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做高品位教师,成就学生

学做高品位教师,成就学生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富有打一小学“文化内涵”的系列特色校本培训中,老师们以独特视角分享了自己参与学校文化活动的认识与感受,他们或聆听、或实践、或感动、或思索。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了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教师们逐渐形成的文化自觉。每一场活动台上台下频繁互动,展现出“打一”教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让人感染到一种人文的气息,受到一种文化的鼓舞。

学做高品位教师,成就学生

学校就是办文化,要做文化事,先做文化人。在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中,老师们明白:务必努力在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浸润中不断充实自己,学做智慧大气的老师,让读书成为职业习惯,让艺术技能傍身,让青春在“打一”飞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化底蕴,才能让“文化育人”的办学追求得以实现。

在富有打一小学“文化内涵”的系列特色校本培训中,老师们以独特视角分享了自己参与学校文化活动的认识与感受,他们或聆听、或实践、或感动、或思索。形式多样的文化品牌活动提升了教师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教师们逐渐形成的文化自觉。

“打一人文讲坛”

群英

在打一小学青墙黛瓦的校园里,有许多留给师生美好回忆的文化印记,比如学生的“摇篮主题周”“草地音乐会”,教师的“相约经典戏剧节”“男教师励志会”,还有“人文校园师生才艺秀”“新年音乐会”……一种印记,一种传统,一种浸润。在所有的文化印记中,“打一人文讲坛”的色彩特别浓厚,它引领“打一”师生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同行、与经典相伴,带人求真、尚美、向善,给人以温暖、勇气和智慧。

开设“打一人文讲坛”的初衷,在于通过各类专家、学者的讲座,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增加教师对高尚师德品格的认识与体验,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浓浓的人文教育情怀。教师的精神世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有了文化底蕴,就会有人文素养,就会宽厚仁爱,看到自己的学生,眼睛里就会有关爱,心里就会有宽容,语言中就会有赞美。我们希望教师不仅要时时在书中修行涵养、从书中学习方法,还要开阔眼界、丰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

与智者对话的“人文讲坛”

“打一人文讲坛”的内容宽泛,有科学,有人文,有专业技术,有职业精神……至今,主讲人有特级教师、大学教授,有医生、记者等近100位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突出贡献者。通过这些成功者的点拨,拓宽了老师们的专业视野,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唤起了老师们的工作激情,陶冶了老师们的内心世界

1.与特级教师对话

教育工作具有相通性,我们邀请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走进“打一”校园,分享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希望这些“名师”能够带给“打一”教师更多智慧的启迪、更多专业发展的引领。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幼儿教育特级教师应彩云、美育特级教师王圣民、德育特级教师戴耀红、美术特级教师赵其坤、教育功臣刘京海校长、特级校长张人利等名师先后站上“打一人文讲坛”,和“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上课》《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学做教师》《如何尊重孩子》《教学生活得像个“人”》《后茶馆式教学》《用文化提升教育品质,用智慧书写教育人生》《做一个智慧的老师》……这些内容丰富的讲座使“打一”教师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

“人民教育家”、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曾两次走进“打一人文讲坛”。2014年时,于漪老师已85岁高龄,依然神采奕奕,以座右铭“选择教育就选择了高尚”开始了报告。报告后,“让于漪老师成为我们共同的形象”成为“打一”教师共同的追求,一位青年教师写下了这样的体会:

很多老师都为于漪老师清晰的思路、滔滔不绝口才所折服。于漪老师的演讲着眼于我国国情和时事政治,围绕“文化”层层剖析:从“文化”到“中华文化”,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到“课堂中民族文化的渗透”……每讲一个问题,于漪老师无不满怀对民族文化精粹的热爱、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切。就像她所说,教育是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立德树人”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切不可将德育和智育剥离开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有理想信念、有社会担当的人,引导学生做心里有别人的人。

2.与学者对话

教师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理论素养,为此我们经常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华东师大课程系胡惠闵教授、新闻学系仲富兰教授、德育专家黄向阳教授、心理教育专家卢家楣教授、澳大利亚华裔学者严晔、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同济大学桥梁李建中教授等专家学者先后成为“打一人文讲坛”主讲人,分享《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素质要求》《人文教育与精神家园》《上海小学教育的形势与任务》《新南威尔士州学校系统中的资优儿童教育》《以情优德: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艺术性》《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坚守师德的底线》,以及教育之外的《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上海地方文化的人文特征》等研究成果,带领老师们在讨论中丰厚理论素养,突破小学教育的思维局限。

2013年,时任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的倪闽景老师,为集团教师做了一场专题讲座,主题为“用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将最新研究成果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刷新了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知:

倪老师先带我们回顾了教育信息化的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如今被广泛运用的云技术;接着演示了几个简单实用的教学APP,并用这些应用程序演示了一堂《最大公因数》的五年级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与现代技术相辅相成,令全场掌声不断。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该有所思考、有所作为,大胆尝试用现代技术建设数字化课程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3.与艺术家对话

文化艺术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文化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复杂情感和文化内涵可以滋养内心世界,提升人文素养。为此我们邀请艺术家、文学家登上“打一人文讲坛”,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无论是解放军军乐团荣艾国大校讲《军乐与学生行进乐》,还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周荫昌教授聊《艺术教育与人的素养》;无论是国家一级演员严顺开演绎“艺术人生”,还是昆曲艺术家张军展现“昆曲的百转千回”;无论是上海戏剧学院王苏老师“用声音和语言绘画”,还是男高音歌唱家王仁亮赏析“经典歌剧”;无论是作家新华漫谈“从《伤痕》到《紫禁女》”,还是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讲述“美好的童趣”……每一场活动台上台下频繁互动,展现出“打一”教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让人感染到一种人文的气息,受到一种文化的鼓舞。

2016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俞丽拿教授来到“打一人文讲坛”,用琴声为集团教师讲述“梁祝的故事”,老师们对这场视听盛宴至今难忘:

两个多小时的倾情演绎,俞丽拿教授坚持全程站立,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名曲《梁祝》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台前幕后,用炉火纯青的技艺边演奏边解读梁祝的音乐形象和细腻情感,让我对爱情亲情、友情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跟随大师的琴声走进世纪经典,欣赏小提琴演奏家的经典演绎,不仅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人文之旅,更被她高尚的师德和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所感动,铭记下俞丽拿教授充满激情、催人奋进的大师风采……

4.与行业楷模对话

教师在关注教育的同时,还应关注历史、政治、国内外动态等方方面面,以此来提升自身修养和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引导教师关注社会事件,请来各个行业有影响力的人物分享职业心得,如全国劳动模范吴佩芳的《鸡毛还在天上飞》、上海市十佳青年孙锟医生的《杰出是因为努力》、非典期间赴小汤山医疗队员的《抗非勇士,真心英雄》、著名教育记者苏军的《一个记者的教育视野》、著名摄影记者崔益军的《镜头里看世界》等,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老师们感知各行各业的职业品德,感染勤勉自励的职业精神。

学校搬进青墙黛瓦的新校舍不久,我们便请来新校舍的总设计师——建筑师罗凯。罗凯先生以《建筑与美学》为题,介绍了“打一”校园和复旦大学新校区的设计,分享了自己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追求:对于校园建筑而言,人文层次是高于技术层次的更高追求,当我们现实中的功能、交通、设备等等问题都被解决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塑造校园环境的气质,这需要艺术性设计参与其中。延伸学校的历史和品格,这是我们在设计建筑校园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新校舍的人文气息带给老师们精神上的抚慰,罗凯先生的分享也带给老师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

这是一次视觉艺术的旅程,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探索。罗凯先生认为,建筑是建筑在过往历史上的学科。教育又何尝不是?教育不仅是建筑在教育本身过往历史上的学科,也是建筑在教育对象过往历史上的学科;教育不仅需要研究某种教育方法、教学策略的来龙去脉,更需要研究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罗凯先生引用哲学家雅克·埃吕尔的话论证自己的历史观:“我们不仅仅是存在,而是要诗意地栖居。”这句话道出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也道出了我所理解的教育观:教会孩子们——未来的世界公民——诗意地栖居。

“打一”教师走上“人文讲坛”

