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金融中心的概念与作用
所谓金融中心就是集中各种国内、国际金融业务活动(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的场所及机制,是本地区资金配置与调拨的中心,对周边地区和国家经济金融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区域金融中心的理论雏形源自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克斯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5)。增长极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城市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优势地区的优先增长及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可以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这些区域性的大城市具有生产中心、商业商贸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中心等功能,将“增长极”的理论和思想引入到区域金融的研究之中,可以对增长极在区域金融发展中产生的效应予以新的界定,更好地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各国所追求的首要宏观经济目标,而一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对其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经济增长的投资、融资和其他服务性需求,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概括来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降低了物物交换中因需求和时间的双重巧合障碍而存在的用于评估商品品质、掌握商品信息的单位交易成本,便利了交换,使市场范围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
第二,作为动员储蓄和投资的最佳途径,通过吸收社会中的闲散资金并转化为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
第三,可增强资本的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效率。金融中心在本质上承担的是金融中介功能,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集中交易的场所,是“中介的中介”,是合理、高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场所。由于金融中心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担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地区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它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进行跨时结算,将资金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还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资金交付和转移。正是由于金融中心能够有效地引导风险交易、配置资本、动员储蓄,提供对产品、服务和金融合同的交易等,才能产生对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
4﹒3﹒1﹒2 金融中心的功能
(1)金融中心可以为本区域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
金融中心是资金的集散地,它可通过其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为本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消除资金瓶颈,如通过风险投资、银团贷款、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满足企业多种形式资金需求,可以有效地解决该地区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金融中心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也为本地区的资金盈余者提供了多样性的投资渠道。这样既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可以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2)金融中心可以促进本地区金融及相关产业发展
金融中心将刺激本地区金融市场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金融业以及法律、会计、通讯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金融业相关的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通讯产业、信息媒体产业等的发展,从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3)金融中心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金融中心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及信息、资金条件,为本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从而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4)金融中心可以促进本地区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金融中心不仅会吸引外国的金融机构与资金流量,而且会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金融、贸易和行业的信息流量,从而吸引跨国公司在本区域内进行投资,包括设立地区总部或海外总部。跨国公司可利用金融中心相对优越的资金、信息、人才、外汇兑换以及法律政策条件等,在金融中心所在地或经济带开展业务活动。由此,金融中心加强了本地区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本地区经济国际化。
(5)金融中心可以提升地区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金融机构通过在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依赖其强大的资源、人才、经验和技术优势,以较小的成本,提供较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此换得较高市场占有率,形成金融机构的规模效应。同时,金融机构在金融中心的大量聚集使得机构间的合作和人员的交流频繁,形成集聚效应。金融中心利用交通、通讯、传媒及相关制度等作为媒介,将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向其影响范围内扩散和传播,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金融中心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其他方面的实力越雄厚,辐射的范围越大,越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4﹒3﹒2 连云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任何经济事物的产生无疑有两种途径:一是需求反应,即内在需要导致自然产生;二是供给引导,即外部提供条件及动力引导产生。综观历史,金融中心的产生也不外乎这两种情况。英国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就是需求反应和供给引导的两种典型范例。
英国伦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是需求反应的例证。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进出口商品的70%以上均由伦敦进出,贸易的发展引起结算与融资的急剧增长,大小银行相继产生并有很大的发展,货币市场由此兴起,其中以票据贴现最为活跃。此后,伦敦利用国际汇票这一机制发展成为对世界贸易进行融资的中心。进入19世纪后,伴随着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大国,其银行体系日臻完善,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健全并快速发展,国际金融业务占据主要地位,伦敦作为世界上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确认。
