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高效运行策略探析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高效运行策略探析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基金会的战略决策。一个永续传承的基金会对于绝大部分捐赠者而言有着难以言喻的魔力。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凯洛格基金会等属于永久型慈善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绝大多数是一些资本金较少的小型慈善基金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其固有资本金就会使用殆尽,该基金会也就不复存在。有少数大基金会也会根据捐赠人的要求而终止。捐赠者从事慈善、创建家族基金会,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高效运行策略探析

很多基金会都没有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机构应该长久存在吗?即便是希望在家族中传承下去,那么大概的时间范畴呢?因为这直接决定着基金会的战略决策

20世纪初,安德鲁·卡内基与约翰·D.洛克菲勒这两位美国先驱为现代基金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他们也都创立了日后影响世界的家族基金会。安德鲁·卡内基一生向社会捐赠的财富高达3.3亿美元。1889年,卡内基通过《财富的福音》(32)这篇著名的文章,提出了全新的慈善思想和慈善捐赠方式,直接推动了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兴起。其中名言“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对后来的慈善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卡内基看重长远,认为必须突破只重视慈善事业和财产积累的传统基金会观念,应该大力资助有一定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发展前途的研究与发明创造。1911年,卡内基设立纽约卡内基公司,即后来的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其使命为“促进知识的进步与传播”,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在当时达到1.25亿美元。

安德鲁·卡内基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约翰·D.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困惑于捐赠的有效性和巨额财富的负担,在其朋友弗雷德里克·盖茨建议下,捐赠建设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院(33)教育总会等一系列机构,并于1913年正式注册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为这些慈善机构总共捐赠约5亿美元。时至今日,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承超过五代,其捐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和成就之卓越,被誉为“世界第一慈善家族”。(34)

如果从卡内基、洛克菲勒算起,美国的家族基金会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不仅是在美国,在欧洲或是其他地区,家族基金会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其创建时目标即希望“永世长存”。一个永续传承的基金会对于绝大部分捐赠者而言有着难以言喻的魔力。宾夕法尼亚州基金会的董事契约书如此表述:“一种高尚宏伟的热情燃起了理想之火,去创立一个世代相传的慈悲为怀的基金会,在不幸的世界上广施厚赠,直到永远、永远、永远。”(35)

在美国,这类长久存在的基金会被称为永久型基金会(Perpetual Foundation)。这类慈善基金会的捐赠人要求基金会的管理人员必须永远遵守其为基金会所规定的宗旨与原则,必须做到使基金会的资本金保值、增值,所有的内部开销和对外的捐助只能出自基金会资本金的投资赢利或红利。这就保证了基金会资本金的稳定,从而就从原则和经济上保证了该基金会的长期存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凯洛格基金会等属于永久型慈善基金会。(36)

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一种基金会并不追求永世长存,而是在一定时间满足一定条件后就予以终止,这种基金会被称为终止型基金会(Liquidating Foundation)。人们通常用“捐赠用尽”(spend-down)或“日落”(sunset)来表述这类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绝大多数是一些资本金较少的小型慈善基金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之后,其固有资本金就会使用殆尽,该基金会也就不复存在。有少数大基金会也会根据捐赠人的要求而终止。创建于1917年的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Julius Rosenwald Foundation),其创始人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Julius Rosenwald)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著名慈善家,在美国捐赠者中罗森沃尔德是早期最强烈反对设立永久性基金的人。他深信“那些继承我们的人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差,也一样充满人性开明进步、有干劲、有能力。未来的需要应该放心地交给未来的一代来安排”。罗森沃尔德要求基金会的全部财产必须在其死后25年内用完,他强烈主张所有的公益事业“都应当在慈善家的生命终结时结束,最多在他去世后延续一代人的时间”,其热诚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影响了一些捐赠者。(37)

