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欣赏的捷径:读音乐

音乐欣赏的捷径:读音乐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场音乐会——真实的声音——唱片——欣赏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打开眼界——不再望而却步的作品——悉听尊便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首选是听现场音乐会。另外,时间、地点以及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也都是决定演出成败的因素。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开列了欣赏唱片的目录。是最具意大利式协奏曲风格的作品,每个“季节”为一部三乐章的协奏曲。是为数不多的小号精品曲目之一。

音乐欣赏的捷径:读音乐

现场音乐会——真实的声音——唱片——欣赏的四个阶段——初始阶段——打开眼界——不再望而却步的作品——悉听尊便

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首选是听现场音乐会。要知道,每一个演奏家的每次演奏都是不尽相同的,当他吃饱了或是饿着肚子,其演奏水准和情绪表达肯定是有区别的。另外,时间、地点以及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也都是决定演出成败的因素。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大师敢夸海口说这场音乐会一定会成功,哪怕他演奏的是毫无技巧的“音阶”。除非在录音棚,才可以将缺陷修补得天衣无缝。正因为现场演奏的不可胜算,所以“音乐厅”才如此之吸引人。

现代音响技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声音更加“美化”,而是使声音最大程度地“还原”和“逼真”。遗憾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方案。所以,音乐迷们宁愿舟车劳顿、花大价钱去听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他那把18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瓜乃里”小提琴价值千万美金),也不愿躺在沙发上听他的毫无缺点的唱片。

对于演奏家来说,虽然唱片这玩意儿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但乐迷们总不能满世界地去找现场音乐会呀!所以,更多的时候,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靠听唱片来过瘾!

为此,我们开列了欣赏唱片的目录。我们设想通过四个阶段的“学习”,能够对经典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没能力将所有的曲目都作推荐和介绍,而所谓的“分级”,不仅不科学,甚至还是荒唐可笑的,所以大家不必较真儿。

我们尽可能简略地介绍曲目,更多的内容不妨劳驾到附录的“索引”中查找。

“第一阶段”虽然是欣赏古典音乐的初始阶段,但很多好听的古典音乐都集中在这个学期。

[德]巴赫(Bach,Johann Sebastian1685-1750)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号,BWV1047。该套曲目共有六部(BWV1046-51)。1718年,巴赫在柏林期间曾为勃兰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演出,并将在克滕宫廷作的一些作品题献给了大公。大公将手稿束之高阁,后来当作废纸卖给巴赫弟子、腓特烈大帝的妹妹奇伦贝格公主,使之得以传世。此套曲中以第五、六号最受欢迎。其中的第二号以当时的“巴洛克高音小号”作为主奏乐器,极具“巴洛克”风貌。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属于“大协奏曲”形式(多个主奏乐器),由两把小提琴“主奏”,是公认的复调音乐之极品

《托卡塔与赋格》,d小调,BWV565。没有任何曲子比它更“像”管风琴感觉

《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三号之《前奏曲》,BWV1006。这是六首小提琴“无伴奏”中最欢快的、流传最广的一段。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之《前奏曲》,BWV1007。毫无疑问,这是六首大提琴“无伴奏”里最著名的一段旋律

《乐队古组曲》第三号,D大调,BWV1068。其中的第二乐章德国小提琴家威尔海姆(Wilhelmj)改编成只在G弦上演奏,即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

[奥]莫扎特(Mozart,Wolfgang Amadeus1756-1791)

《第四十号交响曲》,g小调,K550。是莫扎特晚年的杰作,也是演奏得最多的一首交响曲。

《第四十一号交响曲》“朱庇特”(Jupiter),C大调,K551。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交响曲。“朱庇特”乃希腊神话中的创造之神,用此典有对该作品表达尊崇之意。

《弦乐小夜曲》,G大调,K525。旋律清新明媚,富于活力,是莫扎特弦乐作品中最著名者

《弦乐嬉游曲》。一套共三首(K136、137、138),有“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多种版本,尤以第一号(K136)演奏得最多

《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A大调,K331。因第三乐章模仿土耳其之风格,故称“土耳其进行曲”。

《第十六号钢琴奏鸣曲》,C大调,K545。属简单易懂的“小奏鸣曲”。

歌剧《魔笛》的序曲,K620。“魔笛”乃莫扎特晚年创作的童话题材的歌剧杰作,此歌剧的序曲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德]多芬(Beethoven,Ludwig van1770-1827)

《第五号交响曲》“命运”,c小调。是最被人所知晓的交响曲。

《第九号交响曲》“合唱”,d小调。末乐章根据席勒的诗谱曲的“欢乐颂”家喻户晓。

《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Emperor),降E大调。气势非凡,被认为是世间钢琴协奏曲之冠

《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Moonlight),升c小调。“月光”的主题出自第一乐章,据称是描写瑞士琉森湖月夜之美景

《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Pathetique),c小调。表现“青春的哀伤”,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

[意]维瓦尔第(Vivaldi,Antonio1675-1741)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是最具意大利式协奏曲风格的作品,每个“季节”为一部三乐章的协奏曲。

[奥]海顿(Haydn,FranzJoseph1732-1809)

《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Surprise),G大调。因第二乐章有恶作剧式突然爆发的音响,故曰“惊愕”

弦乐四重奏《小夜曲》,F大调Op.3,No.5。第二乐章“行板”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其他乐器拨弦伴奏),旋律十分迷人。

弦乐四重奏《皇帝》,C大调Op.76,No.3,第二乐章主题引用海顿的歌曲“皇帝赞歌”,该旋律后来成为奥地利和德国的国歌,沿用至今

《小号协奏曲》,降E大调。是为数不多的小号精品曲目之一。

[德]亨德尔(Handel,GeorgeFrideric1685-1759)