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发展的原因在于新加坡政府因地制宜,创建“亚洲美元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为了减少美元外流,缓和国际收支逆差而采取紧缩金融,导致欧洲货币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大增和利率上升,亚洲地区对美元和石油美元(主要指用于支付买卖石油的美元)在亚洲活动需求强烈。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创建初期其国内经济低迷,本国金融业单薄,但新加坡政府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有利的经济和时区条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凭借金融创新,为国际资本提供全球小时逐利的便利,批准了新加坡的美国美洲银行经营亚洲货币单位,开创了离岸金融市场,同时又以低税收、提供便利等来吸引和鼓励外资银行在新加坡营业。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外资银行纷纷登陆经营亚洲美元业务,亚元市场和亚元债券市场迅速形成,国际金融业务的发展,使国内的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得以完善和发展,并由此带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新加坡也因此确立了其在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重要地位。
建设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构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占有重要地位。从东中西部区域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看,由于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在地域上具有明显非均衡性,使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点。金融系统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在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源及由其驱动的各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区域金融增长极。区域金融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区域金融活动产生积极的组织作用。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会促进区域金融成长,进而产生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形成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共生互长的良性循环。金融中心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时区和地理条件,以及先进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和金融交易的清算地。正是由于金融中心具有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略意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在建立或正在建立金融中心,国内的一些地区也纷纷加入到创建金融中心这一行列,如上海正力争在2010年建设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深圳也提出了打造以“基金之都”为特色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一个地区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关键是要看其是否具备建立金融中心的一系列软硬条件,只有基本条件具备了,才有实现的可能。对照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构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首先,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具备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沿海沿桥节点城市在地理上的特殊优势就形成了一个信息、商品和资金交换的交汇地。处于交汇地的城市带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的机会要比其他地区多,经济也更容易发展,最具备催化金融中心的条件。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拥有相对广阔的金融发展前景。连云港地处沿海和沿桥的结合部,承担着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长三角地区借助于连云港这个节点向陇海兰新地带扩展,既带动了连云港的发展,又引领连云港共同承接起繁荣陆桥经济带,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和谐发展的历史重任。连云港作为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可以以建成区域金融中心为突破口,使其出现银行林立,其他金融机构汇集,款项结算和资金融通及时、方便,票据贴现、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信托投资、租赁、信息咨询及保险等金融形式灵活多样的局面。
在具体路径上,应走一定需求反应基础上的供给引导。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市场需求引发自然形成的金融中心,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做基础,与经济的发展相伴相随,亦步亦趋;而政府主导模式的金融中心的产生并非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是通过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人为设计、强力支持而产生,一开始便着眼于带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及金融业的发展,实施的是超越式的发展战略。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具有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需求,但由于目前自身经济、金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成为传统的顺应经济发展而自然产生的金融中心。连云港、徐州、郑州应在一定需求反应的基础上,共同争取政府的支持,共创金融中心,为东中西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立金融中心的初期,政府的作用最为重要,是启动制度创新的重要建议者、决策者和立法者。此时期发挥政府的作用有助于克服或缩短制度创新的“时滞”。但随着建设的深入,为推动市场而颁布的优惠性政策规定,其实施应随金融市场的深化逐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介入应受逐步形成的市场自律制度的制约,逐步扩大市场自律空间。
4﹒3﹒3 建立以体制改革和创新为特色的金融试验区
建立以体制改革和创新为特色的金融试验区,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既是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需要,服务于T型区域的需要,又是发挥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潜能,促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的需要。
4﹒3﹒3﹒1 推进金融创新
(1)创新与完善沿海开发融资平台,探索组建陆桥发展银行
在定位方面,陆桥发展银行可以是直属江苏省领导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实现江苏省政府沿海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实现市场业绩与政府信用的统一为宗旨。陆桥发展银行的基本职能任务,是根据江苏省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支持重大高新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建设,为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服务。
在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方面,陆桥发展银行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目标和市场业绩的统一,体现政府意志和公众利益。建立监事会、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主体的组织构架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现代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建立适合开发性金融特点的监督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陆桥发展银行实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监督。