家族基金会应该选择永世长存还是止于当止,这关乎个人信仰、价值选择、社会观念与文化传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发展阶段、家庭价值精神、外部政治因素等综合作用下,捐赠人的选择可能会有所不同。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2020家族慈善的全球趋势和战略时间维度》报告中调研指出,2000年以后成立的基金会有三分之二选择了非永续型基金会。这一趋势表明了新一代慈善家越来越倾向于“确保今天的社会问题在当世得到解决”。

比尔•盖茨已经多次公开表示,在他和梅琳达去世20年后,他们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将会关闭。这一案例,可以视为大捐赠者们对罗森沃尔德思想的新回应。总体而言,“在慈善事业中,存在对永久性问题的一些争论,但最终没有一种适合所有捐赠者的正确方法。为长期或为当前而创造基础的决定是一个高度个人化的选择,它应以捐赠者及其家属制定的慈善目标为指导。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些慈善目的需要紧急关注,而其他的则会影响好几代人。这两种问题都应有慈善资源来应对”(38)

中国的慈善捐赠活动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行为。捐赠者从事慈善、创建家族基金会,受到内部动机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动机包括:创建和谐社会的愿望、通向个人幸福的途径、宗教及世俗价值观的体现、感恩及回馈社会的表现、人类的义务、家庭价值观。其外部影响包括:国家愿望和中国的“软实力”、全球慈善活动的影响、政府影响、个人愿望的作用。(39)家族基金会是家族精神和慈善观念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有利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因此也成为家族传承最好的工具之一。从精神与价值传承这一角度而言,选择一个长期存续的家族基金会,其意义明显要比用尽捐赠、中道而绝更加重要。

建立家族基金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承载财富的工具,团结家族的成员共同创造一些成功的改变,所以“资助”就是基金会最核心的目标和工作,即如何让捐赠人的资源获得最有效的利用,在捐赠人真正关心的领域创造改变。

在资助方向的确定上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和方法。现实中,各基金会在选择捐赠方向和资助项目时大体上有三种选择:

1.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与挑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主要领域,例如贫困、教育、环保等等,然后再深入到更具体的方面来,确定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比如,老牛基金会把“环境保护”列为重点领域之一,支出超过4.67亿元,开展了生态修复与保护、湿地保护、环保政策倡导及行业标准建设等项目,为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2.选择在特定地域开展捐赠。通常为家族企业成长壮大的地区,希望回馈社区和带动地区共同发展。美国2010年以前建立的家族基金会超过60%都是仅面向社区捐赠,例如,美国第二大基金会礼来家族基金会的捐赠地域限定在家族所在地印第安纳州;和的基金会在美的集团所在地广东顺德区开展养老、文化、青年创新等公益慈善项目资助,共投入逾20亿元善款。

3.选择特色领域开展项目。比如,有些基金会倾向于资助艺术交流、创新创业、体育事业、文物保护,有些则资助公益行业能力建设、智库研究、政策倡导、法律实施。例如,深圳陈一丹公益慈善基金会持续关注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保育及活化,先后资助非遗书籍的编纂出版并举办文化体验展,支持高校采风创作、纪录片摄制、手艺人扶持和村落改造等,探索以多元化、立体化形式向公众呈现中华民族传统。

上述确定捐赠方向和项目的方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对于家族基金会的决策者而言,最关键的是避免广泛撒网,而要集中资源、缩小聚焦,找到一个清晰的关注点,实现想达到的成功目标。这个决策过程除了考虑社会需求,还有两个基本的家族因素需要综合分析:首先是创始人的愿景和使命描述,其次就是家族成员的共同志向与兴趣领域。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全球议题

盖茨基金会关注的项目分布于五大板块涵盖三十多个具体领域。五大板块分别是:全球健康、全球发展、全球增长和机遇、全球政策和倡导以及美国项目。

(1)全球健康板块包含:探索与转化科学、肠道和腹泻疾病、艾滋病、创新技术解决方案、综合开发、疟疾、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探索及工具、被忽视的热带病、肺炎肺结核疫苗开发及监测等。

(2)全球发展板块包括:应急响应、女性自主计划生育、全球图书馆、整合交付、孕产妇、新生儿和儿童健康、营养、小儿麻痹症等。

(3)全球成长与机遇板块包括:农业发展、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性别平等、水、卫生和个人卫生。

