的现实增长点。近年来,我市通过基建、技改形成一批新的生产能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发挥效益。在国家的支持下,今年将对一部分产品有销路、有效益的企业,补充注入8亿元流动资金,使之尽快发挥效益。对一部分生产经营前景好但资产负债偏高的企业,市政府将注入一批资本金,帮助其改善资产质量,加快发展壮大。按照效益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在资金、能源、运力、股票债券指标、进口配额等的安排上要向支柱产业、优势产品和“50强”企业重点倾斜,支持他们在有销路、有效益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尽量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汽车工业要发挥第一支柱产业的作用,今年计划安排汽车产量14.35万辆,比去年增加1.98万辆。庆铃轻型车、长安奥拓轿车等市场销售较旺的产品,要加快改扩建工程的速度,挖掘生产潜力,尽可能增加产量,扩大销售,并带动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的生产。摩托车重点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并通过清理整顿,改变我市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生产、销售中的混乱现象。特钢厂新区建设项目要尽快开工。重钢通过股票上市,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等方面上一个新台阶。112厂要通过减员增效,改善资产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天然气化工的重点是组织好川维厂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并利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新建大型天然气化工基地,带动重庆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轻工行业在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五朵金花”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如微波系列家电产品等。今年计划安排食盐指标13.5万吨;其中新增食盐指标5.93万吨,主要安排给万县索特集团,以发挥规模效益。卷烟生产计划安排71.2万箱,比去年新增2.2万箱,新增指标主要安排给单箱税利较高的涪陵卷烟厂。在计划执行中还可以争取国家追加一些卷烟生产指标。

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继续坚持“抓大放小”的方针,把一大批国有小型企业推向市场,实现产权的多元化,转变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兼并,妥善处理好已破产企业的遗留问题,做好减员增效工作。分流和下岗人员的安置以及职工的再就业工程,政策性强,又很敏感,各级政府都要积极热情、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要时刻把困难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近几年,相当一批企业管理严重滑坡,问题成堆。各部门、各级政府要把正在进行的企业管理检查深入进行下去,对查出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准备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为突破口制订国有企业管理条例,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坚决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漏洞

(三)优化投资结构,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加大移民投资力度

为适应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保持相应的投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考虑资金供给的可能,量力而行地安排建设。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3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

1997年投资安排的原则是:注重结构调整,突出交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保重点、保竣工、保投产,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新开工项目,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市政府已确定1997年市重点建设项目68项,今年安排投资95亿元,其中纳入市级平衡计划安排的资金有89.8亿元。要着重抓好交通、城建、水利和工业改造项目的资金筹措,努力消除资金缺口。纳入资金平衡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力争全年资金到位率达到95%以上。资金的投放要向当年能完工收尾的项目倾斜,确保万县长江大桥、涪陵长江大桥、乌江岩崩抢险整治、武隆彭水公路,4个110kV变电站、石板水电站、大河口水电站、20万门市话扩容、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和尚山水厂一期工程、袁家岗立交桥、兆峰陶瓷二期工程等16个项目年内完工或正式投入运行。

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筹集建设资金的渠道。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本的运营和扩张,不仅要掌握资产管理,还要学会资本的管理和运作。今年要抓住国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机会,运用股票等筹集资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资产的优化重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支持、精心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开辟我市企业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通道。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为保证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今年国家加大了重庆库区移民投资力度。在抓紧完成重庆库区各县移民安置规划的同时,组织好1997年度移民投资计划的实施,按期完成巫山奉节云阳三县一期水位的搬迁安置。库区各地(市)县要努力争取更多的对口支援项目。

认真着手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今年拟按国家部署,对“八五”和“九五”期间的建设项目进行一次清理。同时要选择条件成熟的前期工作项目,列入“九五”计划安排建设,经论证缺乏可行性的项目要予以注销。

今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主要是贯彻市政府下发的《重庆市实行项目资本金暂行规定》《重庆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暂行规定》《重庆市加强投资概算管理的暂行规定》《重庆市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等四个文件,着重解决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项目严重超概算、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工程招投标不规范、工程监理不严格、建设资金使用混乱等问题。今后在项目实施中,凡违背市有关规定,不公开实行招标的项目,要从计划上予以注销,终结安排资金。

(四)继续控制物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去年我市物价涨幅回落较大,为今年物价调控奠定了好的基础。今年构成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是需要调价的气、电、水和公用事业收费。因此,要把控制消费价格指数列为今年物价工作的重点,确保物价调控目标的实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要力争达到15%,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5%。实施大流通战略,培育大型商贸集团和综合性商社,建立各种区域性市场,推进工商联合,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代理等新型营销方式。要利用中央给予的支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建立区域性保险公司和三峡发展基金。各种金融机构要大力吸收存款,利用资金拆借市场,扩大融资量,确保全市贷款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旅游业发展,逐步将其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今年要做好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办好“第三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培育房地产市场,更大规模地实施“安居”“广厦”工程,发展以住宅建设为主的房地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

(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开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开创扩大开放的新局面。

1997年计划安排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其中出口6.5亿美元,进口8.5亿美元。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降低换汇成本,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扩大出口数量。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开发有竞争力的出口创汇产品,特别是冶金、化工、医药、机械、仪表等行业,要按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深化外贸企业改革,推行集团战略,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实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实行自营出口,不断调整优化我市出口结构。

1997年计划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今年珞璜电厂二期工程、渝黔公路、黄花园大桥、达万铁路、四川省轮船公司引进船舶、黔江大河口水电站、川维醋酸项目、庆铃汽车技改、长安奥拓车技改、世行工业改革与环保贷款、和记大都会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都要进入用款高峰或正式开始启动。各项目业主和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落实国内配套资金,提高外资的到位率。

在吸收外资上,关键在于拿得出好项目,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提高与外商谈判的成功率。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吸引国内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入重庆,推动跨地区的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促进我市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六)实施“科教兴渝”战略,推进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以“普九”为重点,加强基础教育,提高适龄儿童的小学入学率,进一步推进对青壮年文盲的扫盲工作。理顺中专、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好原四川省属院校划转中的实际问题。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学科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发展中、高等教育。在与四川省联合搞好今年大中专学校招生的同时,为明年独立招生做好各项准备。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优先安排三峡库区淹没学校的迁建。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快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抓好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尽快启动“科教兴渝”的六大工程。

加快建设广播电视微波网,积极做好电视节目上卫星转播的准备工作。争取在年内建成市图书馆特藏书库、市外科医院综合大楼、市职业病防治院综合大楼和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部。抓紧袁家岗体育中心、涪陵体育馆、万县妇幼保健院等在建项目的建设。积极推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市文化艺术中心、自然博物馆、市口腔医院住院部、黔江中心医院的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早启动建设。

做好规划,分期安排公、检、法、司、武警等方面的投资,以适应直辖市政权建设的需要。积极引进外资兴建环保项目,强化污染企业的整治,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并积极筹划发展我市的环保产业。

以农村地区、城市流动人口和库区移民人口为重点,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力量开展全市人口变动及生育节育的抽样调查,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力争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要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扶持政策,增强民族团结。配合工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功能,为企业改革创造条件。为下岗待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帮助其寻找重新就业的机会,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各位代表!今年前几个月全市经济增长速度逐月加快,效益有所改善,显露了一些新气象。在今后几个月,我们要按照中共重庆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本次人代会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力争全面完成1997年各项计划目标,在直辖市成立的第一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7年6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