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胃炎的成因、检测和治疗

慢性胃炎的成因、检测和治疗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致病因子经口进入胃内引起的胃炎,称外因性急性胃炎,凡有害因子通过血循环到达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炎,称内因性胃炎。(三)H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是否属于HP相关性胃炎。(三)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慢性胃炎的成因、检测和治疗

一、概念

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经常反复侵袭而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糜烂性、肥厚性胃炎。凡致病因子经口进入胃内引起的胃炎,称外因性急性胃炎,凡有害因子通过血循环到达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炎,称内因性胃炎。

二、病因

1.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食用过热,过冷,过于粗糙食物,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2.化学因素长期服用大量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另外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破坏吸烟者的胃黏膜屏障或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

3.生物因素目前研究较深入的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很多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4.免疫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与患者血中自身抗体有关。

5.其他

(1)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慢性胃炎。

(2)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干燥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较多见。

(3)胃部其他疾病,如胃癌,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

(4)遗传因素也受到重视。

三、临床表现

多数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多数为上腹隐痛、进食后上腹部饱胀、嗳气、反酸、呕吐、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四肢感觉异常等周围神经病变。

(一)浅表性胃炎

可有慢性不规则的上腹隐痛食后加重、腹胀、嗳气等,尤以饮食不当时明显,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类患者胃镜证实糜烂性及疣状胃炎居多。

(二)萎缩性胃炎

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同。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

四、临床检查

(一)胃镜检查

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检查前晚进流质饮食,检查前禁食、禁水8~12h。正常胃黏膜在胃镜下呈粉红色,光滑柔软,有光泽。检查后2h进流质饮食或饮水。

(二)组织活检

是胃炎分类和确诊萎缩性病变的主要依据。

(三)HP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可确定是否属于HP相关性胃炎。可通过尿素酶测定等方法检查。

(四)胃液分析

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五)胃肠X线钡剂检查

先后引入气体与钡剂,使受检部位黏膜面均匀涂布一层钡剂,气体则使管腔膨胀,以显示黏膜面的细微结构及微小异常。有胃肠道穿孔时禁用。

五、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病程长,分不同阶段,先浅表后萎缩,在萎缩性胃炎的情况下可以引起肠上皮的化生,不典型增生,发展成胃癌,所以要重视慢性胃炎。

(一)抗菌治疗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B型胃炎,尤其有活动性者应给予灭菌治疗。常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胶体铋剂二联或三联治疗。枸橼酸铋钾240mg,每日2次,口服28d常可获得一定的清除率。

(二)对症治疗

胃酸多者可服用H2-受体阻滞剂;胆汁反流者可服用多潘立酮或甲氧氯普胺;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可用硫糖铝等。萎缩性胃炎伴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可补充铁剂,伴恶性贫血可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低酸、缺酸伴消化不良者可给予稀盐及消化酶。

(三)手术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六、健康指导

(一)心理调节

中医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或发展。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刺激,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劳累过度。特别是气滞型的患者,更应避免情志因素导致病情加重。

(二)胃病患者应避免服用药物

1.禁忌药物

(1)消炎镇痛药:常见的消炎镇痛药有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等。此类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热等疼痛性疾病。由于它们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损伤,因此胃病患者要避免应用,倘若患者必须服此类药时,要在饭后半小时或与胃黏膜保护剂一同服用;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该马上停药。

(2)解热镇痛药:这类药常在感冒发热时服用,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去痛片等。这类药物虽然治疗感冒效果好,但它们对胃黏膜却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有胃病者在患感冒发热时,不应服用此类药物,应采用物理降温和服中草药治疗。

(3)糖皮质激素:常见的这类药主要有泼尼松、曲安西龙、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常用它们治疗急性关节炎、过敏反应、抗免疫等。由于它们易引起胃黏膜出血、胃溃疡发生。所以,胃病患者应禁忌用此类药物。

(4)抗癌药及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及抗癌药环磷酰胺等,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胃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服用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以防加重胃病,出现并发症等不良反应

2.宜在餐前服用的胃药

(1)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胃舒平)、复方三硅酸镁(盖胃平)、复方铝酸铋(胃必治)等,餐前服用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鞣酸蛋白餐前服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

