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研究成果

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是地处内陆的西安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丝绸之路国内沿线地区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这些为西安展开与沿线城市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

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研究成果

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总体思路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丝绸之路研究院     

 课题负责人:张宝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范少言 丝绸之路研究院 

 课题组成员:郭晓辉 西安市发改委  

       张晓辉 西安市发改委  

       刘 杰 西安市发改委  

       王晓燕 丝绸之路研究院 

       池 建 丝绸之路研究院 

一、项目背景

早在2005年,西安市就提出建设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新西安的发展理念。2009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并把西安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西安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是因为其处在新亚欧大陆桥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是地处内陆的西安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二、合作范围与合作基础

(一)合作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以陇海兰新铁路即亚欧大陆桥构成的新丝绸之路沿线区域为主,包括15个国家的30个城市。沿线国内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支撑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关中—天水经济区,沿线国外地区是世界能源资源集中区中亚、西亚国家和世界高新技术、低碳经济发达区欧盟各国,与西安具有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前景。

(二)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的基础

1.沿线已有的合作是合作能顺利展开的基石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启动了复兴丝绸之路的计划。此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能源、旅游、文化、投资等领域展开广泛的探讨与合作。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同时,丝绸之路国内沿线地区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研究。如1986年成立了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2000年由16部委组建新亚欧大陆桥协调组,2006年组织编制《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这些为西安展开与沿线城市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

2.沿线城市的优势互补铺平了合作的桥梁

从区位优势看,新疆乌鲁木齐边境口岸众多,西安地处我国版图中心,交通四通八达。从矿产资源看,大西北是我国唯一一块称得上地大物博的地区,西安加工制造能力很强。从旅游资源看,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及丝绸之路的起点,兰州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主干,乌鲁木齐及新疆是丝绸之路民族风情保存最多的地区。丝绸之路中段的中亚五国和中东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稀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西安及关中地区制造业可与其互补。丝绸之路西端的欧洲各国是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对西安及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升级具有借鉴意义。这些为沿线城市铺平了合作的桥梁。

3.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比较优势为启动合作提供了可能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大西北的门户和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础雄厚,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等“四区一港两基地”;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是要将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些为启动丝绸之路城市合作提供了可能。

4.沿线工农业基础差异为合作拓展了空间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实力较强。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地区原材料工业较强,以兰炼、兰化、金昌白银为代表,正在发展循环经济。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疆地区采掘工业较强,主要以石油、天然气、棉花、西红柿为代表。中亚、西亚各国能源资源丰富,而工业基础薄弱。欧盟各国科技发达,制造业先进。沿线地区产业梯度差异明显,为各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一)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内城市合作中的功能定位

西安是大关中的核心、大西北的龙头、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的心脏。其核心、龙头、心脏地位具体体现在六大中心上:①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金融中心;②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物流商贸中心;③西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中心;④大西北的先进制造业中心;⑤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⑥内陆地区的交通通信中心。

(二)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国际合作中的功能定位

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国际化在丝绸之路城市合作上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①亚欧国家合作的中国基地;②国际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合作的中国中心;③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的西北首府;④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的集散地和信息中心;⑤新亚欧大陆桥上最大的国际内陆港;⑥现代丝绸之路上的生态示范区。

(三)西安在沿线不同领域合作中的作用

1.交通作用

西安是内陆最大的高速公路枢纽,西北和亚欧大陆桥上最大的铁路枢纽,西安航空港是我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港,可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之间的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参与沿线合作的交通组织与建设,确保沿线经济合作发展,交通运输顺畅。

2.贸易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国际贸易中心、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内陆港。利用欧亚经济论坛平台和资源,举办中国—欧亚博览会。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的集散运输功能和保税仓储功能,为沿线城市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和商品供求信息。依托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推进我国东西部贸易和国际贸易。

3.能源作用

发挥西安的科技研发优势,为沿线城市提供能源科技服务。陕西有三大油气来源,即长庆、延长和中亚各国,西安处在内陆中心,可成为国家石油能源储备基地,协调国家能源流通与交易