(4)美国计划板块包括:中小学教育、经济流动性和机会、第二课堂的成功、华盛顿州。

(5)全球政策和倡导包括:烟草控制、发展政策和财政、全球教育项目。

在战略开发方面,盖茨基金会的做法是每个部门在分配资源和投资之前会制定目标和战略。他们不断收集和分享进展数据,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正。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与受益人和合作伙伴的持续对话——这贯穿于盖茨基金会的战略生命周期。

基金会每年会对每项战略进行反思和审查,并对实施计划进行调整,以实现特定目标。

李国贤基金会-长者基金

李国贤基金会的基金架构规划耗时一年,直到2008年年初,基金会才准备实行其首批基金相关计划。基金会和咨询委员会定下了两大主题:离院长者照顾服务和老年痴呆症服务。首项计划与基督教联合医务协会合作进行,为刚出院的长者提供过渡照顾服务。第二个计划和老年痴呆症有关,其目标受惠者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并旨在制定一套解决方案,为他们提供早期预防保健服务,以防恶化成为老年痴呆症。

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发掘未被公共福利组织和非营利私人组织负责的社会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以便日后交给政府做长期处理。当一个计划由政府接手负责后,基金会就会着手解决新的社会问题。视乎目标社会问题的复杂程度,每个问题的处理周期约为五到六年。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与典范社区建设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在2017年发布60亿元(其中包括1亿元美的集团股权捐赠和20亿元现金捐赠)重大慈善捐赠体系,其捐赠领域和公益发展理念非常值得借鉴的特色就是将乡村振兴与社区全方位发展结合,寻求建立一个企业家回馈社会、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带动社区和谐共融的社区发展模式。

支持设立4支专项基金,面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等5个慈善会进行了捐赠,扶持当地慈善组织的能力提升。

支持成立4家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捐赠5亿元)、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捐赠3亿元)、广东省德耆慈善基金会(捐赠2亿元)、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捐赠2亿元)。在青年创新创业培育、文化艺术(岭南和园与和艺术馆)、品质养老、医疗健康各个方面投入巨资,成为政府公共事业支出之外有力的公益补充。

2020年疫情冲击期间,和的基金会分别于2月6日启动“和衷共济”2亿元小微企应急支援计划;2月21日,启动“和善同心”2000万元社区抗疫计划。帮助当地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在加州圣地亚哥地区做过一项关于“慈善家捐赠与地区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公益慈善通过赋能地区人力资本建设、文化资本注入、金融资本创新和社会资本杠杆化这四种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并继续反哺公益慈善,从而可持续地推进社会总体和谐发展。(40)

心平公益基金会——做专注于阅读推广的资助型基金会

2008年9月,非公募基金会——心平公益基金会(2016年更名为心和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的时候,就将“帮助青少年和儿童享有公平的阅读和学习机会,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作为宗旨。心平基金会创办人段永平是步步高集团创办人。他认为机构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和项目并长期坚持。成立之初,基金会将工作限定在阅读推广和大学生公益项目这两个核心议题上。作为资助型基金会,心平基金会在做出资助决定时,也将受助机构能否专注作为考核条件。成立至今,心平基金会一直没有改变过资助方向,也从不担心机构定位过窄的问题。

心平基金会秘书长伍松坚信“16%理论”,即“如果要推动一个社会的变革,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做出改变的相关群体大约最小比例为16%”。按照中国30多万所中小学学校的数量规模,其16%就是4万~5万所。迄今为止,在全国通过阅读项目与心平基金会合作过的组织共100多家,持续合作的核心组织30多家,它们形成了心平阅读联盟,共同为推动教育变革而努力。而中国目前包括心平在内的致力于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共覆盖了全国大概有5000所左右的学校,距离实现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基金会事业在捐赠社会、有效利他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个社会问题、某个地区或者群体产生延续百年的持续影响力。最近几年,国外慈善界几个重要的话题围绕包容慈善创新的风险、家族基金会透明度、有效的资助者与受助者关系,以及使命与战略一致性等议题展开。关注这些方面有可能撬动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多有效的社会影响力。

