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的设施 - 文化设施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的设施 - 文化设施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末,辖区实有不可移动文物65处。该馆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是成都市首批向市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其中,图书馆自建的羌族文献数据库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三期文献保障建设系统特色文献资源库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和国家民委科研项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的设施 - 文化设施

【概况】2020年,武侯区有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方志馆各1个,街道文化馆和图书馆各11个。实现区文化馆、区图书馆、13个街道和87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103个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室内面积7.74万平方米,室外面积为24.09万平方米。此外,辖区内还有四川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驻区高校图书馆4个,有四川大学博物馆、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等驻区高校博物馆3个,有国家级和省市区级文物古迹15处。年末,辖区实有不可移动文物65处。

(陈 燕 陈虹霖)

【武侯区文化馆】武侯区文化馆位于九兴大道137号武侯区综合馆3、10、11、12楼,面积约7200平方米,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其中,武侯梦想剧场位于区综合馆3楼,面积700余平方米,设观众座位300个,配套化妆间5间,可举办歌舞、戏曲、话剧等多种艺术形态的演出,是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表演的主要阵地。文化馆基本功能区位于10—12楼,有舞蹈、音乐排练厅,美术书法培训室,以及曲艺培训室、练歌大厅、非遗展厅、艺创空间等36个主要功能室,配置有更衣室、集中饮水点、休息区等便民设施。区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9∶00—20∶30,每周不少于80小时。

(陈 燕 陈虹霖)

【武侯区图书馆】武侯区图书馆位于九兴大道137号区综合馆7—9楼,总面积7509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区图书馆有阅览座席620座,藏书68.7万余册,包括纸质图书66万册、期刊报刊2.7万册、古籍100册,以及海量的数字资源。馆内规划有三国文化馆、国学馆、报刊阅览馆、少儿阅览创作馆、亲子互动馆、外借馆、盲人阅览馆、读者沙龙馆、电子阅览室、视听室、电影课堂等14个功能区。拥有智能电子导览墙、自助读者注册机、自助借还书机、电子书借阅机、电子报刊阅读机、盲人阅读机、自助视听机、自动检索机等自动化设施设备。区图书馆全年无休,每周免费开放80小时,为读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陈 燕 许 冰)

【武侯区方志馆】武侯区方志馆位于九兴大道137号区综合馆13楼,于2015年5月开馆,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收藏方志类图书、地情资料及实物等,每周一、三、五的9∶00—17∶00对外开放,免费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观、查阅服务。2020年末,区方志馆收藏有《中国名村志丛书》《巴蜀珍稀史学文献汇刊》《四川历代方志集成第四辑》等方志类图书、物品8700余册(件)。开辟“三国史志文化专区”,以三国历史文化及三国时期的地方志资源为藏书主题,收藏《三国志研究文献辑刊》《宋本三国志》《三国戏曲集成》《三国文化遗存:调查报告(成都地区)》《皇钞绘像三国志演义》等三国志文献、三国文化读物近200本。

(万雪茹)

桐梓林社区“外国专家书屋”】2020年5月,区人才办在桐梓林社区邻里中心设立全省首家“外国专家书屋”,通过图书资料让外国专家了解中国、认识成都,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促进艺术文化交流。该书屋免费提供中、英、法、德、西班牙、阿拉伯等6个语种的图书1300余册,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为外国专家查阅图书资料、获得系统全面的信息提供便利。外国专家书屋还依据不同的阅读群体,设置精英阅读区、亲子阅读区、生活美学区等不同类型的功能分区,提供不同领域的图书。书屋免费向国际人才开放,外国专家、有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凭有效身份证件均可免费借阅图书。

(徐敬国)

图225 武侯区图书馆阅览室 (区文体旅局提供)

【驻区高校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 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文献规模最大的图书馆,由文理图书馆、工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江安图书馆组成,专门建设有馆史展览馆。文理图书馆位于望江校区东区,馆舍面积16000平方米。馆藏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为主,兼及部分工程技术类文献资料,其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文字学、汉语史、经济学宗教学、四川地方文献、南亚研究、数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具有收藏优势。工学图书馆位于望江校区西区,馆舍面积13000平方米。馆藏以科技文献为主,形成能源、材料、化学化工、水资源等学科文献特色,其中高分子材料科学皮革科学与工程文献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医学图书馆位于华西校区,馆舍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色资源体系,其中口腔医学文献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江安图书馆位于江安校区,馆舍面积25300平方米,收藏以综合性、基础性文献为主。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涵盖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学科门类,2020年末,有纸质文献总量819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325个(中文113个、外文212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81.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1.8万种,音视频12.2万小时。四川大学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拥有珍贵的古籍特藏文献26.8万册,其中包括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以及相当数量的宋、元刻本;收藏大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外文图书和报刊,其中抗战时期的出版物尤为丰富。

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建于1951年,是一座以民族类文献资源为特色,包含文、史、哲、理、工、农、经、管、法等学科门类文献资源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舍包括武侯校区图书馆、航空港校区图书馆(南馆、北馆)两部分,馆舍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武侯校区图书馆8000余平方米,航空港校区图书馆40000余平方米。该馆是四川省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是成都市首批向市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中外文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纸质报刊近2000种,电子图书40020GB,电子期刊2.6万种。馆藏古籍文献2.6万册,民族类及相关图书文献30余万册,含多种文字及版本的《大藏经》《贝叶经》,清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以及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其中,图书馆自建的羌族文献数据库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三期文献保障建设系统(Calis)特色文献资源库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2003年以来,该馆全面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设有10余个专用阅览室,阅览座位5000余个,并有集中的空调阅览区,周开放时间105小时。