《皇家焰火音乐》(RoyalFireworksMusic)。管弦齐鸣、鼓号喧天,乃英国皇家的庆典乐曲。

《水上音乐》(WaterMusic)。为一年一度的夏季泰晤士河游船而作

“广板”。原为歌剧《赛尔斯》(Serse)中的唱段《绿叶青葱》,表达对茂密林荫带来凉爽的感恩之情,后改编为多种演奏版本

《哈里路亚大合唱》。取自清唱剧弥赛亚》(Messiah),乃史上极其著名之合唱曲

英雄凯旋归》。这是十分雄壮感人的合唱曲

[德]勃拉姆斯(Brahms,Johannes1833-1897)

《第一号交响曲》,c小调。勃拉姆斯共有四部交响曲,每一部都堪称经典。此部交响曲由于有类似贝多芬“命运”的动机,俗称“贝十”(贝多芬只有九部交响曲)。

《第二号交响曲》,D大调。第一乐章有“落日余晖”的田园情趣,故被认为是勃拉姆斯的“田园”交响曲。

管弦乐学院庆典》。为答谢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而作。

管弦乐《匈牙利舞曲》。原为钢琴而作,共21首,后改编成管弦乐。其中以第五号最为著名,是音乐会的常见曲目。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据说是为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而作,全曲具有高度的交响性,是钢琴协奏曲中的名品。

[奥]舒伯特(Schubert,Franz1797-1828)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Unfinished),b小调。不知何故未能写完,但仅存的两个乐章内涵非常丰富,旋律也十分好听。

《小夜曲》,是众多的歌曲式小夜曲中最著名的一首。

《圣母颂》,是同类曲目中的杰作,与巴赫·古诺的“圣母颂”齐名。

[德]舒曼(Schumann,Robert1810-1856)

《第三号交响曲》“莱茵”(Rhenish),降E大调。共有四部交响曲。此曲因作于“莱茵州”的杜塞尔多夫而得名。

钢琴独奏《儿童情景》。共有13曲,其中第7首《梦幻曲》(后改编为大提琴独奏)经常演奏。

[德]门德尔松(Mendelssohn,Felix1809-1847)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Italian),A大调。是其5部交响曲中最知名者,因抒发对意大利的印象而名。

戏剧音乐《仲夏夜之梦》(A Mindsummer Night’s Dream)。因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获得灵感而作。其中的《婚礼进行曲》家喻户晓。

《芬格尔山洞》(Fingal’s Cave)。交响诗,游览苏格兰著名的“芬格尔山”后写成的“音乐游记”。

[波]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f小调。创作时间可能比第一号更早,乃在华沙音乐学院时“单相思”的产物。

《波兰舞曲》“英雄”(Heroic),Op.53,降A大调。乃8首波兰舞曲中的杰作,被认为是其钢琴作品的巅峰之作。

《波兰舞曲》“军队”(Military),Op.40,No.1,A大调。乃最华丽灿烂的波兰舞曲。

《升F大调夜曲》,Op.15,No.2。甜蜜的回忆加上不安的情绪,很美。

《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No.3。是著名的思念故乡及亲人的作品。

[匈]李斯特(Liszt,Franz1811-1886)

《第一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1839年在魏玛宫廷首演,李斯特亲任钢琴独奏,伯辽兹指挥。

钢琴曲《爱之梦》。有多部,尤第三号著名,成为“爱之梦”的代名词。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李斯特与玛丽(古德夫人)分手回到故乡匈牙利后有感而作,是极具表演效果的作品。共有20首,以第1、2、6、8、11、12、14最为知名。

[德]瓦格纳(Wagner,Richard1813-1883)

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rnberg)。其序曲音乐浑然大气,非常著名。

歌剧《女舞神》(Die Walküre)。其序曲音乐动态飞扬,场面庞大。

歌剧《罗恩格林》(Lohengrin)。第三幕的“婚礼合唱”(即《婚礼进行曲》)可与门德尔松的同名作品媲美。

[俄]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PeterIlyitch1840-1893)

《第六号交响曲》“悲怆”(Pathetique),b小调。乃柴可夫斯基一生之写照,尤以末乐章“死亡”令人感伤,是著名的“哀乐”。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乐章开头的几个重音打动人心,令人过耳不忘,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协奏曲之名品。

《1812序曲》。著名的庆典音乐,尤其是结尾时的“礼炮声”令人眼界顿开。

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每一只曲子都好听,尤以“情景”、“圆舞曲”、“四小天鹅”、一组“特性舞曲”为最。

[捷]德沃夏克(Dvok,Antonin1841-1904)

《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e小调。作于纽约,糅进了美国黑人音乐元素。其第二乐章“思故乡”的旋律撩人思绪。

《大提琴协奏曲》,b小调。再没有哪部大提琴协奏曲如此地振人心弦了。勃拉姆斯曾叹道:“经人的手居然能够写出这样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什么我就没有发现?”

