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建设

加快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建设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4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4﹒4﹒1建设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背景分析4﹒4﹒1﹒1国际商贸中心的主要内涵和基本模式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是加快建设连云港区域经济枢纽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连云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国际商贸中心是必然方向。因此,连云港应总结国内其他城市商贸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增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急迫性。

加快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建设

4﹒4 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4﹒4﹒1 建设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背景分析

4﹒4﹒1﹒1 国际商贸中心的主要内涵和基本模式

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是加快建设连云港区域经济枢纽的重要内容。从理论上讲,发展商贸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便捷途径,也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商贸自身具有综合性、促动性和基础性的本质特征,可以促进交换、消费,引导生产,渗透到许多行业,它自身的发展必然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循环流动,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各国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其基本功能和形式是交易大宗商品和提供相关的交易服务,一般是以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为依托,以制造业、服务业为基础,以交通运输、电讯设施、金融保险政策法规、人才等为配套,以国际化为特征,集合零售批发交易、口岸贸易、物流配送等多项实体功能的综合体。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国际商贸中心约有30多个,如纽约亚特兰大、巴尔的摩、休斯敦、洛杉矶、新奥尔良、奥兰多多伦多、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鹿特丹、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日内瓦、米兰哥本哈根里斯本墨尔本莫斯科等。

从国际商贸中心的功能角度来分析,传统上一般分为腹地型和转口型两种。前者是指以国内完整而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为依托所形成的国际商贸中心,如纽约、伦敦和东京。后者是指本地市场狭小、资源贫乏、生产力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充分发展的城市,因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配套的服务设施和开展国际贸易等优势,从而以转口贸易为主发展形成的国际商贸中心,如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从国际商贸中心的影响力来分析,可分为全球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和区域性的国际商贸中心两种。前者是指其辐射作用遍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中心城市,后者是指对世界的某一地区起着辐射作用的城市,这两类国际商贸中心可以是同一个中心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前者是后者不断扩大辐射地域的结果。

4﹒4﹒1﹒2 国际商贸中心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产力的增长、交通运输工具和信息传输手段的革命、国际劳工的深化、资本和金融的国际化,国际商贸中心从内涵到外延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已经从以跨国商品交易或交易服务为基本功能、以国际物流和相关金融信息服务为载体的基本国际商贸中心模式,演变为能提供现代化的运输、金融、商业、现代通讯种市场信息服务,能提供必要的技术转让、资本运作以及相关的科技、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国际商务服务,兼具贸易和服务功能的现代模式。因此,现代国际商贸中心具有传统国际商贸中心的一切特征,同时又发展成为以跨国公司和契约企业为主体,以中间产品贸易、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为重要贸易内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制为基础,在世界城市贸易网络体系中起到中枢功能的中心城市,并表现出与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不同的特征。

一是贸易内容不同。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以最终产品为主,现代国际商贸中心是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而且许多货物贸易中含有服务贸易,例如技术贸易、计算机等。

二是贸易运输方式不同。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港口是重要的枢纽。但现代国际商贸中心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由于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生产,产品的附加值不同,所依赖的贸易设施就不同,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通过航空运输的方式,中低附加值的产品则通过海上运输和公路运输方式,而服务产品则通过信息传输方式。

三是贸易网络方式不同。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主要依赖实体贸易网络,但现代国际商贸中心以虚拟网络来支撑实体贸易网络。并通过虚拟网络选择不同的实体贸易网络,虚拟贸易网络决定了现代国际商贸中心的广度和深度。

四是贸易主体不同。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以国际贸易企业为主,企业经营主体单一,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但是现代国际商贸中心除了国际贸易企业参与经营外,还包括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甚至包括跨国制造商。这些经营主体的出现使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联系在一起,也使贸易内容、贸易方式具有多样性。

在新的形势下,连云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现代国际商贸中心是必然方向。连云港作为长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核心城市,应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区和欧洲的市场范围、资金流通范围、生产网络范围内增强竞争能力,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具有鲜明连云港特色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因此,连云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不能仅满足于传统型诸多要素的具备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加强辐射、流通以及信息等功能塑造,充分发挥连云港的区位优势,形成一个集功能、规模、综合服务等比较优势为一体,具备集聚力、辐射力和流通力的综合型内外贸平台,并以此带动连云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连云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因此,连云港应总结国内其他城市商贸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增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急迫性。及时审视思路,借鉴经验,在建立新型国际商贸中心方面不能被沿海其他城市拉下太远。

