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州市各部门志主笔培训会上的讲话:文人与修志

鄂州市各部门志主笔培训会上的讲话:文人与修志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到会的都是各部门挑选出来的编写志稿的主笔,都是鄂州市的文人。有必要讲一下文人与修志的问题。有大家参与修志,是完成我们鄂州市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可靠保证。文人修志,是中国纂修志书的优良传统。他在清初文坛上名盛一时,可惜他参与编修的地方志《邹平县志》称不上名志。他致力于方志学的研究,并积极从事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清代著名文人阮元称这部志书“载录详明,体例雅饬”。况周颐称这部志书为“省志之冠”。

鄂州市各部门志主笔培训会上的讲话:文人与修志

(2009年3月)

今天到会的都是各部门挑选出来的编写志稿的主笔,都是鄂州市的文人。有必要讲一下文人与修志的问题。

一、著名文人不一定能修成名志

清代著名方志学家章学诚曾经激愤地说:“文人不与修志也”。意思是说,文人不要参与修志。如此说来,文人不参与修志,难道叫文盲参与修志吗? 这是章学诚看了《吴郡志》和《姑苏志》之后,说的一句心中激愤的话。

《吴郡志》是宋代著名文人范成大(1126—1193)修成的。范成大是宋高宗时的进士,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的《吴郡志》问题较多。一是详郡略县。在郡志里记载了沿革、城池、职官等;各个属县就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缺项,有官署而无名胜;三是人物志中不分循吏武将、忠义、儒林等类别;四是归属不当。如干将、莫邪,是传说中的宝剑,不见实物,应该列入“异闻”“仙事”篇目中去,他列入“土物”篇目之中。《姑苏志》是明代王鏊修成的。王鏊在明成化年问,参加朝廷会试第一(中了状元),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明孝宗皇帝的侍讲学士,当皇帝的老师。明武宗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名声显赫一时。他主编的《姑苏志》,第一、不合志书体例。“郡邑沿革”的历史,应该用文字记述。他用“沿革表”,许多历史事件,没有详细记载。第二、郡的历代官吏,应该记入“人物传”。他用“古今守令表”;没有留下人物的品德、政迹等史实,有损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第三、语言虚华,记载不实,不合志书的语言体例。第四、前人的碑刻,应该录下原文,他都是进行简介,丧失珍贵的历史资料。因此,章学诚看了这两部志书,心情激愤,说了上面的那句话。

今天,在座的都是各部门的文人,笔杆子。许多人在省级、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有的还编辑出版了专著。有大家参与修志,是完成我们鄂州市第二轮修志任务的可靠保证。希望大家关注《方志编纂学》,把我们的志书编成良志。

文人修志,是中国纂修志书的优良传统。但是,文人如果不研究方志学,不把握志书的体例、体裁、行文规范,就不容易把志书修好。

除了上述二例之外,下面再介绍几个方面的事例。

晋代的陈寿(233—297),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撰写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的一史。但是,他编修的《古国志》《巴蜀耆旧传》等志书,都不是名志,都没有保留下来。

唐代的颜真卿(709—785),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颜体字,一千多年来,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人称“颜柳欧苏”,被列为唐宋书法四大家之首。但是,他编撰记载吴兴的山川、陵墓、古迹、古器等的志书《石柱记》,就不被称为名志。

唐代大文学韩愈(768—824),他以散文出名。他和柳宗元掀起古文运动,扫除了六朝以来的华而不实的绮丽文风,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启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然而他编纂的地方志《潮州图经》就不出名。

北宋沈括(1031—1095),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嘉祐进士,宋神宗时,官太子中允,后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官。他精研科学,如共振现象、凹面镜聚焦、指南针磁偏角、圆的直径、弓形的高等,还研究药物和医学知识。他所撰的《梦溪笔谈》为古代科学名著。至今还有许多人阅读和收藏这部书。可是,他编纂的地方志《天下郡县图》《使契丹图钞》都没有流传下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人。隆兴年问,赐进士出身,孝宗即位,爱其文才,任枢密院编修。他才气超逸,长于诗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留下的诗九千多首,有《剑南诗稿》等存世。他编修的《会稽志》,不成为名志。