1.识别风险,包容失败

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这必然涉及风险。而家族基金会的独立性使其在风险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家族创始人的商业成功经历也往往使得基金会更具创新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尽职调查和审慎决策,而是首先要识别潜在风险的来源,然后正确应对。

洛克菲勒慈善顾问机构(RPA)认为,对于基金会,风险主要有以下五类:

(1)投资/财务风险:理财收益损失,影响力投资尝试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投资理财产品方向与基金会使命背离。例如,基金会致力于环保,而理财投资于石油化工污染行业;

(2)运营风险:不恰当的人力结构、管理流程、体系与制度安排造成潜在的财务和管理效率的损失;

(3)资助风险:每个基金会都会有资助失败的案例。与商业投资一样,并非所有资助都会取得预期的结果,尤其是当投向创新的领域。要容许“试错成本”,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4)声誉风险:由于以上领域的风险叠加或无法与政治环境取得一致,对基金会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5)创新风险:当基金会采用、支持或者提出创新理念、方案或新科技应用而带来的潜在风险,这些创新往往突破了公众认知的局限。例如,老牛兄妹基金会倡导“农村支教带上性教育”、三一公益基金会推动“科学公益”。

资助者应足够重视谨慎的风险,并主动承担创新的风险。风险往往与机会并存,是实现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尤其是在应对大规模的社会问题方面。

美国基金会行业支持机构Candid(由美国基金会中心与指南星合并而成)提供以下建议帮助基金会积极应对风险:(41)

(1)加强与志同道合的行业伙伴沟通合作,构建合法性与新机会;

(2)鼓励基金会内部实践创新与允许试错的组织文化;

(3)明确指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高风险的创新实践;

(4)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

(5)建立与捐助社区、群体的信任感和平等合作的关系;

(6)改变招聘方式,聘用所服务社区/群体的人员代表;

(7)与利益相关者分享风险的知识和信息。

希望工程创办人徐永光曾说过,来自个人和企业的大额捐赠不同于大众捐赠,在资金安排上有更多自主性,因此建议大额捐赠者和个人、家族基金会大胆创新、包容失败,放开手脚去探索。战略慈善设计“长远性”指标,本意也是强调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一个好解决方案需要耐心资本和敢于承担风险。

2.透明度与影响力

根据《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发展报告(2018)》,家族基金会的透明度综合得分高于全国基金会平均水平。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主要是官方网站、年报、新媒体渠道(微信、微博)以及公开活动等。

家族慈善的透明度反映着家族创始者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以及他们的开放程度、对外界的接纳程度。相比公募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的透明度需要考虑捐赠人/家族的个人隐私需求,但及时有效进行信息披露,对于公共责任履行和实践可有效增强基金会的公信力,是提升基金会品牌形象、防控风险的有效措施。如果使用得当,透明度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美国四代成员参与的特蕾西家族基金会(Tracy Family Foundation)认为“从捐赠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流程一直都是透明的。受助人可以在官网上清楚地了解到捐款申请的流程,以及我们基金会做出的每个资助决定”。该基金会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为家族成员设立了一个私人Instagram账号“让他们参与并了解基金会的捐赠项目和组织架构”。此外,该基金会还在其官网上有一个“仅限会员”部分,其中列出了第三代的赠款明细、资助政策、指导方针以及照片等信息。同时还会把工作中的失败案例与公众和行业分享。(42)

但是,罗素家族基金会则认为要在广泛的接触和互动中决定什么是“合适的”,而不是全盘透明。他们认为非公募属性的家族基金会在支持创新方面自主性较高,愿意尝试创新项目,而传统的政府资助机构会认为这些项目太有争议或风险太大。在这种情况下,太多的透明性可能会使有希望的项目偏离轨道,导致额外的成本,或者更糟的是削减资助。这变成了为了透明而透明。

罗素基金会借鉴苏格拉底的“三重过滤器”来过滤出值得分享的信息。第一个过滤器是“真理”。苏格拉底会问别人想要分享的消息是否绝对真实。第二个过滤器是“善良”。这些信息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第三个过滤器是“有用性”。这些信息是否实用或必要。如果过滤器显示出信息既不真实,也不好,也没用,那么苏格拉底会问:为什么要分享它?

