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之道:美国与中国的体质差异、教育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学之道:美国与中国的体质差异、教育多样性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的学生从早上到晚上至少要学习10至12个小时,而美国孩子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一半时间,再加上他们充分的运动、营养,这就是今后两个民族的体质差异。(二)多元化、多样化与选择美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一百多个民族,又因为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各种文化不能融汇到一起,呈现各自独立的多元文化。在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中专、职校,绝大多数的高级中学属于综合中学。

小学语文教学之道:美国与中国的体质差异、教育多样性

(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是不可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从不否定学生的设想。不断激励赞赏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自尊受到尊重,自信心进一步增强,进而成为奋发学习的动力。我们时常感到,在美国,人总是充满自信,这种自信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中小学课堂上民主、宽松的气氛,则是滋生培植这种自信的良好土壤。参观了十多所美国的中小学以后,发现每间教室在布置上很有特色。教室桌椅的摆放方式灵活多变,有的教室摆成U字型、有的则摆成了梯形、马路形、椭圆形……很多教室没有老师的中心位置,老师平等地与学生围坐在一起。低年级的教室中,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从位置关系上看,师生是平等的,老师没有特权与优势可言,只是学生的一个伙伴,与学生没有距离感,便于与学生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学困生也不例外。我们在参观底特律的南菲尔德高中(Southfield High School)时,旁听了校长给数学困难生辅导班的开场白:我已打电话给你们的父母,他们都同意给你们补课,你们自己要是也同意,就不要离开教室。据校长介绍,因为补课占用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方方面面研究了许多次,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才得以进行的。学校和教师不能以自己对学生负责的高尚出发点为由,就剥夺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美国教育就这样把尊重学生演绎到让我们不可理解的程度。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是注重学生个性,着眼于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我们考察中,接触到“特殊教育”,开始并不感兴趣,以为是对残疾人的教育,后来才知道,除了残障的学生外,他们把智力超常的学生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归到特殊教育里。按照学生个体的特点分别加以培养。布什上台后,联邦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令,所有的州政府、学区、中小学都认真贯彻,我们 AHNN ABO学区考察时问及学区的升学率,学区负责人回答他们对此并不在意,但对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倒是感到压力很大,采取了很多措施。他们把学习困难学生根据自身的接受知识的特点分成了若干类别,然后因材施教。对优秀学生的培养也足以让我们对美国教育刮目相看。美国的高中有一门AP(advance placement),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主要是大学一、二年级课程,学分可直接带入大学,特别是私立学校对这门课程非常重视。看了他们的微积分教材,最高级别的相当难,超过了我们的教材。他们还有很多的自选教材、阅读教材都是很有层次和难度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美国的中小学没有德育处,没有班主任,但都有学生顾问,每个学生顾问负责500名左右的学生。他们对学生的人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有关课程的选择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的课程,完成高中学生活。除此之外,在专门的指导室中,备有各类大学、各种专业的资料,有专门的教师负责这项工作,学生在中学就对今后干什么、学什么、上什么大学有了心理准备。

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仅举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东密歇根大学的金教授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中学的竞技体育在学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费大约占三分之一。学校有22~30个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学校聘请专兼职的教练,每年要为此支付大量的费用。家长对学校的竞技体育十分关注与支持,一些家长慷慨解囊。大约有60%的学生参加了各种体育社团,学生每天学校学习时间5~6个小时,而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

我们接触到的美国人大多体壮如牛,身体好的原因一是心态,二是营养,三是运动。我们的学生从早上到晚上至少要学习10至12个小时,而美国孩子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一半时间,再加上他们充分的运动、营养,这就是今后两个民族的体质差异。而竞技体育培养的不仅是体质,还有毅力、竞争的精神、追求极限、冒险精神、合作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等等。