清初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浙江昆山人,清初杰出思想家、语言学家、著名学者,著有《音学五书》《五经异同》《左传补正》等学术著作。他在清初文坛上名盛一时,可惜他参与编修的地方志《邹平县志》称不上名志。

以上这些著名文人,忽视了方志编纂学的探讨,都没写出名志来,是很可惜的。

二、历史上方志家编成的名志

唐代李吉甫(758—814),与韩愈同时人物。曾任忠州刺史、西川节度副使、宰相等职。他在文学史上不出名,而对地方志颇有研究。他编纂的《元和郡县志》,在编志史上享誉很高,流传至今。

北宋朱长文(1041—1100),字伯原,少年中进士。元祐年问,在秘书省任过职,后因身体损伤,隐居不仕。因此,他官衔不显耀,文名不惊人,却对地方志研究得精通。他编纂的《吴郡图经续记》,对吴郡的历史沿革,领属的变化,吴郡的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亭馆、海道、牧守、人物、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等都作了详细记述,是一部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可供后人查阅的良志,受到了后世方志学家的称赞。

南宋时期的周应合,字淳叟,江西武宁人,出生比陆游稍晚,宋淳祐年问进士,当过饶州通判(相当于市州级副职官员)。他的官职不高,却是方志名家。南宋景定三年(1261),他纂成《建康志》五十卷。志书中有序、志、传、图、表、录等,记载了建康的疆域、山川、城阙、官守、儒学、文籍、武卫、田赋、风土、祠祀、人物,并载有建康的地图、留都录等。《四库全书》称它“援据赅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这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志书。是方志名家修的名志。

清代中期的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比顾炎武出生晚一百二十多年,曾任扬州知府、浙江按察使、广西巡抚等职。他致力于方志学的研究,并积极从事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他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修成《南昌府志》,次年刊刻成书。嘉庆五年(1800),开局编纂《广西通志》,于次年四月脱稿,共二百八十卷,成为一代著名省志。清代著名文人阮元称这部志书“载录详明,体例雅饬”。况周颐称这部志书为“省志之冠”。梁启超称赞这部志书“为省志楷模”。谢启昆在方志学理论上的成就,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我们从古代文人修志的情况,又一次体会到,人的正认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又不是头脑里固有的,只能从学习实践中得来。

三、文人修志要把握志书的体例和编纂方法

(一)构建志书的框架

一部志书构架的建立,是修志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中国古代方志学家,依照不同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不同的志书总构架。一是依据《孟子·尽心章》说的“诸侯之宝有三,土地、人民、政事”来设立篇目。这种构架称为“三宝体”。二是清代杰出史学家兼方志学家章学诚(1738—1801),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当过国子监典籍官。他提出志书按照“志”“掌故”“文征”三大部分立目。“志”包括纪、谱、考、传四部分;“掌故”包括各项典章制度;“文征”包括文献典籍资料的辑录。这种构架的体例,人们称为“三书体”。章学诚按照这种体例编修成了《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大明县志》和《湖北通志》等十多部志书。他的《湖北通志》稿中,“志”的部分分七十四卷,“掌故”分六十六目,“文征”分八集。乾隆五十九年,志稿还有一卷没有写完,与巡抚惠龄的意见不合,旁边的人又乘机攻击。他把志稿装箱离开了湖北通志馆。从此,志稿没有下落。光绪八年,张之洞任湖北总督,续修《湖北通志》,悬重金征购这部志稿,没有结果。直到民国十一年,在浙江吴兴县发现了这部志稿,以《章氏遗书》刊印出版了。

三是编年体的构架。如《左传》《资治通鉴》就是这种构架。这种构架的好处是按年、月的顺序来记述事件。它的弊病是同一件事,要在不同年份分段错综记述于其他事件之问,不易查阅。(www.xing528.com)

