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观点,叫作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说,认为产业集群就像产品一样有生命周期,大体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也就是说产业集群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没落。我倒是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结构形式,只是它形成与否、处在何种状况的问题,不存在生命周期的问题,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产业集群,还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的产业集群,概莫如此。从过往的例子看,有的产业集群过了“萌芽期”,正在成长,还未来得及辉煌就没落了,根本走不完这个周期(但也要承认他曾经是个产业集群);而有的产业集群则存在多年,一些可以称得上长生不老了,我国江浙一带的纺织业、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业就是典型。波特列举的意大利的瓷砖业、制鞋业,瑞士的钟表业、德国的机械制造业等,都是很好的诠释。
所以,我认为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和归宿可用三个阶段描述比较好,即聚集阶段、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下面仍以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说明。
聚集阶段
这个阶段是具有同一特色的少数几个企业发祥到这个地区聚集相当数量的企业,并且这段时期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占有率。
波特介绍的国外产业集群基本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形成的,在经济环境大体平稳,没有重大变革发生的情况下,这些集群的形成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他们的特点在于这种聚集很扎实,而且在这个阶段时,初级阶段的一些特征已悄然出现,使后面阶段之间的过渡很顺畅。
而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产业集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占产业集群绝对份额的新生企业出现十分迅疾,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因就是抓住了基本经济制度开始进行转变和国际产业转移两个重大变革的时机,并且依靠过去三十年基础,“有形之手”和充沛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而形成的,我们的特点是快,但不一定都扎实。我们不妨花些篇幅回忆一下当时纺织产业集群快速形成的几个主要来由。
一是基础促动。历史上就有专于此业的传统,延绵不断,如江浙一带的缫丝织绸业、织布染色业、缝纫业等,江苏的苏州、南通、无锡地区,浙江的绍兴、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单一公有制时期就有一批纺织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区县、乡镇、社区街道的集体企业),改革开放引爆了私营企业、引发了公有制企业改制裂变,迅速形成了大批量的企业,他们往往沿袭或模仿原有企业的产品进行生产,从而诞生了许多一地一品的特色产业集群。如盛泽丝绸、武进湖塘织布、樊城棉纺织、安平丝网、天台滤布、柯桥印染布、许村家纺等。这类集群形成很快,首先归功于过去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二是外商投资和外贸订单促动。我国改革开放之时正逢国际产业转移之际。最初是港资和澳资,随之是台资,后面日韩欧美跟上,不多时日,三资企业林立。他们在中国内地办厂,其产品往往既可外销又适应国内市场,而且利益颇丰,又引得其内部人员独立门户,民间资本大量涌入,很快形成集群之势,如盐步内衣、嵊州领带、虎门服饰、大朗毛织等均属此例。原来我国外贸部门就掌握了一批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并且许多外贸人员也持有外贸渠道订单,于是又促生了大批专做外单的企业,迅速成群,像金坛服装、平湖服装、岳西手工家纺、荣成服装等。
三是成功的超大型企业的促动。改革开放后,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脱颖而出,他们有敏锐的眼光、不断创新的精神、把握市场的能力、管理的艺术,不断率领本企业超常发展,而且促进带动了本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的产生、发展,他们或为大企业配套加工,或独自发展,形成特色群体。这可以举出大批例子,比如,山东青岛即墨区针织产业有即发集团,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羊绒产业有鄂尔多斯集团,辽宁大连普兰店区西装产业有大杨集团,江苏常熟市古里镇羽绒服装产业有波司登集团,浙江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化纤产业有恒逸集团,江苏江阴市周庄镇化纤棉纺织产业有三房巷集团,山东青岛黄岛区王台镇纺机行业有东佳集团、星火集团,浙江海宁市马桥镇经编产业有海利得集团,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棉纺织服装产业有鲁泰集团,河南新野棉纺织产业有新野集团,江苏江阴新桥镇毛纺织服装产业有阳光集团、海澜之家集团,江西新余分宜县麻纺织产业有恩达集团,福建泉州晋江市服装产业有七匹狼集团、安踏集团,湖北襄阳樊城区棉纺织产业有际华3542厂,江西共青城羽绒服产业有鸭鸭集团,山东高密市家纺产业有孚日集团,江苏仪征市真州镇化纤及非织造布产业有仪征集团,广东潮州市婚纱晚礼服产业有名瑞集团,江西赣州于都县服装产业有赢家集团,江苏张家港市纺织产业有华芳集团、澳洋集团、东渡集团,山东滨州市棉纺织产业有魏桥集团,江苏苏州吴江区盛泽镇化纤纺织产业有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浙江桐乡市洲泉镇化纤产业有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福建福州长乐区化纤纺织产业有恒申集团、力恒集团,浙江绍兴地区纺织丝绸产业有荣盛集团、达利集团,山西晋中地区纺机行业有恒天集团经纬纺机厂,广东东莞虎门镇服装产业有以纯集团,浙江金华义乌市袜业有浪莎集团,等等。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在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涉及纺织服装产业的企业有43家,其中一半左右都在产业集群地区,可见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的实力。