我们不仅邀请各界知名专家学者登上“打一人文讲坛”,也把集团教师推上“打一人文讲坛”,展现一线教师的人文情怀,培养老师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带动团队进步。平时老师们站的是自己的三尺讲台,传授的是各科文化知识;现在是站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的个人教育教学理念、生活艺术、文化修养。事实证明,随着集团教师专业知识的不断丰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老师们主讲的内容同样精彩,体现出了“打一”教师的个人风采和文化修养。

迄今已有近30位老师先后站上“打一人文讲坛”,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如吴老师的《走进俄罗斯》、刘老师的《换一个视角看语言学习》、张老师的《才俊从来皆多情,人文“打一”情亦在》、戴老师的《经典,不能承受之轻》、王老师的《向“打一兄弟连”致敬》、汪老师的《在美国做影子教师》、朱老师的《走向心中的圣殿》等,汇聚成“打一”特有的人文视角。第一位走上“打一人文讲坛”的吴老师说

2002年,有机会和来自中国各地的教育同行赴俄罗斯学习考察。第一次走进俄罗斯辽阔、美丽的土地,第一次走进俄罗斯的小学、中学,看到小班化的教学环境,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课堂教学,给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一定要给老师们分享,才不虚此行,于是才有机会登上了“打一人文讲坛”。

2014年,“打一人文讲坛”特别开设“师道实话”教师职业智慧论坛,邀请“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最具影响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些老师或是学科教学能手,或是学生德育能手,或是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师,分享教育的智慧、工作的智慧。“师道实话”使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激励老师们以“最具影响力教师”为榜样,职业自觉,不断进步。第一位分享“师道实话”的张老师,曾经是特级教师的听众,如今自己已成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她对“打一人文讲坛”有一种特别的情感:

每场“打一人文讲坛”都那么让人充满期待,无需走出校门我们便能拥有满满的收获。我常常感动于教育教学专家的教育情怀,沉醉于艺术家带来的琴棋书画的艺术熏陶,惊叹于其他专业领域专家的术有专攻……在活动中我们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内心世界,汲取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文讲坛”

从2002年开讲至今,我们坚持每学期都为老师们开设“打一人文讲坛”,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共开设100多场,为学校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打一人文讲坛”的品质也在不断发展与提升,活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主题报告”式——聆听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拓宽视野,丰富认知,感悟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悟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促进教师自我师德修养的成长、人文素养的提升;有“互动对话”式——开展案例分析,根据主题,结合各自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和棘手问题,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经验,解决难题,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促进自我反思;有“名师课堂”式——请特级教师给“打一”学生上“名师课堂”,为集团教师示范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名师样本效应”,活动后展开评议,解读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表面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有效方法带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尝试。

“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同行,与经典结伴”的“打一人文讲坛”早已成为集团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成为集团教师感兴趣的文化活动。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打一人文讲坛”不断在“变”,由线下到线上,由讲台到舞台,由“真人秀”到“云课堂”,由舞台剧到微讲座……与时俱进,变化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在“提升学习内涵”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一辈子学做教师

张碧晨

在打一小学的人文讲坛上,正襟危坐的耄耋老人一丝不苟地讲了一场2个多小时的讲座,整个过程没有演讲稿!她的思路如此清晰,语言简洁明快,举例丝丝入扣。在场的“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许多教师和我都不禁产生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这样一位已经到了可以颐养天年的老人,依旧不辞辛劳奔波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引发大家思考的正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感悟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

九十高龄的于漪老师开宗明义、掷地有声地道出了“人生道路必须是一盏点亮的明灯!”的宣言,她在讲座中提到了“几十年来,我让自己的生命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结伴同行,当把生命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时,我就觉得我永远年轻,永远有力量!”

于老师说:“办教育就是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素质良好、有中国心的人。”因此,在日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育德”始终放在第一位。在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之前,首先应该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不仅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更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在于漪老师看来,“人”的教育是贯彻整体的学校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间段。学生在这12年中经历了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变化,也是他们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的关键时刻,决定了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小学生,正处在小眼看世界、世界真奇妙的人生初体验阶段。在学校里,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老师、同伴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校园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影响他们的重要事件。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他们在吸收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在快速地形成自我人格与价值观。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围绕“人”展开。正如于漪老师对于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所说的话:“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此外,于漪老师还提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成长。学生“成人”的教育并不应该是全方位的“管教式”的。学生应该被教会如何“自我成人”,而不是被“纪律”所束缚一生。老师也不应该过分担忧学生犯错误,每个人生来都在学习如何为人处事,犯错误与改正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错误教育也是“成人”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犯错的机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新时代对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打一小学教师,做文化自觉的教师,不用扬鞭自奋蹄,于漪老师是我的榜样!像她那样,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也是我一直的追求!

学做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教师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余年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教科研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深知在带教青年教师方面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帮带,同时也要关心帮助他们在学生教育、家校沟通、同事相处等方面负责任、肯担当、有进步。

小徐老师是我带教的见习老师,我手把手教她如何备课、上课、批作业、写评课、写反思、写案例……作为一名新教师,她在教学业务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令人欣喜。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人际沟通上却遇到了困难。一天,学校的保洁工水阿姨找到我说:“你们小青年老师怎么这样,我是于漪老师的学生,我做事情是不顾情面的,我刚才很凶也很气地批评过小徐老师了……”经过了解,原来小徐老师班上的学生如厕后没有及时冲洗,被水阿姨教育后非但未马上改正,还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撒谎不敢承认。小徐老师爱生心切,在未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拒绝了让孩子在阿姨面前即刻认错和改正的要求。这下保洁阿姨才误解小徐老师自诩清高而看不起她。下班后,我仔细地向小徐了解情况,耐心地教她在应急处理时,如何有理有节进行沟通才会让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一段时间后,水阿姨见到我时开心地说:“张老师,徐老师进步很大的,现在他们班级午餐后的自我保洁做得越来越好了”。

我是一名教师,同时还是一个有着19个班级,800多名师生的校区的行政主管,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努力做到“心中有责、肩上有担、眼里有活”。一个周四的早上,我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学校,发现相邻小区的美丽家园建设快收尾了,正在进行最后的地面沥青铺设。这太好了,师生们可以告别近半年的施工噪音和尘土叨扰了,学校门前由于小区居民违规破墙开店遗留下的100平方米坑洼水泥地也可以平整好了。为了不影响当日正常放学,我前往询问协调校门口场地平整的具体时间。不曾想,施工队长说他们不做小区围墙之外的平整。如果任由之,那么小区地势由于加铺沥青后普遍升高5厘米以上,校门100平方米区域就会变成低洼地,如遇雨天便会造成积水,将给师生家长出行造成不便,同时还会影响校门口的整洁美观。这次不完成修缮工作,近期内学校也不可能另请施工队调集设备来做平整。如何协调做好这件事情,我想到了两条腿走路:一是马上找到属地居委会书记沟通,要求他们帮助学校向施工队上级主管部门据实反应情况,解决拆违遗留问题。二是向学校党支部求助,请书记出面向四平街道“创全办”反映,请街道出面协调解决“最后一公里”。终于,在多方协同努力下,那一周的周末完成了校门口的地面平整。

于漪老师说,“你既然选择了当老师,你就选择了高尚,你就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来告诫自己,自己是教师,和市侩不一样,不能把教书当成生意做,从学生身上揩油,把知识当成商品贩卖,捞取高额回报。如果那样的话,一名教师的道德行为底线就崩溃了。”这段话,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一次听于漪老师报告时便重重敲击着心扉,也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想成为一名怎样的教师。三十多年过去,在于漪老师思想的影响下,我一直在教育第一线,且学且行。本学期,我有幸在学校名师墙上留言,反复斟酌后我写了“做师生和家长喜欢的老师,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快乐”。

很多人说,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寂寞。对于我这么一个在基础教育战线从教36年多的老教师来讲,我的感悟是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才会在实践中领悟教育的真谛;只有用心走近学生、依靠家长才会找到属于你的教育教学的幸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教育的道路多漫长、多曲折,在于漪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会用我的激情和爱心把这份育人的光和热一直延续下去。?

