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研究成果

西安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以来,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增长,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人员出行和物流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支撑了西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安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研究成果

西安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长安大学      

 项目负责人:彭 辉 长安大学  

 课题组成员:高华强 西安市发改委

       夏珊珊 西安市发改委

       陈 军 长安大学  

       徐云清 长安大学  

       王志强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先导性产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代表着区域经济实力及后续经济发展能力。“十一五”以来,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综合运输能力大幅增长,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人员出行和物流运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力支撑了西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西安市综合交通现状及评价

(一)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网络

西安市区域公路运输网络主要由国家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省县乡道路及通村公路组成。西安作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承担联系华东、华北和西北、西南的交通任务,公路在全国的干线公路网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多条省道以西安市为起点向外放射,通达全省各地,形成了以西安市为中心的“米”字形高等级公路干线网。如图1—1所示。

img67

图1—1 西安市公路布局图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已建成的主要公路交通项目有: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西禹高速(京昆高速)、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包茂高速)、沪陕高速、西安至长武、漫川关(福银高速),改建关中环线太乙宫至玉山至渭南界段一级公路、西安十里铺至临潼兵马俑段城市快速干道;在建主要高速公路项目有西延第二高速公路(西安至耀州段)、连霍高速西安—潼关段改扩建、连霍高速西安—宝鸡段改扩建,国省道改造工程共计505.3公里,中心市区与副中心连通工程全长207公里。

截至2008年,西安市公路总里程11895公里,较2007年增长23%;等级公路10891公里,较2007年增长49.6%;桥梁1710座,较2007年增长29.6%;公路客运量23448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147%;公路旅客周转量1125616万人公里,较2007年增长9806%;公路货运量26952万吨,较2007年增85.49%;公路货运周转量1902594万吨公里,较2007年增长110%。近年公路总里程与公路客货运量增长速度如图1—2和图1—3所示。

img68

图1—2 西安市公路总里程变化情况

img69

图1—3 西安市公路客货运量变化情况

2.铁路运输网络

铁路西安枢纽内有各类车站35处,由陇海、西康、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六条线路七个方向引入,西安车站是全国八大特等客运站之一,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新丰镇编组站是我国规模最大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路网性车流集散地之一。在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络中,西安铁路枢纽位于横穿中国内地东西向的“欧亚大陆桥通道”与纵贯西部南北向的“包柳通道”的交会处,是全国快速客运网中的重要枢纽,六大客运枢纽之一,在全国铁路网中起着区域中心作用。西安区域铁路网布局如图1—4所示。

目前,规划在建的主要铁路项目有郑西客运专线、西安北客站、西安集装箱节点站;包西铁路、西安—平凉铁路、西康铁路增建二线、西安—宝鸡客运专线等,总投资达1300亿元。

img70

图1—4 西安区域铁路网布局图

截至2008年,西安区域铁路营业里程269公里,电气化营业里程205公里,复线里程133公里。2008年铁路客运量2651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11.39%;铁路旅客周转量323587万人公里,较2007年增长5.04%;铁路货运量715万吨,较2007年增长21.39%;铁路货物周转量630015万吨公里,较2007年增长12.59%。西安铁路客货运量变化情况如图1—5所示。

img71

图1—5 西安市铁路客货运量变化情况

3.航空运输网络

目前,西安市境内有咸阳、阎良、窑村、户县四个机场,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承担主要航空运输任务。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级民用机场,是西部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机场,共开辟航线144条,其中国内136条,国际6条,地区2条;通航城市73个,其中国内65个,国际6个,地区2个。有通往日本韩国、泰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国际航线和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以及新加坡、阿塞拜疆的包机航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东北亚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主要通航线路,如图1—6所示。

img72

图1—6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主要通航线路

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包括4000米×60米跑道及25米宽的第二跑道、停机坪、面积16.6万平方米的第三航站楼

2008年,民航客运量646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4.19%;民航客运周转量881164万人公里,较2007年增长0.26%;民航货物周转量13018万吨公里,较2007年增长21.53%。2009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达708.32万人次,同比增长30%,位居全国第八位,增幅位列全国十大机场首位。西安市航空客货运量变化情况如图1—7所示。

img73

图1—7 西安市航空客货运量变化情况

(二)城市道路及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1.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

西安城市道路继承了唐长安城棋盘式道路网格局,以东西五路、南北大街为两轴,明城墙的一环路、二环路和三环路为三环,太华、太平、太白、太乙路延伸线及环南、环北路的东西延伸线为八条放射线,即“两轴、三环、八线”的城市道路网主骨架。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已完成的主要城市道路项目有顺城巷改造项目、三环路系统建设工程、灞桥区杏渭路、南北中轴线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改造的项目有二环东南立交和东北立交、高架快速干道二期工程、北客站连接道路系统、连接“三条环线”和“三横、三纵”道路之间的主次干道和立交项目等,“十一五”期间计划总投资近55亿元。

2008年,西安市区道路网总长度2210.4公里,其中快速路136.6公里,主干路360.5公里,次干路373.8公里,支路1339.6公里。道路面积50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拥有面积11.18平方米。现已基本形成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各级不同功能道路所组成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但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旧城区,受古城道路网格局限制,虽有较高的道路网密度,但其间大部分道路等级低下,加之诸多的平交口,交通性能较差,道路的改扩建难度较大,交通容量受到极大制约。

2.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截至2008年末,建成区共有停车位71259个,面积近194.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停车场60个,泊位数5247个,停车总面积10.56万平方米,临时停车场919个,泊位数20307个,停车总面积20.2万平方米;配建停车场880个,泊位数45704个(含在建泊位数4689个,待建泊位数13548个),停车总面积163.6万平方米。其中向社会开放78家,泊位数7761个,目前西安市各类停车场泊位数,如图1—8所示。

img74

图1—8 西安市各类停车场泊位数

西安市路外停车泊位占总停车泊位的56.38%,路内停车泊位占总停车泊位的43.62%,路内停车泊位所占比例较高,导致停车泊位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如表1—1所示。

表1—1 西安市停车设施分布现状

img75

3.行人设施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修建50多座人行天桥和10多座地下通道,并建有三处商业步行街,分别是西部电子城步行街、骡马市步行街、西大街的唐人街步行街。但就西安市每日行人交通量来说,这些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还不能满足西安市居民的出行要求,特别是在交通干道商业繁华的路段及交叉口附近,增设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是十分必要的。

(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公交线路增加到29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3873.79公里,线网总长度达到831.91公里。主要公交换乘枢纽26个,公交客运量达到13.99亿人次,全社会公交营运车辆有6123辆,折合标台数为6416辆,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为11.57标台,如图1—9所示。

图1—9 西安市公交车辆数变化情况

由图可见,近几年来,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平缓。到2008年底西安市全社会公交营运车辆有6123辆,折合标台数为6416辆,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为11.57标台。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万人拥有标台数应为10—12.5标台,西安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基本符合标准。2008年出租汽车达10439辆,通过调查显示,出租车一日总运量736767人次,出租车空驶率为21.73%,目前出租车日出行总量达418618次,出行强度为40.10车次/日。但由于西安市区人口密度大、外来流动人口多,从而导致了公交车内拥挤不堪、出租车难乘等问题。新开四条通宵公交线路,完成100个公交港湾改造工程。

西安地铁近期建设规划2006年经过国家批准,目前正在进行地铁1、2号线建设,2008年,西安地铁1、2号线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2号线12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1号线建设正式启动,三号线已开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四)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现状

1.交通管理设施现状

道路设施是交通的载体,在“交通供需”矛盾中处于“供给”方,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供给”,西安市的道路和交叉口设施状况如表1—2所示。

表1—2 西安市交叉口状况统计表

img77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西安市建成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有3.15个交叉口,在应该实施交通信号管制的交叉口中74%实现交通信号管制。

2.道路交通监控设施现状

2008年西安市中心城区共有245个路口装有交通信号灯和行人信号灯,基本采用单点定周期信号控制,其中多相位控制的路口有67个,两相位控制的路口178个,设有101部电子警察,55个闭路电视监控路口,用于监测机动车辆在交叉路口“闯红灯违章现象,并将抓拍的违章车辆的图片送控制中心处理。

3.西安市交通信息管理现状

西安市交通管理支队已经完成了10个城区大队、车管所、郊县处、支队机关的局域网建设工作,现已建成“交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机动车信息管理系统、驾驶员信息管理系统、违章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员检审验系统、电子警察违章处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交通管理业务,形成了西安市交通信息计算机管理的基本框架

2008年投资800万元改造了二环、三纵三横及城市出入口道路指路标志,在2009年投资4000余万元初步建成了城市道路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手段有了很大提升。

(五)城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一五”实施总体评价

“十一五”时期,西安紧紧抓住我国交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重点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总量快速增长,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十一五”建设成就

(1)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

西安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郑西客运专线、包西铁路、西平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自动化编组站之一,新丰镇编组站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西安—安康、西安—汉中、沪陕、西安—长武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潼、西宝、西铜高速改扩建已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开工进行;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1、2号线相继施工;三环路交通系统建成开通等。通过“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西安“米”字形公路网络日趋完善,西安已成为全国重要铁路枢纽、西北最大航空港,城市道路网络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臻完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2)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瓶颈制约状况有效改善