本着同样的精神,当你参与一个项目时,问自己一些过滤问题,以帮助你判断是否需要更透明或更不透明。(43)如:

我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有多少利益相关者?

他们的角色和观点是什么?(www.xing528.com)

什么样的信息是最相关和/或最有用的?

哪些额外的细节可以提供信息、支持或鼓励?

3.组织文化创新

基金会作为资金和资源的掌管者很容易滋生“傲慢”的文化或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决策机制。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家族基金会在其当前和未来计划中包含了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的倡议,有的基金会,如麦克奈特基金会(Mcknight Foundation)在网站公示这一声明。25%的家族基金会使用DEI目标/策略来指导捐赠,16%的家族基金会使用外部DEI专家,15%的家族基金会说DEI的考虑对他们的捐赠方式有很大影响。在最近10年中创立的家族基金会中,DEI的考虑更为普遍。(44)

多元化、公平和包容(DEI)倡议是提升基金会有效慈善和影响力的三个维度。(45)

多元化(Diversity)指“人类差异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但不限于种族、性别、宗教、性取向、种族、国籍、社会经济地位、语言、能力、年龄、宗教信仰或政治观点的差异表达”,简单说就是尊重“和而不同”,激发多元化善的力量。

公平(Equality)是在机构或系统的程序、过程和资源分配中促进公正和公平。解决公平问题需要理解我们社会内部结果差异的根本原因。

包容(Inclusion)是一种结果,以确保那些多样化的表达受到欢迎。只有当你、你的机构和你的项目真正吸引所有人的时候,包容的结果才会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个人能够充分参与组织或团队内的决策过程和发展机会。

在我国,浙江敦和公益基金会奉行的“谦卑精神”与DEI原则有异曲同工之意,认为践行谦卑精神最重要的原则是开放,海纳百川、容纳异己、殊途同归;对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为公,有大局、有远见、有定力;对员工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恭慎,在言谈和处事上体现出内在谦卑的力量,将“责任、忍让、修炼、平等”等特质融入机构文化中。

在具体的项目资助工作中,因为资助型基金会的定位,敦和基金会的项目人员要特别注意“五慎五戒”,见图5-2。

图5-2 敦和基金会“五慎五戒”

此外,在工作中还要考虑谦卑与责任、权利、是非、能力、抗争之间的关系。承担责任中的自我警惕,明确权利后的一种谦让,辨明是非中的“恕”道,做好理解与沟通,做到行义知命、见义勇为而“忿思难”。在权利面前要讲责任,以责任界定权利;在责任面前要讲谦卑,以谦卑充实责任,见图5-3。

图5-3 敦和基金会的谦卑精神

4.使命与行动,知行合一

作为以基金会为载体的家族慈善事业,使命与行动的一致性和协同效应是放大慈善资本的重要杠杆,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认真考虑并配合制定一致性策略:

首先,家族慈善事业既可以产生外部影响力,也可以带来家族内部的改善,除了关注社会问题之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是“慈善事业可以为我自己和家族传承创造什么改变”,与家族企业避免裙带关系、隔绝利益纷争不同,慈善事业是配偶、子女、后代成员都可以紧密参与的纽带平台——家族慈善指南视角源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目标。遵循这种方法,可以绘制出丰富的家族慈善景观,有助于实现家族的内部和外部目标。

其次,基金会的投资理财决策与使命目标是紧密关联的,甚至起到放大效应。而基金会很多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资金有时会投资于与基金会的使命相悖的公司。例如,一个促进健康的基金会可能会投资烟草股票,一个致力于弱势群体赋能的基金会可能会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基金会可能会投资煤炭公司。慈善资本的投入不仅要避免与使命的矛盾,更要有助于使命的实现。