(二)多元化、多样化与选择

美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有一百多个民族,又因为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各种文化不能融汇到一起,呈现各自独立的多元文化。在美国,什么都是多元的,没有一件事情的评价是一种声音。这一切,造就了美国人有很强的自主意识,不崇尚权威,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造就了他们的多元价值观。这样一种社会,这样一种文化,必然造就了一种多元化的教育。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签约学校)、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多元化的评估、多样化的考试和多样化的课程和教材,让我们这些习惯于大一统教育的人仿佛走进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彩天地。限于时间,仅就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多样化与学生的自主选择作一介绍。

课程是为特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在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中专、职校,绝大多数的高级中学属于综合中学。综合中学满足学生升入大学的需要,也能满足中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需要,密歇根州的盐水高中(Saline High School)把学生未来职业选择分成六个方向:艺术与传播、商务与管理、工程与制造、健康科学人类服务和资源与环境。密歇根州的先锋高中(Pioneer High School)和南里昂高中(South Lyon High School)按照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层次,把学生分成高中学历层次、大专学历层次和本科学历及以上层次。依据以上的六个方向和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美国高中将所有课程组成与之适应的课程体系。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就获得与未来自己从事的大学学习和职业紧密联系的意识,使自己的高中学习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学习的强烈动机和愿望。

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选修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志向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选修课的覆盖面广,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均有相应的课程。比如,陶艺课、雕塑课、领导才能课、摄影课、舞台表演与舞台设计等等。选修课的实用性也很强,比如汽车制造与维修、烹调厨艺、建筑设计商业经营、电视节目制作等。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帮助学生今后对专业、职业的选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开设的每种课程据其深度、难度分为若干个等级,供不同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低年级的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选高年级的课。另外,很多学校还开设高水平的课与大学课程衔接,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深造机会。如果没有能力开设这样的课程,学校就出资送这些学生去大学上课。这种课程设置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每学年学校向学生提供本年度开设的全部课程的手册,其中包括毕业学分要求、年级学分要求,课程编号、必修、选修,难度和选课年级,课程内容和选课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学分要求、自身的学业能力和潜力、志向爱好与特长,在专职咨询教师的辅导下,自主选课。选课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培养教育的过程,选课前就要对自身的学业水平、爱好与志向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有关的课程有初步的了解,通过选课,实现自我设计。课程的选择是否得当,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业成绩、个人前途直接相关,所以每个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完全出于“我要学”的目的,慎重地做出选择。这样的选课方式,学生把学业的自主权抓在手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主动参与,对学习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是个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关键

我们在考察南菲尔德高中(Southfield High School)时,校长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开设的“火箭课”,这门课已经开设了十几年,由一位对火箭技术情有独钟的工程师主持,自编教材,申报到州政并取得了经费支持,并且美国航天局直接和这个项目建立关系。一门选修课被关注到如此地步,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我们考察盐水高中(Saline High School)(一所很好的公办高中),他们有一门“市场课”,完全是真正市场的运作,更难得的是周围有四个学区(距离很远,约100英里以外),用校车送学生来上这门课程。在中国人的课程观里,一门选修课折腾得天翻地覆没有必要。我们感觉美国学校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开设各种课程,尽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此他们可以放弃很多知识的传授。

多种的课程选择使学生选择了自己有兴趣的学科,学习了自己需要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小就知道了民主地、自由地选择,选择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民主意识的过程。当然,也使大量的学生有意地选择了容易学的学科,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的 Jeffrey Mirel教授认为:每给学生多一次选择,都降低了一次教育他的机会,这就是自由的结果。他反对进步主义观点:你只能教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Jeffrey Mirel说这助长学生都去选择简单的课程,是成绩下降的原因。

课程的多样化必然造成教材的多样化。不仅如此,教材还充分地考虑到了难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东密歇根大学的三种大学物理教材(中学教材也大体如是):100号(供在中学从没有学过物理的学生使用,是概念物理,特别简单)和200号有两种,一种是供学生物和化学的学生使用的,一种是供物理和工程系使用的。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深度、广度却有天壤之别。学生自主选择,教材再版的速率很快,吸纳的最新技术很多,但纳米技术刚出现时就加进了中学教材供学生了解。这也充分保证了对物理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能受到充足的教育,保证了在物理方面的领先。