交通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西安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投资536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预投资达370亿元,年均投资74亿元。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08年,西安市公路总里程11895公里,比2005年增长39.9%,等级公路10891公里,比2005年增长66.5%,其中高速公路286公里,一级公路317公里,二级公路937公里;西安铁路营业里程269公里,比2005年增长33%,其中电气化营业里程205公里,复线里程133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里程达到515524公里,共开辟航线144条,比2005年增长34.5%,其中国内136条,国际6条,地区2条;通航城市73个,其中国内65个,国际6个,地区2个,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随着基础设施规模扩大,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城市出入口的道路更加通畅,城市内道路等级趋于合理,交通瓶颈制约状况改善明显。

(3)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综合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近年来西安市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铁路枢纽、大型物流园区、机场改扩建等一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升级,各种运输方式间交通量的比例分配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08年,西安市完成客运量2674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330367万人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2.36倍和2.04倍。完成货运量27672万吨、货运周转量2545627万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75倍和2.13倍。其中,铁路货运量715万吨,客运量2651万人次;公路货运量26952.9万吨,客运量23448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134.3%和182.7%;民航货运量5.9万吨,客运量646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66.3%。铁路、公路、民航所占客运比例为:9.91%、87.67%、2.42%,所占货运比例为2.58%、97.4%、0.2%,西安客货运输是以灵活多变的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运输结构,其交通运输结构逐步优化。

(4)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迅速,西安市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2008年,西安市区道路网总长度2210.4公里,其中快速路136.6公里,主干路360.5公里,次干路373.8公里,支路1339.6公里。道路面积50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拥有面积11.18平方米;建成区停车位71259个,面积近194.4万平方米。其中共有公共停车场60个,泊位数5247个,停车总面积10.56万平方米,临时停车场919个,泊位数20307个,停车总面积20.2万平方米;配建停车场880个,泊位数45704个(含在建泊位数4689个,待建泊位为13548个),停车总面积163.6万平方米,其中向社会开放78家,泊位数7761个;建成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有3.15个交叉口,在应该实施交通信号管制的交叉口中74%实现交通信号管制,并投资800万元改造了二环、三纵三横及城市出入口道路指路标志,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手段有了很大提升。

(5)高标准现代化交通场站建设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

2008年,西安北客运场站正在建设当中,与实施的地铁2号线相连,并预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连接线。西安北客运场站是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高标准建设的,2009年年底建成后,在规划区将形成集铁路客运、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车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并提供了便利的换乘系统,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更加完善。“十一五”期间西安市支持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关中新筑物流园区、西安空港物流园区、西安高新物流园区等三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物流配送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促进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的一体化建设。西安市对客货运场站的高标准建设与规划,为西安市内部和外部人员交流提供了集散和中转服务,并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客运服务,使西安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

(6)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更加便捷

西安市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轨道交通二号线和一号线、城市三环路及火车站等一批公交枢纽站。截至2008年底,公交线路增加到29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3873.79公里,线网总长度达到831.91公里。主要公交换乘枢纽26个,公交客运量达到13.99亿人次,出租汽车达10439辆,出租车一日总运量736767人次。公交线路与西安汽车站、城西客运站、城东客运站等大型场站的衔接更加合理。根据2008年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出行者到达公交车站的平均步行时间为7.52分钟。按平均步行速度为1米/秒,则可得到达公交车站的平均距离为451.2米;这表明目前的公交站点和线网布设基本满足大部分出行者在合理步行范围内抵达公交站点,使西安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存在主要问题

(1)“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对外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公路

东西运输主通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能满足交通需求,与中东部省份高速公路发展形成明显差距。

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道路不完善,新设立的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道路连接程度低,西咸、西潼、西铜运输通道服务水平低,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仍为交通瓶颈。

目前公路总里程11895公里,全市公路运输不仅在中短途客货运量大幅上升,长途客货运量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是部分场站分布不合理,总体运输能力不高。

农村道路通行环境差,道路安全存在隐患。

②铁路

西安是全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十一五”期间铁路客货运量每年虽有增长,但仍满足不了西安市客货运需求的增长速度;西安铁路枢纽场站规模已经不适应铁路枢纽的发展,枢纽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分布单一,居民出行难、买票难等问题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群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但西安市铁路运输缺乏与周围城市之间的直达联系。

③航空

西安市航空运输发展较快,但航空运输已超负荷运行,需增加航空场站的建设,并建设航空场站与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系统。

(2)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①城市道路

西安道路等级存在不合理现象,城市道路建设难以与机动车发展同步增长,部分道路网节点、通道结构上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加重了中心区交通的拥挤阻塞。主要道路通行能力不足,行车速度较低,交通瓶颈问题仍然存在。

②停车设施

西安市区停车位严重不足,建筑配建停车位不能按照要求建设,路边停放车存在违章停车现象,严重阻碍了道路的安全行驶。

③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系统结构单一、公交线网布局不尽合理、车辆装备技术水平不高、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手段和服务水平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作为城市客运主体的公交出行率的上升。公共交通出行率的失衡无疑加剧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性矛盾,无法充分满足日常出行的多样性要求。西安市公交线网覆盖面积不足,轨道交通正在建设发展中,亟须加强完善。

④交通管理

部分主次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够规范和完善,缺乏连续性,不能顺畅地引导车流;交通管理系统处于中下等水平,道路通行效率有所偏低,智能化交通管理手段应用缓慢;拉土车、黑出租、套牌车等治理力度不足,学校周边地区存在安全隐患,缺乏安全诱导,事故黑点仍然存在;交通法规宣传及教育、新驾驶员培训考核仍然为薄弱环节等。

二、西安市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及发展趋势

(一)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1.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它不仅是我国东西部联系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关中经济圈的中心。未来十年,是西安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西安经济发展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可以预见,未来西安将迎来一个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时期。

2.西安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预测

(1)西安市总人口预测分析

在社会经济预测中,城市人口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指标。西安市人口的历史数据如表2—1所示,人口变化趋势如图2—1所示。从图2—1可以看出西安市人口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考虑到人口本身生育和死亡的规律以及西安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政策,然后比较多种曲线模型的特点,并进行拟合和精度检验,选取直线模型y=b0+b1x和复合曲线模型y=b0b1x较合适。西安市总人口与城市人口预测模型如表2—2、2—3所示。各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1 西安市人口历史数据万人

img78

img79

图2—1 西安市人口变化趋势图

表2—2 西安市总人口预测模型

img80

表2—3 西安市市区人口预测模型

img81

表2—4 西安市人口预测结果单位:万人

img82

(2)GDP预测分析

西安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见表2—5所示,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如图2—2所示。根据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增长一般服从S型曲线,预测通常采用时间序列法,其中指数平滑模型和冈伯兹曲线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国民经济的增长趋势。通过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模型方程见表2—6所示。各种模型预测结果见表2—7所示。

表2—5 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 单位:亿元

img83

img84

图2—2 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图

表2—6 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模型

img85

表2—7 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模型预测结果 单位:亿元

img86

(二)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1.城市居民出行总量预测

2008年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人均日出行次数为2.18次,比2000年的1.95次/日增长1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聚集程度迅速增加,在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出行总量增长很快,2008年西安市居民日出行总量为1303万人次,比2000年的1015万人次增加了28.4%。根据以上对西安市人口的预测,结合人均日出行次数初步预测出行总量结果见表2—8。

表2—8 西安市各特征年日出行总量

img87

2.城市居民出行结构分析

西安市2008年居民出行调查结果显示出行方式构成比例如表2—9所示。

表2—9 西安市2008年各种居民出行方式比例表

img88

从图2—3可以看出,西安市居民出行以公交、步行方式为主要出行方式,占总日出行方式比例的54.51%。在所有的出行方式所占比例中,以公共交通所占比例最高,为33.31%。步行出行比例也较高,所占比例为21.20%,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常规地面公共交通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公交车过于拥挤导致服务水平下降,致使一部分居民转而寻求其他的交通方式解决出行需求。另外,随着西安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也较大。

img89

图2—3 西安市2008年居民出行方式比例构成

3.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基于城市交通工具的不同特点,对西安市机动车拥有量将进行分车型预测。西安市市区历年机动车分车型拥有量如表2—10所示。

表2—10 西安市市区历年机动车(分车型)拥有量 单位:辆

img90

考虑到客车(尤其是小客车)增长速度较快,通过对11种回归曲线方程或模型的分析,从而得出适合各种车型的预测模型:考虑到货车拥有量水平和GDP之间的关系,故采用弹性系数法进行预测;由于西安市区正在严格控制摩托车行驶,摩托车拥有量将呈不断减少的趋势,故运用弹性系数法对摩托车拥有量进行预测;其他车型也通过回归曲线方程拟合从而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

最终分析确定客车分别采用S曲线模型、对数模型、倒数模型、幂指数模型进行预测;综合确定货车弹性系数,低增长:小货0.7,中货0.65,大货0.5。高增长:小货0.9,中货0.85,大货0.7;摩托车弹性系数为-0.283;其他车型预测采用S曲线模型和导数模型进行预测。