自2015年以来,美国开展使命相关投资/影响力投资的家族基金会数量增加了一倍。从2015年开始,开展或继续扩大使命相关投资/影响力投资的计划总体上也有所增加,近四分之一的家族基金会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开展使命相关投资/影响力投资,近30%的家族基金会计划扩大这类投资。同时,影响力投资理念致力于投资解决某些特定社会目标、问题,同时又会有经济回报,这对那些想做好事同时也想把好事做好的人来说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选择。本指南“影响力投资”一章有专门的介绍和指导。

最后,慈善事业本质上是乐观的——在社会分裂和不确定性加剧的时期更是如此。慈善事业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他人的生活以及重要的社会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慈善行为使捐赠者有能力保持乐观——找到有创意的、令人振奋的和有前景的解决方式来调集资源,迎难而上地应对社会挑战。就像盖茨夫妇说的:“我们是致力于消灭不平等的乐天行动派。”

(1) 第一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通过劳务、资金、知识贡献获取股息、红利、工资报酬等财富;第二次分配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个人、公司所得税及消费税等方式,调节第一次分配中高收入者的收入,并将一部分税收集中用于公共事业、社会保障等支出,人们通过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获取财富;第三次分配是遗产和遗产税,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征收高额遗产税、赠与税等反向鼓励富裕阶层投身捐助等慈善事业,社会间接地通过公益慈善捐赠而达到再分配的目的。在中国也有观点认为,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公益慈善属于第四次分配机制。

(2) RPA.Global Trends and Strategic Time Horizons in Family Philanthropy 2020[R].2020.

(3) 2020年9月,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共接收境内外款物捐赠1701.44亿元人民币,现金捐赠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这些慈善捐赠投向教育、扶贫和医疗这三个领域的资金依然最多。

(4) 汪跃云.是时候改变对公益慈善的理解了[J].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09-06.http://www.cfforum.org.cn/content/798.

(5) 美国慈善组织专家乔安妮·弗里茨(Joanne Fritz)博士对家族基金会的定义:“家族基金会是指其资金来源于同一家庭的成员的基金会;且至少有一位家庭成员能够无偿继任基金会的主管、董事会成员或捐助者的基金会。”这一定义也来源于美国基金会理事会。

(6) 英国慈善基金会协会网站https://www.acf.org.uk/可下载相关报告。

(7) 中国基金会中心网.数说基金会:家族基金会二三事[R].2014-11-07.

(8) 资中筠.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的演变——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5:24.

(9) 〔美〕沃尔德马·尼尔森.大捐赠者传奇[M]. 程迺欣,郑胜天.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22.

(10) 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8)[M].杨团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79-396.

(11) 〔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范仲淹传.

(12) 基金会绿皮书: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2017)[M].邓国胜,陶泽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89-100.

(13) 王振耀.中国正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大步转型[EB/OL].腾讯公益,2010-09-25.https://gongyi.qq.com/a/20100925/000043.htm.

(14) 英格瓦·坎普拉德于1943年在瑞典南部的埃尔姆胡尔特市创办宜家家装公司,后来这家公司逐步发展成在全球47个国家共拥有370多家门店、年销售额高达2315亿元的商业集团——宜家家居集团。

(15) 范博宏.交托之重[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64-65,142.

(16) Virginia M.Esposito. Adding New Voices and Raising Charitable Children:a Family Responsibility[EB/OL].NCFP, https://www.ncfp.org/2013/02/15/adding-new-voices-and-raising-charitable-children-a-family-responsibility/;Elizabath T.Boris, Carol J.De Vita, Marcus Gaddy.2015 TRENDS STUDY:Results of the First National Benchmark Survey of Family Foundations[R].2015-11.https://www.ncfp.org/wp-content/uploads/2019/03/Trends-in-Family-Philanthropy-Full-Report-NCFP-2015.pdf.

