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加拉语语种概况-非通用语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孟加拉语语种概况-非通用语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孟加拉语语种概况一、孟加拉语简介孟加拉语的使用人口分布在孟加拉国,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恰尔干邦,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缅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孟加拉族群体居住的社区。第一个时期是古孟加拉语时期。孟加拉语深受奥语系和汉藏语系的影响,是印欧语系中最靠近东方的一种语言。

孟加拉语语种概况-非通用语专业教学与研究成果

第一节 孟加拉语语种概况

一、孟加拉语简介

孟加拉语的使用人口分布在孟加拉国,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奥里萨邦、比哈尔邦和恰尔干邦,以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缅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孟加拉族群体居住的社区。孟加拉语主要在南亚部分地区使用,是南亚重要民族孟加拉族的母语,是孟加拉国的国语,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官方语言。同时,孟加拉语也是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官方语言(为纪念孟加拉维和部队在塞拉利昂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作出的贡献,塞拉利昂政府于2002年确定孟加拉语为其第二官方语言)。

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语支的东部分支。名词没有性的变化,只有一些指人的名词和来自梵语的极少数形容词有性的区别,动词会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孟加拉文使用拼音文字,其字体由古印度婆罗米字母演变而来,称孟加拉体,与印地语使用的天成体同源。其字母由10个元音和40个辅音组成。元音包含7种长短不同的发音,一般都有简写形式,除第一个元音外,其他在同辅音一起使用时需要变形。辅音有40个,包含了不超过29种发音,有明显的清、浊辅音,送气和不送气辅音,卷舌和不卷舌辅音的区别。孟加拉语与印度的主要语言印地语很接近,二者约有70%以上的词汇相同或近似,但二者的字母以及语法有明显区别。孟加拉语方言较多,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一带的方言被公认为孟加拉语的标准语,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孟加拉语普通话及其书面形式——孟加拉白话文,已在整个孟加拉语地区广泛使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带的方言同孟加拉语普通话有明显区别,但达卡市现已通用普通话,孟加拉国各地有文化的人一般也都说普通话。

二、孟加拉语发展历史

孟加拉语的历史[1]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恒河下游地区的摩揭陀王国(以今比哈尔邦南部为中心),该王国后来成为著名的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的基础。在公元700年以前大约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古印度东部包括孟加拉地区的民间曾长期通行摩揭陀语。古印度的上层社会通用梵语,但普通百姓使用的是各地区的各种俗语。公元700~800年间,摩揭陀俗语演变发展到阿帕卜朗沙阶段,被称为摩揭陀阿帕卜朗沙语,它是当时尚未完全分化的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和阿萨姆地区各邦语言的前身。约公元800年之后,东印度的这种语言又经过长期分化衍变,先后形成了孟加拉语、比哈尔语、奥里萨语和阿萨姆语,因此这些近亲语言都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东部分支。

一般来说,孟加拉语的衍生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2]。第一个时期是古孟加拉语时期。这期间的孟加拉语主要在一些诸如“Charyapada”的古本书中出现,这时的文字多为宗教性的颂歌。这个时期出现了基本的代词和动词的变调等。第二个时期是发展中期,这期间的孟加拉语主要在著名文学家美迪达斯(Chandidas)的作品“Srikrishnakirtan”中出现。在这一阶段,孟加拉语的发音变得更加简约,复合动词的使用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受到了波斯语的影响。第三个时期是新孟加拉语时期,这期间的孟加拉语最重要的变化是动词和代词的形式进化成更简短的形式。此外,其词汇容量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呈现出不断丰富的崭新面貌。

提到孟加拉语的历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月21日“世界母语日”的由来与孟加拉语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

当巴基斯坦在1947年成立时,它的两个地区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在文化和语言上都不相同。1948年,巴基斯坦政府把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唯一的官方语言,这在东巴基斯坦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活动。为了取得孟加拉语应有的官方语言的法律地位,孟加拉族人民不惜用生命来捍卫母语的尊严和民族文化的独立。这一群众性运动从1948年开始至1956年结束,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孟加拉语言运动是民众为争取把孟加拉语列为官方语言之一而进行的文化运动,是孟加拉人民为争取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进行的第一次发难。该语言运动导致了当时巴基斯坦国内文化上的斗争,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政治上的斗争,极大地促进了孟加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功。该运动的最高潮出现在1952年2月21日,这一天在达卡大学校园内,警察向一群示威者开枪,致使5名示威者被杀。

img17

图4-1 孟加拉语言运动

为了纪念在孟加拉语言运动示威游行中壮烈牺牲的孟加拉烈士,国际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确定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世界母语日”的由来体现了孟加拉民族为赢得民族文化自尊的自主诉求而不惜用鲜血来捍卫母语的斗争精神。从2000年2月21日起,“世界母语日”每年在世界各地都被热爱语言文化的有识之士以不同的方式庆祝着。“世界母语日”的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性,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3]当今“世界母语日”提倡共同使用母语与国际语言,并通过《文化多样性宣言》、《保护与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公约》及《普及网络空间使用多种语言的建议》等主题宣言,希望引起人们对语言问题的关注,推动各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