四是本地区能人效应促动。前面已经讲过,总是有些思想开放的人想通过搞工业走上致富的道路,结果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像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产业,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的裤业都是如此。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是全国著名的“化纤加弹名镇”,该镇年产涤纶加弹丝大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是一位镇领导带头发展起来的,后来,全镇加弹企业超过一千家。
五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促动。这种促动主要是由在计划经济年代培养的一批人才流动引发的。比如山西晋中榆次县是纺织机械产业集群,1952年国家在该县定点建设了经纬纺织机械厂,这也是国家队的骨干企业,每年都会分配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到厂,同时厂里技术工人队伍的力量也十分强大。在允许开办私人企业后,一些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纷纷“下海”创办企业,专门开发生产纺织机械或配件、器材,使晋中地区(主要是榆次县)形成了有200多家企业的纺织机械产业集群。再如河南安阳针织厂是个比较大的国营针织企业,在国企改革中,一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创办私营针织厂,带动了全地区针织业的发展,安阳地区形成了有4000多家针织服装企业的产业集群。这是两个可以看到现象的例子,还有许多隐含的、看不到现象的情况。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纺织产业已经具有了比较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曾得到许多国企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暗中支持”,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所谓“星期日工程师”,指的就是这批人,平时在厂上班,休息日下乡指导,后来索性“下海”。许多小化纤厂、小纺织厂、小针织厂、小纺机厂等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并发展成许多颇有成就的企业,企业里管技术、管生产经营的负责人很多都有在国企工作的经历。这种情况凸显人才的价值和作用。
中国的产业集群聚集的时间很快,但是有很多的聚集是简单的甚至是“粗暴”的(比如不顾环境保护),因此许多集群不得不长时间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不能过高地估计目前产业集群经济的水平。
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对我国的产业集群来讲,就是把三个必要条件和三个充分条件建立起来,并逐步实现有效运行的过程,同时也是区域内特色企业进步提升、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过程。各个集群经历的初级阶段时间长短会不同。搞得好的集群时间会短一些,搞得差的集群会很慢,甚至折戟在这一阶段上。
在三个必要条件上,先说市场。产业集群在集聚阶段面对市场往往是很单纯的,很多集群还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取胜。产业集群的产品往往总量很大,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将对集群打击很大。像这些年已经出现的外销市场订单大量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营销方式的大变革,具有政治背景的贸易战,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贸易衰退等,都是对集群关于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的考验,而初级阶段就是要求集群地区解决研究市场、应对市场的过程。(www.xing528.com)
再说环保。产业是聚集起来了,环保问题也摆在那里了,不解决环保问题就是死路一条。解决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初级阶段就必须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前面介绍过绍兴市柯桥区一直就是全国最重要的印染布生产聚集区,2001年印染布产量65亿米,2006年产量125亿米,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被日益提上重要议程后,柯桥区不断做出艰苦努力。2010年全区形成了9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近百家印染企业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全年印染布产量达140亿米。到2019年退出区印染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印染企业都集中在滨海工业区,印染企业的数量从2010年的212家减少至108家。2018年印染布的产量达到145亿米。湖州市长兴县是全国著名的长丝织造基地,2018年全县共有喷水织机9.2万台。在2014年整治提升基础上,以污水治理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低散乱”纺织企业入园聚集,加快零直排园区建设。2019年全县喷水织机污水处理率达100%,中水回用率达80%以上,全部14家印染企业全面推进印染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深化定型机废气处理,完成污水零直排创建。2018年化纤长丝织布达65亿米,印染布达27亿米。
还有政府。这个阶段政府在发展当地产业集群经济过程中,必须逐步清晰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设立必要的服务机构,严格监督企业是否依法经营等。同时与产业集群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也必须不断改善,像住房、医疗、普通教育、福利保险、户籍以及文化生活、居住环境等。同是市场经济下的产业集群,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同的,显然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和更多的政策工具,但这也说明政府必须要更加科学地运用,保证社会公平,切不可把所谓的“政绩”放在首位,瞎折腾。