(2)开胃药:如龙胆、大黄宜于餐前10min服用,可促进食欲和胃液分泌。

(3)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普瑞博思)、莫沙比利,餐前服用有利于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3.胃病患者感冒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4.患病就医时,应将胃病告知医师。

5.饭后服感冒药或者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药。

6.感冒轻者宜用中药

(三)饮食指导

1.饮食治疗原则

(1)温和饮食:是一种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消化且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

(2)低纤维质:纤维质大都来自植物性食物,在人体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麸皮、水果的皮及种子、豆类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纤维等,这些比较粗糙的物质,容易使胃肠受损,应该避免摄食。但若口腔、牙齿健全的人,能够充分咀嚼食物,并与唾液完全混合,则并不需要完全限制不吃。

(3)易于消化:食物除了纤维质不易消化外,一些动物的筋和胶不易消化。烹调方法也重要,蒸、煮、炖、糊泥状的食物,比较容易消化。煎、烤及油炸的食物不易消化。

(4)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5)以少量多餐方式供应饮食,进餐时要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6)食用无刺激性食物,既不会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组织受到损伤的食物。(www.xing528.com)

(7)戒烟忌酒,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积极治疗口、鼻、咽部的慢性疾患。

2.针对性饮食调整

(1)对贫血和营养不良者,应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高维生素的食物带有深色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液的分泌。

(2)注意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要避免引起腹部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当患有萎缩性胃炎时,可给予浓肉汤、鸡汤等味道鲜美的食物,以刺激胃酸分泌。宜饮酸奶,因酸奶中的磷脂类物质会紧紧地吸附在胃壁上,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使已受伤的胃黏膜得到修复,酸奶中特有的成分乳糖分解代谢所产生的乳酸葡萄糖醛酸能增加胃内的酸度,抑制有害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毒素,同时使胃免遭毒素的侵蚀,有利于胃炎的治疗和恢复。

(3)当口服抗生素治疗某些炎症性疾病时,应同时饮用酸奶,即补充了营养,又避免了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使抗生素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重新获得平衡,同时保护了胃黏膜。

3.慢性胃炎一日食谱举例

早餐:煮鸡蛋1个(鸡蛋50g),蛋糕50g,白粥1小碗(大米50g),酱豆腐少量(酱豆腐20g)。

加餐:牛奶(鲜牛奶250g)。

午餐:软烂饭1小碗(大米100g),蒸肉饼1小碗(猪瘦肉50g),烧细软萝卜(白萝卜200g)。

加餐:煮果子水1小碗(鲜橘汁200g),烤馒头干(面粉50g)。

晚餐肉末青菜汤面1碗(肉末50g,菠菜100g,挂面50g),红烧鱼(鲤鱼150g),花卷(面粉50g)。

加餐:豆浆250g。

全日烹调用油15g。

以上食谱含热能2170kcal(9070kJ)。

4.推荐食疗方

(1)佛手柑粥:佛手柑15g,煎汤去渣,加入大米50g和冰糖少许同煮,每日早或晚煎服1次。

(2)姜韭牛奶羹:生姜25g,韭菜250g。上食物洗净后,碎捣烂取汁,放入锅中。再加牛奶250g,煮沸,趁热饮服,每日早上或晚上煎服之。

(3)丁香姜糖:白糖250g,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至黏稠时,再加生姜碎米30g,丁香5g,调匀继续煎熬成糊状,置于洁净的玻璃瓶内密封贮存,随时食用,每次服6g,每日2次。

(4)红枣益脾糕:干姜1g,红枣30g,鸡内金10g,面粉500g,白糖300g,发面适量(用酵母发面)。①干姜、红枣、鸡内金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min,去渣留汁。②面粉、白糖、酵母放入盆内,加药汁,清水适量,揉成面团。待面团发酵后,做成糕坯。③将糕坯上笼用武火蒸15~20min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5)山楂核桃茶:核桃仁150g,白糖200g,山楂50g。①核桃仁用水浸泡30min,洗净后,再加少许清水,磨成茸浆,越细越好,装入盆内,再加适量的清水稀释调匀待用(约200g);②山楂用水冲洗干净,山楂要拍破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煎熬成汁,去渣留汁约1000g。③再将山楂汁倒入锅内,加白糖搅匀,待溶化后,再将核桃缓缓倒入锅内,边倒边搅匀,烧至茶微沸,出锅装碗即成。代茶饮。