《斯拉夫舞曲》。受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影响而作。

《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美国”(American),F大调,又名“黑人”。乃赴美之后的又一力作,是浪漫时期弦乐四重奏的极品。

钢琴曲《幽默曲》,降G大调。是一首十分好听的小曲子,但原曲也许并没有“幽默”之意。

[俄]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Sergei1891-1953)

芭蕾音乐《彼得与狼》。是著名的童话题材的作品。

[法]柏辽兹(Berlioz,Hector1803-1869)

《幻想交响曲》(Symphonic Fantastique)。乃伯辽兹“单相思”的产物,其中以第二乐章“舞会”的圆舞曲旋律最为人所知。

[法]德彪西(Debussy,Claude1862-1918)

《月光》(选自《贝加莫组曲》)。是将音符作为“颜料”来描绘“月光”的曲子,堪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媲美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选自《前奏曲》)。此旋律被改编为许多版本(如加弱音器的小提琴独奏),足见人们对其的喜爱。

[意]普契尼(Puccini,Giacomo1858-1924)

歌剧《托斯卡》(Tosca)。著名唱段有《为了艺术,为了爱》、《星光灿烂》等。

歌剧《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著名唱段有咏叹调《美好的一天》等。

歌剧《图兰朵》(Turandot)。描写元代北京城发生的故事,《今夜无人入睡》是其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

[法]圣·桑(Saint-Sans,Gamille1835-1921)

《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c小调。由于在交响乐队中别出心裁地加进了管风琴而闻名。

交响诗《死之舞》(Danse Macabre)。描写妖魔鬼怪午夜的狂欢,是著名的“万圣节”乐曲。

双钢琴与乐队《动物狂欢节》(Carnaval des Animaux)。第13首“天鹅”是极富盛名的大提琴独奏曲

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难度很高的小提琴独奏精品。

[法]拉威尔(Ravel,Maurice 1875-1937)

管弦乐《波莱罗舞曲》(Bolero)。西班牙风格的舞曲音乐。

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Rapsodie Espagnole)。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情调,共有四曲。

[芬]西贝柳斯(Sibelius,Jean 1865-1957)

交响诗《芬兰颂》(Finlandia)。乃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作品,其民歌风格的主题成为后来的芬兰国歌。

《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是风味独特的高难度小提琴协奏曲。

[意]罗西尼(Rossini,Gioacchino 1792-1868)

歌剧《威廉·退尔》(Guillaume Tell)的序曲。由“湖光山色”、“暴风雨”、“田园”及“起义”四段组成,音乐会常见的是最后一段。

歌剧《塞维里亚的理发师》(ⅡBarbiere di Sivilia)序曲。十分幽默、滑稽、诙谐的序曲。

歌剧《贼喜鹊》(La gazza Ladra)序曲。由多段组成,其中描写喜鹊嬉戏的段落十分有趣,被称为“喜鹊的大弥撒”。

[挪]格里格(Grieg,Edvard 1843-1907)

《培尔·金特》(Peel Gynt)组曲。“索尔维格之歌”比著名的“晨景”更加好听

[法]比才(Bizet,Georges 1838-1875)

卡门》(Carmen)组曲。其中的“序曲”、“斗牛士之歌”、“间奏曲”等为音乐会常见曲目

《阿莱城的姑娘》(L’Arlesienne)组曲。以比才自编的第一组曲演奏得最多。

[俄]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Modest 1839-1881)

管弦乐《图画展览会》。分钢琴版(原作)及管弦乐版(改编),是深受法国印象派影响之作品。

管弦乐《荒山之夜》。它属于著名的“乌克兰式”的“鬼怪音乐”。

[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y-Korsakov,Nikolai 1844-1908)

交响组曲《天方夜谭》(Scheherazade)。据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谱曲,是用西洋乐器及配器来表现阿拉伯民俗的佳作。

西班牙随想曲(Capriccio Espagnol)。著名的西班牙风格乐曲,作于1887年。

[捷]斯美塔那(Smetana,Bedrich1824-1884)

《沃尔塔瓦河》(TheMoldau)(选自交响诗《我的祖国》)。是极其著名的一首交响诗,颇具“画面感”

[奥](小)约翰·施特劳斯(Strauss,Johann1825-1899)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是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皇帝圆舞曲》。通俗圆舞曲的精品。

《春之声圆舞曲》。短小而精神饱满的圆舞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琉特琴”的音效极具维也纳郊外的感觉。

《拨弦波尔卡》。弦乐器均采用“拨弦”的方式演奏,新颖别致。

《闲聊波尔卡》。以“叽叽喳喳”的音效模拟“长舌妇”的闲聊,诙谐有趣。

[德]韦伯(Weber,KarlMariaVon1786-1826)

钢琴曲《邀舞》(InvitationtotheDance),伯辽兹改编为管弦乐。从“邀请跳舞”到“跳舞”直至“送归”,将贵族舞厅跳圆舞曲的场面刻画得惟妙惟肖。中段“圆舞曲”十分精彩,令人留连忘返!

[英]艾尔加(Elgar,Edward1857-1934)

小提琴独奏《爱的祝福》(原作为钢琴曲)。作于艾尔加的新婚之日,甜蜜醉人

中国音乐部分。

华彦钧(阿炳):二胡独奏《二泉映月》,乃二胡音乐之极品

刘天华:二胡独奏《良宵》,旋律十分动听,被改编成多种用西洋乐演奏的版本。

古筝独奏《渔舟唱晚》,除古筝外,还有其他乐器的演奏版本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可能是史上最著名的琵琶曲子。

任光:合奏曲《彩云追月》,作于1935年,是著名的民族乐器合奏曲,描写月夜之美。合奏曲中尚有《雨打芭蕉》、《旱天雷》、《将军令》、《新春乐》、《瑶族舞曲》等,亦可欣赏。

李焕之:管弦乐《春节序曲》,选自《春节组曲》,作于1943年,是很优秀的管弦乐作品。

如果说“第一阶段”令我们有了纯正的“古典乐感”,使耳朵更“顺”,那么步入“第二阶段”后,我们的眼界就更加开阔了。

[德]巴赫(Bach,JohannSebastian1685-1750)

《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五、六号(BWV1050、BWV1051)。第五号有点类似于大键琴的协奏曲,第六号则是为两把中提琴写的协奏曲。