在三个充分条件上,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形成。从上下游产业、相关产业以及服务性产业来说,都在同一区域内,有助于集群优势更好地发挥,像盛泽镇的面料产业、长乐市的经编产业、海门市的家纺产业等都是这样。而深圳的服装业、虎门的服装业,他们的上游产业并不在本区域内,但本地的支持产业很强,比如专业市场、展览业、设计业等,他们也可以把服装产业做得很好。所以,产业集群初级阶段时,要么在本区域内产生这些产业,要么和外区域的这些产业建立互相依靠、密切合作、融为一体的关系,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科技教育单位和机构不太受区域限制,产业集群聚集阶段后往往是能与之相依并合作的科技单位和机构少,加上集群地区中小企业居多,科技投入不足,因此创新能力普遍较弱,这也是拉长产业集群地区初级阶段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关键是全社会中要有科研人员去研究这个产业,研究它的技术、工艺、装备、原料、产品等各个方面,这些人员在科研院所、院校、当地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都可以。从实际情况来看,本集群的大企业加大投入进行科技带动、与域外科技机构或教育单位的科研力量密切合作更现实一些。而处在三四线城市或乡镇的产业集群,人才问题应该是在政府解决社会生活问题得到改善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得到解决,短期内只好借用“外脑”。
三个充分条件中为什么要说不一定在特定区域内具备(虽然这本来就是形式逻辑中关于充分条件的设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产业集群往往行政色彩浓厚,加之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性产业建设上有很大的掌控力,如土地、资金的投入,因此有可能在毗邻的地方搞重复建设,如建立专业市场、检测认证机构、技术开发中心、教育培训机构,甚至展览场馆等,因此要防止这些情况发生,避免非必要的竞争和浪费社会财富。
总之,最后走出初级阶段是看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否贯通了、牢靠了,服务业是否周到了,科技教育是否有依靠了,政府工作是否到位了,环保是否过关了,企业是否进步、适应市场了。
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是个重要的阶段,往往这时就会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问题。我国目前就是这个状况,除了集群本地政府部门在规划发展外,同时也会请一些相关研究机构(单位)、产业协会组织、高等院校等帮助制定规划,明确发展路径问题。从广义来讲,我国各类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是一样的,就是提升特色企业水平,强化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实现真正互动,充分发挥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势。但是,对单个产业集群则是有具体指向的,这就是狭义上的发展路径,因为每个集群的情况都不一样,路径也不会完全相同。现在大家常说的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绿色、时尚、创意、设计、定制、电商、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新业态,还包括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互联网、物联网、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网红经济等,它们都可以用在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路径上,但是所谓大趋势不一定就完全等同于产业集群的具体发展路径。
波特说,“钻石体系打造国家优势”“钻石体系也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的状态”。产业集群中特色企业与相关条件日趋成熟才能是产业集群走上更高阶段的保证。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产业集群特色企业和其相关条件均已成熟并关系融为一体的时期,同时也是产业集群地区社会生活环境达到理想状态的时期。
这个时期特色企业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形成了有一定适应市场能力的群体企业,大企业依靠本身的实力,中小企业多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当然在市场竞争情况下,仍然有被淘汰的企业,也会出现新企业,但不会成为普遍的现象),产业链、供应链变得稳固,服务性产业周全、服务到位,科技教育机构和单位有所作为,并与产业密切结合。
在不断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下,这个阶段会出现一些变化,一是固有的强调行政区划的产业集群,其区域不会太分明,或者说这个特定区域会出现弹性,一般是扩大的趋势,这对于增强产业集群的充分条件是有益的。二是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产业、相关产业由于相互作用的关系,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使这个区域成为一个长链集群、复合集群,原来的特色集群可能会减小规模,甚至会萎缩,但这也不意味着原来的集群是消亡,而是一种华丽的转身。
在社会生活方面。产业集群地区各类务工人员均可安家落户,他们有房住、有户籍、有保险,享受地方福利,义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条件设施齐全并且达到相当的水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们能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这个地方成为宜居、宜业之地。我国纺织产业现在有这样的集群,如上海纺织产业虽然比过去规模小很多,但是调整后更强,其他各方面条件更自不必说,2018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的2.27倍。再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目前全县人口45万,80%以上农民从事与竹子有关的工作,2018年全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9%。安吉县是“中国绿色示范县”,竹纤维产业是竹业的一部分,现有企业709家,已形成产品生产、市场营销、技术开发为主导的竹纤维产业集群,是著名的“中国竹纤维产业名城”。从产业集群阶段论角度说这是处在了成熟阶段。像江苏吴江、常熟,浙江柯桥、萧山、桐乡,广东虎门、大朗,山东即墨,福建长乐等许多地方也都相当不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