4﹒4﹒2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基本构架

4﹒4﹒2﹒1 建设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理论准备

(1)廓清概念

从国际商贸中心概念来看,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不是只针对外贸活动的“国际贸易”的中心,作为连云港“六个中心”战略目标之一,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是要建设对大陆桥沿线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大辐射力、集聚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交易枢纽。

(2)创新模式

从国际商贸中心的功能类型看,一般分为腹地型国际商贸中心(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和转口型、离岸型国际贸易中(如新加、中国香港等)两种。腹地和转口之分是建立在传统国际贸易视野下的一种划分,它的聚焦点是货物流量,把商贸中心等同于货物流通中心,并按货物的流向对商贸中心进行分类。在全球化背景下,商贸中心的功能已经得到极大的突破和提升,贸易功能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流通功能,或者说,流通功能更多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航运能力而不是贸易能力,商贸中心的功能应该是包括有形和虚拟的市场功能并且后者的重要性更重要,其主体是贸易商,特别是跨国性的内外贸一体比的贸易商。因此,新型的贸易功能成为高于货物流通的一种更高级的功能,是从流通功能中脱胎换骨出来并逐渐对其进行扬弃的高级功能。

从城市产业发展的视角看,流通功能对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约束较大,并且很容易受到模仿,难以保持长久的比较优势。而高层次的贸易功能则对软件服务的要求较高,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小,规模效应更加明显,因而更容易形成空间集聚,比较优势也更长久。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力冲击,这种比较优势地位很难受到挑战。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香港、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贸易功能表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态势,而其航运和流通功能却日渐式微的根本原因。

基于此,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模式应在国内外已有模式上创新,将区位优势与服务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核心是要成为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生产商提供服务、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商提供平台的高地。这种模式并不意味着对口岸贸易、货物流量的排斥和拒绝,而是要形成一种以贸易规模流量为基础,以大陆桥沿线的广大腹地支撑为依托,兼顾转口贸易,以贸易营运与控制(交易合同、交易订单控制、价值链上下游相关业务整合)等高端业务为主导,将连云港逐渐建设成为向高端转型的综合性区域国际商贸中心。

(3)实现贸易主体多样化

根据当前世界现代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趋势,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在贸易内容上应该是一般货物贸易、加工贸易为基础,即货物贸易及其相关辅助活动高度集聚;服务贸易发达,是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同时,应集聚实力强大、功能完善、经营灵活的商贸企业群体,形成以大量中小贸易商为基础的,若干大型跨国贸易企业为主导,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跨国公司制造商等参与的产业组织结构。

具体来说,一是能真正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具有较强的网络控制能力的国内商贸企业集团;二是国外主要商贸企业的区域总部、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以及跨国公司的营运中心;三是一批以订单吸纳和分拨为主要业务的中介型企业。以此构成国际商贸中心的主要支柱。

(4)打造贸易平台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重点是集聚交易量大辐射面广、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专业交易市场或交易机构,努力建设主要以信息发布、网络贸易为主,并实行会员制运作模式的现货或期货交易所。并将此作为构成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基础平台。

具体来说,一是打造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采购中心和订单中心。二是在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打造集大陆桥沿线专业市场之大成,以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融资、现代会展、电子商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采购中心。三是打造以商品展示为主,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一体,浓缩于商务写字楼的现代展贸中心,以贸为辅,以展带贸,突出信息发布功能,使连云港成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四是依托连云港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各种类型的大宗商品交易所,争取逐步形成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

(5)创新交易方式

一方面,连云港要依托海港、陆港、空港和信息港的口岸优势,以及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夯实实体贸易、网络贸易的基础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贸易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虚拟网络,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在连云港发展,逐步形成集聚效应,促进贸易营销网络从实体向虚拟发展,从市域向区域乃至整个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注重虚拟网络的功能性构建,以虚拟网络来支撑实体贸易网络,并通过虚拟网络选择不同的实体贸易网络,使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建立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6)优化贸易条件(www.xing528.com)

从硬件看,传统国际商贸中心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港口是重要的枢纽载体。然而,由于商品附加值不同,所依赖的贸易设施就不同,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航空运输,中低附加值产品则通过海运或公路运输,服务贸易产品以信息传输方式为主。因此,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需要进一步打造的硬件载体。同时,信息网络系统、越洋会议系统、现代化办公设施、现代化交易市场、现代化会展中心以及商贸集聚区等硬件设施,应按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逐步到位。