(三)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正是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十分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所有的中小学课堂上几乎看不到国内司空见惯的满堂灌的现象。

我们到学校听课,阅读课的教室的一端靠墙放着一张沙发,学生围着教师坐了个扇面。老师在给学生讲如何阅读,不时把书上的图让大家看。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发出笑声。在教室的四周摆满了故事书,大多都带着图画。我们的语文课是由教师将文章掰开揉碎喂给学生,很多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里的家庭作业是每天晚上阅读半小时的文章,由家长反馈给学校,也有书面作业如作文之类,校长拿来学生的作业,已经装订成册。每篇作文都是一个故事,打印出来,并配以图画。这又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特点,强调学科之间的配合,艺术课让学生用橡皮泥脸谱,不仅培养动手能力,而且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脸诸构思出一个故事,完成一篇写作。科学课上,学生也是分成一个个小组,在讨论教师布置的作业,设计一个新的城镇,也要写成文章,并要在全班交流,后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美国学校对此十分重视,在学生评价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分,有若干个因素。我们的学生都很怵头作文,因为生活贫乏,搜肠刮肚也没什么可写的。而将写作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起来,达到综合提高的目的。

我们参观Summers-Knoll School这所小学,一位二年级科学课的教师就在教室里搭了个帐篷,四周用布围得严严的,相当于暗室,用此让学生在黑暗的环境下观察矿石发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动力。美国学校在一些课程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合作学习的内容,我们在一些学校里见到教师把一些科学类实验分成小组,几个学生分头做实验、记录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共同展示成果。有的学校还建立学生电视台,轮流由一部分学生担任摄像、编辑、主持人、导播等,这些电视节目每天向全校师生进行30分钟转播。为了完成节目制作,十几名学生从策划到转播要经过数周的通力合作。合作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使道德教育中所追求的尊重他人、平等参与、相互借鉴、履行承诺等品质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悄然铸入学生的品格形成中。

美国的教学方式十分注重实践环节。我们在学校看到学生学习了商业课程后,完全由学生经营一间咖啡厅,里面出售学生自己制作的食品。课间这里生意很是兴旺,学生忙着售货。一方面使他们将理论付诸实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收入。再如格林希尔学校(Greenhills School)七年级的科学课讲pH值测定,就让学生带着仪器到河边分组测定研究,实践之后老师再分析总结,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四)美国学校的道德教育

考察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不考察美国学校的品德教育,所以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们始终留心校园的环境、楼道的布置、教室的氛围、学校的活动、学生的风貌,查看学校管理资料,与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当我们问及他们在学校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时,学区或学校的负责人,往往耸肩摊手告之:他们没有专门的道德课,似乎不存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但我们看到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学校上下课秩序井然,见客人礼貌问好,各项活动积极投入,做项目认真负责。在社会遵守公德,维护秩序,服务社会,扶老助残,保护环境。这些现象的实例不胜枚举,表现了整体的美国青少年一代较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品德修养。这令我们疑惑不已,经过多次潜心调查与研究,发现美国的中小学尽管没有开设类似于我国政治课、思品课这样专门课程,也没有任何文字材料要求教师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学科课程中,但实际上他们是在用非常具体的、非常微观、极具针对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校中得到道德熏陶和教化。

1.明确的德育目标和适度的品德教育内容

美国十分注重青少年品德教育的适度性原则,德育教育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①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美国学校教育中,在强调每个人有一定的自由度、有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的同时,特别强调每个人必须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③培养分享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做出榜样,同学分享一切,不让学生自私、只顾自己。④培养信任感。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讲真话,懂得人人都有被信任的权利。⑤培养尊重别人、欣赏别人的能力。对别人的劳动表示赞赏,能够理解和允许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⑥培养无条件热爱别人的美德,美国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残疾儿童中心参观、服务。一方面启发学生的同情心,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平等观念。除此之外,当然还有文明、礼貌、合格公民教育,公正、真理观念,合作、效率意识等诸多内容。