提升艺术素养 和心灵对话

王 琴

大千世界,美妙的音乐必不可少。音乐,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没有了音乐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没有灵感顿现的生机。

民间传说《梁祝》可谓家喻户晓。它细腻地描绘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从相爱、到抗婚、最后化蝶的悲情故事。同名的小提琴曲凄婉感人,令人动容。乐曲里有对爱情如怨如慕的倾诉,有对男女主人翁深切的同情和祝愿,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愧为中国乐曲中不朽的经典之作。

和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俞丽拿教授的亲密互动,缘自“打一人文讲坛”。两个多小时的演绎,俞丽拿教授坚持全程站立,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述《梁祝》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台前幕后,用炉火纯青的技艺,边演奏边解读梁祝的音乐形象和细腻情感。老师们跟随着大师的小提琴声,陶醉在世纪经典之中。在欣赏小提琴演奏家的经典演绎的同时,我更被俞教授高尚的师德和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所感动。原本对它的喜爱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俞教授科学的分析,引导我们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体会它多层次、多样化、多美感的特征,真正从中获得艺术感官的享受。与经典名曲《梁祝》相伴,与大师倾情演绎同行,我们不仅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人文之旅,更铭记着俞丽拿教授充满激情、催人奋进的大师风采。

“打一人文讲坛”上的俞老师,是艺术家,更是一位严格的教授、老师,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深深地触动到我们。这天,朋友圈被俞丽拿教授的“梁祝”刷屏了!

*震撼。周末午后,近3个小时,“梁祝的故事”,让学习自然发生。一个千古绝唱的化蝶传奇,一首最民族化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段鲜为人知的新中国文艺记录,一次对“中国歌剧”越剧的深入“科普”,一把融为一体的“租用小提琴”,一位执着一生的教育家……词穷,被“梁祝”刷脑、刷屏了!

*梁祝的故事

华丽乐章信手拿,

娓娓而谈琴叙话。

英台山伯爱不移,

至殝旋律传天下。

彩翼恋花情永在,

旷世爱侣传千载。

琴弦撩拨蝴蝶梦,

婉转轻诉似天籁。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者、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俞丽拿教授来到“打一人文讲坛”,倾情演绎经典名曲《梁祝》。“打一教育集团”、杨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联谊会、上海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的老师和校长聚集一堂,非常愉快地分享了这场视听盛宴。大家被俞教授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艺术才能所折服,享受!

*“打一人文讲坛”,让我们一起走近艺术家,聆听精彩演绎,76岁的俞老师就“梁祝”创作过程娓娓道来,一个人的舞台,拨动人心弦的艺术讲堂。

感谢“打一人文讲坛”,让我们能从忙碌的教师工作中获得暂且的小憩,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欣赏各种美好,融入身心情感,滋养纯美心灵。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对教师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教师精神不同层面的健康完善。“打一人文讲坛”是“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一个个行业精英登上讲坛,为老师们带来了精神食粮。我们在开阔眼界中,思想上得到启迪,更尊崇于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让教师成为更好的文化传承者。

昆曲六百年,惊梦一瞬间

刘 华

2020年1月15日下午,我在“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打虎山路校区的体育馆里,现场聆听了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军昆曲艺术欣赏会,一声昆曲念白的问候——“小—生—有—礼—了”,把我带入了张军的昆曲艺术世界。

张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国际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得主,素有“中国昆曲王子”之美誉,他为我们介绍了昆曲的起源、发展与传承。

通过张军的介绍,我了解到昆曲发展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它的伴奏乐器以声若游丝的竹笛为主;乐谱采用古老的工尺谱;有固定的曲牌体结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是“水磨调”,就像红木家具,表面细腻温软如玉,内里紧密坚实隽永,所以昆曲才能流传六百余年而不衰。

“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张军的亲自示范演唱,为我们呈现了昆曲唱腔行腔优美、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独特艺术魅力,一曲唱罢,技惊四座!

我不仅被张军先生那清亮婉转的唱腔打动,更感动于他对昆曲融入生命的热爱:“昆曲变成了我生命当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可以怨恨它,憎恨它,但是无法离开它。”张军12岁开始进入戏曲学校学戏,三十多年来,他全情投入,锲而不舍,但也有过彷徨徘徊……最终,他还是选择执著地坚守在这一方舞台上,昆曲是他的魂,永不分离。

为了新剧目的上演,也为了观众,更为了挚爱的昆曲,张军没日没夜地排练,常常一练就是几十天无休。因此,当谈及父亲遭遇车祸,都没有来得及好好陪伴与告别,就已和父亲阴阳两隔时,张军一度哽咽。

带着失去父亲的遗憾和悲痛,张军的表演又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他对新剧目《春江花月夜》中那句、含有中国古典哲学意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望相似”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他中有戏,戏中有他,在一次演出中,他恍惚中看到了父亲,在那一刻,他和父亲也在戏中完成了告别,解开了未了情结的张军深情地说:“穿过生死狭窄的甬道,我和父亲久别重逢……昆曲,是我打败时间的方式……是我和我爱的人的生命历程……”

那一刻,我也跟着潸然泪下。

老师们都为昆曲所折服,被张军用生命演唱所感动,纷纷在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心声:“昆曲,意想不到的魅力”;“突然做出决定:寒假里,昆曲听起来”;“听昆曲,越千年,品人生”;“百戏之祖,魅力十足,爱了爱了”……

我也在朋友圈写下了:“昆曲六百年,惊梦一瞬间,相约四月,相约课植园……”四月?课植园?四月张军有一场演出:“惊梦六百年”——水磨新调张军新昆曲音乐会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我和同事朱老师、小刘老师一拍即合,决定亲临现场聆听;五月,张军和谭盾联手打造地实景昆曲《牡丹亭》将在朱家角古典园林课植园上演,我们也将再一次和昆曲亲密相拥。

说到《牡丹亭》,张军特别提到,汤显祖创作《牡丹亭》两年之后,英国的莎士比亚创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同为爱情故事,《牡丹亭》更唯美浪漫,更具戏剧性,所以六百年来常演不衰,《牡丹亭》几乎成了昆曲的代名词。因此,我们相约课植园,牡丹艳冠群芳,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我已为昆曲深深入迷,我希望自己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要把昆曲带入课堂,希望学生们也能喜欢上昆曲,让昆曲——这一人类戏剧宝库里最璀璨的瑰宝,能够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感谢“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的精心安排,让我们每年此时都能享受到艺术的饕餮盛宴,让我有机会聆听张军和昆曲的故事,让我在此时爱上昆曲,真可谓“昆曲六百年,惊梦一瞬间”,刹那,即永恒。

做智慧大气的男教师

谢骁俊

打一小学有一支富有“战斗力”的男教师团队,这个团队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已成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品牌”团队。学校男教师团队由特级教师、教育功臣挂帅,在业务上有各个层面的骨干教师,在职称上有正高、中高、小高;课堂上他们的诙谐幽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活动中他们表现出的积极、阳光、刚毅、奋发向上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众多男生的偶像……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需要男性的参与和融入。尤其在小学里,男教师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低调做人,自信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虚浮;不为名利、不为钱财;常怀一颗平常心,谦虚谨慎,即使取得骄人业绩,仍然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但他们却在高标做事,对自己高标准、高目标、高要求、高姿态和高志向。

男教师的不计较,不和学校计较,不和女教师计较,让学校的老师们深受感动。男教师默默无闻做了很多事情,当女教师有困难的时候,也会及时给予帮助,这已成为我校男教师的好传统。我们很多的男教师就是在一次次的担当和奉献中从男孩成长为一名堂堂正正的男人。男教师大气、大度、大方、理解、宽容、包容、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等特点,对于年级组更好地开展工作、形成良好的级组氛围起到很好的助力。

随着学校男老师增多,他们在工作中有了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工作中、生活中,如何进一步增强男教师的综合实力?比如,较多男教师任教科任学科,担任班主任的较少,如何摆脱男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只能当“配角”的现象?小学男教师作为少数的“弱势”群体,这也使得一些男教师很多时候出现迷茫找不到职业归属感,而出现流失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校积极应对、主动引导,打造男教师系列品牌活动,通过团队建设不断增强男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不断提升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男教师联谊会

我们组建了男教师专属的个性化团队——“男教师联谊会”(简称“打一兄弟连”)。男教师团队建设有别于其他团队,学校扶持但不约束,形式上不拘一格,内容上灵活多样,组织上自主管理,气质上凸显男教师的特点。