在组织框架方面,可以通过控股公司的方式,由江苏省政府主要控股。同时,鼓励连通盐三市部分参股,并吸引大企业集团部分参股。
(2)围绕沿海开发,组织开发“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
广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围绕沿海开发,在连云港建立“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既能满足连云港作为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的大量资金需求,又能对江苏沿海地区转化储蓄资金、改变企业资金来源构成、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江苏沿海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
“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规模的选择,应结合当前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建设和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状况,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社保基金、财政资助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发改委特批的机构投资者的资金。
由于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涉及到实业与金融两个主要领域,因此它必须由具备实业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和具有资本运作经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其重大决策承担责任。实业投资机构主要应选择经营股权的各类投资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应以证券公司为主参与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在追求长期资本利益为目标,基金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资产的相对稳定。所以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以契约型基金形式设立较为稳妥。
(3)加大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加强债券的监管
要扩大连云港地区的企业债券的供给和需求。供给方面,首先应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其次对企业债券进行创新,丰富企业债券种类、期限、偿债方式和其他条款的设计,以吸引投资人。需求方面,应进行企业债券利率改革,提高企业债券的收益性;培育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育机构投资者。这样从供需两方面加大通盐连地区的企业发行债券的发展,为发挥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做好资金准备。
连云港沿海开发成为国家战略后,需要有新的投融资思路和举措,确保“打造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4﹒3﹒3﹒2 加快金融领域开放
一要加强与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加大对沿海开发的支持力度。三大政策性银行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始终致力于完善和发挥政策性银行功能,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积极支持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国家重点技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照国家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运行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所以应加强国家开发银行江苏分行与连云港的开发合作,以加快连云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三农”发展服务。所以应鼓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参与连云港沿海开发中的滩涂开发、生态农业等农业项目。
中国进出口银行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和金融政策,为扩大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连云港应该在企业进出口方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合作。
二要加强江苏银行在连云港的布局密度和信贷支持力度。作为江苏本地银行,支持地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是江苏银行业务特色以及发展重点,同时参与地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江苏银行成立之后,不仅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而且坚持和强化了城市商业银行“立足地方、立足中小、立足市民”的市场定位。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我们应该争取江苏银行加大在连云港的布局密度,多增加网点。同时,争取江苏银行加大对连云港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要加快连云港云港金融领域开放,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开展业务。一般而言,外资银行选择到那个城市或地区投资有三个标准:一看国家的政策倾向,比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二看当地的业务量大小;三看当地的优惠政策。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一定要争取加快连云港云港的金融开放程度,争取配套的优惠措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开展业务。同时,鼓励连云港的地方金融机构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合作可以在股权、业务、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外资银行的大力引进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江苏省将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为加快沿海发展重中之重的象征,是外部对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发展前景、对连云港龙头建设信心的体现。
四要加快连云港地区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强融资能力。与全国性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同,连云港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各县农村信用社都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对它们来讲,由于其经营的地域性特征,使得它们与地方经济休戚相关,而决策的独立性、资金使用的地域性也注定它们要成为连云港龙头建设重要的资金提供者。
发达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都已经获得了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批准,现在已经把上市作为工作重点。连云港的城市中小商业银行当务之急是进行产权改革,增加资本金,增强自主经营,改进经营机制和管理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政府应该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吸引有实力的省内外大企业,甚至国外的金融集团参股城市商业银行,依靠他们的资金、管理经验、渠道、产品等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水平。同时,发展完善地方性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拓展贷款公司、信贷互助基金等创新型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使它们也能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建设中最大程度地贡献力量。(www.xing528.com)