2.依法治校,重视基础道德的教育

基础道德教育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校纪管理上。美国的校风校纪管理以校规为准,所有学校均制定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印制成册,教职工、学生、家长人手一册。校规涉及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从学分要求、选课注册、考勤请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外活动、成绩评定、公物使用、衣着发式、语言举止、餐厅制度、停车规则,直至厕所的使用事无巨细,并详细列出违纪程度与相应处罚。与此同时,校规还具体阐述学生在各方面应享有的包括申诉权在内的各种权利。校规即校内法律,凡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守法意识的培养是道德培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道德的底线。这在校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在不遗余力地强化学生的这个意识。例如:南里昂高中(South Lyon High School)在学生手册中明确规定了对说谎、迟到、旷课、不文明举止、不尊重他人等行为有具体而详尽的惩罚规定。南菲尔德高中(Southfield High School)是底特律黑人社区的学校,这所学校对学生违纪的处理就更加具体而严厉。手册上所规定的内容如同校方和学生及家长共同签署的协约,一且生效没有更改的可能,对双方的约束力极强。的确一目了然、便于执行,使学生通过这类惩戒办法亲身感受到个人自由不能妨碍和侵犯他人利益,懂得权利与义务并存。

3.潜移默化的美国家庭道德品质教育

我们在克瑞布鲁克中学(Cranbrook Schools)访问时,特别就该校学生劳动观念问题咨询了学校的学生顾问(每个顾问平均负责500名学生,工作包括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情绪问题、课程选择等系列和学生相关事宣),她告诉我们,美国的孩子从几岁开始就做诸如洗碗、扫地、整理自己房间等事情,稍大一些即帮助父母做洗车、修剪草坪、洗衣服等家务劳动。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不仅有辛苦、有快乐,更有利于孩子养成不依赖他人、凭自己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生活的自信、坚韧品质。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过程体验,只要孩子努力了,他就是最好的、就是第一。

4.紧密联系社会拓宽教育途径

联系社区,加强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养成,也是美国中小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普遍而且长期采取的方式。借助社区力量,使得学生有大量的道德实践机会,在美国近三个月的考察中,在我们走访的十几所高中学校中,不仅看到学生为救助某个群体或某些活动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募捐活动,而且在一些洗车厂看到为驾驶者提供免费洗车的中学生,在餐馆、超市看到了高中生忙绿工作的身影,他们懂得配合,能够与陌生人沟通,表现的是那样自信、积极、快乐。为了引导学生参加大量的社区活动,学校内部有完整的激励评价体系,如密歇根州最大的一所高中校先锋高中(Pioneer High School)规定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活动,学生在报考高等院校时这是自荐内容之一,更是老师推荐信中的必列条目。学校的学生顺问负责向学生介绍打工的场所,打工在16岁以上的中学生中,既是普遍的更是必须的。通常初中生的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60小时,高中学生每年做义工的时间不得少于200个小时。他是每个学生在中学时代的人生经历,也是他们尝试步入成人社会的开始,单纯学业优秀没有参加社区活动和在一些公司打工的经历,想进入全美排名前50的学校是不可能的。大企业在招员工时除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之外,还特别注重对道德品质进行考核,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参与,有效地加强了对青少年的道德约束力。学校教育和社区实践的密切结合,使美国的道德教育在有制度保证的前提下进一步贴近了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因素,有效地激励了他们参与教育的过程,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道德的内化。社区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确立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强化合作意识,从而使道德教育融合在实践中提高了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5.注重对学生个体的终极关怀,激发其道德自律(www.xing528.com)