我们推选出男教师信任的联谊会会长,通过“打一小学男教师宣言”,并举行隆重庄严的宣誓仪式。男教师发出这样的誓言:作为男人中的教师,我们要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中的男人,我们更应该勇挑重担。我们要做学校业务、学术的脊梁,做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的主力军、冲锋队、顶梁柱。我们要树立男教师良好的形象,做大气的男人,做大写的教师,做有才气的文化人。我们的口号就是:业务上争先、学术上抢先、评奖时领先!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誓言犹如一个助推器,让男教师心头有震动!我们抓住契机,一面用“誓言”激励男教师,一边鼓励女教师们共同关注男教师的点滴进步。

男教师年度励志会

有了男教师的专属“组织”只是第一步,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影响与引导团队成员发展。于是,男教师联谊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励志活动。

打一小学的男教师们一直在追求发展,在努力提高自己,大家互相鼓劲,互相帮助,这是打一小学男教师的好传统。在励志会活动中,男教师在工作上、精神上相互支撑鼓励,哪怕是哥们义气,也是真正的男人品质,每一位男教师珍惜这份情谊。

每次男教师励志会之前,男教师联谊会核心组成员们会有针对性地设计合适的主题,选择适切的活动方式。活动中,作为“嘉宾”,女领导、女骨干教师、女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及时为他们加油鼓劲并提出建议和希望。下表是最近三年来男教师励志会的基本信息,从中可以管窥一斑。

男教师专场展示活动

在“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发展中,男教师只有敬业爱岗、求实创造、冲锋在前,才能当好“顶梁柱”。学校为男教师搭建各种发展平台,充分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展现男教师的品格,让他们“活出男教师的模样”!

1.在专业发展舞台上亮相。学校联合上海市教研室,在打一小学举办“打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展示专场”,男教师在市级平台上展示教学能力和水平,获得好评。

2.在专业管理平台上积淀。积极推荐男教师走上各类专业管理研训平台,市双名基地主持人、市德育实训基地、区后备干部培养班、区骨干教研组长培训班、男教师班主任队伍等等,方方面面都有我校男老师的身影,他们在管理平台锻炼,在专业培训中发展,努力做学校业务、学术的脊梁。

3.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出彩。打一小学提倡文化立校,在各类学校文化活动中,推出男策划、男主持、男领队、男主角、男偶像教师……男教师合唱队是我校的明星社团、男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是学校各项活动的支柱,男教师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要才气不要粗糙,以文化为底蕴施展自己的才华,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对学生成长产生终身的影响。

男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打一兄弟连”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学校对男教师群体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也为男教师的发展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和条件。单从招聘来说,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如果条件相同男教师优先。每学期末评价中,学校总会特别设立“男教师奖”,以鼓励男教师一学期来的辛勤工作。目前打一小学(公民曹)共有四十多位男教师,这个数量在全市属于“领先水平”,不少男教师应聘时就是冲着“兄弟连”而来。

凡是了解打一小学的同行,甚至很多听说过打一小学的同行都知道打一小学男教师特别多,如果再了解得多一点,他们会知道,打一小学的男教师还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团队,非常能做事的团队,非常能够担当的团队,非常大气的团队,非常绅士的团队,非常敬业的团队……打一小学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优秀的男老师团队,学校里不仅增加了许多阳刚和帅气,而且各项工作也都能走在同行的前面;打一小学因为有了这样的男教师团队,苦活累活力气活不用女教师去做;因为有了这样的男教师团队,外出活动时女教师会受到特别的关照与呵护,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男教师团队,每年的“三八节”,女教师会增添许多节日的快乐。“打一”男教师平时很低调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尽责,学校有了大活动,这些男儿又凸显出了英雄本色,满场做事的都是他们。“打一”男教师的传统就是“人心齐、做大事、做成事”。打一小学的男教师团队是好样的,不仅在区内得到同行们的称赞,也被全市同行和许多专家学者称赞。

男教师在共识中共进

学校已经形成“打一”男教师文化,男教师有自己的文化认同,即“励志·敬业·智慧·人气·风度”。

励志:男教师,要有志气。学校每年都组织男教师年度例会,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要励志。男教师在业务上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努力争取在教学业务上的话语权,应该有底气。

敬业:这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男教师对待工作,应该认真、充满责任心,不能疏忽,不能有不必要的工作疏漏。

智慧:作为男人,应该有智慧的头脑。在工作上,应多看、多想、多学,通过观察、思考、学习让自己变得充满智慧。

人气:男教师要有人气,要有人格影响。通过努力让自己有资格成为班组、团队的重要力量,以此引导并影响周围的老师。

风度:男人,要有男人的风度。一方面体现为内在的大气、宽容,不计较;另一方面体现为外在的形象得体上。我们不追求风流倜傥,但决不要过于随意、不修边幅。

阳刚、大气、坚韧、担当是“打一”男教师团队的代名词。我们通过组建男教师联谊会、开展男教师励志会等系列工作,塑造了一支能吃苦、能做事、有担当、正能量的优秀团队……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男老师团队,学校里不仅增加了许多阳刚和帅气,而且各项工作也都能走在同行的前面。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男教师“带头人”卞松泉校长荣获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被聘为国家督学。

男教师团队不断发展,也成为学校工作新亮点、新成效,我们深知创新之路道阻且长,需要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做文化自觉的“打一”教师

刘佳彦、张冬梅

教师职业的本质特点是传承科学与文化,延续人类的文明。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生活场景等综合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履行职责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综合因素既塑造了教师自己,更是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从社会职业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这些综合素质不仅仅属于个人的品质,也是教师职业所具备的素养。

打一小学一贯非常重视教师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开展的相关培训活动形式多样,特别是每学期定期开展职业素养测评,这已成为我校促进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一项文化传统。

心中有尺、举止有度

1.在自评的过程中自觉内省。历年来,学校采用不同形式对教师进行“职业素养测评”,有时是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有时是叙事散文的撰写形式,帮助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阶段性回顾自己的工作状况,有助于老师进行自检,促进大家不断思考。无论哪一种形式,老师们都会用最朴实的语言写下真情实感,重新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与影响。其中,采用问卷自评的形式,就是学校鼓励老师“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一贯传统。所有的智慧之源,首先是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打一”的老师是智慧的,这种智慧源于在学校文化的引导下,为做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这种职业自觉,与学校领导在大局上引领,在细节上关注有着密切关系。每一次完成问卷的过程,都是老师对自身业务能力发展、师风师德意识的再思考,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再认识,是思想深处的再交流。

比如2007年测评题为:“请您结合自己和学校(也可以包括家庭)的实际,就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望。题目为《我的期许》,也可以自己另行命题”。一位老师好好经营自己有期许有梦想的人生,得益受惠的是学生,共同构建的是有梦的中国未来。这正与我们的办学追求“我们的梦想就是让每个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谋而合。

在2014年的测评卷中,包括了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管理能力等等多角度的思考测评。这样的自评方法,是对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促使老师们自觉自审,不断领会“文化自觉”的学校要求,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提升职业幸福感。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2014学年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问卷

根据市教委和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努力提升“打一小学集团”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履职能力,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认真完成如下问卷。

1.党和政府不断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非常强调教师的自身学习,请问您经常用什么方式学习?请说一个自己学以致用的例子。

2.老师教育教学需要组织教学,建设班集体,有的老师担任各类组长,负责团队管理,有的老师担任部门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都是不同范围的管理者,请说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属于自己的“管理工作”?

3.学校德育非常强调感恩教育,是为了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更应该懂得感恩。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又说“懂感恩的人前路宽广、身心健康”。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去帮助别人。请您在我们公民曹三校范围内说出6位您需要感恩的教师的名字(排名不分先后),并推荐两位老师作为“打一小学教育集团”“良师益友”候选人,请各用300字概述推荐理由。

请简单说一个您和学生结伴成长的故事(不超过500字。)

……

第三题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校搭建的各类平台中有许多给青年教师展示的机会,但更多的是成熟的专家型老师在与青年教师携手共进,带着青年教师成长。这样的追问,让老师用感恩的心来看待身边的同事,同时也让每一个老师寻找身边的榜样。当老师们娓娓道来身边的点滴小事,回忆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帮助与成长,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富足。在感恩与感动的同时,更多老师找到了前进的目标,也增进了团队凝聚力。这正是学校一直倡导的价值观:“在群体中的影响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

2.在人文的高度上自我思考。这些年的教师职业素养测评问卷,题目越加丰富,角度各有不同。例如2013年度的自评卷,聚焦学校文化传承,通过对学校文化的理解,结合职业实践综合回顾理解教师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所名校对老师的期许,还有哪些可以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重视课堂教学,反思基准教学研究的所得所想。这样的问卷让每一位老师认识到自己是学校工作的合作者,每一次合作中都有自己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深化,以对学校文化与目标达成共识。每份答卷学校都会仔细阅读,积极认可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付出,更希望老师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为构建有品质的学校共同添砖加瓦。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公民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自评

打一小学在办学中非常重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校课程、教育科研、学校文化等方面努力作为,不断进取,所以打一小学和教育集团在办学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激励教师职业自觉、文化自觉中学校和老师们提出了不少励志的要求和格言。比如:

“我们的梦想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让我们因课堂而更加美丽”“不用扬鞭自奋蹄”“上好课是硬道理”“群体中的影响和地位,工作中的勤奋和自励,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利益前的理智与淡泊”等。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上述哪些话对你进步的影响最大?或者说说打一小学的其他激励话语对你的影响。

2.基准教学课题研究已在打一小学实践了六年多,请结合实际回答两个问题:(1)这项教学实践研究对提高你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有哪些帮助?(2)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减轻学生负担有哪些有效的作用?