三、孟加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孟加拉语是唯一一种基于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所创造的语言。1972年通过的孟加拉宪法规定:“孟加拉国公用语言为孟加拉语。”它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和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官方语言。目前,孟加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人口约有2.3亿;从使用人数的角度来讲,是继汉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英语西班牙语之后的全球第六大语言。孟加拉语深受奥语系和汉藏语系的影响,是印欧语系中最靠近东方的一种语言。世界上的国际性广播电台,诸如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之音(VOA)、莫斯科电台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都开设了孟加拉语广播。

根据瑞士社会家者乔治·韦伯(George Weber)提出的语言评价体系[4],孟加拉语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首先,从使用人数角度讲,孟加拉语可以媲美世界主要语言。由于孟加拉语通行地区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目前的人口数量统计,孟加拉语在未来漫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次,基于孟加拉语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渊源以及现代孟加拉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孟加拉语的文化影响力呈现出乐观的上升态势。不过,如果将使用国家的数目和人口、国际使用该语言的主要领域数目、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经济力量,以及社会与文学声望这几个因素考虑在内,孟加拉语仍然称不上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之一。

世界知名的语言专家格雷德尔先生曾经在《科学》期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会继续上升,但是其增长速度肯定不如世界上许多其他语种快。因为,人口增量主要集中在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为主的欠发达国家,有三种不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有可能会后来居上。这三种语言是在南亚、东南亚被普遍使用的孟加拉语、泰米尔语和马来语。”图4-2为乔治·韦伯的语言评价体系。

1.以该语言为第一语言(母语)人数:最高得分4。

2.以该语言为第二语言的人数:最高得分6。

3.使用该语言国家的经济实力:最高得分8。

4.科学、外交中该语言的重要性:最高得分8。

5.使用该语言的国家数和人口数:最高得分7。

6.该语言的社会、文学地位:最高得分4(如果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加1分)。

img18

图4-2 乔治·韦伯的语言评价体系

四、孟加拉语文学简介

孟加拉语文学[5]是指印度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使用孟加拉语进行的民族文学的创作。

公元10~17世纪,孟加拉地区长期处于封建割据局面,农民、自由手工业者和商人都遭受封建领主和王公的压迫;佛教衰落,印度教兴起,并出现规模巨大的宗教虔诚运动。这时期的孟加拉语文学反映了当时的宗教思想、宗教斗争及其阶级背景。它们是在梵文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是诗体作品,10~12世纪之间成书的《恰利耶歌集》是孟加拉语文学中最早的书面作品,它宣扬和谐的宗教精神,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17~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确立自己的统治,孟加拉地区首当其冲。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最先在这里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小说戏剧、新诗、散文文体应运而生。它们大多摆脱了神话和宗教内容,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富有人性的形象。伊希沃尔·金德尔·古普特(1812~1859)是主要的启蒙文学家,他创办《新闻海》杂志培养了一批文学家。其诗歌辛辣地讽刺了社会弊病和英国殖民者,歌颂印度的古代文明,主要作品有《知识海》等。拉姆·莫汉·拉伊(1774~1833)组织了启蒙社团“梵社”,提出一系列改革社会的主张,为现代孟加拉爱国主义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www.xing528.com)

img19

图4-3 泰戈尔

20世纪初至50年代,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出现高潮。农民运动快速发展,宗教冲突加剧,教族主义、甘地主义、马列主义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潮都十分活跃,文学也进入一个复杂而又有巨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文学的主流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特征,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与形式主义神秘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的斗争中得到发展。这时最为著名的作家当推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他的很多作品抒发了对人和自然的热爱,包含对祖国独立富强的向往,想象丰富、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孟加拉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用孟加拉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沉船》、《戈拉》以及剧本《红夹竹桃》、《邮局》、《摩克多塔拉》等。泰戈尔的文学创作不仅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孟加拉语在国际语言中的地位和应用范围,促进了孟加拉文学的繁荣。

五、以孟加拉语为对象的科研机构

孟加拉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亚洲经济体的强势崛起及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官方、非官方合作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开始关注孟加拉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学术领域,并对孟加拉语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现代孟加拉语文字表现出浓厚的研究兴趣。