4.旅游作用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丝绸之路起点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中心,可组织沿线城市旅游合作,成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门户城市、丝绸之路旅游中国核心城市、丝绸之路旅游中国集散地和综合服务基地。

5.金融作用

建设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使西安成为丝绸之路沿线资本市场中心、丝绸之路沿线外汇交易中心、西北保险市场中心、西北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西部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未来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国际金融中心。

6.文化作用

发挥西安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倡导和参与沿线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交流,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地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7.装备制造作用

以科技服务于沿线装备制造技术的更新和产品创新,协调沿线装备制造业的区域目标和配套产业,建设丝绸之路沿线装备制造业中心、物流中心、供应中心和服务基地。

8.科技作用

发挥科技优势,统筹科技资源,引领沿线科技创新,服务沿线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建成丝绸之路沿线中国科技创新城,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9.教育作用

发挥丝绸之路最大高等教育中心作用,为沿线地带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建设国际人才培训基地。

10.生态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示范中心、丝绸之路生态科技研发中心、西北生态示范城市、国家秦岭和渭河生态保护基地、世界园艺博览园。

四、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内容

(一)沿线不同领域主要合作内容

1.交通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完善陇海兰新和连霍高速系统延伸线及节点规划建设,加强西安—兰州、银川等城市高速公路建设、西安—兰州—西宁张掖—乌鲁木齐快速铁路、南疆铁路建设和新疆过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安与乌鲁木齐之间的通行能力。

完成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干线机场的改造和扩建,新修一批支线机场,协调西部机场与新疆机场的管理和运营,发展支线航空。

向国家申请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建设西安领事馆区和国际机构常驻办事处,开办面对中亚各国和欧洲诸国的海关口岸,协调沿线各国简化边境海关过境手续,统一对运输工具的收费标准;研究国际物流畅通管理机制,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沿线商贸物流速度。

开辟由西安国际航空港经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塔什干至欧亚各国的国际航班,开辟西安直达欧亚主要国的国际航班,保障西安与沿线城市内外合作的畅通性;扩展新疆喀什至伊斯兰堡航线,开通喀什至印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航线等。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协调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式联运关系,协调乌鲁木齐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保税物流中心作用,积极争取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国家综合保税区。简化出入境手续,开拓中亚市场,提高我国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地位。

2.贸易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建设沿线物流中心分工合作协议,建设西安国家级物流中心、兰州和乌鲁木齐区域级物流中心、西宁和银川区域性物流节点的三级物流中心,研究制定物流职能分工协作和标准化运作体系。

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国际航空港,以航空货运、国际中转、多式联运、批发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主体,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提供信息、通关、内陆堆场等一体化服务的内陆港。

加强西安与乌鲁木齐在物流中心场地租赁、物流互通、信息共享、管理标准化、港口建设等方面的协作,保持丝绸之路国内段沿线物流通畅;加强与伊宁、塔城和博乐三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开发区的合作,促进西安商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探讨西安国际港务区与比什凯克自由贸易区的协作,打通我国商品在中亚市场的通道及提升西安国际物流规模效益。

加强物流园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为东部商品向西开拓国际市场、提升沿线地区的服务经济打通关节,确保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西部国际进出口物流通道的畅通。

完善西安外包服务城市的职能,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建设国际贸易加工区,设立与中亚、欧洲各国的市场共建区,承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欧洲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提高西安对沿线国内城市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加工转移能力。

3.能源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西安地处大地原点附近,距国内市场平均距离最短且比较安全的区位优势,积极申请铺设兰州到西安的石油管线,建设西安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向国家申请在西安建设丝绸之路能源精细加工、中转和科技服务基地,协助沿线进行能源开发与勘探,研究扩展能源产业链,培养能源研发人才。

组织沿线城市成立“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委员会”,成立能源期货交易所,制订丝绸之路区域能源合作发展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及城市能源合作双边多边谈判,帮助落实能源合作项目计划,协调能源市场供求。