综合以上的各种车型的预测结果得到西安市未来年机动车的拥有量预测结果,见表2—11。

表2—11 未来年西安市各种车型拥有量预测值 单位:辆

img91

4.机动车出行需求预测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出行必将更加频繁。在类比国内外同类城市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摩托车进入市中心及适当发展私人小汽车的交通政策,分析未来年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和机动车车型比例构成的变化,得到西安市区机动车分车型出行需求增长如表2—12所示。

表2—12 西安市区未来年机动车分车型出行需求

img92

(三)城市对外交通需求预测

1.交通运输总量预测

通过综合运用时间序列法、弹性系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总体上把握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发展的相互关系,并结合西安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中预测的国民经济指标进行客货运输总量的预测,综合确定得出西安市客运总量、客运周转量、货运总量、货运周转量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37,0.502,0.764,0.632,预测确定交通运输量的年增长率,如表2—13所示。

表2—13 未来各特征年西安交通运输量预测结果

img93

2.各种运输方式运量预测

通过分析西安各种交通方式运输量的承担比例,充分考虑到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特性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西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得到未来各特征年西安各种交通方式运输量承担比例(见表2—14)、未来各特征年西安各种交通方式运输量(见表2—15)。

表2—14 未来西安各种交通方式运输量承担比例单位:%

img94

表2—15 未来各特征年西安各种交通方式运输量预测结果

img95

(四)“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需求趋势

1.城市交通需求趋势

随着西安市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出行次数也将增加,“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居民出行需求也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08年的1303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527.7万人次。随着西安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十二五”期间居民出行结构也将发生较大的影响,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会有所增加。“十二五”期间,西安市机动车增长也较快,从2010年的82.6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90万辆,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必将给城市交通带来较大的影响。

2.对外交通需求趋势

西安市“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继续保持较强增长趋势,对外交通运输需求趋势特征主要表现在:

(1)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趋强

交通运输的根本职能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和物的有效流动。随着西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交通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引致的交通运输需求始终占绝对数量和主流地位。“十二五”期间,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航空,客货运输量都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因此,解决此类交通需求的供给也是必须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2)公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运输优势增强

公路运输是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和主要运输方式,随着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有力加强了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及城镇的联系。公路运输中短途运输的优势将更加凸显,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客、货运输通过公路也将有效地达到目的。另外,“十二五”期间西安区域机动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交通需求会显著增加,公路客货运输规模进一步增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集散功能极大显现。

(3)铁路运输需求增强,与周边交通联系越趋紧密

随着郑西客专、西成客专、西太客专、西兰客专的建成通车,这将大大缩短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出行时间,势必带来大量的客流,这就使得铁路客运的需求逐渐增强。另外,这些客运专线的建成通车也将促使节假日和春运时期客流高峰有所缓解,也将有效缓解高峰时期“一票难求”的现象。以西安为中心的客运专线网络建成后,既有铁路将是中长途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随着铁路集装箱运输和各种货物运输服务的开发,铁路货运量迅速增长将是货运市场的重要特征。西安作为西部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点,其与西部城市的交通联系必将更加突出,随着几条客运专线的建设,西安与成都、兰州的交通联系也将逐渐增加。西安与中原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交通联系将通过郑州,使西安与郑州的交通纽带关系也将更加突出。

(4)航空运输迅速发展,运输服务水平提高

航空运输需求也将快速发展,其作为长途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也将有效地发挥其优势。随着“十二五”期间西安机场的改扩建和多条航线的开设,航空运输的服务水平将更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旅客运输,其与国内各大城市的航空联系将更加紧密。

三、西安综合交通体系功能构成及发展模式

(一)西安综合交通体系功能构成

综合交通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区域交通网、都市圈交通网、城市交通网。西安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结构框架如图3—1所示。

1.区域交通网功能构成

(1)铁路网

①普通铁路

西安铁路枢纽地处横穿我国大陆东西向的“陆桥通道”与纵贯我国西部南北向的“包柳通道”以及“宁西通道”的交会处,形成一个横贯中国南北、连接东西的铁路十字骨架和放射线群。西安市普通铁路网主要由普通铁路线路、铁路场站、车辆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构成,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成为西北、西南各省联系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的网络。

②客运专线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以西安为节点的铁路客运专线有郑西、西兰、西成、西太等,运行设计时速250—350公里,极大缩短了西安与主要省会城市的时空距离,形成高速铁路客运通道,满足人们乘坐火车出行的需求,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高服务质量的新运输方式,对西安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img96

图3—1 西安市综合交通功能结构

(2)公路网

①国家高速公路

国家规划的国道主干线GZ40、GZ45,交通部规划的西部大通道包茂线、福银线、沪陕线等初步建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形成。且现有覆盖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五条国家高速公路(连霍线、京昆线、福银线、包茂线、沪陕线),它们共同形成了西安市对外连接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为西安向全国的辐射和连通提供了通道,同时也是连接西安对外交通的主要干线。

②国省道

有五条国道在西安交会,有六条省道向外辐射,这些国道与西部大通道共同构成西安市公路网主骨架。其中国道东联西进、沟通南北,从而完成西安向全国的辐射连接,承担西安的对外快速交通,起着运输干线的作用,为西安市对外客货运输提供服务。而省道与主骨架公路连接,完成整个区域中心至省内各市的有效连接和便捷交通,构成陕西省内客货运输、经济交流的重要公路网络,能够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经济带。

(3)航空港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国家重要航空港,国内通航城市68个,辐射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重要工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国际、地区通航点16个,航线22条,成为西部拥有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有通往日本、韩国、泰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美国、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国际航线和香港、澳门的地区航线以及新加坡、阿塞拜疆的包机航线,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东北亚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

2.西安都市圈及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网功能构成

(1)都市圈公路网

西安都市圈公路网主要由两条环线、六条以西安为中心的辐射线、三条南北纵向线和七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概括为“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简称“2637”网。都市圈公路网全面辐射我国大城市和全省各地,并逐步完善关中—天水经济区快速便捷高速公路网,形成都市圈快速综合交通网络。主要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发展战略,构建布局合理、高效畅通、覆盖全省、通达四邻、迂回便捷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形成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和陕南突破发展提供交通支撑,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陕南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2)城际铁路网

正在进行的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包括新建西安—蓝田、临潼—渭南、西安—周至、西安城区—机场—法门寺、西安—高陵—阎良—富平、西安—铜川六条城际铁路。新建关中城际铁路网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咸阳、渭南为两翼的“一”字形的东西向主轴和西安—阎良—富平—铜川、西安—阎良—韩城的两个辐射轴线组成的“∨”字形主骨架加连接关中北环主要历史文物景点及秦岭北坡生态旅游环线的“环状”构架方案。

城际铁路的修建,将主要开行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城市间的公交化快速铁路列车,主要承担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各城市、城镇之间的城际客流,兼顾部分关中城镇群功能强化区和功能辐射区客流,逐步形成关中地区小时经济圈。

3.城市交通网功能构成

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必须结合古城特点,适应西安城市的发展,并应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人们提供便利、安全、舒适、快捷的交通出行。同时,城市交通承担与城市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

(1)城市道路网

加大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争取近年内形成“三纵三横三环八辐射”的城市主干路网。加之与密度高的城市次干路、支路系统共同构成西安市城市道路网体系,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为机动车出行提供畅通的路径。

(2)城市轨道交通网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网由六条线路组成,形成活跃城市中心发展、支撑交通走廊、连接交通枢纽、辐射城市组团的基本布局,总长度接近300公里,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

(3)城乡道路网

西安市目前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但城乡公路技术等级还较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西安市近几年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步伐,形成通达县乡村的公路网络。其中,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沟通城乡、连接顺畅的公路网,实现城市交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和谐发展,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

(二)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模式

1.对外交通发展模式

(1)以铁路客运专线为网络的高速客运体系

加快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步伐,建设铁路客运专线,增加客运通达性,提高枢纽的通过能力,增加枢纽线路连接方向,逐步完善枢纽内的铁路网布局。

(2)以高速公路网为基础的快速运输通道

加快高速公路和国道主干线以及西部大通道的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加强关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联系,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旅游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3)以普通铁路、公路形成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加快普通铁路与公路的衔接建设,完善大能力运输网络,构建快速、便捷的运输通道,提升煤炭、木材、粮食、重大装备等物资的运输效率。

(4)铁路新客站、国际航空港、大型公路客运站等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

通过西安铁路新客站建设、西安站及西安南站扩能改造,建成全国一流的铁路枢纽;加快提高西安航空客货运输吞吐能力,扩展航空运输规模,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作用与地位;加快建设大型公路客运站,构建安全、快捷的公路客运枢纽。逐步构筑以铁路、公路、航空网络为构架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5)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以达到快速、高运能、高效率客货运输

铁路运输具有适合中长距离客货运输、运输能力大以及能够全天候服务的优势;公路运输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送达快、能提供“门到门”服务;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适合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在客运方面,铁路、公路、航空互相协作,以适应不同层次旅客出行需求;在货运方面,应把铁路长距离、大运量货物运输与公路中短途运输、灵活的特点相结合互相补充,共同发挥货物运输高运能、高效率的要求。

(6)合理调整运输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根据西安市交通运输现状以及客货运输特点,合理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使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客、货运输流向和运输线路相互协调,运价和运输费用相互匹配,真正做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2.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1)以城市轨道交通及地面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