《乐队古组曲》第二号,b小调,BWV1067。这是一首有点像“长笛协奏曲”的作品,只不过当时的“长笛”是用木头制作的。其中第四段“布列舞曲”、第五段“波罗乃兹舞曲”、第六段“小步舞曲”、第七段“谐谑曲”都非常好听。

《两首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BWV1041、E大调BWV1042)。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产”纯小提琴协奏曲的佳作。

《拨弦古钢琴协奏曲》第一号,d小调,BWV1052。据称此曲改编自另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意大利协奏曲》,F大调,BWV971。原标题是《按照意大利趣味的协奏曲》,是巴赫模仿意大利风格的杰作。

《法国组曲》,BWV812-BWV817。作于其再婚不久,曼妙典雅,有法国之风格,故曰“法国组曲”。

二声部及三声部《创意曲》(BWV772-BWV86、BWV787-BWV801)。虽然是为他儿子练习钢琴而作,但由此开创了由数个音的动机发展而成为完美整体的新方法。有评论说:“德国音乐的优越,正是基于巴赫从《创意曲》开始创造的原则。”

[奥]莫扎特(Mozart,WolfgangAmadeus1756-1791)

《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C大调,K467。第二乐章“行板”由加弱音器的弦乐衬托,钢琴奏出歌谣般的旋律,是慢板乐章里极其美妙的神品。

《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G大调,K216。小提琴与乐队之间有恰当的对比冲突,形成十分典雅精致的格局。

《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K219。在第一乐章里,小提琴有独特的“独奏”旋律,十分美妙。

单簧管协奏曲》,A大调,K622。这是为萨尔兹堡宫廷乐队单簧管演奏家施塔特勒而作,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协奏曲,也是最妙不可言的协奏曲作品。

歌剧《后宫诱逃》(Die Enfhrung aus dem Serail),K384。

歌剧《唐璜》(Don Giovanni),K527。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K462。以上三部作品均为其歌剧力作,对于进一步掌握莫扎特的音乐语言颇有益处。

[德]贝多芬(Beethoven,Ludwig van 1770-1827)

《第三交响曲》“英雄”(Eroica),降E大调。原题献给“拿破仑”,拿破仑称帝后,贝氏撕毁题献,改为“英雄”。

欧洲历史上最招人喜爱的“公子”唐·璜

《第六交响曲》“田园”(Pastorale),F大调。是古典音乐中以“田园”为题材的重头戏。

《第七交响曲》,A大调。因第一、四乐章有舞蹈的因素,故称“舞蹈”。另外,第二乐章庄稳洒脱,气度不凡,是古典交响乐慢板乐章的神来之笔,极其著名

《莱奥诺拉》(Leonore)序曲第三号。歌剧《莱奥诺拉》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但该歌剧的序曲音乐却常听不厌。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是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被公认为“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冠。

《钢琴三重奏》“大公”(Archduke),降B大调。呈现给艺术保护人“鲁道夫大公”。旋律极其抓人,乃室内乐之神品。

《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春”,F大调。第一乐章“春”的主题以及第二乐章不断地转调,美轮美奂。

《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Kreutzer),A大调。原题献给英国小提琴家布林格托,首演时布氏演奏小提琴,贝多芬伴奏。据说后来两人因为“一个少女”而友谊破裂,贝多芬遂将其改题献给大名鼎鼎的小提琴教育家克罗采。

两首《小提琴浪漫曲》(G大调、F大调)。是贝多芬难得的几部温柔美丽的作品之一。

《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Appassionata),f小调。题献给布伦斯威克伯爵——其女儿是贝多芬的恋爱对象,故可想见其“热情”的程度。

意大利的曼图亚

[意]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Claudio1567-1643)

歌剧《奥菲欧》(L’Orfeo)。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在曼图亚写成。是最早的“歌剧”形态,也可谓是歌剧发展的开端。

经文歌》。包括多首多声部的经文歌,均可聆听。

圣乐《黄昏祷歌》(Vespers)。1610年在意大利的曼图亚公爵府作,是著名的宗教音乐

[意]维瓦尔第(Vivaldi,Antonio1675-1741)

《异乎寻常》Op.4。是12首小提琴协奏曲的合集——这只是他创作的几百首协奏曲的冰山之一角。

和谐的灵感》Op.3。是另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合集,共12首。

《六首长笛协奏曲》Op.10。包括著名的《海上暴风雨》、《夜》、《梦》、《金翅雀》等。

[德]格鲁克(Gluck,Christoph1714-1787)

歌剧《奥菲欧与尤利狄斯》(Orfeo ed Euridice)。神话题材的三幕歌剧。

《伊菲姬尼在奥利德》(Iphigenie en Aulide)序曲。剧情取自古希腊欧里庇得斯的同名戏剧。

[德]亨德尔(Handel,George Frideric1685-1759)

《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Op.3。是其著名的“大协奏曲”曲体的合集。另一合集为Op.6。

《管风琴协奏曲》。计有16首管风琴协奏曲,大多在英国写成。其中以第2、4、5号名头最响。

竖琴协奏曲》。其实是管风琴协奏曲的竖琴版,用竖琴来演奏也别具风味。

[德]海顿(Haydn,Franz Joseph1732-1809)

12首《伦敦交响曲》。系海顿在英国伦敦期间写的交响曲,也是其艺术水准最高的交响乐作品。

《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名头不大,但绝对好听,具有十分纯正的古典音乐感觉。

《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是大提琴协奏曲中的名品,典雅不俗。

《小号协奏曲》,降E大调。是海顿著名的旋律,常被用于配乐、垫乐等。

《弦乐四重奏》“云雀”、“五度”、“广板”等。具典型的古典室内乐感觉。

《钢琴奏鸣曲》(选)。

[德]勃拉姆斯(Brahms,Johannes1833-1897)