四是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构建的总构架。这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构建的。我们鄂州市第二届修志篇目总构架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分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大部类。自然部类包括区域位置、政区、环境、资源、人口、水利、城乡建设等篇;经济部类包括国民经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邮政、通讯、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经济开发、旅游、饮食、服务、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综合经济管理等篇;政治部类包括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司法、民政、老龄工作、人事、劳动、编制社会保障、外事、侨务、涉台事务等篇目;文化部类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传媒、档案、方志编纂、卫生、医药、体育等篇;社会部类包括民族、宗教、方言民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篇。还有卷首、人物、附录三个部分。每一篇下设若干章,每一章下设若干节,每一节下设若干目。

(二)志书的篇目设置

我们编写志书,首先要拟订好志书的篇目。篇目是搜集资料的导向,整理资料的提纲,分工撰稿的依据,总纂全书的纲领,印刷出书的目录。

一个较好的篇目,应该是主线明确,层次清晰,结构谨严,编排合理,能反映本地区、本部门的基本面貌、发展脉络、个性特色,符合志书体例的要求。篇目拟订好了,就为修好志书奠定了基础。历代方志学家都十分重视志书的篇目设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曾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指出:“确定志书的框架和篇目,是关键性的一环。”志书的篇目就是指志书各篇、章、节、目的标题目录,也称纲目、纲要、类目。

1.篇目的标题

志书篇目的标题,只用简洁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记述内容的门类,不带任何附加含义。如南宋理宗宝祐七年(1258)成书的福建《临汀志》,分建置沿革、至到、城池、桥梁、形胜、山川、户口、学校等三十三个门类。历史上称之为“定型方志”。清光绪年问的四川《射洪县志》的篇目分为二十二个门类。今天,我们编修新方志,由于语言词汇的发展变化,有时用一个词不足以标明一个门类,就用一个词组来作标题。如: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人口普查、农业机械、乡镇企业、国企改革、国内贸易等等。这些仍然是标明分类的题目。有些志书的标题,与志书的体例不合。例如,有的《文物志》中的题目为:《文物开发—古铜镜的复原复制》。这是一个新商品广告的标题;《寒溪公园两座叠压关系墓葬的发掘》,这是一个新闻报道的标题;《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公布》,这是文物管理规定的通知或公告的标题。有的《司法志》中的题目为:《反腐败从源头做起》,这是议论文的标题;《深入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制观念》,这是一条标语口号;《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这是一个总结报告的标题。还有的人用三个分句,二十多个字来作志书一个子目的标题。这类标题与志体不相吻合。

2.篇目设置的原则

第一,突出地方特色。

所谓地方特色是指所在境域与周边地区相比较而显现的。如鄂州市,同周边的黄冈浠水、咸宁、江夏等县区相比,有丰富的铁矿,可供鄂城钢铁厂生产;有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发展养殖业长江码头水深,可以停泊大、小轮船;多条铁路高速公路过境,可以发展交通运输业;等等。这些地方特色,值得我们详写。

第二,因事制宜,弃旧扬新。

客观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事物在不断涌现,旧事物在不断地消亡,新陈代谢,生生不已。志书要适应历史的发展,因事制宜,弃旧扬新。比如:上届修志有“建制沿革”、“自然环境”等篇,本届修志就可以不要了。再如工业门类、经济管理体制、劳动人事管理、招工招干制度等,本届修志就与上届修志有些区别。有些部门的机构、职能也有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对本届志书的立目,就要因事制宜,弃旧扬新。

第三,归属得当,合乎逻辑。

所谓“归属得当,合乎逻辑”,就是指大题目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一定要能够包含所领属的各个小题目概念内涵和外延之和。换句话说,就是被领属的各个小题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和,要等于大题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以《鄂州市志》第二十一篇《军事》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一篇的第二章“兵役”,下边分五节:第一节,募兵制;第二节,抽丁制;第三节,志愿兵役制;第四节,义务兵役制;第五节,预备役制。