从软件看,一是应优化贸易辅助系统,培育各种高效率、多功能、并相互有机衔接的贸易服务机构,改善服务设施。商检、报关、货运代理、货款结算、货币兑换以及商务会议、商务通讯等等一系列贸易辅助活动都必须按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要求设置。这是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二是要优化贸易管理系统,即改善不同层次的政府管理机构和管理部门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加强各管理部门和层次之间的协调,减少对各种商贸活动的障碍,增加促进商贸活动的动力;整理和修订商贸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有利于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政策在连云港先行先试。

4﹒4﹒2﹒2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构架

从商贸中心应该拥有和承载的功能来看,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框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口岸商贸中心、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和国际服务中心。其中,口岸商贸中心、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是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功能,而国际服务中心既是指要形成国际服务商贸中心,同时又是由物流、信息、金融、社会(包括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等贸易服务体系的集成,既是国际商贸中心的延伸功能,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构成对国际商贸中心基本功能的重要支撑。

(1)口岸商贸中心

货物贸易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基础,从国际经验看,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中国香港,口岸贸易都曾经是其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基本前提与标志之一。近年来连云港口岸进出口额不断上升,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同时,连云港国际枢纽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口岸商贸中心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17)。因此,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框架中应以口岸商贸中心为基础,将连云港建设成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商品进出口集散中心、亚太地区重要转口的商贸中心。

(2)现代国际化采购交易中心

现代国际化采购中心在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核心环节,更是国内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现代国际化采购中心应该成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主体框架之一。展览设施规模、展会知名品牌集聚度、商务洽谈平台构建、各类交易市场建设、跨国总部集聚等是建设现代采购中心的主要构成要素。因此,连云港要建设区域性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商品信息交流中心、各类新品信息发布中心、国内外批发贸易大平台(整合大陆桥沿线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功能,具备集聚力、辐射力和流通力,虚拟与实体相结合)、国内外大型批发企业集聚中心、国内外跨国公司采购中心集聚地。

(3)贸易营运与控制中心

追求对整个贸易过程、贸易收益的控制以及贸易融资、保险、仲裁等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提供营运与控制功能是商贸中心功能框架中的高级形态。以对交易合同和交易订单的控制、对贸易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的整合以及对相关产业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为核心的贸易资源配置中心,应成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框架的高层次核心功能之一。

(4)国际服务中心

一是建设服务商贸中心,这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主要延伸功能。重点发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形成大陆桥沿线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之一,重点开拓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业务市场,形成服务外包订单交易港。二是打造贸易服务体系。包括物流、信息、金融、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旅游等)、政府服务等服务体系,构成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支撑,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4﹒4﹒2﹒3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特质要求

我们认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应是经过十至二十年的努力,将连云港建设成高度国际化、对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并在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我国沿海、沿桥地区主要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之一。具体来讲,要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建设成为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国际商贸中心。所谓“较高国际化程度”,一是贸易主体的国际化。尽可能多地争取国际上主要的商贸流通企业进入连云港设立其总部或分支机构,尽可能多地争取跨国公司将其实施资源配置功能的营运中心设置在连云港。二是贸易流程的国际化,在连云港开展贸易活动的流程尽可能实行与国际接轨,充分体现高效、便利、安全、透明。贸易技术的国际化,尽可能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其他贸易辅助设施,并能同发达国家的贸易辅助设施实行对接。三是贸易信息的国际化,连云港应该能够提供随时了解到世界上各类市场的动态变化,并能随时发布贸易活动相关信息的服务。

第二,建设成为对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集聚内和辐射力的国际商贸中心。这是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功能体现和地位保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具有总部集聚的功能,连云港要争取成为不仅能够吸纳更多国外主要商贸公司和跨国公司营运中心进入的城市,而且能够吸引国内各地区主要商贸企业的营运机构及主要制造企业的销售总部和采购中心进入的城市。二是培育具有核心交易平台的功能,即不仅能成为一部分专业产品的中心交易市场,而且能成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合同的签单中心以及订单分拨中心,甚至有可能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一些产品的价格调节中心。

第三,建设成为在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这涉及到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层次定位问题。从国际商贸中心的层次上来看,有三种不同的层次:一是全球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即成为在全球范围有影响的国际商贸中心。二是口岸腹地型的国际商贸中心,即作为中国的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对国内外市场辐射能力最强的贸易口岸城市,承担着衔接国内外两大市场的主要任务。三是区域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即成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