《第三、四号交响曲》。第三号被认为是勃拉姆斯交响曲中结构最严谨、乐思最丰富者,有“英雄”之称;第四号具希腊悲剧色彩,有古歌之气息。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十分优秀的作品,跻身于“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列。

《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a小调。表达与老友重归于好的意愿,妙不可言。

《海顿主题变奏曲》。乃著名的钢琴变奏曲。此类型者尚有《亨德尔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舒曼主题变奏曲》、《匈牙利歌调主题变奏曲》等。

《阿嘉德六重奏(Agathe)》,G大调。勃氏的室内乐重奏作品十分精致,均可细赏。此弦乐六重奏写于与阿嘉德小姐恋爱时,故有细腻之情感及浪漫之意韵。

《钢琴小品》Op.116-Op.119。亦称为“间奏曲”者,均精致典雅,玩味无穷。

[奥]舒伯特(Schubert,Franz1797-1828)

《第九号交响曲》“伟大”(TheGreat),C大调。作于逝世前9个月,10年后,由门德尔松指挥首演。(www.xing528.com)

《钢琴五重奏》“鳟鱼”(Trout),A大调。第四乐章以其艺术歌曲《鳟鱼》的旋律为主题,每件乐器轮番变奏。此曲的编制亦异于传统,省去第二小提琴而加入了低音大提琴。

《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d小调。第二乐章采用其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由主题、六段变奏及尾奏组成,十分动听

《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降B大调。D960,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钢琴奏鸣曲的又一杰作。

《钢琴即兴曲》共有4首,皆短小可爱。有人冠以“初恋”、“嬉水”等名头,虽不足取,但也可见其招人喜爱之盛。

[德]舒曼(Schumann,Robert 1810-1856)

《第四交响曲》,d小调。原标题为“交响梦幻曲”,此曲中已能闻见其精神疾病之征兆。

《钢琴协奏曲》,a小调。惟一的钢琴协奏曲,为其妻克拉拉而作。

《幻想曲集》。为英国女钢琴家雷杜拉夫而作,共8曲,皆有幻想风格。

《狂欢节》(Carnaval)。因在波希米亚一个小镇上与钢琴学生艾尔奈丝黛妮小姐有过一段恋情,故写此曲以记之。

[德]门德尔松(Mendelssohn,Felix 1809-1847)

《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Scotch),a小调。访问苏格兰期间,在爱丁堡的霍里路德古堡遗址,产生此交响曲的创作灵感。

管弦乐《吕依·布拉斯序曲》(Ruy Blas)。路易·布拉斯是雨果诗剧中的人物,其作品描述路易·布拉斯与西班牙皇后的浪漫故事。

《小提琴协奏曲》,e小调。是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与小提琴协奏曲之冠的贝多芬D大调相比,因其柔顺婉转,荡气回肠,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皇后”(贝多芬的D大调为“皇帝”)。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g小调。1831年,由门德尔松在慕尼黑亲自主奏钢琴首演。

钢琴曲《无词歌》。门氏为钢琴而作的小品以“无词歌”为名(意即非人声之歌唱),共有49首,皆短小可读。

《第一号钢琴三重奏》,d小调。被誉为“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钢琴三重奏。”

《弦乐八重奏》,E大调。是音乐史上最有名的弦乐八重奏。

[匈]李斯特(Liszt,Franz1811-1886)

交响曲《但丁》(Dante)。诗人但丁的《神曲》为李斯特至爱,他曾为此创作过钢琴曲《但丁读后》,后又创作了这部交响曲。

钢琴与乐队《死之舞》(Totentanz)。灵感来自一幅中世纪的壁画《死的胜利》,该画描述天使从死神手中救助生灵的情景。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A大调。与华丽辉煌的第一号形成对比,具诗意的抒情。

[波]肖邦(Chopin,Fryderyk1810-1849)

《第一钢琴协奏曲》,e小调。青年时代的作品,呈现给钢琴教师卡尔克布伦纳。

《升c小调夜曲》,Op.27,No.1。是肖邦夜曲中结构最大者。

《降G大调练习曲》“黑键”。右手全部在黑键上演奏,很适合女性的白皙手指。

《c小调练习曲》“革命”。1831年,肖邦被迫离开华沙后,写于斯图加特,曲中有失望与悲愤的情绪。

《马祖卡舞曲(Mazurkas)》,总计51首(自选)。

《降D大调圆舞曲》“小狗”。因受到乔治·桑的小狗在键盘上旋舞启发而作。

《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1835年,肖邦在德累斯顿时爱上了渥金斯基伯爵小姐,临别时以此曲相赠。

《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作于风雨交加、心情烦闷之夜

《降e小调波兰舞曲》“革命”,又名“西伯利亚”。神秘而战栗的旋律,令人联想到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波兰囚犯。

[捷]德沃夏克(Dvorak,Antonin1841-1904)

《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题献给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是十分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

《弦乐小夜曲》,E大调。由布拉格国民剧院乐团首演,共五个乐章。

[俄]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Peter Ilyitch1840-1893)

《第四交响曲》,f小调。不可不听的曲子,尤其是第二乐章,描写一人夜间独坐的惆怅,具浓郁的“小资”情调。

《意大利随想曲》(Capriccio Italien)。根据旅居罗马时搜集的素材写成,故曰“意大利”。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同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

《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是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跻身于“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列。

《弦乐小夜曲》,C大调。是极尽浪漫之情调的作品。

《弦乐四重奏》,D大调。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十分著名,取自壁炉匠唱的俄罗斯民歌,深情动人。

芭蕾音乐《胡桃夹子》。根据童话故事编配而成的芭蕾舞剧,其中“进行曲”、“糖果仙子舞曲”、“花之圆舞曲”等尤为著名。

芭蕾音乐《睡美人》。三幕芭蕾舞剧,据童话题材而作。

[奥]马勒(Mahler,Gustav1860-1911)