(一)国内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内对孟加拉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并未形成专门的成体系的学科领域。有关孟加拉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研究更多的是被纳入印度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的范畴之内。传统上来讲,我国国内的南亚学界对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十分重视。印度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作为一门较为独特的学科领域,随着印度文化影响力的稳步提升,也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南亚学界的广泛关注。鉴于孟加拉语言文学在印度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孟加拉语的语言和文化研究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印度学界的泰斗季羡林先生在讲到印度学研究时,曾强调“一定要重视孟加拉语的系统研究”。他感到孟加拉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其语言、文化非常值得去研究。他还特别提出“孟加拉语的覆盖面非常广,在印度语言文学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目前,国内较知名的南亚研究学术和教育机构有中国南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以及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内公认的从事南亚研究的权威学术机构。该中心的宗旨是联系院内外南亚问题专家和学者,促进对南亚各国的研究,增进与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等。该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外对南亚诸国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问题以及中国与南亚关系的研究,并举办研讨会和报告会以促进学术交流。

北京大学的印度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印度学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进入北大至今,历经近百年数代学者的辛勤参与,在印度学研究领域形成了深厚的知识积淀和传统,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已具有国际水准。在近现代的中国,北大是最早设立有关印度研究课程科目的正规高等学府。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水平和影响来讲,北大的印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另外,该校师资力量雄厚,出现了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这样众所周知的学界泰斗。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所下设南亚经济发展研究室、南亚社会政治研究室、南亚军事安全研究室、南亚与中国西南发展研究室、行政资料室和《南亚研究季刊》编辑部等机构。中国南亚学界对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深圳大学于2005年成立了印度研究中心,很早便继承著名印度学专家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衣钵,收获了颇多印度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设立了印度文化、印度经济、印度国情、中印关系等若干研究室,作为中国南方的专门研究印度问题的学术机构,与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遥相呼应。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于2006年成立,该院在东南亚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区域经济合作、资源开发动态、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等;在南亚方面,则是南亚各国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南亚文化的国际交流,尤其关注佛教传播、民族迁徙等问题。此外,该院还将通过设立年度论坛、互派访问学者等方式,开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交流与培训。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于2007年成立,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人,并聘请多名校内外南亚问题专家为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冷战结束后的南亚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问题,美国对南亚的政策,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等。

此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和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是我国国内致力于从事孟加拉语语言文化研究的教育机构。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拥有一定的孟加拉语现代和古代语言教学资源,曾在印度语言文学专业中增设孟加拉语课程,并于2004年秋季开设孟加拉语公开课。参加学习的人员包括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的青年教师、硕士生、博士生和东语系古代东方文明方向的博士生,共7人。此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今后学院将增加研究的语种数量,近期的计划是加强对孟加拉语的研究。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表示“我们向季羡林先生咨询应该增加研究什么语种,季先生说目前最应该增加孟加拉语。泰戈尔就使用孟加拉语写作。”

迄今为止,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仅有的开设孟加拉语本科专业的高等学府。中国传媒大学将在未来保持孟加拉语专业教学优势,有计划地继续招收本科人才,将孟加拉语的语言和文化的在华教育事业发扬广大、永葆活力。中国传媒大学的孟加拉语专业最早开设于1963年,又于1974~1976年以及1995~1999年分别开设国孟加拉语专业班。2000年开设了孟加拉语-英语双语本科专业班,2006年又招收了孟加拉语本科专业班。

(二)国外主要研究机构

在世界范围内,孟加拉语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

在孟加拉语通行的印度西孟加拉邦,印度国际大学、加尔各答大学、Jadavpur大学和Rabindra Bharati大学均在孟加拉语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方面享有盛名。开设孟加拉语言的课程或文学研究课程的高等学府相对集中在印度的东部和北部,如Jadavpur University,Burdwan University,The Ramakrishna Mission Institute of Culture Kolkata,Netaji Subhas Open University,Vidyasagar University,Assam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Delhi,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Bihar University,Ranchi University,Utkal University,Banaras Hindu University。

孟加拉国国内的高等学府一般都设置孟加拉语言的课程或文学研究课程,并拥有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软件资源。全国范围内在该学科教学的佼佼者非达卡大学孟加拉语系莫属。达卡大学的现代语言学院开设有面向外国学生的孟加拉语语言进修课程,在对外孟加拉语的教学中获得了相当的成果。此外,1955年成立的孟加拉学院也在孟加拉语的发展和现代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已逐步发展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孟语读物出版方。

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跟英语本出同源,这种“血缘”上的亲近性,使得欧洲和北美地区出现了众多以孟加拉语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如英国的牛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都设有与之相关的专业或研究项目。

巴黎的新索邦大学(Universitéde la Sorbonne nouvelle),其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开设了60多种语言教学,其中,孟加拉语是其主要学科专业之一,此外,该学院还开设了东方和印度及北非的语言与文明的学科专业,其教学重点为文学、外国语言和文化。

英国的牛津大学设有孟加拉语课程,而英国教育部拟将孟加拉语列入英国公立中学外语教学当中。他们认为随着亚洲经济的日益强大,外语学习也应该更加多元化,以提升英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迎合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孟加拉语将被列为学习选项之一。

北美地区的主要孟加拉语研究机构包括哈佛在内的5所北美大学(见表4-1)。

表4-1 北美与孟加拉语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其项目

img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