4﹒3﹒4 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
提出在连云港建设离岸金融中心,是因为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发展是“涉及全局的问题。”(6)“连云港港,小而言之,是带动苏北发展的龙头;大而言之,可以带动江苏省的发展;再大一点,从全国区域范围看,可以带动经济协调发展”(7)。发展离岸金融,对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有全局意义。
4﹒3﹒4﹒1 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1)东方桥头堡的发展涉及全局
连云港发展的问题之所以会“涉及全局”,是因为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位置重要”(8):“连云港市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区,又通过陇海铁路贯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9)具体表现在:第一,连云港市“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格局”(10);第二,连云港市“通过陇海铁路贯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中亚、欧洲、东北亚国家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11)。“连云港的建设不仅要看到附近的几个省,中亚国家也关注欧亚大陆桥。”(12)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时已经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两大发展重点之一”,并对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的发展作出全方位的规划。关于城市,规划“以建设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的国际性海港城市”(13)为目标;关于港口,规划连云港港口“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14);关于产业,规划“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临港产业,加快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完善商务服务功能,如设立服务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技术交易市场、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市场、进出口市场和信息中心;要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中介代理、会展交易等商务服务,提升国际会展功能,打造区域性和国家级会展品牌,将连云港建成国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15)使连云港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16)。东方桥头堡的发展涉及全局,而上述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2)加快东方桥头堡的发展必须打通国际资本通道
连云港的发展承载着重大使命,但连云港的目标定位与现实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连云港要完成东方桥头堡承载的重大使命,首先需要打通国际资本通道,发展离岸金融是一条关键途径。
离岸金融中心是资金的集散地,一方面它能吸引大量资金进来,这些资金的提供方希望通过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能够取得可观的回报;另一方面它能吸引资金需求前来融资。发展离岸金融,对于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便利跨境资金调度,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出口加工、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收付汇等外汇管理问题,为今后东方桥头堡连云港的贸易增长奠定良好的金融基础,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可以促进丰富多样的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发展,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为企业融资打开国际通道。宽松自由的外汇政策和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将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从而带动更多的物流加工企业、贸易企业、金融机构、咨询服务公司等入区经营。
第三,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可以促进连云港形成资金聚集高地,便利外汇资金通过离岸金融业务有效聚集,为连云港自由港区的建立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离岸金融中心有着高度自由化、国际化的银行业务,其“内外分离型”的金融市场模式恰好与保税区的“境内关外”待遇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模式相匹配,也与保税港内的企业有着强烈的对应性。国家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出口加工区等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叠加和整合,并争取在江苏沿海其他地区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如果一旦在连云港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将极大地促进连云港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有力地推进连云港自由港区的争取,而这些特殊区域必将成为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客户基础。
第四,发展离岸金融业务,还可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离岸金融服务,便利其资金管理和日常运营,促进跨国公司总部落户连云港,并据以引进大批优秀人才。人才的交流、业务的渗透以及法规的便利,又将使巨额资金落户连云港,从而形成人才、资金聚集地,有利于发展总部经济,打造人才、资金高地。
4﹒3﹒4﹒2 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可行性分析
(1)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符合国家利益
从宏观来看,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摆脱长期形成的一些困境,一是“世界工厂”的困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我们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一方面认为我国“倾销”,一方面却廉价地享受着我国牺牲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制造并出口的商品;二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国家”的困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我们无奈地不断购买低回报的美国国债,成为向美国经济输血最多的“全球外汇储备最多国家”;三是“国际金融系统产业链底层”的困境。由于处于国际金融系统产业链的底层,只能将广大劳动者在制造与贸易行业用积累的财富无奈地送到霸权主导的国际金融系统产业链顶端,并处于后者通过汇率安排、金融危机等多种手段掠夺的风险中。
摆脱上述困境的一个关键举措,就是全面参与国际金融竞争并争取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建立我们自己一流的国际金融中心。而在这一竞争过程中,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因此,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符合国家利益。
(2)在连云港探索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
从如何选择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突破口来看,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因此在考虑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选址问题时,要全面考虑我国特殊的经济状况,选择一些经济环境好的地区试点。