《第二号交响曲》“复活”(Resurrection),G大调。因“巨人”的葬礼而触发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质疑,是对“复活”理念的向往。马勒的第一、三、八交响乐作品也很受推崇。

管弦乐《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源自汉斯·贝特格翻译的中国诗集《中国笛子》,根据李白的诗意谱曲。

[法]柏辽兹(Berlioz,Hector1803-1869)

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是一部戏剧交响曲而非音乐会形式的歌剧,有些情节也非莎翁原有,其创作灵感来自歌剧演员斯密森表演的莎翁戏剧,后来斯密森成了他的妻子。

中提琴与乐队《哈罗德在意大利》(Harold in Italy)。既是交响曲也可算是中提琴协奏曲,与帕格尼尼的一把名贵中提琴有关。

[法]德彪西(Debussy,Achillf-Claude 1862-1918)

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Prelude to the Aftenmoon of a Faum)。据传说中的西西里岛上半人半神的“牧神”,与女妖之间的朦胧幻觉及蠢蠢欲动的欲望而作。

管弦乐《大海》(La Mer)。属于“交响素描”的形式,是借“大海”为题来抒发对于“某些记忆”的追寻。

《弦乐四重奏》,g小调。这首惟一的弦乐四重奏运用了流行于法国的“循环主题法”,由比利时“伊萨依弦乐四重奏团”首演。

歌剧《佩利亚与梅丽桑》(Pelleas et Meisande)。这是德彪西真正完整作曲的一部歌剧,讲述梅丽桑的爱情故事,但剧情并不连贯,仅有一些象征性的意味。

[奥]布鲁克纳(Bruckner,Anton 1824-1896)

第四、七、八、九号交响曲。这几首交响曲是了解布鲁克纳的最好的资料。

[法]圣·桑(Saint-Sans,Gamille1835-1921)

《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b小调。是3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部。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g小调。5部钢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2部大提琴协奏曲中,以这一部的知名度较高。

[意]罗西尼(Rossini,Gioachino1792-1868)

《四重奏鸣曲》,共5首。1808年,为两把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有意想不到的纯美音效。

[挪]格里格(Grieg,Edvard1843-1907)

管弦乐《霍尔堡(Holberg)组曲》。霍尔堡乃丹麦的文学之父。此套组曲作于1884年,系为纪念霍尔堡诞辰200周年而作。

《钢琴协奏曲》,a小调。因运用了北欧民歌的清新旋律,成为钢琴协奏曲中的名品。

钢琴曲《抒情小品》(Lyric Pieces)。共有10卷66曲,皆以小品的形式出现,秀雅可爱。

[法]比才(Bizet,Georges1838-1875)

《第一号交响曲》,C大调。比才临终前将自认为不应传世的作品悉数烧毁,此作品是其交响曲中惟一之“幸存”者。

《罗马交响曲》(组曲)。可能与比才获得“罗马大奖”后赴意大利游历有关。在意大利期间,曾写有“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拿波里”等四个乐章,今仅存“罗马”一章。

[俄]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Igor 1882-1971)

芭蕾音乐《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是一部“异教徒庄严的礼祭”。智者围坐在一起,看着一个年轻姑娘跳舞而死,然后将其祭献给春之神。

芭蕾音乐《火鸟》(The Firebird)。题材选自俄罗斯童话,后将其中的七首曲子编为“组曲”。

[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Rimsky-Korsakov,Nikolay1844-1908)

《金鸡》组曲(Le Coq d’or)。据普希金的童话梦幻故事为脚本写成歌剧,后编为组曲。

《俄罗斯复活节》(Russian Easter)序曲。原标题为“光辉的节日”,因“复活节”在俄国又称为“光辉的节日”。

管弦乐《圣诞节前夕》(Christmas Eve)。据果戈里小说《狄卡尼卡近乡夜话》写成四幕歌剧,后编为组曲。

[俄]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Sergey 1891-1953)

《第三号钢琴协奏曲》,C大调。共作有5部钢琴协奏曲,前两部作于学生时代,一首作于离开苏联前后,后两首作于归国之前。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乃最著名的现代钢琴协奏曲之一。

《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1924年由大名鼎鼎的西盖蒂演奏之后引起轰动。

《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起草于巴黎,完成于1935年回国之后。

[捷]斯美塔那(Smetana,Bedrich 1824-1884)

《被出卖的新娘》(The Bartered Bride)序曲。三幕歌剧,其“序曲”及合唱曲很有名。

小提琴与钢琴《我的家园》。充满了对波希米亚森林和草原的童年时代的回忆。

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e小调。作于耳朵失聪后,是对其艺术生涯的概括总结。

[德]韦伯(Weber,Karl Maria Von 1786-1826)

歌剧《自由射手》(Der Freischutz)序曲。富有赞美的意味。

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F.谢苗尼辛的“冬天”

歌剧《奥伯龙》(Oberon)序曲。表现年轻骑士胡奥的思慕之情以及莱齐亚公主的欢乐。

《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二号。韦伯发现了单簧管音色之美后,为之写下了两首协奏曲。

[俄]鲍罗丁(Borodin,Alexander 1833-1887)

《第二号交响曲》,b小调。原标题为“英雄”,是其交响乐的代表作。

《第三号交响曲》,a小调。未完成,后由格拉祖诺夫整理完成。

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描写中亚细亚草原上俄罗斯歌曲与东方歌曲相互交融的美妙。

《第二号弦乐四重奏》,D大调。共作有2部弦乐四重奏,以第二号的典型俄罗斯风格受人喜欢。

中国音乐部分: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的典范。曾被改为钢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曲。据传统戏曲故事改编,是单乐章体奏鸣曲式的小提琴协奏曲。由“呈示部”(草桥结拜、三载共窗、共读共玩)、“展开部”(抗婚、楼台会、投坟)、“再现部”(化蝶)组成,十分著名