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的主体首先有所获得,这种对学生精神的终极关怀,使他们在自己被学校关爱中逐渐去体味施爱于他人的心理满足和服务社会的成就感。例如在南里昂高中(South Lyon High School)参观时,学校醒目地写着:从现在起一百年,无论今后你在银行的账户上存款多少,无论你住什么样的房子,无论你开什么样的汽车,少年时代的学生生活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这使学生在激励中感到了深切的师长关爱,心中会不时产生一种向上奋进的力量,将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的人生坐标,才是道德教育真正的力量。

(五)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

在美国,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教育文化设施和大型企业的展览馆,遍布每一个城市,免费或优惠向青少年开放。

中小学生结合动、植物课程的教学,到动物园、植物园参观、考察,把书本知识学活,拓宽知识面,从小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城镇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居民开放,中小学生能随时借阅图书馆的图书、音像资料,方便进入知识的海洋。城市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收集了珍贵的历史文物、重大的发明创造和艺术精品,学生们通过参观学习,可以直接看到前人的伟大创造,从而激发自己强烈的创造欲望。

科学馆利用现代最新的高科技,深入浅出地向人们揭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体、海洋等方面的发明创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到科技馆参观考察,不仅极大地扩大了人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打破对科学的神秘,开拓人们的思维,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美国出版的科学家传记、科幻小说或者科幻影视非常丰富,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对丰富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有益作用。另外,美国的工厂、企业也向学生开放,接待学生参观,接受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研究生去打工,而且还付给报酬,这就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使他们能够立足现实,进行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所以,美国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对青少年早期智力开发,为创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最佳的社会条件。

(六)关于美国教师培养的问题

1.从事教育工作前的培训

总的讲,美国教师职业发展是前强后弱,即职前教育(高等职教)强于职后(在职教育)。美国教师的职前阶段培训一般由综合大学(如密歇根大学,简写为UofM或UM)的教育学院实施,而学科专业则由综合大学相关专业培养。不过常有两种模式,一是综合大学毕业后,再经过一年的教师职业培训(又称之为MC):第二种是专门学习教育的本科生,前两年半在各个学科专业(如数学、物理等)学习,从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在SOE进行教育专业培训,历时一年半(小学教师可能还要延长半年,以学习更多的儿童教育方面的课程):同时教育实习时间也较长,安排得科学、合理(分散在两年三个学期内进行)

以下是教师专业的本科生后三个学期的课程安排表(见表6-1)。

表6-1

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课程反映出教育专业的课程十分丰富和实用,并且同日后教师的职业密切相关。

(1)初等教育教师(K-6,相当于我国的学前一年和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有:

学科类课程:人文课程(文学创作、哲学),数学课程,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物理科学、地理科学),社会科学(美国历史、心理学导论),从音乐、体育、数学三选一。

教师职业类课程:形象艺术(艺术教育方法、音乐教育方法、体育教育方法),教学方法实践,教育心理与人类发展,多元社会教育,社会研究课程的教学,初等学校读写训练与发展,个性阅读写作训练,初等学校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指导,小学教育的问题与原则,选修初级或中级数学教学法。

(2)中等教育教师(7-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高中)。需要学习的课程有:

学科类课程: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历史,地理,环境研究,计算机科学,英语,拉丁语、西班牙等外语,社会学。

教师职业发展类课程:综合科学(即理、化、生、地质、天文),健康,政治科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研究,多元社会教育,阅读与写作,教育实践,教育心理与人类发展,教学指导,中学教育问题与原则,学科教学法。

(3)此外,同时开设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技能证书(密歇根州颁发专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包括:图书馆媒体,体育,舞蹈,音乐,可以从中任选一门学习。

由课程资料还可以发现,这些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中,初等教育教师的学科性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50%多,教育理论与技能性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0%弱;中等教育教师:学科性课程学分与教育理论与技能性课程(其中教育理论课程、职业技能性课程各半)学分,均占总学分的50%,即二分之一以课程和时间用于教师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2)教师所学的学科知识种类覆盖面宽,其中主修学科所学也仅多一些,所以学科知识较我国要浅,本科总的学习时间仅为两年半(约占60%),因此美国中学的各个单独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教师知识水平较之我国相差较大,这可能也是美国中学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3)美国对教师职前教育的理论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为中小学培养有基本学科知识、有综合教育理论、有初步实践技能的职业教师”,其课程体系体现了这个指导思想,是比较全面的、有效的、完善的和符合国情的,所以他们的教师职业准备比我国明显充分。

