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文献学者的学术活动经历

中国历史文献学者的学术活动经历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返程途经济南,应山东大学历史系邀请,作2次学术报告。自此届年会始,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至今。1992年,参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3届年会。这是两岸学者首次举办的谱牒学研讨会,该发言后发表在《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接见全体会议代表。同时,中国地方志协会召开会议,被推举为学术委员、常务理事。

中国历史文献学者的学术活动经历

1979年4月,在广西桂林参加《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教材讨论会。张舜徽先生与会,倡议并成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先生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980年5月,参加在湖北武昌举行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一届年会。

1981年4月下旬,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州师范大学)在杭州承办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协助操持会务。谢国桢、张政琅、赵守俨、朱士嘉等著名学者与会。

1982年4月中旬,到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与杨翼骧、陈光崇等参加《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分卷》审稿工作。

1982年5月初,在武汉东湖参加全国旧方志整理工作座谈会,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负责人梁寒冰主持会议,张舜徽、史念海、傅振伦、朱士嘉等与会。会中提前前往苏州,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全国首次举办的培训班——华东地区方志培训班讲课。前往苏州途中,临时被要求讲授“方志编修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取舍”问题,因资料全无,便全靠记忆在船舱里列出提纲。讲课深受欢迎。

1982年7月,参加在甘肃兰州举办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2年9月初,应邀为安徽省在滁州举办的方志培训班讲课。

1982年9月,为编写《中国历史文选》教材,赴山东大学商量编选原则和分工问题。受时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主任王仲荦先生之邀,为山东大学历史系作学术讲座。又应山东省地方志办公室邀请,为在威海举办的方志培训班讲课。

1982年9月,参与编写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撰写全部要籍介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3年6月,专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与魏得良合著)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篇幅较大、内容丰富、体例系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教育部指定为研究生考试参考书。

1983年10月,参加在河南开封举办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会上接受了主编《史记辞典》和《汉书辞典》的任务。

1983年12月,担任编委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3年,参加在江苏常州举办的赵翼学术研讨会。吴泽先生主持会议,苏渊雷等老一辈学者与会。

1983年,应张舜徽先生邀请,为华中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班讲中国古代史学史。阴法鲁、赵俪生、施丁、刘乃和等著名学者亦为该班授课。

1984年9月,在山西大学历史系讲学1个月,专讲中国古代史学史。其间还拜访了罗元贞先生。返程途经济南,应山东大学历史系邀请,作2次学术报告。

1984年12月,专著《章学诚和‹文史通义›》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3月2—5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史学史研究工作座谈会。白寿彝先生主持会议,老一辈学者陈千钧、张孟伦、杨翼骧、郭圣铭、陈光崇等与会。

1985年初夏,参加新编《黄山志稿》评审会,梁寒冰、陈元方等与会。

1985年8月,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下册,与魏得良合编,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山东大学历史系合编)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5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被推选为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主持《廿五史辞典丛书》编修工作。会议期间应南京大学历史系邀请,为全系学生作题为《中国史学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讲座。

1986年4月,整理的古籍《爝火录》(与魏得良合校)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6年9月,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邀请,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委托代办的“方志专修科”讲课1个月。

1986年,参加在宁波召开的国际黄宗羲学术研讨会,提出“应当给予学案体应有的学术地位”,得到与会者一致支持。会上结识了老一辈学者复旦大学副校长蔡尚思及中青年学者如南炳文、陈祖武、毛佩琦等和美国学司徒琳。

1989年9月,参加在上海嘉定召开的庆祝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成立十周年暨嘉定学术文化研讨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自此届年会始,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至今。

1990年3月,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评介》(3卷本)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0年初夏,在西安参加《两唐书辞典》第一次编委会。其间,应陕西师大历史系邀请作学术报告,题为《汉魏六朝地记与隋唐五代图经》。

1990年11月,《方志学通论》由齐鲁书社出版。

1991年6月,主编《史记辞典》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1年,《方志学通论》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年,参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办的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3届年会。期间与匡亚明先生会面。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7月,《文史通义新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4年秋,应海宁市政协邀请,赴海宁为纪念谈迁诞辰400周年作题为《谈迁的生平和在史学上的贡献》的学术报告。

1995年,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1996年3月,《章学诚评传》(与叶建华合著)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6年初夏,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在扬州召开谱牒学研讨会,在会上作题为《关于谱学研究的几点意见》的发言。这是两岸学者首次举办的谱牒学研讨会,该发言后发表在《历史研究》1997年第5期。

1996年5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蔡美彪、林甘泉与会。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南海接见全体会议代表。同时,中国地方志协会召开会议,被推举为学术委员、常务理事。