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公共交通占地资源最少,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交通出行需求,应以公共交通发展为主,并适度发展其他交通方式。随着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投入运营,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元化、快速、经济、舒适、高效、绿色环保的西安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

(2)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

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前提下,根据西安城市特点,应积极提倡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这些都是短距离出行的最佳方式。同时应努力引导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在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停车设施的发展,合理规划利用各种资源,运用软硬平衡手段,积极推进西安市城市交通向“多元化”、“和谐化”模式发展。

(3)区域内外交通一体化

建立以综合交通为先导的整体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从而处理好区域内外交通关系,通过加强区域内外交通走廊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交通合理分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努力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提高城市出入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提高整体效能,实现区域内外交通一体化。

四、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和中国内陆中心城市,具有独特的发展条件和定位。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是西安城市发展基本理念,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速城市价值兑现,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的城市发展基本思路。

根据西安市经济社会全面腾飞的战略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一线两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西安市“国际旅游城市、教育科研和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西部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体系,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全国性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为奋斗目标,实现城市交通较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坚持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同时注重并始终坚持深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西安的古城特点和人居环境的同时,保证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和良好秩序,为西安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有序的交通空间。建设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及其信息网络,着力构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衔接有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发展思路

以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西安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项目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网络质量,增强交通设施通过能力,着力解决交通瓶颈的制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西安·西部最佳”的城市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综合交通保障。发展思路具体如下:

(1)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建立功能层次清晰、方式构成完善、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网络为目标

西安作为一个地域中心城市和交通网络节点,以国家运输网为基础的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网络建设与发展是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必须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综合交通对外辐射能力,建立方式构成完善、功能层次清晰,四通八达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巩固和提升西安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集散和辐射能力。

(2)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枢纽合理布局和紧密衔接换乘,是西安综合交通发展的重点

以国际国内航线、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高铁国铁干线、城际铁路为依托建设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巩固和提升西安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集散和辐射能力;以机场、铁路客站、公路高速客运站和国际港务区、石油天然气管道终端为载体打造对外功能完善、衔接换乘紧密、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3)加大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完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

以城际铁路、地铁、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油气管道对内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内对外交通体系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各交通枢纽间的衔接和协调问题,解决进得来、出得去、通得畅的问题,达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目的,整合现有民航、铁路、公路客运和物流信息,打造一个能够联程购票、联程运输、路况实时监测、仓储位与停车位实时播报、城乡一体、立足西安、辐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大西北的交通综合信息网。

(4)完善现有路网,统筹城乡交通,加快沣渭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有计划完善西安现有路网,下大力解决“断头路”和“肠梗阻”路,完善和拉大延伸“两轴、三环、八线”的城市道路网主骨架,扩能改造重点路段,提高通行能力。加大农村道路建设,在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基础上,实现自然村通油(水泥)路,加大农村道路升级扩能改造,与市政道路有效衔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和网络。抓紧沣渭新区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具有沣渭新区特色的路网,使其融入西安市综合交通网络。

(5)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综合交通结构为重点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和调节交通结构是最经济合理的使用道路设施的途径;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构成方式;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公共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同时合理改善交通结构,改善道路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建立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都市圈内部交通与城乡交通协调运作的机构、制度与合作机制,建设高效快速的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

(6)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绿色交通,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必须要与能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加强交通供给、交通系统和交通需求管理,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引导运输需求发展,优先发展节能效率高、交通污染少的运输方式,建立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同时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系统布局,方便居民出行,保障人行过街安全,充分照顾弱势群体交通、构建人车和谐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7)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

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及装备水平、经营组织与管理水平、运输组织方式及服务水平,实现综合运输体系量与质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为构建高效和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政策、资金和制度保障。

(8)逐步推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对交通的基本需求和派生需求实行有效的调节,建立供需之间的经济调节杠杆,维护供需平衡的内在关系,注重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平衡发展,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二)西安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西安未来综合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成现代化的开放型对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成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科学决策、统筹建设与管理、协调运转的交通管理体制,从而构筑一个与城市形态和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分工明确、快速、高效、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交通阻塞和由城市交通诱发的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运输效率,从而提升城市总体水平,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1)强化西安交通辐射能力

以国家运输网为基础,建设能力适应、结构完善、布局合理、技术标准先进的综合运输网络和辐射东西南北的运输通道,以铁路客运专线、区域运输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功能结构合理的区域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西安交通辐射能力。

(2)“1小时交通圈”

以铁路西安北客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基础扩建、公路客运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西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积极发展功能完善、衔接换乘紧密、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突出西安的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及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地位,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交通一体化建设,形成并完善西安到全国主要城市间的“一日交通圈”,关中—天水经济区实现“1小时交通圈”。

(3)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完善行人出行设施,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出行安全性;加大道路安全设施建设力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完善公共停车设施,规范管理道路停车泊位,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加强道路交通附属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服务质量。

(4)加速现代化交通体系

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重点,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增加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加密公共交通网络,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建设,研究和推广快速公交(BRT)体系,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线网,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建立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建设高效快速的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

(5)增强交通运营组织管理

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交通运输效率、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进一步增强。

2.分层目标

(1)区域交通发展目标

西安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必须放眼于全局,进一步强化路网能力,优化交通结构,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核心城市的作用,扩大辐射能力,促进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

①以高速公路为网络的“一日交通圈”建设目标

西安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连霍、京昆、包茂、沪陕、福银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通过高速公路建设与连通,可实现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之间一日交通出行圈。

②以铁路客运专线为网络的小时出行圈

重点建设西安—郑州、太原、成都、兰州等客运专线、西安—包头、平凉铁路、西安铁路枢纽改扩建工程,使西安全国性重要的客货枢纽中心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增强西安对全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功能。到2012年,西安将与全国主要城市基本形成“小时交通圈”的格局,西安到上海、杭州、长沙、济南、天津等城市仅需4到5小时,到北京、武汉、南京、合肥将缩短为3到4小时,到成都、兰州、太原、郑州等省会城市2个多小时,到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天水、三门峡等周边城市1个多小时。

③交通枢纽建设目标

以铁路客货枢纽站、公路客货枢纽站、航空港为重点,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衔接密切、服务水平高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A.公路枢纽

公路客运枢纽主要以合理调整布局、增强功能、扩大规模、提升现代化水平为基本目标,实现公路客流与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紧密衔接换乘。

B.铁路枢纽

加强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设,构建运力大、装备先进、与公路、城市交通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将西安建设成为全国6大客运中心、11大编组站和18大集装箱运输中心之一。

铁路枢纽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完善枢纽路网、优化枢纽场站布局、强化枢纽功能、提升枢纽现代化水平,实现与城市交通、公路交通、城际交通的衔接换乘和引导城市空间扩展。

C.空港综合交通枢纽

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大型枢纽机场、西北地区最大航空港,继续推进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基本形成通往东南亚、东北亚、中亚远东及欧洲地区的国际航空线路,航空港物流园区形成规模,客货吞吐量显著提升,完善机场管理体制。

(2)西安都市圈及关中—天水经济区交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的原则,加快建设西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的步伐,完善都市圈交通网络,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充分发挥西安的对外交通辐射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公路、铁路的布局,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以城际铁路为骨架,以车站、机场为依托,建设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式的快速、高效综合运输网络,构建起以西安为中心的“1小时生活圈”,使民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周边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同城效应”,使交通运输网络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3)城市交通发展目标

以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交通功能结构合理优化,科学引导交通需求,提升交通管理手段和水平,紧紧抓住“点、线、面、块”四大发展要素,突破设施、体制、机制瓶颈,实现建成通畅、快捷、绿色、现代化的和谐交通体系的目标。

①点:建立城市内多个交通枢纽,支持城市多心化发展

A.城市客运枢纽建设

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善换乘条件,实现城市交通多种出行方式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B.城市货运枢纽建设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按照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物流业,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各货运枢纽间的联系,有效组织城市货物运输,提高货运效率,促进城市货运健康、有序发展。

②线: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化的优势,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次、支路网。

A.轨道交通建设

大力推进西安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地铁1、2号线及其延伸线建设,加快轨道交通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制定相关规范,加强管理,保证地铁安全施工。

B.公交线路建设

加快快速公交系统、公交专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交停靠站及公交场站建设,方便居民出行,延伸公交线路,完善公交线网。

C.城市道路建设

改善路网骨架结构,强化城市次、支路网的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加快城市道路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安全水平。

③面: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结构,完善城乡客运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线网。

A.中心城区交通结构调整

优化中心城区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改善综合交通结构时要兼顾注重西安古城保护及周边环境保护。

B.城乡客运网络建设

大力发展郊区公交系统,建成全面覆盖市域的市郊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扩大公共交通线网覆盖范围,加快推进西安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同时完善西安市区与各组团枢纽间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服务保障能力。

C.公共交通线网建设

增加公交线网密度,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线网,切实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增强公交吸引力。

④块:促进公共客运、道路货运、静态交通和交通衍生服务四大板块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A.公共客运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合理引导出租车发展,优化出租车营运模式,加快出租车候客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改善步行设施数量和质量,引导人们采用“公交+步行”的出行方式。确保公共客运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交通服务系统的衍生能力和覆盖领域。

B.道路货运

强化道路使用功能分配,依托城市货运站场、物流园区以及城市外部高等级公路构筑货运主通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优化道路结构,提升道路货运能力水平;加强行业管理,完善货运体系。