4.旅游领域沿线合作主要内容

成立由沿线国家和城市组成的“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协调沿线城市的合作愿望和利益。

打造西安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借助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发挥西安国内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快速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

研究、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倡导沿线城市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旅游整体规划,加强丝绸之路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建设合作,完善沿线旅游开发运营的制度体系。

制定沿线旅游业统一经营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行动纲领,快速推动丝绸之路旅游业的发展,争取国内外旅游组织的支持。

积极争取启动丝绸之路旅游专列,推行丝绸之路旅游一卡通,磋商解决丝绸之路跨国旅游签证通关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旅游信息系统,完善道路沿线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标牌指示系统。

5.金融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建设亚欧大陆桥国际金融合作委员会,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构建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体系,为西安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未来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金融中心,提供决策支持和各项服务。

建立“丝绸之路(欧亚)合作发展基金”,并最终向亚欧开发银行发展,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日本国际合作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等携手,为沿线发展提供资金资助、援助、捐助、贷款等支持,为丝绸之路投资项目多途径融资。

推动金融业务创新,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为沿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治理积累稳定的资金,为沿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西北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创新金融人才引进机制,为丝绸之路沿线及西北地区培养各类高端金融从业人员。

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为沿线城市合作和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供求。

组织开展沿线金融合作谈判,帮助落实金融合作项目计划,定期举办丝绸之路金融合作专题论坛。

协调丝绸之路沿线资源开发资金需求,多渠道为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融资。设立生态环境治理专项基金,建立稳定的生态治理资金来源。

6.文化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定期举办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领域多层次交流活动,围绕会展、出版、影视、演艺、广告传媒、艺术品交易、动漫游戏、互联网等行业展开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

开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风土人情、民俗风貌,拓宽文化交流、文化项目投资洽谈等内容,并借助会展经济提升沿线城市文化的感染力和产业经济效益。

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和现代物流功能,为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和媒介。

整合建设若干文化产业聚集区,依托园区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展示体系,以文化促经济发展,活跃城市文化气氛,构建城市文化精神。

7.装备制造业领域沿线合作主要内容

共建产业园区,启动沿线国内城市装备制造业重组,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与中亚市场需求挂钩,按需要订制发展装备制造加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根据各城市基础确立专业化发展方向,西安着力发展运输机械、乌鲁木齐发展农业机械、兰州发展石化机械,协调沿线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互为零部件的产品生产体系。

合作布展丝绸之路国际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与技术合作交易会,为沿线城市零部件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与装备制造企业之间搭建合作平台,共同提高丝绸之路沿线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8.科技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联合开展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各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成立科技合作基金,吸引沿线城市和国家风险资金、社会闲散资金入股,支持创业投资和创新型应用技术研究,支持扶助沿线创新型企业发展和上市融资。

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

构建西部科学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联合建设科技信息网络和交易网络,推动科技成果交易,提升科学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强化相关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www.xing528.com)

联合举办科技博览会、交易会、项目推介会,展示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产业政策信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专业化,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科技经贸交流。

筹备设立丝绸之路科技创新论坛,定期在沿线城市轮流举办区域科技创新协作研讨会,为沿线产业创新提供科研服务和智力支撑。

9.教育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发挥西安高等教育优势,重点面向西北各省区培养人才,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实施人才定向培养战略,采用委培形式为沿线城市和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把学历教育与应用培训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人才的实用素质。

鼓励西安高等院校走出去,到西北各省区及沿线城市办分校,或与沿线城市合作办学,带动沿线城市的教育发展。

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挖掘民间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西安民办教育,把西安民办教育经验推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

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的数量,并积极在这些国家和城市办孔子学院,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济文化合作培养人才。

10.生态领域沿线合作的主要内容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传统工业园向生态工业园转化,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