1996年8月,《章学诚评传——独树一帜的史学评论家》(与仓晓梅合著)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11月,主编的《汉书辞典》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年8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会,这是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评奖。由王忍之同志主持,历史、地理外,社会学天文法律方面均有专家到会。

1997年11月,《汉书辞典》获第二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

1997年,《文史通义新编》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8年6月,应台湾中兴大学邀请,前去参加海峡两岸史学史研讨会,同行者有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吴怀祺、陈其泰和复旦大学张广智。会上作题为《辨伪学家胡应麟》的发言。

1998年9月,参加在山西太原举行的三晋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9届年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

1999年12月,应张世林先生邀请,为其主编的《学林春秋》撰写了治学经历《我与中国史学史》。该书由朝华出版社出版。

1999年,《章学诚评传》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0年3月,论文集《史家史籍史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5月11—12日,参加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续修志书研讨会。会上印发了《千锤百炼著佳章》一文。

2001年7月7—8日,参加在浙江义乌举行的《义乌市志》篇目专家评议会。

2001年9月,参加在甘肃兰州举办的陇右典籍与西北文化研究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2届年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1年秋,赴韩国作学术交流,并在忠北大学作题为《章学诚的教育思想》学术演讲。

2001年11月15日,在浙江绍兴参加纪念章学诚逝世200周年座谈会。

2001年12月20—21日,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

2002年9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扬州举办方志培训班,应邀前去作题为《关于上一轮修志的经验与教训》的讲座。

2003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组织在浙江绍兴举行的章学诚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持大会学术讨论。该研讨会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和绍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

2003年10月,专著《方志学通论》(修订本)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2003年10月,主编的《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12月6日,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为该院文献学专业学生作讲座。10日,受邀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博士生和硕士生讲《读书与治学》。(www.xing528.com)

2003年12月26日,参加《永嘉县志》首发式及“文化楠溪江建设与地方志工作恳谈会。

2004年4月,参加在浙江宁海召开的胡三省诞辰775周年纪念会。施丁先生等与会。

2004年5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徐州市举办全省修志人员培训班,应邀前去作题为《如何修好新一轮志书》的讲座。

2004年9月17日,参加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徽学与明清安徽典籍研究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5届年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4年10月14—20日,全国军队修志骨干培训班在山东威海举办,应邀前去作专题讲演。会议由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葛东升中将主持,全国省、市、自治区军队修志骨干500余人与会。

2004年11月,再次赴韩国作学术交流,并在忠北大学作题为《中国的传统史学和史学传统》的学术讲演。

2005年8月,应宁夏军分区参谋长孙生玉邀请,前去参观访问。为宁夏地方志办公室和宁夏社会科学院作《关于新一轮志书如何编修》的报告。当得知宁夏地方志办公室老主任吴忠礼先生亦主张应当按传统编修方志时,感到非常高兴,称在大西北找到了知音。据悉,宁夏的二轮修志全部按传统范式编修。

2005年10月28—29日,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与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合办,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包括大陆与台湾)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北京大学张芝联先生到会并讲话。2005年10月,专著《仓修良探方志》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10月,整理的古籍《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5年11月25日,参加浙江上虞市道墟镇举行的章学诚半身铜像揭幕暨章学诚纪念室落成仪式,并作讲话。

2006年2月,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评介》(新版5卷本)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的多为全国著名专家学者。

2006年清明节前后,应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洛阳大学邀请,先后前去讲学。

2006年5月,为宁波大学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期方志业务培训班授课。

2006年5月,在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举办关于家谱的讲座,这是该书院首场学术讲座。

2006年10月,参加在江西上饶举办的朱子学与上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7届年会。

2006年,《文史通义新编新注》获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与2005年度中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会评定)。

2007年3月13日,与夫人陪同韩国忠北大学崔秉洙教授夫妇至绍兴道墟镇章学诚纪念室参观。

2007年5月17日,参加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杭州召开的《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周年座谈会。

2007年10月11日,参加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华典籍与云南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8届年会。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10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7年11月3—5日,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全球视野下的史学:区域性与国际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从中国方志传播邻国的遭遇看不同区域民族关系发展特性》学术报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会。

2007年,应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陈强邀请,赴广州市、肇庆、中山、深圳等地参观访问。在广州、深圳作了讲座,内容主要为胡乔木同志的方志理论,并谈了方志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膨化”现象。

2008年4月12日上午,在山东“大众讲坛”举办“家谱漫谈”讲座。会场座无虚席,互动频频,提问踊跃。《齐鲁晚报》于会前采访,以“国学大师仓修良漫谈家谱”作了推介,讲座之后又以“五百年前未必是一家——仓修良教授漫谈家谱”为题作了报道。

2008年5月26日,在江苏省泗阳县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中,作题为《看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公益性学术报告。

2008年10月18—20日,参加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的出土文献与巴蜀文献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9届年会。