C.静态交通

规划建设公共停车泊位,完善机动车停车设施布局,规范管理道路停车泊位,提高停车设施利用率,统筹制定停车收费标准。

D.交通衍生服务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和谐交通”理念,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六大体系”,即:系统化的交通组织管理体系、智能化的交通科技体系、社会化的交通安全防范体系、现代化的交通应急处理体系、规范化的交通执法办案体系、正规化的交警队伍保障体系。

五、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的任务和途径

(一)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公路运输网络

(1)主要任务

公路运输网络是西安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十二五”期间,西安公路运输网络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①高速公路

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之间一日交通出行圈,形成西安区域内所有区县和主要城镇高速公路最便捷连通;加快主要通道高速公路改扩建步伐,形成大容量快速客货运输通道,提升西安交通枢纽的地位,增强西安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步伐,提高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和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水平。

②国省道

完善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改善区域内国省道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一、二级公路标准;实施西安大环线、西咸北环线的建设,增强西安市与周边都市的通达性,有效加快周边区县的城镇化进程,推进西安大都市圈的形成;建设具有通道功能的快速物流公路、便捷快速的旅游公路。

③农村公路网

加快建设农村公路,改善农村道路通行环境,优化农村公路网结构,基本形成连接干线网,通达县、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加强农村公路网的安全性,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路运输一体化。

(2)行动计划

①高速公路(www.xing528.com)

A.沪陕线西安—蓝田—商州段

B.西安—潼关、西安—宝鸡、西安—铜川高速公路改扩建

C.西安区域内所有区县和主要城镇高速公路

D.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交通一卡通

E.公路安全设施、事故救援能力、应对自然灾害的保障能力

F.高速公路服务区

②国省道公路

A.310国道、210国道、312国道扩能改造

B.实施西安大环线、西咸北环线的建设

C.逐步取消二级路收费

D.公路超速、超载治理

③农村公路

A.完善城乡公路树状体系

改善市域内道路网络,完善乡镇与国、省道连接线,提高乡镇对外出行效率。改扩建及维护主要连接性道路,使市区与各区(县)、县与乡(镇),乡(镇)与村的主要连接道路无缝顺畅衔接,有效解决道路瓶颈问题,提高道路客货运输通达性能,加快城乡互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B.加快农村公路网路建设

制订规划,在现有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上,有重点、有条件、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公路县到乡、乡到乡、村到村联网建设,发展县际公路、乡际公路,每年由财政拿出5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公路网络。

C.继续推进“村村通”工程建设

继续建设通村油路,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通油路,同时实施行政村内街坊路硬化工程、农村公路断头路改造工程,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D.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善部分农村公路的行车条件,加大安全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公路上的危桥、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建设,完善道路附属设施建设,提高行车效率,保证出行安全。在“十二五”期间达到通市公路高速化、通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油路化的目的。

E.优化城乡客运系统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快农村客运场站建设,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市郊的联系,进一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

表5—1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公路工程建设表。

表5—1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公路工程建设表

img97

2.铁路运输网络

(1)主要任务

①高速客运

依托国家铁路发展机遇,加快西安地区铁路发展,进一步扩大路网覆盖面,加快建设西安到郑州、太原、成都、兰州等客运专线,沟通全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形成西安与外部交流的快速客运通道,实现西安与全国主要城市“小时交通出行圈”。

②普通铁路

继续推进西安铁路枢纽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提升客货运输能力,强化铁路枢纽辐射功能,以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③城际铁路

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强关中—天水经济区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城市群整体优势,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连接咸阳、铜川、渭南等城市及西安周边重要旅游景点与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相衔接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构成一个高效、便捷的立体化快速交通体系。

(2)行动计划

①高速客运

A.西安—汉中—成都客运专线

B.郑州—西安客运专线

C.西安—太原客运专线

D.西安—宝鸡客运专线

②普通铁路

A.西安—平凉铁路

B.西安—平凉铁路增建二线

C.西安—安康铁路增建二线

D.西安—银川铁路

E.西安—合肥复线

F.泾渭工业园铁路专用线

③城际铁路

A.西安—高陵—阎良城际铁路

B.阎良—富平—铜川城际铁路

C.西安城区—机场—法门寺—风翔城际铁路

D.西安—临潼—渭南—华阴城际铁路

表5—2、5—3分别为西安“十二五”期间铁路工程建设表、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际铁路分期建设表。

表5—2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铁路工程建设表

img98

表5—3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际铁路分期建设表

img99

3.航空运输

(1)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应加大力度建设航空运输网络,增加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外国际机场的国际通航线路;完善西安与周边支线机场的支线通航线路;完善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航线网络系统。

(2)行动计划

①构建航线网络系统

积极构建轮辐式航线网络,积极推动在咸阳国际机场运营的航空公司通过代码共享等方式形成战略联盟,建立轮辐式的航线网络结构,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辐射骨干网络,覆盖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城市、各省会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做好支线航班与干线航班、国内干线与国际航线的有效衔接,实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周边机场的高密度飞行,促进区域性枢纽发展。在国际航线上重点发展东南亚、东北亚航线,逐步拓展北美、欧洲、独联体和东亚地区,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具有较强的国际通达能力。同时不断打造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中转服务品牌,强化中转功能,提高货运中转能力,加快货运业务的发展。

②优化航线网络结构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形成以国际航线和国内干线为主的枢纽辐射式航线网络布局。在国际航线布局上,增开北京至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班。在国内航线网络规划上,形成以通达国内各省会城市、重点旅游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为主的干线网络结构。对目前支线机场直飞首都机场航班进行调整,引导支线机场通过省会城市或国内中型枢纽机场向西安输送旅客。

③控制小型机进机场

小型机进入对机场枢纽运营极为不利,严重影响枢纽运营的效率。应采取“疏、堵”共进的方式,逐步减少小型机航班起降。首先,不应再增加B737以下机型进机场航班。其次,对已经运行的小型机执行的航班进行清理,或是调整为大型机,或是往周边机场疏散。

④调整航线班次,提高首都机场航班整体客座率

以客座率为标准,对航线航班进行清理。按客座率高低排序,客座率低于50%的航线,减少航班班次。清理出的航班时刻,可提供给客座率高于75%的航线使用。

4.综合交通枢纽

(1)公路运输枢纽

①公路客运枢纽

主要任务:

一是发挥全国转运枢纽功能。

二是强化市区与对外区域交通的衔接。

三是实现便捷换乘。

以实现西安市及其近郊“城乡交通一体化”目标,适应“一环两横十辐射”的现实地方公路主骨架的路网发展方向,建设大、中、小相结合的客运枢纽,实现整个区域中心至各县区中心城镇的有效连通和便捷换乘。

四是考虑“接驳交通”。

实现市内公交、出租车、私人汽车、自行车、行人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方便、快捷、舒适、安全地换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行动计划:

A.西安市“十二五”公路客运枢纽行动计划

◆西安汽车站

该站中远期结合火车枢纽站扩建,在火车枢纽站的北出口规划建设一个日发送旅客2.5万人次的客运枢纽一级站。与西安火车枢纽站形成公铁联运中心,具有旅客集中疏散、中转换乘功能,是铁路旅客进出西安市的枢纽站,有多条公交线路通往市区各地,交通十分方便。该站的主要功能是经营旅游专线班车及公铁联运、公铁分流的长途旅客运输班线。

◆城东客运站

该站规划日发2万人次的一级站,目前日发旅客1.2万人次。主要承担经由西潼高速公路、西禹高速公路及108、310、312国道进出西安的蓝田、临潼、高陵、阎良等市内班线以及东北及东向的跨省、市长途客运线路的发送任务。

◆城南客运站

该站规划一期占地31335平方米,备用停车场20001平方米,规划设计原能力为日发2.5万人次的一级客运枢纽站。

◆城西客运站

该站由于西向的旅客流量较大,相对比较集中,规划城西站二期工程建成日发送旅客2.5万人次的一级客运枢纽站。

◆城北客运站

城北客运站近期规划该站主要承担仅有西铜一级公路和西三公路进出市区的三原、铜川、榆林、延安一级跨省的内蒙古等北向线路。中远期在朱虹路和绕城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规划建设一个日发送旅客30000人次一级客运枢纽站,取名为朱宏路北口客运站,补充原城北客运站。

◆西安市客运站(高新客运站)

西安市客运站设计为日发2万人次的一级站,主要承担周至、户县及沣峪口、东大街等市内西南方向的短途线路旅客发送任务,同时承担有西万路、108国道线、西宝南线进入市区的外地市及省际班车的发送任务,同时承担由西万路、108国道线、西宝南线进入市区的外地市及省际班车的发送任务。但是该站已进入市内繁华地带,车辆出入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较大压力,因此,中远期规划在鱼化寨西汉高速公路入口附近建成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的一级客运枢纽站,取名为高新客运站,取代西安市客运站的功能。

◆纺织城北客运站

该站规划建成一级枢纽站。该站地处东三环、西渭高速、高架路交会处,可以和规划中的快速公交线路东西向北线衔接,专营临潼、渭南方向快速客运,交通十分便利。纺织城客运站的建设可以从结构上有效解决长期困扰西安交通的东线分流难题,为西安市中心及火车站地区东线客运分流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撤销部分临时停车场提前做好准备。