借鉴丝绸之路沿线欧洲诸国农业机械化(德国)、生态产业化(荷兰)、节水科技化(以色列)等措施和先进经验技术,共商沿线生态治理措施。

借助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建设各类丝绸之路生态园,借此将各项先进技术推广到我国西北各城市,降低自然资源对西北城市发展的制约。

组建西北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监测沿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定期举办沿线生态治理和研究成果交流,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

建设西安浐灞及渭河都市生态示范基地,并通过其示范展示给沿线城市,带动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西安与沿线省会城市合作的主要内容

1.西安与乌鲁木齐的合作

港口合作。西安与乌鲁木齐的合作,最有效的结合点就是西安国际港务区与乌鲁木齐签署站场合作协议。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我国西北唯一一个国家级物流中心和我国18个集装箱货运站之一、17个保税物流中心之一。可借助乌鲁木齐众多的国际集散市场,将零散消费品提供给中西亚等地,将大宗货物借助乌鲁木齐区域物流中心打包、中转、分运。

能源合作。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从中亚、俄罗斯和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天然气。鉴于新疆的多民族特征及周边国家政局的不稳定性,西安作为西能东运的枢纽,要承担我国能源储备与中转基地的功能,这是西安与乌鲁木齐能源合作的主要内容。

机场合作。目前西北地区航空机场分属于西部机场集团和新疆机场集团公司。西部机场集团管辖着13个机场及14家控(参)股公司、子公司,横跨陕甘宁青四省区。新疆机场集团公司管辖着13个区内机场,乌鲁木齐机场是国际门户(口岸)机场,向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通定期航班。两大机场集团公司的合作,有利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航空运输的便利化建设。

旅游合作。两市分属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西端和东端,在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探索、旅游宣传、旅游线路组织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合作潜力。

产业合作。西安科教实力雄厚,可为乌鲁木齐的能源开发、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其周边的蔬菜、农副产品、轻工产品、电子仪器设备、大型装备、高科技产品等可通过乌鲁木齐节点转运到中亚国家,中亚国家的原材料、农副产品也可经乌鲁木齐进入西安。

2.西安与兰州的合作

旅游合作。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和商贸重镇兰州,共同对丝绸之路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在丝绸之路旅游开拓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加强合作,深化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产业合作。兰州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石油化工冶金等,与西安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物流商贸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互补特征。建立两市之间的产业互助关系,有助于将西安产业的科技优势和兰州产业的生产优势结合起来,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带动陕甘两省中小城市的发展。

物流合作。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内陆港和保税区的建设,两市联合与沿海港口开展通关合作,发挥西安的服务功能,为兰州的工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有助于西安先进制造业、信息业、商贸业的市场开拓和物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

科技合作。兰州的科研优势与西安的科教优势有不同特点,形成互补之势,可在节能减排、新材料研发、科技人才培养、西北生态治理等方面取长补短,进行战略合作。

3.西安与西宁的合作

科技合作。西宁的工农业体系以原材料生产为主,未来产业开发的潜力非常广阔。西安科技实力雄厚,人才众多。西安出人才和技术,在西安建立研发基地,在西宁建立资源储备和加工生产场地,可以发挥西安的科技人才优势,帮助西宁完善产业体系。

物流合作。西宁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必经之地,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西宁与西安加强现代物流合作,一方面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优势地位,扩大西宁高原特色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引导西宁特色资源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西安国际大都市的知名度和西北服务基地的功能。

4.西安与银川的合作

基础设施合作。以合作需求促进两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两市之间的道路交通和信息通道建设。鼓励和支持两市大集团、大企业相互支持,共建市场,共享资源。通过虚实两方面的合作,发挥西安的服务功能和带动作用,加快银川融入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合作和国际化市场中。

商贸文化合作。宁夏是我国回族最集中的居住区,而西安的“回民街”是西北地区清真寺最为集中的社区之一。西安与银川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发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促进西安和银川的商贸联动,扩大在中亚、西亚等穆斯林国家中的影响和市场占有率。