但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准确的。离岸金融中心对国际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世界金融体制演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离岸业务本身具有一定风险,很可能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在积极影响方面,自二战之后的世界金融发展史上,离岸金融市场不仅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的成本,强化了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便利了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更用利率自由化、零准备金等重新塑造了许多国家金融管理体制的面貌。在消极方面,一方面,有些避税港自身就带有浓厚的“洗钱”色彩;另一方面,离岸金融市场本身进行的资本流动,也会影响到一国、一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尤其是新兴市场在大规模利用离岸金融中心时,其金融体系在资本流动逆转、短期债务积累面前更加脆弱。实际上,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如英属维尔京、巴哈马、巴拿马、开曼群岛和塞浦路斯岛的各种条件,都比不上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的发达城市,但这并不妨碍这些地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
目前,我国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连云港保税区、福州市、深圳市和珠海横琴岛等地,确实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和筹建离岸金融中心。连云港与上述这些城市相比,虽然目前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建设国内金融中心方面竞争能力不强。但是,一方面,正是连云港规模不大,适宜作为离岸金融的试点,通过作为经济试验田的经济特区来探索我国离岸金融业的发展道路,风险和成本相对较小,即使失败对全国的影响也很小。另一方面,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有巨大的内生性市场基础和辽阔的经济腹地,从国际上看,新亚欧大陆桥东接经济蓬勃向上的东亚地区,西连世界经济实力强、市场容量大的欧洲经济区,中间的中国西部、中亚和西亚各国,虽经济、科技不发达,但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对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西两端的欧盟、日本和韩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从国内看,以连云港为接点与新亚欧大陆桥形成“T型”区域,联系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在我国生产力国土构架中,连云港是我国唯一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的陇海兰新铁路和连霍国道主干线公路快速通道的东方起点。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的实施,连云港的作用益发重要。金融市场形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直接服务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服务腹地最深入、服务集群最发达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在连云港探索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符合中国的国情。
(3)连云港面临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的极好机遇
连云港目前建设国内金融中心方面竞争能力不强,但连云港金融产业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为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提供有力支持。
一是国家赋予的政策机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地方金融,加快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设立地方性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支持股权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鼓励国内外金融企业在江苏沿海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企业融资规模”。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众多的政策资源汇集到我们的金融领域,必将给金融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我们一定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做好落实,促使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沿海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创造的现实机遇。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之后,江苏沿海地区就像插上了崛起腾飞的翅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在明显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产业与经济社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的快速攀升必然带动金融业务总量的快速攀升,地方综合实力的增强必然带动金融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的宽裕必然带动金融资金的宽裕,各类企业、各类发展主体经营效益的提高必然带动金融效益的提高,江苏沿海地区的加快崛起必然带动金融的加快崛起。
三是各类金融机构深化与江苏沿海地区合作构成的战略机遇。基于江苏沿海战略定位的明显提升、金融环境的快速改善、各类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已经创造并且还在进一步创造的大量合作机会,包括各金融机构总部、省分行在内的金融部门,纷纷调高了对沿海地区的信用等级和合作预期,加大了对沿海地区的银政合作、信贷投放力度,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金融部门在沿海港口建设、城市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给予上百亿元乃至更高的授信额度,并正在积极考虑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一系列重大机遇面前,江苏沿海地区进入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发展期”,金融产业同样进入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发展期”。面对如火如荼的发展热潮,金融作为一种非常关键的投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直接力量,在江苏沿海开发建设中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3﹒4﹒3 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方略
(1)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
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要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必须是国家的战略抉择,应该有最高当局进行整体推动和直接出手。
从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看,离岸金融市场最早是自然形成的,但现代离岸金融市场很多是政府顺应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推动形成的。新加坡亚洲美元交易中心的形成、美国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后纽约离岸业务的扩大、马来西亚纳闽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都是政府大力支持推动的结果。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看,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离开中国国情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难以选择在连云港建设离岸金融中心。因此,建设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动。首先是江苏省政府的支持,其次是联合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省区和主要城市政府的推动。通过设立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为国内其他地方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探索积累经验。