从连云港目前的现实出发,我们认为连云港合适的层次定位应当是第三种———区域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即成为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这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连云港应该争取在十年左右的战略规划期内,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4﹒4﹒3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思路

4﹒4﹒3﹒1 “六个中心”(18)一体推进

“六个中心”建设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商贸中心是“六个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商贸中心建设可以为其他五个中心的建设带来巨大的货物流量、便捷的信息网络,是连云港打造区域性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通枢纽和国际经济中心的重要抓手,是为金融、航运功能提升提供激励、提供市场的战略性部门。同时,国际商贸中心又依赖连云港金融中心建设带来的贸易融资便利和航运中心建设的物流优势。这就要求连云港必须注重“六个中心”的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必须要与金融中心、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实现功能耦合和产业匹配。

4﹒4﹒3﹒2 强化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作用

连云港应通过自身外贸进出口拉动腹地经济增长,依据比较优势,重新配置价值链,推动加工组装环节向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充足、成本较低的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扩散。在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促进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产品出口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另外,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改造提升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加快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发挥主要带动作用。

4﹒4﹒3﹒3 “三港联动”(19)以“港”兴贸

在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占据关键地位,有可能成为约束一个地区商贸中心建设的主导因素。根据东京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经验,随着贸易产品内容和运输条件的变化,贸易枢纽重心将逐渐由港口转变为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的集合,航空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城市能否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关键性因素。连云港在建设“一体两翼”港口群、构建国际航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为核心的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基础上,应按照“建设服务苏北、鲁南地区、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的要求,加快发展区域性国际航空港体系建设,形成以空港物流中心为核心区,辐射大陆桥沿线、淮海经济区的航空物流网络。应加快推进海空联动发展,建设海空联动保税仓库,努力构筑航空配送转运体系。同时,整合大陆桥国际中心信息大陆桥国际资源,构筑贸易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三港”优势,促进“三港”之间的联动发展。

以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连云港空港等为载体,着力打造多功能贸易集聚区。充分利用连云港的已有优势,实施贸易聚焦政策,打造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辐射面较广的战略性、功能性的贸易集聚区。一是进一步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的贸易优势,形成以国际贸易功能为核心,以航运服务业为特色,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打造成连云港国际贸易基地、跨国公司在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贸易物流节点以及亚太地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配送中心和营运中心。进一步拓展保税物流中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功能,不断优化拓展国际分拨、国际采购配送、国际转口和服务贸易、国际物流和贸易金融功能,逐步向自由港发展,实行区港一体化,重点发展贸易、海运、理货、海运代理、货代、仓储、商展、信息和金融等业务,坚持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不断提升连云港商贸中心管理服务能级,推动连云港成为跨国企业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物流链的重要节点,增强连云港商贸中心国内和国外两头辐射力和辐射范围。二是积极推进连云港航空枢纽建设,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端产业贸易集聚区和高端加工贸易自由港区,成为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标志性功能集聚区。

4﹒4﹒3﹒4 商贸与产业互动发展

纽约、西雅图、东京及我国上海等国内外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经验表明,贸易与产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离不开贸易的拉动,贸易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两者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商贸中心功能的提升依赖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连云港应通过商贸中心建设助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地区竞争力,形成具有连云港独特优势的贸易产品结构。通过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引导产业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提升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的能级。

4﹒4﹒3﹒5 贸易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要优化贸易主体结构。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要构建区域性国际贸易网络,关键是要优化、培育各类贸易主体,既要依托像香港利丰行这样的大贸易商,引进国外大公司贸易类区域总部,更要培育成千上万的中小贸易商。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贸易成本,培育本土中小贸易商,提高其竞争力。鼓励大型本土贸易企业提升贸易功能和贸易网络控制能力,拓展包括研究与开发服务、设计服务、样板厂、包括供应链设计和运输服务在内的物流服务、渠道设立和延长、品牌形成和客户维护等价值增值服务环节。贸易自由化的政策和商业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吸引国外大公司贸易类区域总部,并使这些区域总部不仅成为成本中心,而且成为贸易分拨中心,产品设计中心。

其次,要更新贸易业态结构。提高连云港贸易业的现代化、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和加强对传统商贸业的信息化改造,改善电子商务的金融支付、物流配送交货手段、信息安全环境等。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现代物流技术、网络信息手段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支撑的多层次、高效率贸易业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