(三)西安与沿线地级城市合作的内容

1.西安与咸阳的合作内容

西安与咸阳合作的目标是实现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在近期,重点是建设西咸新区,推进经济一体化。着力打造“两区一带”开发建设格局,即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为加快西咸新区规划的实施,在省级层面成立西咸新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体规划、统一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沣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和西安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西安市政府为主;泾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咸阳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咸阳市政府为主,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西安咸阳要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西安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尽快编制“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规划”,加快两市基础设施对接、建设用地储备、公共交通一体、联合招商引资等基础性工作。

2.西安与杨凌的合作内容

西安与杨凌合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大西安浐灞生态区、渭河生态景观带、秦岭北麓生态休闲区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之间的互动。西安以技术帮助杨凌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加快杨凌在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农业、农业加工业等方面的产业集群建设。西安各生态区则借鉴杨凌科技研发成果,发展生态经济、都市农业。进一步加强两地信息、人才、交通的对接和交流,使两者成为生态化发展的示范。

3.西安与宝鸡合作的主要内容

宝鸡与西安在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新材料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具有强强联合的要求。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定位,宝鸡是大关中的“副中心”,要与西安一起带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为此,要加强西安和宝鸡的交通联系,加快西宝高速改扩建,建设西宝高速铁路和城际快速铁路。要加大西安宝鸡产业整合,突出各自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把宝鸡建成陕甘川宁毗邻区的中心城市。要加速西宝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布局调整,不断延长产业链,使西宝经济带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体。

4.西安与天水的合作内容

天水与西安的先进制造业有相通之处。加强西安与天水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天水利用西安的科技优势加快产业升级,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市场服务功能,打开国内外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整合关中—天水产业带,把天水纳入关中经济圈的范围,利用天水的工业、旅游、文化资源,扩大西安发展的市场空间。

5.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其他城市的合作

以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组成的河西四镇,以及吐鲁番、哈密、昌吉、伊宁、库尔勒、喀什等天山南北城市,都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历史文化名市。联合开发丝绸之路旅游,将是西安与这些城市合作的重要内容。西亚欧大陆桥或现代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能源之路,西安还可与这些城市加强能源资源方面的产业合作。

(四)西安与沿线国外地区的合作内容

1.西安与中亚五国的合作内容

科技合作。中亚五国在科技、教育、高新技术方面比较弱,西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发达的教育资源是最容易合作的领域。科技输出、有偿转让、技术入股等都是西安与中亚各国开展合作的具体方式和内容。

资源合作。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利用西安贸易集散地功能,加快中国与中亚各国间的贸易港口交流合作,促进中亚各国的资源流向西安及关中地区。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的便捷服务和中转功能,加快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开放与发展。

制造业合作。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与中亚国家的需求形成较强的互补性。西安可以开设地质勘探、石油钻探、采掘挖掘、重型运输、冶炼压延、电子仪表等专业化国际市场,打开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国际市场。

2.西安与欧洲国家合作内容

俄罗斯、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工业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领域和农业产业化、生态化、科技化发展方面有着许多成熟的经验。如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德国的工业标准化、法国的现代农业、荷兰的花卉产业等具有较强的优势,能为西安及关中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态经济提供宝贵经验,具备广泛的合作空间。

五、西安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的推进机制

(一)启动合作关键点

(1)以西咸新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2)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强关中城市合作;

(3)优化沿线城市产业布局结构,加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合作;

(4)以交通建设、物流服务为基础,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商贸合作;

(5)以丝绸之路境内外旅游为主线,加强沿线城市旅游业合作;

(6)以欧亚经济论坛为平台,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国际合作。

(二)重要合作项目

1.建立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由省政府领导,成立正厅级常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整体规划、统一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下设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两个副厅级管委会,分别由西安市和咸阳市管理。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2.设立丝绸之路合作发展基金

项目由沿线政府部门合作发起成立,政府持股并向社会和企业公开发售募集部分资金。目标是为沿线民营经济发展和创新技术就地转化提供资金,支持丝绸之路沿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向沿线区域性生态治理和关键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3.组建西安能源期货交易所