到了2016年,调查问卷的问题种类更加丰富了,关注视角从校内走向了校外,引领老师关注教育界时事热点,引领老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仅关注面对大是大非的决断力,也关注职业用语等细节规范。从规范中的“小我”,到超越规范的“大我”,带着老师一起思考,做怎样的老师,如何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一份有内涵的职业发展评价问卷,彰显了一所学校对教育的态度与情怀。比如,最近,网上热炒校园欺凌事件,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学校和老师有点被动。在学校里,学生之间过分的玩笑、过分的打闹、随意的推搡甚至恶作剧时有发生,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这种情况,我们老师该如何及时发现并正确地教育引导,以避免此类现象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等等。(www.xing528.com)

每次测评中的问题,就是学校给老师们一把无形的尺,时刻提醒老师衡量自己,是否达到了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让我们的一言一行符合“为人师表”。用有文化内涵的问题推进老师思考,心中有尺,举止有度,这才让“打一”的舞台,成为每一个老师梦想起飞的地方。

做有温度、深度和宽度的“打一”教师

从这些测评的回答中,可以读到不同个性的老师,有文艺优雅的,有简洁干练的,有幽默风趣的,也有底蕴深厚的。这些形象汇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打一”教师的形象剪影。优秀的教师就在我们身边,就在你、我、他之中。

1.传道授业解惑者,做有温度的老师。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在一言一行中该怎样艺术地开展教育?在测评卷中,也不乏这样的叩问。

问题1.刚刚结束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提升教师水平,改革教师人事制度的“进口和出口”,进口指引进或招聘好的老师,出口指不适合做老师需要流出,你认为应该由怎样的人做老师?怎样的人又不适合做老师?

有的老师说:“适合做老师的人其品格应包括风趣幽默、公平正义、举止得当等。我们需要做‘愿意牵着小蜗牛散步’的老师,有爱心的老师,还要知识渊博、性格‘阳光’。因为‘阳光’的性格能让他(她)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也能为学生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还有老师说:“做一个小学的老师学识渊博固然好,但细心和耐心更重要,每一位小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一位好的老师要细心的挖掘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能有的放矢,耐心地去教育。”

问题2.教师的职业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多年以来,一直有教师的忌语,也有倡导的教师职业用话,我们应该避免哪些职业忌语?你能列举自己及身边的同事好的职业用语吗?

有青年教师说:“我师傅在教育批评犯错的孩子时这样说,‘每个老师都是非常爱你们的,当你们做错事情的时候,老师也生气,但只是生气你当时的行为,并不是不喜欢你,老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你。’”成熟型老师这样说:“我觉得多想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就知道该怎样说了。”

孩子各有不同,老师们的个性也各有千秋,做理解学生、善待学生的老师,用充满爱的言辞给孩子带去希望与温暖。爱孩子,就会为了他们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精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迁就孩子进步的节奏,等待孩子的成长。“打一”的老师们愿意学习爱的艺术,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成为与孩子一同成长的人。

2.上好课是硬道理,做有深度的老师。课堂是老师工作的第一战线,上好课是硬道理,专业发展也是学校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但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孩子,更应该用精彩的课堂把孩子们带入浩瀚美丽的知识海洋。如何提高业务水平,学校有一系列业务规范,也有开放的学习研究平台,但更重要的是老师们追求专业成长的自觉愿望。问卷中老师们这样思考:

问题3.请结合您的专业学科和教育教学体会,说说做好本专业老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为什么?

科技老师这样说:“小学科技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亲近科学,运用科学。小学科技教师需要专业的科学态度、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的科学技能。抓住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中更多地渗透科学精神与有趣的科学实验,使孩子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语文老师这样说:“现在这样的大环境里,需要两条腿同时走路。第一条腿是专业能力;第二条腿是教育能力。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对于国内国际的大情小事要有敏感度,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教20年,尚未完全入门,更待继续努力。”

问题4.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直强调减负,严格禁止征订教辅书,也反对让家长为班级学生复印各类练习卷。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学校基准教学的要求,利用好现有教材上好我们的课,如何科学地设计好我们的基准练习?如何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青年骨干老师这样说:“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应该在课堂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陶行知说过,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交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掌握专业知识,我们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对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进行灵活、机智的处理。”基准组长这样说:“我会认真读教材至少三遍,研究教材内容,再阅读教参以及其他人对知识点的理解,查阅工具书等。再次调试教案后,才敢放心把教案发给各校区的备课组长。对于基准练习,从单元目标、课文目标,以及教材里蕴含着的知识点,从字、词、句、断、篇的方面设计基准练习。同时,还听取其他老师建议,考虑学生知识薄弱点进行单次练习。总之,练习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问题5.教育行政部门为减负禁止有偿补课,禁止老师推荐学生给其他老师补课,禁止老师推荐学生到社会机构补课,但是社会补课机构依然如火如荼,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作为打一小学的教师,此类现象您怎么看?

王老师说:“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这一举措,是因为我们的教师群体中有极少数人,课堂上该讲的知识点不讲,留着课后有偿的补习班讲。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手法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可耻的!‘禁止有偿补课’关键在‘补’字上。补课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补习,对老师来说教会孩子教材中的知识点,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课堂上没学好,老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哪怕课后补课,也应该是老师的义务,应该无偿补。”

无论是专业能力发展,还是基准练习的设计,或是对补习的看法,最终的核心关键词都汇集到“上好课”。老师们的回答有着深入独立的思考,这些思考促使老师们时时自我省查、不断追求进步。这种追求进步的自觉愿望,使得教师未来可期。

3.关注时事热点,做有广度的老师。教师这份职业比其它行业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紧跟时代步伐,在变化中实践,关注社会热点,在实践中思考,一名优秀的教师,视野应该有广度。在“打一小学教育集团”教师职业素养问卷中,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欺凌”“微信朋友圈”等等开展了相应的思索和讨论。

“校园欺凌”是每个老师不愿意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看到的一种现象。有的老师从班级建设的角度提出:“首先要梳理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有同理心的共情能力。另外老师要做孩子的朋友,使得同学之间的交流透明化,用流畅的信息沟通、互相之间的信任,在班里严防‘小霸王’的产生”;有的老师从安全管理以及家校合力的角度提出:“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下课及时进教室,护导老师课间及时到岗,留心学生活动相处情况。发现不当行为,就事论事给予行为纠正和指导。如果有代表性,应该在全班及时进行教育,举一反三,并对这个孩子给予持续性关注,家校合力从而效果才能更好。”老师们相信,孩子会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在互相的提醒下,控制好躁动期的情绪。“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当老师用关注、理解、信任去对待孩子时,校园里就会充满正能量。

问题6.现在各班都有班级微信群,“打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如何“打理”好自己的班级微信群,宣传班级学生在学校的快乐学习生活?如有家长对班级或学校工作有异议,您会怎么沟通?