2008年11月2—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二轮修志及年鉴编纂高级研修班”上(浙江图书馆教育中心主办),作题为《方志体例传统与创新》的讲座。

2008年,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文化中国人才计划”讲习班讲授“历史上的二司马(司马迁司马光)”,共讲课5次。

2009年4月21日,江苏省苏州市举行隆重的捐赠仪式和“仓修良捐赠书籍陈列室”揭牌仪式。时任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捐赠证书,并对此义举给予高度评价。

2009年9月,专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10月27—28日,参加在山东高密市举办的高密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0届年会。在庆典会上,作为优秀会员受到表彰,当选首届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员,并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2010年4月17—18日,参加在浙江嘉兴召开的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研讨会。

2010年5月28—30日,参加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海宁两地召开的“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王国维全集》发布会。

2010年7月,主编《中国华东文献丛书华东稀见方志文献》(50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2010年11月24日,参加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浙江方志》创刊25周年座谈会,提出“用海纳百川的精神来办好学术刊物”。

2011年5月13日,参加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杭州召开的《浙江通志》卷目专家论证会。

2011年6月22日,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纪念张舜徽先生100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2届年会。会议由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2011年7月29日,应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邀请,前去参加《前四史全注全译》书稿鉴定会。参加者还有傅璇琮、安作璋等。

2011年9月14日,参加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上海图书馆、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发布会暨地方志整理出版座谈会。

2011年10月13日,参加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浙江)地方志学术研究中心建设汇报(论证)会。

2012年9月12日,应邀参加由国家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南京图书馆稀见方志丛刊》新书发布会与地方志整理工作出版座谈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南京大学茅家琦、复旦大学邹逸麟等专家学者。

2012年10月19日,《钱江晚报》专栏报道《仓修良:治史之乐》。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宁波大学参加“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的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主题发言中反复强调史学工作者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上那些把历史戏剧化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强调专业史学工作者要积极地引导史学在社会上的走向。复旦大学张广智、华东师范大学朱政惠、南开大学乔治忠、《史学月刊》主编李振宏、宁波大学钱茂伟、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戴晋新、清华大学彭刚等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2013年1月,专著《方志学通论》(增订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6月18—19日,在江苏常熟参加《常熟市志》评审会。在讲话中,阐述了关于二轮修志体例的观点,对《常熟市志》按照贯通古今的体例进行编修给予肯定,对志稿质量给予较高评价,认为这部志书经过进一步修改打磨,很有希望成为精品良志。此前,曾多次赴常熟对《常熟市志》编纂进行指导。

2013年10月6日,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成立30周年纪念座谈会。作为张舜徽先生生前旧交,回顾了张舜徽先生倡导创办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以及华中师大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往事,并对文献学研究所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寄予厚望。与会的还有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大资深教授老校长章开沅,华中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黄晓玫,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等。

2013年10月27—28日,参加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中国史学史的基础建设与前沿探索”学术研讨会暨“杨翼骧先生逝世10周年纪念会”。来自海内外数十所高校、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及《光明日报》、商务印书馆等国内知名文化出版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

2013年,参加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正副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

2014年1月2日,在杭州唐云艺术馆参观“文脉——浙江文化老人档案展”。部分手稿以及小学、初中的毕业证书在现场展出。次日,《钱江晚报》以《在湖畔,邂逅文化老人文化故事》为题报道了此次展览。

2014年3月,《方志学通论》(精装增订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6月,在南京市江宁区参加《江宁区志》终审会。此前,曾多次赴江宁对区志编纂进行指导,早在2006年12月江宁的首期修志业务培训班上就主讲了《方志史略及上一轮修志“得”与“失”》。

2014年10月12—15日,参加镇江中学60周年同学会。《镇江日报》以通栏标题《光彩人生一甲子,寻根母校百感恩》作了报道,10月27日的《京江晚报》以《善取不如善弃,治史贵在求真》为题对先生作了专版介绍。

2014年11月15日,在宁波大学参加“浙东文献与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作题为《浙东文献的当代价值》的主题报告。台湾东吴大学黄兆强、杭州南宋史研究中心何忠礼等6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

2015年3月,参加在湖州南浔举办的历史文献研究会正副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

2015年4月,《二十五史警句妙语辞典》(增订本)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11月12—18日,在福建武夷山参加朱子与朱子学文献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6届年会。期间还参加了“朱子文化节”活动。

2017年4月28日,向江苏泗阳县图书馆捐赠杭州出版社影印文澜阁《四库全书》一套,共计1559册,价值60余万元,为江苏县级图书馆首次收藏。先生作“《四库全书》前世今生”专题讲座。多年来,先生多次向家乡图书馆捐赠图书5000余册。

2017年7月,《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由商务印书馆再版。

2017年8月,《谱牒学通论》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