(6)羊肉萝卜汤:羊肉100g,苹果150g,碗豆100g,萝卜300g,香菜胡椒粉、盐、醋各少许。①羊肉洗净,切成六分见方的肉块,香菜洗净切成段待用。②豌豆、苹果、羊肉、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h,再放萝卜块煮熟,放盐,香菜即成。用醋蘸食。

(7)山楂糖:山楂500g,白糖500g,熟植物油少许。①将山楂洗净,拍破,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煎熬20min,取汁,再加清水继续煎熬,这样3次取出楂汁。②将3次取得的山楂汁一起放入锅内煎熬,至山楂液稠厚时,加白糖搅匀,继续用文火熬煮至山楂糖液呈透明状时,停火,即成山楂糖。③将山楂糖倒入抹过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推平,用刀划成小块,装盆备用。每日3次,每次3块。

(8)胡椒猪肚:白胡椒15克,猪肚1个,将胡椒略打碎,放入洗净的猪肚内,并在猪肚内装入少量水,然后用线扎紧,放沙锅内小火炖至烂熟,调味后食用。每2天服1次,连服5次。

(9)鲫鱼糯米粥:鲫鱼2条,糯米50g。将鲫鱼去肠杂后与糯米同煮粥,早晚餐食用,可常服用。

(10)木瓜米醋汤:木瓜500g,生姜30g,米醋50g。上述食物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煮成汤。每2天服1剂,每剂分3次服完,可常服食。

(11)人参煨猪肚:猪肚1个,人参15g,干姜6g,葱白7根,糯米150g。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空腹温食。具有治疗胃虚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泻泄。

(12)莲子粥:莲子50g,糯米50g,红糖一匙。莲子用开水泡涨,剥皮去心,倒入锅内,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时备用。再将糯米洗净倒入锅内,加水,旺火10min后倒入莲肉及汤,加糖,改用小火炖半小时即可。作早餐或下午当点心吃。有补中燥湿、健脾暖胃、止泻敛汗、安神固精之效。适合于胃寒怕冷,遇冷则泻,睡眠不佳的患者。

(13)瑞香汤:山药120g,乌梅甘草各30g,陈皮木香各3g。将以上诸药为末,每次取适量做汤服食,每日2次。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等。

(14)桂圆石斛汤:桂圆5~10个,石斛10g,白糖少许。桂圆去壳,同石斛一起放锅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烧沸一刻钟即可,不可久煮。作点心吃,具有补脾健胃、补心益智、除烦热的功能。胃热重出现舌苔黄者,可加入洗净的竹茹6g同煮。

(15)三七玄香鸡:三七粉3g,醋玄胡15g,制乳香6g,置锅内隔水炖,水开后用文火蒸30min,取渣存汁待用;然后将鸡肉放入烧锅内,加水、盐、料酒、葱、姜适量一起煮,如吃嫩鸡,则时间不宜过长。食用时将药汁和三七粉一起倒烧锅内,稍煮片刻即可食用,吃鸡喝汤。

(16)参芪黄精牛肉汤:黄芪30g,党参15g,黄精15g,牛肉500g。将黄芪、黄精、党参装入袋中,放于烧锅内,将牛肉洗净放入锅内焯一下,然后将牛肉冲洗干净,和药袋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再用文火将牛肉焖熟,但不宜过酥。捞去药袋,放盐、葱、姜、糖适量,吃肉喝汤。食用时牛肉切成薄片为好。

(17)四汁蜂蜜饮:芜青叶200g,胡萝卜400g,芹菜200g,苹果300g,蜂蜜适量。将4种果菜择洗干净,捣碎绞取汁或入果汁机内榨取汁,加蜂蜜调匀服之。和胃止痛;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部疼痛。