图226 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民族博物馆 (西南民族大学提供)

西南民族大学古籍方志馆 是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下设分馆,截至2020年末,有馆藏汉文古籍总量2.6万余册,其中善本200余种2400余册;明代善本25种360余册,如明嘉靖刻本《泾野先生别集》,其他明刻本《性理大成》《战国策》《汉书评林》等。有清代、民国地图百余种,其中比较珍贵的是清末年间的《云南全省舆图》以及西南边疆地区的地图。此外,有民国版图书文献近2万册。馆藏纸本清代、民国方志150余种,其中清代方志60余种,如清嘉庆年间的《四川通志》《华阳国志》,清同治年间的《大邑县志》,清光绪年间的《灌县乡土志》等;《崇宁县志》《灌县志》《双流县志》《邛崃县志》等民国方志90余种。新版地方志3000余册,西南地区各市县新方志,以及多种大型方志丛书,如《台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中国稀见地方志史料集成》《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宋元方志丛刊》《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边疆方志文献续编》等。此外还有近百种地方志光盘。

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馆舍落成于1986年,建筑面积7390平方米,设办公室、信息咨询部、技术部、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等6个部门。截至2020年末,图书馆有藏书102万册(含电子资源),馆藏资源以体育学、医学为重点,覆盖学院所有学科,建构形成含馆藏印刷型文献、馆藏数字化文献和馆际文献信息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体系。该馆建有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视听室,实现文献采访、编目、流通、典藏、期刊、公共查询、行政管理等的自动化,为学院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服务。拥有Web of ScienceTM、SportDiscus、知网、读秀等42个数据库,自建医学学科信息门户、馆藏郑怀贤图书等7个特色库,珍藏郑怀贤手抄稿百余册。2004年至今,该馆先后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优秀图书馆、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图书馆、全国体育院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等荣誉。

(王昌宇 刘渝西 朱琳姝)(www.xing528.com)

【驻区高校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 位于望江路19号,前身为建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建于2005年5月,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锦江河畔,与望江楼公园毗邻,总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该馆现有文物85000余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称誉国内文博界。2019年,博物馆补充完善大量文物条目,完成对部分石刻文物藏品的照片拍摄,并请陕西十月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对典藏的重要书画、织绣、唐卡、皮影以及其他民族、民俗文物共260件(套)进行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9月,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市校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群正式启动,博物馆将与自然博物馆合并,在原址改扩建的基础上打造人文、自然融合的一流开放型博物馆群。博物馆还下设有葛维汉图书馆,该馆主要收藏民国华西边疆研究文献,是国内外学者进行华西边疆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图227 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成都体育学院 提供)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 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文物馆(以1952年组建的民族研究室文物组为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该馆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4200余平方米。截至2020年末,建成展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藏族馆、苗族馆、彝族馆、白族馆、土家族馆、傣族馆、纳西族馆、羌族馆等8个少数民族馆和纺织馆、格萨尔馆、经堂馆、面具馆、特藏馆等5个专题馆。收藏有国内30余个民族的各类文物12000余件,是西部地区馆藏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的高校民族博物馆之一。经过60余年的建设,民族博物馆已成为教学科研、对外展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二课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展示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重要窗口、打造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民族博物馆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网成员单位。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 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高校内唯一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博物馆,收藏陈列展示各类体育题材文物3000余件(套),陈列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馆承担成都体育学院多门实践课程,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支撑。该馆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并拓展“文献+文物”的研究模式,对全国各大博物馆的体育文物进行调查和开发利用,开辟体育文博学、体育考古学等新的学科领域。2014年,该馆倡导发起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并获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与四川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成都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建立“校馆联盟”的沟通合作机制,为学生实践搭建实习平台。

(王昌宇 刘渝西 朱琳姝)

电影院线】2020年,武侯区有影院20家,其中外资影院3家。所属院线有太平洋院线、中影星美电影院线、保利万和院线、联合院线、武汉天河、横店院线、万达院线等。放映场所面积共66849.18平方米,银幕数量合计153块,座位合计18879个(详见表100)。全区各影院均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公益广告播放任务。

(程 曦 侯正强 吴均平)

【公益电影放映】2020年,武侯区在南虹广场、黉门街社区等19个点位,以坝坝电影的方式放映公益电影686场;在万达影城红牌楼店、卢米埃来福士店等15家影城,开展“公益电影进影院”免费放映活动,共410场。

(程 曦 侯正强 吴均平)

【院线票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影院全年营业时间缩短,票房收入比上年下降幅度较大,但仍取得5178.4万元的较好成绩,其中博纳电影城大悦城店年度票房收入831.9万元,为武侯区票房最佳影院,日分账票房长期处于成都市各影院票房前列。

(程 曦 侯正强 吴均平)

【成都市影视服务中心揭牌】2020年6月24日,成都市影视服务中心揭牌暨影视服务平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梵木Flying国际文创公园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阳,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台长李川,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瑞平等共同为成都市影视服务中心揭牌。成都市影视服务中心将通过平台系统整合成都影视行业资源要素,打通创意策划、生产制作、宣传推广、发行放映、产品IP运营的全产业链,促进影视与文旅、科技、金融、城市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签约仪式上,武侯区与成都市电影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程 曦 侯正强 吴均平)

表100 2020年武侯区辖区内电影院线

续表100

(程 曦 侯正强 吴均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