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使用微信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常态,一个正面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群是家校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有的老师说应该这样做的:“1.建立群规,规范引导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信息,包括图文;2.可以分享交流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3.热点教育现象讨论,但必须导向积极正面;4.涉及私人的问题,应该私信沟通。”有的老师认为:“如果家长在这个平台里发牢骚,可以私下和家长沟通,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先换位思考,同时帮助家长理解学校和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也欢迎家长献计献策、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也需要家长配合,避免在群里讨论与学习生活无关的内容,共同维护和谐的沟通桥梁。”

老师们都自觉地认为,作为教师,朋友圈可以看成体现个人学识水平、兴趣爱好、艺术修养的窗口。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是一位乐观积极充满正能量的良师益友。于是,老师们说:“首先,朋友圈可以介绍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家长知道我是学校的一份子,时刻关心我的工作。其次,可以传达一些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或是与之相关的活动,让家长了解我的教育观点。最后,也可以少量发一些自己的生活感悟、个人兴趣,让家长感受到,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从古至今,教师就不是一份普通的职业,“先生”是世人对老师这一职业独有的尊称。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在网络世界里每一位老师都被更多的目光关注着。朋友圈与班级群就是老师的电子名片,这张名片上有着一个无形的词——“先生”,提到和想起,就应该充满阳光。

许多年来,学校始终鼓励老师做一个有智慧、有文化、有品位、有爱心、有能力的老师,每一位“打一人”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里对教育、教学满怀着初心。但无论多么细致的管理规范,“守住底线”总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激情是感性的,而思考是理性的,在一次次的调查问卷中,学校领着老师们将心里的激情融入理性的思考,一次次的叩问内心:“我怎样做,才能真正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作为名校的教师,我们应该……”

学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老师,学做一名会思考、有担当的老师。一所有人文高度的学校,用智慧的方法,成就一群有情怀的老师。

青春在“打一”飞扬

潘志燕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宝贵的财富,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如何岗位成才,如何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学校一直在认真思考与实践的。打造一支好的青年教师团队,就是为学校谋未来,谋发展,谋希望。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历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探索有效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学校为他们的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搭建了许多平台。近年来,学校每个学期坚持开展以“青春在‘打一’飞扬”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好老师是这样起步”为教学起点,形成师徒带教、学科研讨、论坛交流等多种形式;以“青春的名片”为活动载体,开展如“五四”青年节、青年教师社团、风采展示、青年教师辩论赛等青年人的特色内容;还有校园里的公益团队,校园外的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都是这些年来学校对青年教师积极的引导。

在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青年教师人数越来越多,他们都是“打一大家庭”里的新鲜血液。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多种多样,集团的宗旨就是希望青年教师在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以饱满的姿态积极向上,提升自我,成就学生,成就学校的发展。

专业成长,奋斗青春

1.在带教研讨中成长。初入打一小学的新教师,从踏入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学校就为他们安排了带教师傅,使其尽快适应教师身份。见习教师期间,作为见习教师基地学校的打一小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集团的见习教师。他们的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大多是高级老师。他们在这里起步,在“打一团队”的浸润式学习与帮助下,书写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篇章。

对于集团内青年教师占比最高的“曹路打一小学”,集团更是注重跟踪带教。在自己学校做了备课组长或者小师傅的青年教师们,有“民办打一”的学科骨干教师送教上门,开展师徒带教,促使这些青年教师在岗位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曹路校区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一小学在教育集团内开展主题为“上好课是硬道理”的系列学科研讨活动。每一个阶段的老师,都有属于自己这一时期可以展示的上课水平。见习教师的一年见习期后的汇报课,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的“摇篮杯”比赛课,五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教学评议课,青年教师参加中高团队的展示课等等。课后的研讨,更是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青年教师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交流,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以下是英语“摇篮杯”比赛后,青年教师的交流摘录:

感谢学校能给我们青年教师这么好的展示平台,也感谢给予我帮助的组内老师们。每一次备课、磨课都是自己教学业务成长的基石,青年老师需要真正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学习,从不断反思中把自己的教学技能更进一步。也很开心能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结伴成长。(施老师)

很有幸参加了此次英语摇篮杯活动,这是第一次自己独立备课,写教案,做课件,正是通过这样独立备课的过程,让我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很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有不足之处,就有努力前进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不用扬鞭自奋蹄。(许老师)

感谢学校搭建的平台,通过这次摇篮杯,我收获了很多。评委老师们的提问和建议让我再次审视和思考了自己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真正透过英语来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王老师)

2.在论坛交流中收获。论坛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教育教学经验的方式。集团为青年教师创设了多种论坛平台。有团支部自己创立的“DY青年说”,他们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活动,是“打一”年轻人自己的品牌。以“DY青年说”论坛方式展开支部团员学习交流活动。比如团员教师进行主题为“简单生活,努力奔跑”的经验分享,“不同的讲台,同一份爱”支教服务经历等。让青年教师在感动中学习,在感动中前行。还有“青春在‘打一’”系列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微论坛”。每次的主题都不一样,比如,以“和学生结伴成长”为主题,分“班集体是师生成长的摇篮”“学会关心每一个孩子”和“在教与学中共成长”进行交流。以“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为主题,有三个板块交流:“专业进步在‘打一’”“结伴成长在‘打一’”“岗位锻炼在‘打一’”。青年教师的微论坛,是他们教育教学智慧、方法以及演讲能力和才艺展示的平台,体现的是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青年教师在论坛中分享自己在学校浸润式培养下的专业发展、德育实践和岗位锻炼的体会。有一位美术老师在交流中,结合自己的学科,分享自己教书育人上的感悟时说道:

记得著名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那样画画。”在毕加索眼里,孩子童趣的绘画是难以模仿的艺术。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将孩子最美好的创造力保护起来,让他们这种天生具备的能力能够发展。而不是在一板一眼的公式下逐渐被磨灭。“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长大之后仍然是个艺术家。”对于这群孩子的艺术创造力,我想我应该呵护起来。

还有不少老师分享了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故事,每个短小故事里蕴含着师生之间的爱。比如,一位一直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施老师讲述了以下这个故事:

2017年6月,我的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之际,我想送给他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思考了很久,有一天,正好听到当时很火的一首歌曲《成都》,很多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曲,我就想最后一次艺术周“班班有歌声”活动正好可以唱,但是想想又觉得创意不足,我就有了一个新主意,想到学生们快毕业了,不如让我们做一个新的尝试吧,把原本《成都》这首歌的歌词改编成属于我们五(3)班自己的歌词,成为我们的班歌!于是当晚我就写了歌词,第二天就兴奋地发给学生们听。当时听了后,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这首歌词很能表达出一名即将离开母校学子的心情,以及学生们对学校的不舍,对老师和同学的留恋。这件事,让我惊奇地发现,一首歌,可以表达学生们的心声,也把老师和孩子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汇成了一股无穷大的班级凝聚力。

多彩生活,多姿青春

1.青年节里的青春气息。“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打一小学教育集团”都会开展“青春在‘打一’飞扬”系列活动。比如,在打一小学美丽的校园里举行的主题为“青春在‘打一’飞扬”青年教师联谊活动。在绿荫环绕的“打一”摇篮庭院里,青年教师围坐一起,畅叙友情,交流心得;青春激扬,热情似火……联谊会上诗歌朗诵、励志演讲、青春歌舞、器乐演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彰显的都是“打一”年轻人的活力与文化品位。青年人的节日,青年人一起庆祝。以下是2016年“青春在‘打一’飞扬”的大致议程:

青春在“打一”飞扬

一、暖场

1.教师入座:按抽到的卡片颜色找到相应的桌号,有缘的老师将会坐在一起。

2.暖场游戏:寻找幸运星

二、节目表演

1.诗朗诵:《青春》,表演者:公民曹三校青年教师

2.乐器:Kiki's delivery service,演奏者:陈茜、陈栎伊

3.演讲:《灯火》,演讲者:蔡济君

4.乐器合奏:《女人花》,演奏者:曹晔梦、潘奕

5.小合唱:《挥着翅膀的女孩》,表演者:曹路女教师代表

6.师徒合唱:lemon tree,表演者:汪丽清、郭文浩、姚佳玮

7.街舞:《青春修炼手册》,表演者:DYBoys

8.歌曲:《最初的梦想》,表演者:公办青年教师代表

9.乐器演奏:《友谊地久天长》,演奏者:社团教师代表

三、游戏互动:听歌识曲

四、超龄团员退团

1.宣读退团教师名单

(1)宣读退团名单

(2)颁发退团礼物

(3)退团教师代表发言

2.校领导互动

五、结束

2.青春展台中的青春名片。青年人的舞台是很广阔的,青年人的色彩是很明艳的。“打一”的青年教师,愿意发散青春气息,愿意展示自我。比如,以团员青年教师为主参加的“教苑群芳——上海女教师服饰展示活动”,荣获了上海市一等奖的好成绩;“曹路打一小学”“鼓舞青春队”,参加浦东新区青年教师风采大赛,荣获“最佳表演奖”……这些都是“打一”青年亮相的青春名片。