至此,我们已经对很多音乐家的风格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可以尝试着手一些比较复杂的、以前望而却步的东西。

[德]巴赫(Bach,Johann Sebastian 1685-1750)

《音乐的奉献》(Musical Offering),BWV1079。根据普鲁士的菲特烈大帝给出的命题,巴赫当场完成,乃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赋格的艺术》(Art of the Fugue),BWV1080。以巴赫名字的字母为编码而作的赋格曲,乃十分复杂而精巧的作品。

《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BWV1001-BWV1006。打破了小提琴单独演奏“单调”感,颇值得玩味。著名章节是:第一号第一章“柔板”、第一号第二章“赋格曲”、第三号第三章“行板”、第四号第五章“恰空舞曲”等。

《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48-BWV893。共48首,是钢琴曲中最经典者,被誉为钢琴曲的“旧约”。依据每一个自然大、小调写成,每一调性又固定分为“前奏曲”和“赋格曲”两段。

《戈德堡变奏曲》(Goldberg),BWV988。戈德堡是俄国大使凯萨琳伯爵的宫廷琴师,伯爵患失眠,需戈德堡彻夜弹琴助眠。久之,曲目枯竭,遂求告巴赫。巴赫写成这套主题与30首变奏相赠,故曰《戈德堡变奏曲》。这是史上最伟大的变奏曲,其中以主题、第一至第八变奏、第三十变奏最为动听。

管风琴曲。诸如“前奏曲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等,此类作品数量很多,可选择欣赏。

众赞前奏曲。如《赞美天上惟一的上帝》、《耶稣,人们的欢乐》、《来吧!异教徒的救世主》、《天国万岁》等。

清唱剧。超过200首,可选择欣赏。

《圣诞节清唱剧》(BWV248)。由六部康塔塔组成,1734年圣诞节期间分六次在莱比锡演出。

《复活节清唱剧》(BWV249)。1736年,受圣·托马斯教堂委约而作,共有11曲。

《b小调弥撒曲》(BWV232)。1733年作于莱比锡,是其宗教弥撒曲中规模最大、最优秀的一部。

《G大调弥撒曲》(BWV236)。作于1730年,音乐素材取自第17、79、138、179号康塔塔。

《约翰受难曲》(BWV245)。歌词引用《约翰福音》。1724年的受难节在莱比锡大教堂演出。

《马太受难曲》(BWV244)。乃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内容取自《圣经·马太福音》。1733年写成于莱比锡,奉献给莱比锡的萨克逊选帝候西格斯蒙德三世——后来的波兰国王。巴赫为此获得了“宫廷作曲家”的称号。正如指挥大师斯托科夫斯基所言:“在《b小调弥撒曲》中,包含了全宇宙所有的情感和意识!”

[奥]莫扎特(Mozart,Wolfgang Amadeus 1756-1791)

交响曲。第二十九、三十五“哈夫纳”、三十六号“林茨”、三十八号“布拉格”等均值得一听。

钢琴协奏曲。以第9、15、19、21、22、23、27等为名作。

为乐队而作的成套的“小夜曲”及“嬉游曲”。数目庞大,内有很多名品,是了解莫扎特乐队作品的宝贵资料。

《钢琴奏鸣曲》。共有17首,可选择欣赏。

弥撒曲《加冕》,C大调,K317。

弥撒曲《伟大》,c小调,K427。以上两部为莫扎特18部弥撒曲之精华者。

《安魂曲》,K626。传说受一陌生的“黑衣人”委托而作,但未及完成,莫扎特便逝去,此曲成为自己为自己而写的“安魂曲”。

[德]贝多芬(Beethoven,Ludwig van 1770-1827)

《第四号钢琴协奏曲》,G大调。是仅次于第五号“皇帝”的大制作。

《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而作的三重协奏曲》,C大调。这是极具魅力的曲子,开“钢琴三重奏”与交响乐队合作之先河。

《为钢琴、合唱与乐队而作的合唱幻想曲》,c小调。第三乐章其实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欢乐颂”的雏形。

《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大赋格”。呈现给他的艺术保护人鲁道夫大公,是非常著名的四重奏曲目。

《弥撒曲》,C大调。贝多芬自己的评价是:“我深信在歌词的处理上,是任何人都不曾做过的。”

《庄严弥撒》,D大调。为鲁道夫大公封为奥尔莫兹大主教而作。贝多芬的题辞是:“出自心灵,但愿它能到达心灵。”

[奥]海顿(Haydn,Franz Joseph 1732-1809)

清唱剧《创世记》(The Creation)。据《旧约》之“创世记”为基础写成,乃海顿最著名之作品,也是其艺术最高峰的产物。

清唱剧《四季》(Die Jahreszeiten)。具宗教情结的作品,乃同类作品中结构最大者。

《弥撒曲》。海顿的“弥撒曲”计有12部,著名者有“管风琴大弥撒”(第二号)、“战争弥撒”(亦称“定音鼓弥撒”,第七号)、“特蕾西亚弥撒”(第十一号)、“创世记弥撒”(第十一号)等。

[德]亨德尔(Handel,George Frideric 1685-1759)

清唱剧《扫罗》(Saul)。取自《旧约》之“撒母耳记”。

清唱剧《参孙》(Samson)。取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诗作《力士参孙》。另有诸多清唱剧可供选择,如《以色列人在埃及》、《犹大·马加比》、《所罗门》、《阿尔辛娜》等。