◆韦曲客运站

该站位于绕城公路以南。该站规划建成一级客运枢纽,设计能力为2万人次/日。主要承担蓝田方向和长安区东南方向的短途客运,以及经由西康高速出入西安跨省、跨市长途客运任务。

◆六村堡客运站

位于西安六村堡立交附近,规划西三环与绕城高速交会处,该站可以作为城市综合客运换乘枢纽,具有高速客运专用站、公交首末站、停车场、市内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快速公交客运换乘的功能。

◆长安产业园客运站

位于高新区二次创业规划中的长安产业园内,该站考虑作为规划中高新轻轨实验线与公路客运的衔接,方便旅客换乘。

B.西安市“十二五”公路换乘枢纽行动计划

在布局规划时紧密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进程,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对城市公交换乘枢纽进行具体优化布局;加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及常规公交之间的衔接;加强西安市与各组团之间的联系。

◆与对外客运交通相衔接的城市公交换乘枢纽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换乘枢纽的空间规划应注意与航空、铁路、公路客运接口的衔接,满足相关车辆、旅客流动的流畅及连续性,形成一体化的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及秩序化。

◆与城市周边区域及外围组团相衔接的城市公交换乘枢纽

在室内短途汽车客运及周边郊区私人交通之间的换乘,主要布设在二环线附近,为西安城市周边区域及西安市各组团乘客进出市中心服务,同时提供自行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换乘服务,在换乘点附近配有大量公交首末站以方便乘客进出市中心。

◆城市中心区公共交通系统的换乘枢纽

主要设置轨道交通与市内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南门、玉祥门、北门、朝阳门四个城市中心市区换乘点布置在明城墙外环城路附近,在这四个换乘点以及火车站换乘点上,需进入主核心区的乘客可换乘核心区内公交,需跨越主核心区的乘客则可乘原长途快速线或换乘其他绕城线。此外,规划边家村、西梢门、北大街十字、钟楼、大差市、和平门及金花路十字等公交分散换乘点。

◆建设公路客运枢纽及各客运枢纽之间的换乘

开工建设文景路、后围寨西咸机场、河池寨、曲江客运站,改建解放门、丰庆路两个旅游客运站,阎良、蓝天、户县、周至四个一般通用客运站,并建立客运枢纽之间的换乘系统,达到无缝衔接的目的。

②公路货运枢纽

A.主要任务

西安市物流规划的总目标是: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全面促进西安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指导,以铁路、机场、快速道路为依托,利用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构筑发展区域物流为核心,发展市域物流为切入点,吸引国际物流为补充,实现西安地区共同配送为导向”的物流中心城市基础体系。近期目标是发挥综合物流、现代物流,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区域物流:近期发展大西安都市区区域物流,远期辐射关中城市群并影响西安“一日交通圈”即东到郑州,北到榆林,西达兰州、西宁,南至汉中、安康。

市域物流:近期以建成区商业零售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配送对象,远期与区域物流对接以实现西安地区物流配送。

国际物流:近期发挥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外向型加工业为主要配送对象,远期发展关中高科技产业带出口型航空配送业务。

B.行动计划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已形成几家规模宏大的货运物流中心,但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潜力巨大。针对西安作为东西部商品聚散中枢的地位优势,结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多为东进西运的流向特点,以及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为主、航空交通运输为辅的实际情况,西安市物流园区规划应以增加各个物流园区的联系为重点,提高效率;西安市物流中心的规划应以规范物流中心的运营模式为重点,加强专业化管理。

③物流园区

西安市已建成两个物流园区:国际港务区新筑综合物流园区、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园区;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西安保税物流园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行动计划为:

加强新筑综合物流园区与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园区的联系,建立两个物流园区之间的专用联系通道,整合物流园区资源,在不影响商业利益的情况下共享仓储空间、信息平台等,使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现有物流园区的效率,并适当建设规划西安保税物流园区与现有物流园区之间的联系通道。

使客货运分离运输,使其达到货物的快速运输。六村堡空港物流园区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港之间虽然有机场二号线衔接,但现在机场高速客流量较大,货运时间较长,为了提高空运物资的运力与实践,有必要建设一条专用货运通道连接六村堡空港园区与咸阳国际机场。

增加物流园区与物流节点的联系。新筑物流园区结合铁路集装箱货运站及高快速道路枢纽位置等优势,成为西安最主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新筑物流园区临近道路的交通压力较大,为了更好地与西安市重工业制造区进行连接,应当建立适当的货运专用道路连接绕城高速公路,以利于新筑物流园区与空港之间的快速串联。

规划物流园区信息化。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西安市整个物流系统的物流效率与效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物流网络平台。

④物流中心

西安市拥有纺织城纺织品、服装物流中心;韦曲科技物流中心;三桥汽车物流中心;草滩果品物流中心;北石桥物流中心;中储物流中心;新丰镇物流中心七个物流中心。这七个物流中心分别位于西安市不同位置上,对支撑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及外界的快速联系起着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行动计划为:

西安市应整合城市内原有的各种运输力量,建立有效、及时的配送信息系统,并进行统一管理,改变原有货运市场的混乱状态,以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满足市区工商企业物流配送和市民零散货物运输的需求。

西安市规划中小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有两种形式:集中型布局形式与社区型布局形式。集中型布局是不同类型的中小型网点集中布局在商业街或购物中心,社区型布局是中小型网点以社区为载体进行布局,着眼于短半径的社区小商圈,立足提供便利性服务。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区域土地利用性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用地规划,因地制宜选择网点布局形式,使房屋配送达到最好效果。

西安市物流中心应以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为依托,发展专业物流,培育规模化经济,发展链式产业,并注意各物流节点与市区及周边地区的配送中心的联系通道。

根据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物流中心位置,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在咸宁路、华清路、太华北路、大白杨路、枣园路、友谊路等处规划十个物流配送中心位置,作为联系物流中心和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及最终消费者的纽带;与此同时,在现有大型超市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在二环外的广大城郊接合部(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曲江开发区、西郊电工城和东郊金华路地区)再重点建设八个左右大型超市,改变城市人流和物流集散格局,改善城市交通,完善西安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2)铁路运输枢纽

①主要任务

优化西安铁路枢纽总图布置,提升枢纽的运输服务功能,规划并重点建设铁路北客运站、南客运站、西安站,以及西安集装箱节点站、枢纽其他物流车站及技术作业基地。完善铁路枢纽功能,强化铁路枢纽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换乘功能,建设服务水平高、出行方便的现代化铁路综合枢纽,见表5—4。

②行动计划

第一,建设枢纽主客运站:西安、西安北、西安南客运站;

第二,建设辅助客运站:纺织城客运站、阿房宫客运站;

第三,建设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系统;

第四,建设新筑集装箱中心、城南铁路物流中心;

第五,铁路枢纽技术作业基地建设;

第六,优化枢纽联络线建设。

优化建设西安南京线、西安平凉线、陇海铁路客运专线引入西安铁路枢纽方式;枢纽北环线及其他枢纽联络线建设。

表5—4 西安“十二五”期间铁路枢纽建设表

img100

(3)航空港综合枢纽

①主要任务

继续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工程,完善机场管理体制,推进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研讨并适时建设城市第二民用机场;增加国际通航线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强航空港与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及快速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充分适应客、货运量增长的需求。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规划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

②行动计划

A.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强化国际航空港和全国大型枢纽机场地位,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为国家重要航空枢纽和中西部最重要的航空集散枢纽。

B.构建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

促进基地航空公司增加通航点,建设国际航线网络,提高航班密度,探索多基地公司条件下的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建设模式。

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机场管理体制,推进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D.建设航空物流园区

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布局合理、集散便利、功能完备的大型航空物流园区。

E.建造安全空港

着力打造安全空港,为各航空公司和旅客提供全方位安全、高效、周到、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航空企业加盟西安民航市场,不断提升机场在国家航空交通运输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确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中西部门户枢纽机场的地位。

F.研讨并适时建设城市第二民用机场

根据西安以及关中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可考虑建设城市第二民用机场,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建设位置可在阎良、武功、临潼机场中选择确定,具体选址建议专门论证。

(二)城市道路及交通基础设施

1.城市道路

(1)主要任务

继续完善“一绕、两轴、三环、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城市骨架路网,增强现有道路体系通行能力,提高中心城市交通快速疏散能力,实现城市中心与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快速衔接;加强中心城区次干道和支路升级改造,提高道路网容量,优化城市道路等级结构;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和假日经济的要求,规划旅游线路;加强道路系统公交专用道和站点建设,尽快建设完善的快速公交系统;“十二五”期间西安市道路网总长度应达到2652公里,道路面积为6000万平方米。

(2)行动计划

①城市骨架网主干道交叉口渠化及通行安全设施;

②加强中心城区次干道和支路升级改造,提高道路网容量;

③完善和建设“二环”与“三环”间联系的快速路与主干道;

④建设城乡道路与公路连接线;

⑤修建明城墙区自行车专用道,发展具有古城特色的绿色交通体系;