青年教师有青年人的优势,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做更多的事情。他们开展很多社团活动。比如“团员教师信息技术社团”,信息技术社团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已有的信息技术,不断挖掘一些实用的APP软件,按照不同的学科学习使用,将好用的软件推荐给不同学科的老师,方便大家的教学。还有利用自己的特长组建的“艺术博览”青年突击队。“艺术博览”是学校的特色艺术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都是一批有活力的青年人参与课程框架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实施,青年教师将自己的文化修养与学生的课堂相结合,为孩子们送去有趣的课堂。以下是“艺术博览”青年突击队撰写的课程开发思考摘录:

(1)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尤其是中国传统的与玩泥或陶艺相关资料,梳理现有中小学阶段玩泥或陶艺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通过梳理学校美术教师团队已有经验,提炼出相关的课程内容、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等,完善课程框架,并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

(2)在实践中检验课程内容,边实验边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案;对实验过程进行交流和小结,根据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实施方案,编撰配套活页学习单;与国际交流实践活动相结合,就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等与海外友好学校展开讨论,并邀请对方师生参与实验过程等。

3.辩论赛场上的唇枪舌剑。“学会思辩,善于表达”是“打一”青年教师崇尚的专业基本功。辩论赛,是“打一”青年展示自己个人魅力与集体协作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打一”青年教师在一年一度的辩论会场,感受“唇枪舌剑”带来的语言魅力,也是享受思维的碰撞。

每一届辩论赛,参赛的是青年教师,组织者来自三校的团支部书记,展现青年人的风采。他们确定辩题主题,活动形式的设计,会场环境布置,嘉宾邀请……充分展现青年人的智慧才干。

2015年元月,“打一公民曹”全体教师相聚“曹路打一”,举行了首届辩论赛。“曹路打一队”与“公民联合队”以“青年教师成才的关键是内因决定还是外因决定”为辩题展开辩论。整个辩论过程中,辩手们引经据典,妙语横生,逻辑清晰,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各自的观点。与众不同的是,每个队伍即是正方,也是反方。当一轮辩论结束,正反方观点互换,这样的创意,将比赛推向了高潮,这对每一位辩手都是极大的考验。

2016年元月,第二届辩论赛如期在“曹路打一”举行。比赛双方围绕辩题“互联网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际距离”展开辩论。与第一届的辩论活动有所不同,这一次的辩论赛,正反双方队友采用“混合”编队的方式,由三校青年教师组队而成。有意思的是,比赛还邀请了学校各层面的管理层教师代表作为“旁观者”观测选手们的表现,他们可以根据辩手现场表现举出相应评价标牌,比如:“平淡”“超时”“啰嗦”“赞”……

2017年元月,第三届辩论赛又换着新方式登场。没有组队,当场抽签决定自己是正方还是反方队,提高难度,更考验现场思辩能力。比赛双方围绕辩题“在职业发展中,小学男教师和女教师谁更有优势”展开辩论。辩论的形式也不再是固定板块,除了保留一辩的开篇立论环节,和四辩的总结陈词环节,其余都是自由辩论时间,并且主持人会随机邀请任何一位辩手回答对方辩手的提问,让辩论赛更加随机,更加需要当场思维的跟进,没有了固定模式的环节,这样的随机性,带来的,绝对是一场听觉盛宴和智慧的交流。辩手们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中,沉着且富有激情地阐述各自的观点,言辞激烈却不失风度,立论清晰却不失幽默。另外一个亮点即此次还增加了现场后援团。他们可以为场上的辩手提供帮助,让辩手们“如虎添翼”。场外援助让老师们的参与度也很高。以下是第三届辩论赛大致议程:

学会思辨善于表达

“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第三届青年教师辩论赛议程

一、开场

1.宣布辩题:《在职业发展中,小学女教师更有优势还是小学男教师更有优势?》

2.介绍参赛代表队、参赛队员及所持立场

正方:一辩:童嘉丽;二辩:樊浩;三辩:朱骏东;四辩:孙佳明

观点:在职业发展中,小学女教师更有优势。

反方:一辩:贾佳;二辩:孙萌思达;三辩:陈浩;四辩:徐菁

观点:在职业发展中,小学男教师更有优势。

3.介绍规则

(1)辩论组成部分:理论开篇、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

(2)特权:主持人裁量权;后援团支援权。

二、辩论过程

1.立论阶段

2.自由辩论阶段

3.结辩阶段

三、互动点评:点评嘉宾刘嘉(正方)、周逸倩(反方)

四、校领导总结发言

“辩是非曲直得正理,论古今中外品人生。”辩论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平台,展示了自己的思辩能力,增强了“公、民、曹三校”教师间的凝聚力,老师们都乐在其中、沉浸其中。辩论赛没有分输赢,因为能够站在台上的青年教师,他们都是好样的,个个展现了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也让所有青年教师认识到思辩对于一名教师的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公益服务,绽放青春

在打一小学,志愿服务、爱心公益已经沉淀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传统。学校里有许多支师生公益志愿团队,他们服务他人、服务社区,在一言一行中渗透“慈善”理念。

校内青年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手拉手,共进步”困难学生结对辅导服务、“彩虹屋”心理志愿服务、青年教师阳光活力领操志愿服务、男教师志愿服务……其中男教师志愿服务队也是传统而且具有特色的一支服务队,由团员男教师组成,他们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男教师志愿服务队里就有一张“排班表”,大家会根据课务情况轮流负责接送一些腿脚不便或者身体不适的学生上下楼梯,不论刮风下雨,大家数十年如一日,将这份慈善关爱代代相传。

青年教师们不仅自己行动起来,还带着学生们一起参与到校外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他们一起走进新华医院,牵手同龄儿童,将一幅幅“打一”“摇篮画廊”中的美术作品“搬进”了一间间小病房,为医院的白墙点缀上了色彩与童趣;他们来到本溪路幼儿园开展“幼儿园里的公益小讲堂”,为那里的小朋友组织开展有趣的活动;他们与社区街道进行读书共建活动,将书香带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他们携手前往四平街道的“阳光之家”,为那里的残疾伙伴们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及温暖的祝福,一起参与他们的“爱耳日”活动;他们还前往“四平街道老年日托所”、敬老院等地与结对的老人开展“模拟家庭”志愿活动,一月一电话,一学期一探望,为老人排忧解难,带去歌声与欢笑……

此外,“打一”还有一些青年教师,每到寒暑假,都会去偏远山区或者国外比较贫穷的地方支教。如,“曹路打一”的郑老师到徐州农村支教;打一小学的孙老师前往尼泊尔支教;“曹路打一”的许老师前往非洲肯尼亚支教等等。以下是其中一位老师的支教经历:

利用寒暑假时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拖着箱子,带着吉他来到了徐州乡下看望一群常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孩子们。

我们陪着他们聊天,玩游戏,做手工,讲故事,排话剧,和他们一起弹琴唱歌。这里的客观条件比较艰苦,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寒假去时,冬天很冷,需要自己打井水洗漱,但看见孩子们对我们特别热情,就充满了动力。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天蒙蒙亮就围绕在我们周围,我们也做足了准备,让每次的陪伴都很丰富,希望对他们品格的塑造,信心的建立有所帮助,我们开设了小讲座,关于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的卫生常识等内容。我们发现,这里的卫生条件确实比较落后,我们也向当地村民建议创建良好的如厕环境,这对青春期的孩子们的隐私有所保护。虽然缺乏爸爸妈妈的教导,但有些内容对大孩子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和孩子们分享青春期交友界限,正确的恋爱观,勇敢应对骚扰等重要内容。

夏天,虽然和老鼠同睡,和苍蝇同食,有小伙伴得了肠膜炎,我也腹泻了三天,但看到孩子们那么热情,那么珍惜,我还是愿意每年寒暑假去陪伴他们。

青年教师小张说:“来‘打一’,就是求发展的。”是的,“打一”的青年教师,不安于现状,不停止前行的脚步,带着梦想而来,为着梦想而努力。

这就是“打一”的青年教师,他们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和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踌躇满志,在刻苦追求中收获成功与欢乐,在规范引导中超越自我,他们彼此用乐观、幽默、积极向上的心态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打一”青年用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有作为、敢担当、勤思考诠释着青春的意义。他们让自己的青春在“打一”飞扬,遇见更好的自己!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卞松泉