众多的室内乐与独奏器乐曲。如《六部小提琴奏鸣曲》等,自选

[意]维瓦尔第(Vivaldi,Antonio 1675-1741)

宗教作品,包括“荣耀经”、“垂怜经”、“信经”等。

[德]勃拉姆斯(Brahms,Johannes 1833-1897)

室内乐作品,包括各种重奏曲,数目较多。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共有3首。

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共有3首。

钢琴叙事曲,共四首。

《德意志安魂曲》。本为悼念其母而作,系音乐史上最著名的安魂曲之一。

[奥]舒伯特(Schubert,Franz 1797-1828)

《流浪者幻想曲》(Wanderer),C大调。乃舒伯特并不多见的十分大气狂放之作品。

《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吉它形大提琴乃巴赫时代的古乐器,六根弦,类似吉它。此曲今人均用现代大提琴演奏。这首曲子旋律极其优美,难以忘怀。

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reise)。共24曲,乃艺术歌曲之至宝。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少女》。共20首曲,歌词选自诗集《一个林中漫游号手的遗诗》。

[德]舒曼(Schumann,Robert 1810-1856)

《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名头很小,但浑然天成,作于舒曼精神完全分裂时期。生前未能演奏,80多年后(1939年)才在英国发现并首演。

《大提琴协奏曲》,a小调。舒曼晚期作品,生前未能演奏,十多年后才首演。

《钢琴五重奏》,降E大调。作于婚后次年,首演由克拉拉亲任钢琴。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此套曲共16曲,乃舒曼重要的声乐作品。

[德]门德尔松(Mendelssohn,Felix 1809-1847)

《第五号交响曲》“宗教改革”,d小调。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300周年纪念而作。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d小调。首演于英国,门德尔松亲任钢琴主奏。

《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二号。共有两首,第二号演奏较多。

清唱剧《以利亚》(Elias)。取自《旧约》之“列王记”,为伯明翰音乐节而作。

清唱剧《圣·保罗》(St·Paul)。取自《新约》中的“使徒行传”。

[匈]李斯特(Liszt,Franz 1811-1886)

钢琴与乐队《匈牙利幻想曲》。系钢琴与乐队作品,不同于钢琴独奏《匈牙利狂想曲》。

钢琴曲《梅菲斯特圆舞曲》。此乃很多钢琴家喜欢的曲子。

钢琴曲《帕格尼尼大练习曲》。据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其中的6首改编。

交响诗《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据海尔德的诗《解放的普罗米修斯》而作。

交响诗《塔索的悲哀与胜利》(Tasso,Lamento e Trionfo)。塔索乃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命运坎坷,几经沉浮。此曲意在歌咏塔索,赞美其生命中光彩的一面。

[波]肖邦(Chopin,Fryderyk 1810-1849)

《叙事曲》(Ballades)。共有四套,以第一、三、四套常见。

《第二号奏鸣曲》,降b小调。第三乐章乃著名的“送葬进行曲”,此时肖邦病情加重,又回到乔治·桑的故里诺安。

《第三号奏鸣曲》,b小调。作于乔治·桑的故里诺安。

[德]理查·施特劳斯(Strauss,Richard 1864-1949)

交响诗《死与净化》(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描写“一个追求崇高理想的人的最终弥留时刻”。

交响诗《唐璜》(Don Juan)。据德国诗人雷瑙的诗作《唐璜》而作,是其演奏得最多的交响诗。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标题沿用尼采的哲学名著,题记为“自由地追随尼采”。

《小提琴奏鸣曲》,降E大调。

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有莫扎特遗风,为其著名的歌剧作品。

歌剧《沙乐美》(Salome)。宗教题材的歌剧作品。

[法]柏辽兹(Berlioz,Hector 1803-1869)

管弦乐《浮士德的天谴》。为独唱、合唱及管弦乐队而写。

神剧《基督的童年》(L’enfance du Christ)。歌词系伯辽兹自撰。

《安魂曲》。又称《安魂弥撒》,乃著名的安魂曲之一。

[德]布鲁克纳(Bruckner,Anton 1824-1896)

《感恩赞》(Te Deum)。作于1881-1884年间。

《弥撒曲》。共有5首,第一、二、三号皆为小调。

[法]圣·桑(Saint-Sans,Gamille 1835-1921)

两架钢琴作品。有《贝多芬主题变奏曲》、《阿拉伯随想曲》、《英雄随想曲》等。

管风琴曲。有《婚礼降福经》、《宗教进行曲》、《三首前奏曲与赋格》、《三首幻想曲》等。

歌剧《参孙与达丽拉》(Samson et Dalila)。取自《旧约》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三幕歌剧。

[捷]德沃夏克(Dvrák,Antonin 1841-1904)

交响诗《水妖》(Water Sprite)。

交响诗《正午的女巫》(Noonday Witch)。

交响诗《金纺车》(Golden Spinning Wheel)。以上3首交响诗均创作于1896年,同为童话题材。

合唱曲《圣母悼歌》、《D大调弥撒曲》、《安魂曲》、《感恩赞》等均可欣赏。

[俄]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Peter Ilyitch 1840-1893)

《曼弗雷德交响曲》据拜仑的同名诗剧而作。

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Rococo)。十分著名的高难度的大提琴独奏曲,具“洛可可”之情趣。

钢琴套曲《四季》。以每个月份的不同性格为题,共12曲,并配有诗文。其中的六月《船歌》最为著名

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根据普希金著名的同名诗体长篇小说而作。

抱歉,我们实在无法安排这阶段的学习内容。前面我们已经打下了基础,那么,这个阶段就自由欣赏吧。大家想听什么或不想听什么,一切均悉听尊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