2.从事教育工作后的发展

据我们考察近十所中小学,发现许多美国教师的教育职后弱于职前,表现为缺乏较统一的、较明确的大纲和要求,所以教师的职后发展很不平衡,比如,除了部分学校对教师发展有明确的要求外,没有发现其他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在学历与理论方面的继续教育,主要是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又如,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主要通过学校、学区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有的学区规定每年30个小时),而不是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进行切磋(美国学校的上课模式也不允许,每个教师固定在“自己”的教室内,全天都在“接待”各年级的学生来上课),一般只有校长才去听课(考查教师),而且主要是听试用教师讲课(比如,在South Lyon Millennium Middle School,每年要听三次课),这样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缺乏更感性的交流;对在职教师的发展,有的学校非常重视,有具体的计划规定,但是其他学区、学校,并不一样,没有宏观的要求。美国的州教育管理部门也不统一组织正式的教师进修学习,但是大学区和学区有对教师校长进行职业发展的计划,学区对新教师,在第一年组织大学和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教学方面的培训。

(七)美国基础教育科研情况

美国许多的综合性大学一般都设教育学院。这是从事教育科研的阵地。教育学院拥有很强的科研力量。我们学习所在的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就是这样。这里有63名教师,不仅负责培养教师,而且拥有一支雄厚的教育科研力量。在这些研究人员中,有四十六七名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每年有100篇以上教育论文。一批专家、学者用教育理论、心理理论,在中小学搞调查、做实验,提出新的理论,于是就有一批学校、教师去实践、去推广。然后有人从新的角度又提出新的理论,或许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又生长出新的分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源源不断产生出新的问题,于是专家学者又不断提出新理论来试图解决。科研之风盛行,可以说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特色,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又一特征。

教育科研为基础教育服务方向明确,教育科研人员都自觉地重视科研为教育实践服务这一问题,我们在教育学院听了科研人员的16次讲座,内容大多是科研人员自己的研究课题。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课题都比较小而具体,操作性强,可以直接应用于中小学的实践。仅举几例,Jeff Kupperman的“基于因特网的学生互动研究”课题给我们介绍了通过互联网在学生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案例,举出了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的五个课题,“全球学生议会”“伊拉克与以色列冲突的模拟”“信息出版服务”“国际经济人”和“Riverwalk”。通过这五个案例,将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作了系统的介绍,甚至还可以直接参加他们的几个研究项目。这样的科研题目对于在中小学普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显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美国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中,有不少具备中小学教学的背景。给我们讲历史教学的教师在中学有20年的教龄。讲探究式教学的Josephl老师有八年的中学化学教师经历,后来又去读博士。问及教师生涯对他研究的影响时,他说,几年的教师生涯,对他的研究很有帮助。他对教学过程了如指掌,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如何学习,喜欢做什么,做研究时得心应手。这样的科研人员研究的成果能够贴近教学实际,能够服务于教学就不足为奇了。另外一些科研人员采取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的方式,不仅使研究贴近实际,更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提供了方便,据说很多研究人员喜欢采用这样的方式。

美国中小学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例如先锋中学170名教师,95%获得硕士学位,6%博士学位,美国教师工资是按学历和教龄定级的,本科学历虽然具备教师的资格,但工资与硕士、博士差距很大,显然这是教师追求高学历的动力,而结果就造成了中小学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教育是高质量的。本科生教育理论的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社会学、多元社会历史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等,这些课程已经比我国师范本科生的理论课程高出许多,而硕士生在此基础上又提高、拓宽和加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