(17) 张建华,景一,薛梅.家族传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88.

(18) 中国公益研究院资本精神研究中心.世界第一慈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百年[Z].赵延会编.2013.

(19) 中国公益研究院资本精神研究中心.世界第一慈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百年[Z].赵延会编.2013.

(20) [美]戴维·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回忆录[M].曹彦博.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50-156,340.

(21) Roy Williams, Vic Preisser. Philanthropy, Heirs & Values[M]. Robert Reed Publishers, 2010.

(22) 家族基金会是最好的传承家族成就和精神的平台[EB/OL].中国网,2015-09-30.

(23) 彭倩.家族基金会如何助力家族团结——以香港新兴集团为案例[J].中国慈善家,2015-10.

(24) 更多有关股权捐赠的信息详见:《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5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税〔2019〕99号)。

(25) NCFP.Five Ways to Get Started, Splendid Legacy[EB/OL].2017.

(26) NCFP.Elements of a Mission Statement, Splendid Legacy[EB/OL].2017.

(27) 樊子君,谭少思.英国家族基金会内部治理及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6.

(28) NCFP.10 Mistakes New Foundation Boards Make and How to Avoid Them[EB/OL].2018.

(29) 参考Statement of Individual Board Member's Responsibilities(by SSI)。

(30) 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BSR)等.中国基金会发展指导手册[Z].2011.

(31) 徐会坛.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治理之道[J].中国慈善家,2015-11.

(32) 《财富的福音》(The Gospel of Wealth)在1889年6月曾以《论财富》(Wealth)为题发表于《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 Review)杂志,后于1900年集结其他几篇文章成书出版。

(33) 1965年改名为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

(34) 中国公益研究院资本精神研究中心.世界第一慈善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慈善百年[Z].赵延会编,2013.

(35) 〔美〕沃尔德马·尼尔森.大捐赠者传奇[M]. 程迺欣,郑胜天.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81.

(36) 李韬.沉默的伙伴: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0:43-44.

(37) 〔美〕沃尔德马·尼尔森.大捐赠者传奇[M]. 程迺欣,郑胜天.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5-186.

(38) Virginia M.Esposito. Embracing the Power:Perpetuity or Immediacy[EB/OL].NCFP, 2013.https://www.ncfp.org/2013/10/15/embracing-the-power-perpetuity-or-immediacy/; Elizabath T.Boris, Carol J. De Vita, Marcus Gaddy. 2015 TRENDS STUDY: Results of the First National Benchmark Survey of Family Foundations[R].2015-11.https://www.ncfp.org/wp-content/uploads/2019/03/Trends-in-Family-Philanthropy-Full-Report-NCFP-2015.pdf.

(39)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艾什民主管理与创新中心.价值与愿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公益慈善[R].香港瑞银集团,2017-06.

(40) Mary L.Walshok, Daniel B.Davis, Josh D.Shapiro. The Role of Philanthropy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onor View[EB/OL].NPQ, 2019-07.https://nonprofitquarterly.org/the-role-of-philanthropy-in-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the-donor-view/?hss_channel=tw-61206610.

(41) Olga Tarasov, Kalyah Ford. How Foundations Are Transforming Risk Into Opportunity[EB/OL].PND by Candid, 2019-05.https://pndblog.typepad.com/pndblog/2019/05/how-foundations-are-transforming-risk-into-opportunity.html.

(42) Elaine Gast Fawcett. Transparency Case Study: Tracy Family Foundation[EB/OL].NCFP, 2019-02-28.https://www.ncfp.org/2019/02/28/transparency-case-study-tracy-family-foundation/.

(43) Richard Russell, Richard Woo. Nurturing Relationships with Transparency[EB/OL].NCFP, 2019-09.https://www.ncfp.org/2017/09/28/nurturing-relationships-with-transparency/.

(44) NCFP.2020 Family Philanthropy Trends[R].2020.

(45) 详见Arabella慈善顾问机构的DEI指南,下载地址:https://www.arabellaadvisors.com/company/diversity-equity-inclusi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