(2)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类型——地区金融中心
目前,根据国际上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和影响力,离岸金融中心有三种具体类型:
第一类是国际金融中心,以伦敦、纽约和东京为代表。它们本身并非真正的离岸业务中心,而是提供全面国际金融服务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大部分交易涉及的是其他国家和当地机构之间的业务,而不是非当地居民从事的跨国业务。外国银行在这些地方建立机构的目的,也主要是参与当地市场从事本地业务。这些国际金融中心都以高所得税和严格监管为特征。此外,这些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设专门针对非居民提供离岸银行业务的OFC,如美国的国际银行业设施、日本的日本离岸市场,并对离岸银行提供税收优惠。第二类是地区金融中心,如东南亚的香港、新加坡,中东的巴林、黎巴嫩,欧洲的卢森堡等。这些OFC也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只不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规模较小,并且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主要局限于所在的区域。第三类被称为簿记中心,也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典型的OFC———避税天堂。这类OFC主要分布在靠近南北美洲的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区、欧洲地区、远东和大洋洲地区,比较著名的如加勒比地区的巴哈马、英属维尔京群岛、伯里兹、安提瓜等。这类OFC的离岸金融业务与国内业务分离,并依靠离岸金融业务给予特殊税收优惠而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OFC。
我们认为,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具体建设目标应该是地区金融中心。具体来讲,力争用10~20年的时间,把连云港建成重要的离岸基金中心、重要的离岸保险中心和重要的离岸银行业务中心。
(3)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模式选择——内外分离型
从世界范围来看,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通常采用内外混合型、分离渗透型、避税港型和内外分离型四种基本模式,而不同模式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中心是指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所在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的交易币种是市场所在地国家以外的货币,参与者同时经营在岸金融业务和离岸金融业务,但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必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和有关税款,而且金融监管机构严格控制“全面业务”执照的发放量。所以在这类市场上,在岸业务远远小于离岸业务规模。其市场主体包括居民和非居民。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的目的在于发挥两个市场的资金和业务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这一类型中心的典型是伦敦和香港。
分离渗透型离岸金融市场本来也是为非居民进行金融交易而设立的市场,它与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有相似的特征,但它允许部分的离岸资金流入国内金融市场,并允许居民参与离岸交易,但禁止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典型的地区是马来西亚纳闽和泰国曼谷。
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其本身并不经营投融资业务,只从事信贷投资等业务的转账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在这里进行交易的公司其目的只是逃避高额税收或金融管制。典型地区是巴哈马、开曼群岛。
内外分离型离岸金融市场是专为进行非居民交易而人为创立的市场。这种类型的市场具有同国内市场相分离的特征,表现为管理当局对非居民交易予以金融和税收的优惠,对境外资金的流入不实行国内的税制、利率限制和存款准备金制度,但对非居民交易与国内账户必须严格分离,禁止非居民经营在岸业务。典型的是纽约、新加坡和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业务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全国金融环境和具体区域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现实需要与基本条件,并围绕其基本功能定位来进。在上述四种形式中,内外分离型离岸中心较符合连云港的实际情况。在连云港设立内外分离型的离岸中心,一方面便于对国内业务、在岸业务、离岸业务分别加以监管,另一方面可以较为有效地阻挡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虽然我国正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但由于境内金融市场相对封闭,监管部门经验不足和手段匮乏。离岸中心建成后可能出现套利、逃税、洗钱等活动,将对我国监管制度提出严峻考验。而采用内外分离型的模式能为我国监管制度完善争取时间。
(4)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交易主体——以日、韩、台地区为主
在交易主体方面,考虑到连云港与日、韩、台的渊源关系、连云港在新亚欧大陆桥经贸往来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以及连云港外资企业中日、韩、台资企业占相对优势等因素,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在建设初期的交易主体,可以日、韩、台地区为主,同时兼顾欧美、南亚及香港地区的外资企业。
当然,建设初期的交易主体以日、韩、台地区为主并不妨碍我们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从国际上离岸金融中心来看,离岸金融中心具有四个作用,一是离岸金融中心通过对跨国公司的集中服务,有效降低了其商业活动的成本并增加了赢利;二是离岸金融中心协助企业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为其全球投资提供机会;三是离岸金融中心实行严格的保密规定,通过信托和私人基金为企业免受不正当待遇提供法律保障;四是离岸金融中心运用各种中介机构避开繁琐的国内法规,可以协助企业进行国际税收筹划。这四个作用对我们来说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运作方式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四个作用来设计我们的“离岸中心”,使得我们的离岸金融中心能够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前来办理相关的业务。
(5)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中心区——前三岛
离岸金融中心初期考虑设立一个独立的离岸区,在物理上划定一个特定区域,进行封闭式管理。划定一个相对封闭的隔离区域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离岸业务对在岸金融体系的冲击。对于连云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所在地,我们认为可以将连云港的前三岛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区。前三岛由车牛山岛、达山岛、平山岛三个岛组成,陆域面积共0﹒321平方公里。其中,平岛距车牛山岛18﹒8公里,总面积0﹒148平方公里;达山岛距车牛山岛6﹒8公里,距平山岛15﹒1公里,总面积0﹒115平方公里,是前三岛中距离陆地最远的岛屿;车牛山岛面积0﹒06方公里,是前三岛中最南端、面积最小的岛屿。前三岛气候属海洋过渡性气候,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13摄湿度,平均降水量为906毫米,前三岛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多达80%以上。前三岛不仅适合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离岸金融中心,还可以依托前三岛港建设自由港。自由港与离岸金融中心相互支撑,将为实现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跨越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