(18)生姜鲫鱼汤:生姜30g,陈皮10g,胡椒3g,鲫鱼1条。将鱼去鳞,剖肚去内脏,生姜、陈皮、胡椒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肚中,加清水适量煨熟,入盐、味精等调味品,食鱼喝汤。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19)包菜汁:鲜包心菜500g,砂糖15g。包菜洗净,再用冷开水冲洗,捣烂,用纱布绞取汁1茶杯约100g,加温,调入砂糖溶化,一次饮完。清热止痛,适用于热性胃痛,对早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较好,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0)豆胆粉:新鲜猪苦胆1只,黄豆适量。将猪苦胆洗干净,黄豆装入填满,阴干,炒黄熟,研成粉,每次6g,用温开水吞下。清热止痛;适用于热性胃痛。

(21)猪肚粥:猪肚1只,粳米150g。猪肚洗净,切剁碎烂,加山芋淀粉做成肉丸子,放在沙锅内煮熟;粳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煮成粥,据食量大小取猪肚及汤与粥拌匀,温食。补虚止痛;适用于脾胃气虚,胃部疼痛。

(22)橄榄萝卜饮:橄榄10个,萝卜500g。萝卜洗净,切片,与橄榄同煮约半小时,去渣,加白糖或食盐,热服。理气止痛;适用于气机不舒,胃痛绵绵,时时嗳气。

(四)胃炎自疗保健法

胃炎自疗保健法加强按摩部位:肾上腺、十二指肠、胰脏、肝胆。按反射区——太阳神经丛、肾上腺(消炎)、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胆、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泌尿系统

1.太阳神经丛位于双脚脚底二三趾脚掌骨关节下方,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2.肾上腺在太阳神经丛下方的最深处,肾脏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小洞向下陷的感觉,肾上腺是脚底最深凹处,是一个比较难找的反射区。按摩时是找到凹陷的地方时,一压一放的方式按摩。

3.胃在双脚大趾下方第一骨头下方的凹陷处。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4.胰脏在双脚脚底内侧胃的下方,触摸时有微凸颗粒的感觉。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

5.十二指肠位于双脚脚底内侧胰脏下方与膀胱反射区上方,用手触摸时会有凹陷的感觉。请注意左脚按摩方向是由内往外,右脚按摩方向是由外往内。

6.肝胆位于右脚脚底一半上方与三四趾脚掌关节下方是肝反射区。另用手触摸时有一长条凹陷的沟是胆的反射区。

7.胸部淋巴腺是淋巴腺总开关,位于双脚脚背大趾与示趾之间凹陷处。按摩方向是由外侧往脚后跟方向推。淋巴腺中的淋巴液在人体中负责血管与血管联系,及在肠内吸脂肪和运送脂肪的工作,淋巴球更能吞噬细菌,增强抵抗力

8.上身淋巴腺位于脚背双脚内侧,踝关节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凹陷的感觉。按摩时要从外侧往内侧方向推。按摩上身淋巴腺对肚脐以上器官所有发炎现象均可达到消炎止痛效果。

(五)胃病患者什么情况下必须立即就医

(1)胃病发作时常规服药症状不能缓解。

(2)突然腹痛、腹胀、出冷汗、脸色苍白、头昏眼花、脉搏快。

(3)突然吐血或排黑粪。

(4)呕吐:每1~2d1次,发酵食物,量多。

(5)出现嗳气、泛酸、胃痛等症状,最好尽快去医院诊治,使胃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六)预防

(1)要讲究心理卫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发展与人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因此,要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伤等不良心理因素的刺激。还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2)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应变能力,减少发病机会。

(3)要注意饮食调摄。胃病患者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使胃中经常有食物中和胃酸。同时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切忌暴饮暴食,否则会破坏胃酸分泌的节律性,诱发溃疡病发生。还要注意不吃生冷、过热、过硬、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戒除烟、酒、以防刺激胃黏膜,促使溃疡恶化和复发。

(4)要防止腹部受凉。民谚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因此,要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导致胃病复发。

(5)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6)积极治疗口腔、鼻腔、咽部慢性感染灶,以防局部感染灶细菌或其毒素长期吞食,造成胃黏膜炎症。

(7)积极治疗可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全身性疾病,如肝、胆、胰、心、肾疾病及内分泌病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