建设西安能源期货交易平台,平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供求,协调能源供求与价格关系,促进我国能源价格与国际能源价格的一致性,为新能源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为能源生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能源大省陕西创立品牌。

4.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服务中心

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和高速铁路枢纽,发展对外服务业,为沿线旅游、商务活动和物流商贸提供签证、出入境、旅游中转、物资集散等服务,为服务外包提供信息,为沿线国际合作搭建桥梁,并吸引更多的国家在西安设立领事馆。

5.建立丝绸之路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以充分发挥西安科教优势为沿线城市服务为目标,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业型、服务型人才,并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共享机制,组织区域间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科技协作攻关活动。

6.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博览园

在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博览园,将丝绸之路主要旅游景观沿渭河生态景观带布局。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仿照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建设方式,由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自主建设。通过沿线各城市的合作,把渭河生态景观带同时建成丝绸之路景观带,使其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工程。

(三)合作步骤及目标

1.近期:尽快启动西咸新区建设,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合作

近期尽快启动西咸新区建设,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加快编制《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规划》,着手建设国际化大西安。发挥西安在大关中的核心作用,将“一线两带”城市合作扩大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合作。以贯彻省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为契机,使西安与大关中城市合作进入新阶段。

2.中期:发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作用,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

中期发挥西安国际大都市作用,向国家申请建设西安综合保税区和西安领事馆区,并在西安开办面向中亚和欧洲国家的通关签证,开通西安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的国际航线,充分发挥西安物流集散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将西安建设成我国内陆型的开放开发服务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总部中心、科教中心、制造中心,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

3.远期: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体系

确立企业在沿线城市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使沿线城市合作常态化、市场化、民间化。远期要完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体系,搭建多种合作平台,开辟多种合作渠道,健全互利合作机制,为企业在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中扮演主角创造便利化条件,使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济文化重新繁荣起来。

(四)合作保障措施

(1)借助欧亚经济论坛平台,协商建立沿线城市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合作制度化;

(2)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做强合作基地;

(3)借助“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协调沿线区域产业分工,奠定互利合作产业基础;

(4)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加快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沿线商贸物流合作;

(5)借助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建立沿线城市合作机制,率先在旅游文化合作上突破;

(6)借助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促进沿线城市经济合作。

(五)合作推进机制

1.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推进城市合作交流

建立以西安为首的“5+25”国内丝绸之路城市合作市长会议和论坛,开展丝绸之路中国段优先合作交流,加强城市间高层对话与协调,签署城市合作协议,商讨交通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协建、互联、共享等工作,引导沿线城市在产业和市场上的分工协作,活跃沿线城市民营经济。

2.借助非政府组织研究和引导沿线城市合作

发挥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的协商、论坛功能,拉近城市间的市场距离,促进城市信息的沟通,协助和引导企业理性决策,研究跨区域的协作、协调和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沿线城市经济发展,为西安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带动沿线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合作快速启动

通过设立西咸新区、整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物流园区、统筹关中地区科技资源、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丝绸之路旅游精品路线构建、丝绸之路合作发展基金申请、西部能源期货市场申请、西部大开发人才共享和委培、西安—兰州高速铁路建设、西部机场与新疆机场战略合作等项目,加强沿线城市基础设施衔接、旅游开发合作、新材料新技术交流、合作资金拓展扩充,带动沿线城市合作全面展开。

4.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是推进合作的有效途径

建立丝绸之路沿线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发挥信息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挖掘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构建互补性区域产业体系,推动沿线城市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合作的效率,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位。

5.以商贸物流推动沿线省会中心城市合作

沿线城市合作的进程取决于省会城市间的合作。西北各省会城市要率先突破行政区划,建立西北省会城市合作机制。通过加强省会城市间物流商贸合作,促进西北地区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商贸物流推动中心城市间的产业协作、市场开拓,实现以点带面,从中心城市向外围扩散,带动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