为了提升教师素质,打一小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五个二”工程,其中“一个二”是“藏书两千册”,鼓励老师多读书、读好书。至今打一小学的读书活动已经持续了20年,这是“快乐读书的20年,职业成长的20年,学校发展的20年”。打一小学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三学”先进集体,上海市职工最满意单位,连续20多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读书已经成了打一小学教师的职业习惯。

在“多读书、读好书”中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

20年前,为了提升教师素质,打一小学提出了“五个二”工程,内容是:学历上两级;个人藏书两千册;论文两万字;学会两门课,获得两个奖。其中“藏书2000册”不是一个数字概念,而是一个鼓励教师读书与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举措,是打一小学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读书,引领老师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通过读书,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设定目标,让教师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读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读书与学习成了打一小学“文化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和谐校园”的办学氛围,也是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的办学内涵。

为了推动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安排爱读书、负责任的好老师担任图书管理员,用足图书经费购书,积极为师生推荐好书。为了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学校与上海图书公司、新华书店合作,设立了“摇篮书市”,定期摆摊。为让师生少花钱多买书、多读书,书市的书全部打折,而且不卖精装书、豪华书、礼品书。“摇篮书市”还结合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积极开展主题读书活动,特别是与作家见面活动,听作家讲写作的故事,请作家讲怎样写作文总是深得师生喜欢。打一小学的摇篮书市开设20年,师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了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

现在,微信群阅读成了打一小学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有效内容,有了微信平台后,打一小学与时俱进地很快建立了微信学习群,微信里有海量的知识、人文、艺术、文化、见闻等信息,老师们在微信群里阅读转发,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智慧。教师们在阅读中既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又在阅读分享时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微信群的阅读学习,学校还开展了以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微信达人”的评选活动,引导老师快乐学习,增长见识,也鼓励老师热爱生活,励志向上。

在“与智者对话,与经典相伴”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为促进教师读书,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打一小学开设了“人文讲坛”,至今已有20年。“与智者对话,与经典相约”是“打一人文讲坛”的宗旨,讲坛邀请了许多教育、科技、艺术、医学、哲学、文学、建筑、航天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来校讲课,“打一人文讲坛”提高了教师的读书品位,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智慧、提高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打一人文讲坛”,还积极鼓励本校教师走上讲坛,请喜欢读书、教学有成的名师、骨干教师主讲,他们在讲坛上讲演的内容来自于读书与学习的收获,来自“与智者对话,与经典相伴”的体会,来自于自己智慧与实践的经验。读书已经成为打一小学教师的爱好,成为学校的人文风景,读书激发了教师内心的美好情感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如果说“打一人文讲坛”是教师读书活动的拓展,那么演绎经典更是体现了教师读书活动的乐趣。八年前,打一小学开展了相约经典的读书演绎活动,成立了教工演剧社,开始了每年一届的“相约经典”戏剧演出活动,这是对经典名著的推介,也是教师们感兴趣的艺术体验活动。“打一小学戏剧节”已经举办了八届,先后演出了巴金、曹禺、老舍、鲁迅、莎士比亚等中外名家的经典名剧。演剧活动不仅拓展了教师读书活动的空间,培养了老师对文化艺术的兴趣,让老师们从名家的经典作品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认识了时代风情,感受到了大作家的社会责任和写作的才华,相约经典戏剧节是读书与鉴赏的结合,经典与普及的结合,教师们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快乐,艺术与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在“读书、实践、思辨、笔耕”中获得专业发展

读书应该让老师的思想更有智慧,工作更有成效,生活更有快乐,打一小学结合学习型团队建设,经常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演讲活动,也举办不同主题的教育教学论坛,鼓励老师勤于学习、勤于思辨、勤于实践、勤于笔耕。多年来,教师写了数百万字的读书体会,教育笔记、教学案例、科研论文,20多年来,打一小学已经单独或者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研究出版了3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研究专著和教师的随笔、科研文集,这是打一小学的办学经验和智慧,也是读书活动带来的收获。打一小学的教师们在学习与实践、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成长,形成了一个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的优秀教师群体。

打一小学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持续了20年,使读书成了教师一种职业习惯,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状态,读书不仅使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更使他们的生活乃至生命有了更多的快乐。

一个“书虫”图书管理员的成长

周宁红

“一线”教师甘愿去做图书管理员?

我是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图书管理员老师。

多年来,我酷爱读书,老师们常常戏称我是“书虫”。打一小学图书馆又称“摇篮图书馆”,藏书量大,场馆占地面积在杨浦区小学中屈指可数。我这个“书虫”管理着这样的图书馆,就如同“老鼠掉在米缸里”了!

当我还是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时,得知学校图书管理员董老师要退休了,就主动请缨:做一名图书管理员。

有很多人对图书管理员存在偏见,去图书馆意味着“退居”二线、三线,个人地位和价值都不如语文老师重要。我没想过那么多,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最高的价值。我热爱看书,我希望发挥所长,及时向师生推荐好书。正如卞校长在他的《治一校若烹小鲜》一书中所言,平凡不是平庸,平凡不是贫乏,平凡的人在于从自己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做起,在于把平常的事做好。

卞校长一向善于和敢于用人,他看到了我的个性和特点,极力支持我去做图书管理工作。

图书管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正式进入图书管理工作,却发现当图书管理成为自己的职业时,远不是拿起书推荐、阅读那么简单!

摇篮图书馆藏书50000多册,学生人均购书资金充足,每学年还要购书3000册以上。要通过20多个相关数据输入,一本书店买来的书才能成为学校图书馆的书。稍有不慎,意味着全部重来,更别说图书还要按分类上架。如何摆放这么多的书?如何及时向全校师生推广,充分发挥出书的真正作用呢?

打一小学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20多年前就提出了“五个二”工程,老师们藏书量大,阅读面广。在购书渠道多、社会图书馆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我的当务之急就是想方设法吸引工作繁忙的老师们到这一方小天地中读书与借书。

我在“打一”工作20余年,深受学校倡导的“勤奋自励”文化的影响,遇到困难我会自觉地去思考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行动。系统学习图书输入软件、归类摆放的专业方法,解决了图书数据输入、摆放难题。参加图书馆专业培训,阅读大量图书,收集各种书籍信息,确保图书质量。

图书馆借阅时间由规定时间改为全天候开放。图书馆借阅方式多样,课间借阅、馆中借阅、借回家阅读、班级阅读、课间或课中阅读,保证阅读时间和新书在第一时间被学生借阅。与学校组织的“摇篮书市”、语文主题周、“与大作家面对面”、“书籍——智慧的钥匙”书评等活动结合,开展好书共享、好书会友、换书交友等读书活动。

开展“书香致远”教师读书沙龙,利用摇篮艺术厅的书报栏、午间时间,积极主动向老师们推荐最新图书。与来图书馆坐一坐、享受片刻安闲的老师倾心交流读书体会。面对来问询、读书、借书的老师们,热心解答、热情推荐,他们询问一本书、一位作者,我常常会推荐这位作者的一系列相关的书,于是乎又会招致“书痴”的嬉笑。

摇篮图书馆也是摇篮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收获。

我对学校图书馆藏书情况能了然于胸,并能熟练操作图书输入、编册软件。从35分钟无法完成10本数的摆放,到只要说出书名,就可以指出书在何处。熟悉所有几万册图书,做到不重复购书。学生常常结伴来图书馆快乐阅读,老师们也常常带领全班学生来看书。

孩子们安静地或坐或站,三五成群徜徉在书海中,流连忘返。想要休息、放松、充实的老师们会来这里读书、借书,畅游书海。

打一小学师生文化活动多。有人在“才艺春秋”中一展身手;有人在“相约经典”中大显才华;而我的位置就在“摇篮图书馆”中!

卞校长曾说,凡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老师,可以说都是很平凡的,但他们在群体中是有影响和地位的!图书馆工作虽属后勤,也是学校摇篮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人生短暂,读书使人精神高贵,在好书的滋养下,会多一份应对生活的从容。当阅读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风景,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那何尝不是一所学校文化实力的真实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