⑥规划建设道路系统公交专用道和站点,尽快建设完善的快速公交系统。

表5—5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道路交通建设表。

表5—5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道路交通建设表

img101

2.城市道路安全设施

(1)主要任务

城市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包括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等,它对减轻事故的严重度,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提高公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改善道路景观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功能,具有特殊的意义。西安“十二五”期间应对全市交通安全设施进行规划,完善城市道路的安全设施布置状况,使西安市的主次干道以及快速路的安全设施覆盖率达到95%,支路系统的安全设施安装达到60%。

(2)行动计划

①安全护栏

在道路上设置护栏并不是为了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护栏的防撞机理是通过护栏和车辆的弹塑性变形、摩擦、车体变位来吸收车辆碰撞能量,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生命安全的目的。

要防止车辆越出路外或闯入对向车道的严重事故发生,必然要求护栏设计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来抵挡车辆的碰撞,亦即要求护栏的刚度越大越好;但从保护乘员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考虑,又希望护栏的刚度不要太大,要具有良好的柔性。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应不断建设与完善主次干道的安全护栏,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护栏形式的选择应针对西安市各道路的具体情况,充分比较各种护栏形式的性能,结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美观大方等要求来进行。

②防眩设施规划

防眩设施是防止夜间行车受对向车辆前照灯眩目的人工构造物,有板条式的防眩板、扇面状的防眩大板、防眩网、防眩棚等构造形式。设置防眩设施可防止对向车前照灯的眩目,改善夜间行车条件,增大驾驶员的视距,消除驾驶员夜间行车的紧张感觉,降低交通事故率。防眩设施还可改善道路景观线,克服行车的单调感,对改善夜间行车环境,吸引夜间交通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应加强建设,在主次干道安装防眩设施。

③隔离封闭设施

隔离封闭设施是为了对汽车专用道路进行隔离封闭的人工构造物的统称,包括设置于公路路基两侧用地界线边缘上的隔离栅和设置于上跨公路主线的分离式立交桥或人行天桥两侧的防护网。

西安市区主要使用金属网隔离栅,在“十二五”期间对西安市的城市快速干道两侧、风景区、旅游区、名胜古迹等区域增加金属网隔离栅,使道路更加通畅。在互通立交区域、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管理(局)所等处及设置刺铁丝隔离栅的路段,隔离栅的设置宜与绿化相配合,选择合适的小乔木或灌木,在管辖地界范围形成绿篱,以有效地增加该区域的景观。

3.停车设施

(1)主要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对停车矛盾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应结合交通枢纽、公共绿地、市政和商业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库),以弥补现有建筑配建停车泊位的不足,满足小型建筑的停车需求,调节停车泊位供应水平。中心城外,结合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停车—换乘系统(Parking and Ride)停车场。新城和新市镇根据区域交通规划建设公共停车设施。中心城公共停车设施全面实现信息系统联网并建设停车诱导系统,使西安市区泊位高峰时段利用率达到70%。

(2)行动计划

①编制具有西安特色的停车管理规划,规范停车行为,减少乱停乱放现象;

②核心区域通过策略性停车控制来引导小汽车的使用,促使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建设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商业、物流、办公区域现有停车场利用率;

④有控制地增加停车设施,适当开放私人停车场,缓解供需矛盾;

⑤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加强路边停车管理,提高路边停车利用效率;

⑥建立停车信息系统,优化和完善已有停放车设施的服务水平。

表5—6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表。

表5—6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表

img102

4.个体交通

(1)主要任务

完善自行车道、人行道和过街天桥建设,加强自行车专用道、步行街等特殊路段建设,进行公益自行车网络试点建设,重点衔接地铁站、公交站、居民区、政府机关、旅游点等,使之作为各种交通方式的有益补充。

(2)行动计划

①行人

A.改善人行道与立交

实施人行道与车行道隔开工程,保证车身与车上装载物的突出部分不会碰撞靠边行走的行人,禁阻行人不在规定的地点穿越街道。人行道布置要与沿路两侧建筑物优化布置。人行道铺装面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舒适。对人行道进行必要的整修,进行无障碍设计,保持中心城区行人交通,特别是中心商业区街道两侧人行道交通连续性,方便盲人和残疾人交通出行,使其覆盖率达到80%。

B.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

中心城区内所有实行信号控制的交叉口应同时设置行人信号灯,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处必须设置人行横道或行人信号灯。

C.与城市交通系统相结合

步行系统作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桥梁,要与城市的地铁、公交、停车场、客运站场和大型公共设施等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交通管理部门应利用标线重新规划人行道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根据人行道宽度采取倾斜式或垂直式停放,尽量减少占用人行道空间,并清理违章占道经营和停车,方便行人交通。在规划停车场时,首先考虑不应占用人行道停车,即使有必要在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也要首先保证行人交通安全、方便、舒适,保证必要宽度,保证连续贯通。

D.与旅游规划相结合

在旅游地区,规划步行街区、徒步旅行线路、半人力旅游线路(旅行者可选择自行车、人力车等人力使用的机械工具出行旅游)、机动车旅游线路,旅游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选择旅游线路,充分体现对人性的尊重。

E.与商业规划相结合

城市的商业中心人流量都非常大,所以路边的人行道要有一定宽度,并建设街头广场,合适的地段可建设与机动车彻底分离的步行街、步行区、地下步行系统或者天桥步行系统等,通过必要的过街设施、人行横道和交通控制将这些空间紧密联系,使得商业中心的步行环境更加优越。另外,通过在步行街或者广场举行商业活动、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等,使步行街成为综合购物、娱乐、休闲、文化场所。

F.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

在旧城内及重要遗址保护区划定机动车禁行区,建设文化广场和步行街,给行人营造一个宽敞的空间;在遗址保护区、历史街区、城市的通视走廊和景观轴线上规划过街设施应选用地道,以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和街道的连续性,地道的出入口设计也要符合周边景观要求。

G.提高人行过街设施的使用率

在人行过街设施的前后,设置导行护栏、绿篱等人车隔离设施,提高人行过街设施使用率,避免比较突出的资源浪费。对人行过街设施要求较高的地段采用感应式信号灯。

②自行车

A.加强自行车管理,编制西安市自行车管理体系

B.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绿色交通

C.提高通行效率

交叉口设置自行车通行专用信号灯,让自行车于短时内通行,减少交通混行的现象,提高通行效率。

D.防止自行车横穿

对现在已建成的三块板道路,为了减少道路的横向干扰,保证交通畅通,采取路段封闭,不开口和设置路障等措施,以防自行车横穿。

E.提高交叉安全性

由于自行车在交叉口的左转对机动车的干扰较大,凡是有条件的路口,应增划交叉口自行车的禁驶区,采取自行车两次过街的方法,以分离机非冲突点,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F.车辆各行其道

在道路条件许可情况下,增设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分隔的隔离设施,特别是在交通主干道上,应保证自行车与机动车的物理分离,避免主干道上机动车与自行车的横向干扰,为车辆各行其道创造条件。

5.管道建设

(1)主要任务

为满足“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按照“气化陕西”的要求,借鉴延长成品油管道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发西安管道建设市场,加大力度建设输入干道、加强储气站的建设、输配气管网的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满足西安天然气使用需求。

(2)行动计划

①输入干道

新建干线管道实现高水平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成品油管道输送工艺水平,力争将成品油长距离输送运量比例提高30%,新建油气管道各项指标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加快陕北—陇东—关中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积极推进建设新疆—西安—广东输气管道以及兰州—天水—宝鸡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

②储气站建设

为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平稳和安全,在天然气消费市场附近和管道沿线配套兴建大型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调峰设施,并与管道连接,形成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气管网,实现资源多元化、供应网络化、调配自动化的多气源、多用户的供应格局。

③输配气管网建设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区域性油气管网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将会对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届时,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都市圈的能源结构也将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④满足交通需求的专用加气站建设

加气站的建设将根据管网铺设的进度,选择主要交通干道。每年建成10座左右,稳步推进到2015年,加气站将遍及全市主要交通干道,为出租车、公交车提供方便、快捷的加气服务。

(三)城市公共交通

1.城市轨道交通

(1)主要任务

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地铁1、2号线的建设,并在其建设完成后能够安全地投入使用,保障人民的出行,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2)行动计划

①加快地铁1、2号线建设

加快地铁1、2号线建设,引入先进技术进行管理,并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启动地铁3、4号线规划建设。

②地铁规划线路(3、4号线)前期工作

增加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二期工程和4号线一期工程。增加线路长度64.5公里,达到116.5公里;增加投资302.8亿元,达到567.4亿元。建成后换乘车站将达到5座,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市交通状况将有很大改善。

③地铁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对地铁1、2号线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地面线等地铁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的用地条件和保护范围由规划部门控制,其中控制中心、车站和地面线用地12.7公顷均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车辆段用地69公顷,已在三环路和郑西客运专线建设中征用;停车场用地33公顷,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大纲划定为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此外对1、2号线沿线704公顷可开发用地作了调整,确保轨道交通建设用地。

④地铁主要枢纽站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地铁1、2号线建设完工后,规划并建设主要枢纽站点的换乘系统,使地铁主要枢纽站点与公交的站点进行有效连接,方便旅客出行,提高出行效率。

⑤地铁运营管理系统建设

引进先进的地铁运营管理系统,合理安排运营时间与票价价格,保障地铁的运营安全与服务质量,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和地铁的运营秩序。