这样立目,归属适当,也合乎事物本身的逻辑。把从古至今的几种兵役制平列地归属在“兵役”的下边。五个节题目的外延之和,等于章题目“兵役”的外延。下边再列举两个归属不当、不合逻辑的例子。

例如:《襄樊市志》卷二十六,《文物与名胜》。这个题目下设七个小目。分别是:一、古遗址;二、古墓葬;三、墓志碑刻;四、文物;五、名胜;六、近代史迹;七、文物保护。这七个小目中,第四个“文物”和第五个“名胜”之和,就等于卷《文物与名胜》的概念外延,那么,还有一、二、三、六、七这五个小目,上边卷的题目就包涵不进去。这就是归属不当,不合逻辑。

再例如《襄樊市志》卷四的大题目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下边设五个小题目:城乡建设规划、城乡建设、勘察设计与建筑施工、房地产管理与综合开发、环境保护。这五个小题目的第二个“城乡建设”和第五个“环境保护”之和,就等于大题目,那么,另外的三个小题目又归属到那里去呢? 我们认为:这一卷题目的设置应该在大题目下设两个小题目,一是“城乡建设”,二是“环境保护”。在“城乡建设”下边分设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房产管理、综合开发等子目;在“环境保护”下边分设废水治理、废渣处理、烟尘和废气处理、噪声预防管理、清扫保洁等子目,才算归属得当。

3.篇目设置的基本方法

第一,注意排列顺序。可以按事物相互关系的顺序排列。如结构顺序,可以按区划、建置沿革、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事物的发展层次从初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

第二,分类立目,要用统一的标准。

一件事物有多重属性,按照事物的哪种属性分类,要用同一标准。比如企业,如果用所有制的性质分类,就可以分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合资企业、民营独资企业等;如果按生产产品分类,可以分成钢铁企业、机械制造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纺织工业、缝纫业等。如果不采用统一标准立目,就会造成篇目混乱,排列不当。例如,有部志书的《贸易篇》,下设了市场发展、国营商业、粮油购销、供销合作、对外贸易、石油经营、烟草专卖、饮食服务八个目。这八个目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标准不统一,国营商业、供销合作是以经济性质为标准立目的,而粮油购销、石油经营、烟草专卖是以经营项目为标准立目的;二是以经济性质立目,又没有合营商业、私营商业;以经营项目为标准,则缺项更多,不合志书的要求;三是粮油购销、石油经营在上届志书中,都属于国营商业,应该是“国营商业”下属的子目。再比如:《鄂州市志·新闻传媒》篇第三章《报纸》,如果用同一个标准分类、分节,以主办单位的性质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党委机关报”,它包括《鄂州报》《鄂州日报》《鄂州大学校报》《鄂钢报》;以“行业报”分类,它包括《鄂州烟草报》《鄂州大通运报》《鄂州科技报》《鄂州声屏报》;如果以民问社团报分类,它包括《鄂州烟标报》《鄂州围棋报》《鄂州书法报》等。如果以出刊时问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日报、双日刊、旬刊、半月刊等;如果用发行方式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两类。

第三,横分门类要有限度。

横分门类,只能横分到项,不能横分到事。横分到事,就无法依时纵写,只能对具体事物作一些简介。如有的志书,在“铁路”一目下边,又分一段一段的过境铁路,如京广铁路武汉段、汉丹铁路武汉段、武九铁路武汉段,等等。这样横分,就不是横分到项,而是横分到事。

横分到项,即横分到“铁路”,下边就可以纵写。例如:何年何月何日,创修第一条铁路。铁路的起点、长度、经过的车站和终点,竣工和交付使用的时问,等等。按照时问顺序,纵写每一条铁路修筑的情况。如果横分到具体的铁路,就无法纵写事项,只能写成每一件具体事件的简介,不合志书的体例。

关于志书的编纂方法,是一个大题目,在这里,一下子讲不清楚,请大家多看有关地方志编纂专著,如《方志编纂学》等;多看中央地方志指导小组主编的《中国地方志》和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主编的《湖北方志》等期刊;联系实际,边实践,边学习,必能成为修志行家,修好志书,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修志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