表5—7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表。

表5—7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表

img103

2.城市地面公交

(1)主要任务

以公交优先发展为指导,完善西安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输送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公交专用道;积极发展BRT,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增加公交车运营数量,改善公交车辆结构,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引进新能源公交车辆,建设绿色环保公交系统;加大政府监管和制度创新,规范服务和提高公交管理水平。

(2)行动计划

在西安市交通发展政策及公共交通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从改善公交线网、增加公交场站、完善公交优先设施等方面来提高西安市公交服务水平和对小汽车交通的竞争力。

①以综合交通发展为指导,编制西安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编制西安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完善城乡公交网络,实施城乡居民点和行政村公交线路全覆盖,建设城乡互通直达公交,加大机场、铁路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和物流枢纽间公交线路优化和开行密度,实现各枢纽间有效换乘,并加大政府监管和制度创新,规范服务和经营行为。

②购置先进公交车辆,改善乘车服务水平

选用新型天然气车,排放标准达到EEV标准,建设绿色环保交通;新型车辆采用气囊悬挂系统,可有效降低车身振动频率,提高乘坐舒适性;“十二五”期间增加新型车辆5000辆,达到居民出行的需求。

③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BRT建设

在地面客流走廊,结合道路通行条件,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研究BRT系统实施问题,逐步规划建设西安BRT系统:以城市干道网络为依托、以客运枢纽为节点规划公交专用道,郊区新城规划建设城区道路时,统筹考虑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和预留;深化研究、加快推进BRT建设,使之成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补充和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

④完善公交线网

增加以中心城区为主辐射点、组团内主要客流集散点为次要辐射点的中心放射性线网;在组团换乘枢纽处增加公交线路,使西安市区与组团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集中的路段或区域的线路,减轻大巴列车化现象。根据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枢纽、公交专用道建设和郊区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公交线网布局优化调整,提高线网效率,形成由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组成的功能清晰、布局合理、与轨道交通合理分工、紧密衔接的新型公交网络。

⑤规划建设公交场站

配合公交线路调整,增加公交场站,形成完善的公交始发、接驳、换乘系统。在推进客运枢纽建设的同时,改造、调整中心城60%占路设置的公交始末站,规范和完善其他沿路设置的始末站,为公交线网的调整优化创造基础条件。加快中心城公交停车保养场改造扩能和郊区新场建设,“十二五”新增公交车停车泊位5000个。

⑥实施城市一卡通项目

在逐步整合现阶段使用的IC卡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城市一卡多用的目的。按照西安市一卡通项目规划,到2011年,将地铁、出租等其他交通领域纳入一卡通,实现全市公共交通领域里的一卡通用;到2012年以后将覆盖供水、供热、停车、旅游以及其他小额消费等市民生活的众多领域,实现西安市民生活的多领域应用。

⑦公交智能化指挥管理中心

建设与完善公交智能化指挥管理中心,对西安市公交系统进行监管,协调公交车在线网的行驶布局,并对公交车进行统一调度管理,使居民出行有车可乘,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表5—8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城市公交行动计划表。

表5—8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城市公交行动计划表

img104

3.出租车

(1)主要任务

作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出租车行业要加强管理,规范停车点建设。根据城市建设进度和空间拓展,及时调整有关管理规定和运营规模,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出行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2)行动计划

①研究制订西安市出租车发展规划

到2015年之前,主城区完善出租车运营环境。在西安市的主干道和街道上,间隔距离200—300米设立出租车停靠点;建成40个出租车调度枢纽站和188个停靠点。通过优惠政策,发展清洁车辆,并大力发展排量在1.3L以上的出租汽车。对出租车进行规模化经营,改变出租车管理分散的现状,提高出租汽车档次。未来出租车将作为城市大公交发展的一个补充成分存在,主要为商务、游客及本地居民服务。

②优化营运模式

结合出租汽车候客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市域范围的顶灯出租汽车服务调度系统,优化整合行业电调资源;继续推进车载智能系统建设,增加入网调度车辆数量,提高网络覆盖率,全面提高营运效能,有效降低空驶率,减低驾驶员劳动强度。中心城里程利用率达到60%以上,郊区达到50%以上。要车方式由路边扬招为主逐步过渡到电话订车、站点叫车和路边扬招相结合,主干道和交通拥堵的中心区、重点区域推行以电调和电话叫车、站点上车为主的要车方式。

③改善车辆设施

2010年起新投运车辆全部达到国Ⅲ排放标准;2015年前全部达到国Ⅱ以上标准。中心城内出租汽车基本保持现有数量,区域性出租汽车将根据郊区(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逐年增加,全行业以安全、环保、节能、舒适的新型出租车为主体车型。

④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完善出租汽车调度系统的服务和管理功能,提升营运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利用率,加强对行业的监管监控,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建立残障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数据库,建立电话约车和实时优先供车等保障机制,保证特殊人群用车服务;引导郊区出租行业向企业规模化、服务标准化方向发展;研究建立出租汽车经营权有期限使用制度,制定和推行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建立企业诚信档案,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击“黑车”非法营运,改善和净化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⑤推进出租车候客设施建设

文化娱乐场所、宾馆、游览场所、医院、居住区等客流集散点按出租汽车站点设置标准配置出租汽车营业站、候客站;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出租汽车候客站和扬招点;对中心城内现有站点进行梳理优化、合理调整。

(四)城市交通管理

1.主要任务

加强西安市交通系统管理建设,提高西安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西安市交通管理体制;重点改善城市交通秩序,改善堵塞严重的交叉口状况,提高主干道的通行能力,降低出入境道路的阻塞状况,提高公共交通的行车速度,综合治理西安市停车问题,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手段。

2.行动计划

(1)交通需求管理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客货运输的交通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发生,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设施的矛盾,实现城市土地、道路空间高效能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科学合理地调控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机动车流量,避免二环以内及主要车流集散地的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过度集中。

(2)加快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发展

加快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推进城市交通诱导技术应用;完善城市道路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为出行者提供最新的道路动态。

(3)编制西安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交通需求和道路供给研究,运用先进交通管理理念,对道路交通进行组织设计,编制符合西安城市特点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高整个城市道路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率和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4)制定西安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地方标准

吸收先进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的经验,结合西安城市交通特点制定西安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线、标志、信号)地方标准,有效指导西安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5)城市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完善交通管理中心及监控系统,引进先进警务设备配置,提高城市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到达,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为居民安全出行服务。表5—9为西安市“十二五”期间交通管理及安全规划建设表。

表5—9 西安市“十二五”期间交通管理及安全规划建设表

img105

续表

img106

六、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土地利用政策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支持老城保护战略及多心化战略,在交通项目规划过程中,避开重大保护遗址,注重保护老城风貌,保护老城传统的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度。在交通建设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同时更要通过交通建设引导城市发展,带动交通设施周边经济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土地集约开发。

(二)投融资政策

未来五年是西安市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时期,交通建设资金巨大,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首先,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其次,通过银行授信、政府贴息的方法,建立不同层次的公路、铁路融资平台,加快公路、铁路建设。第三,拓宽筹资渠道,制定支持交通建设的优惠政策。第四,积极探索市场化筹资方式,如项目融资采用建设—运营—转让、建设—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形式。

实行差别化的投资政策,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引导、鼓励企业及社会以各种方式投资建设经营性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扶持、社会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和机制,保证交通建设所需资金。

(三)环保政策

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西安市交通运输发展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交通运输的发展要转变增长方式。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要考虑运输业的发展速度,更要考虑运输业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安全型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安全、降低能耗,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完善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系统。二是交通运输发展要与土地、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项目管理政策

西安市交通建设管理运营部门多,分属不同系统,相互协调困难,要构建资源整合、高效节能的综合交通体系,则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对在西安境内建设的中、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改委要提前介入,协调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同时将西安的发展设想和规划积极同中、省相关部门沟通,取得支持和谅解。市、区(县)本级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要符合《西安市综合交通规划》,报本级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动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五)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从投资、规划、建设以及道路资源使用分配上向建设全国大型交通枢纽城市及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倾斜,全面推进现代化公共客运系统建设,加快确立其在城市客运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完善行人设施功能,以人为本,构筑一个便捷、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满足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需要;对小汽车交通在行驶区域、行驶时段以及停车服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调控管理,保持汽车交通量与道路容量协调匹配增长,确保中心城道路系统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实施出租汽车总量控制政策,并按安全、环保、服务要求逐步提高车辆档次,满足西安市的实际需要。完善出租车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全面启动出租汽车素质工程建设,加快出租车智能调度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减少空驶,改善运行服务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加强运输的组织管理,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的科技含量,改变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

积极探索建立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加强交通流量、流向监测,优化路网交通流组织,加强秩序管理;积极推进交通行政管理职能与建设、经营职能分开,加快建立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监督到位的管理体制。

(六)交通安全政策措施

合理设置安全护栏及相应的防撞缓冲设施、防眩设施、隔离封闭设施和视线诱导设施等交通安全设施,引导机动车顺畅通行;加强运输安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强治超工作,严禁超载、超限,着重处罚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行为;健全法规体系,走法制化道路,加快修订、完善地方性道路运输法规;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防患意识;加快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人行横道及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完善行人通行及过街设施,同时考虑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建立人性化、智能化的行人过街设施;提高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建设高效率、高水平且体制完善的交通管理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