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院士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杜威也是对教育心理学独立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第三节 教育理学历史发展与新动向

教育心理学独立于20世纪初期,其标志是美国著名学者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1903)。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建立时间只有百年历史,但孕育这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却有两千多年的长期积累。

一、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沿革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实际上是心理学与教育紧密结合并逐步形成一个独立分支的历史。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点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罗马时代。近代西方教育思潮、政策以及新科学建设运动的高涨,为促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条件。

在古代,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等先贤在论述教育问题时,便提出了具有丰富而深刻内涵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其中所总结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闪耀着光辉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古希腊时期涌现出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的思想和著作更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西方中世纪宗教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想,均对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8世纪以后,近代西方教育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均十分强调将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夸美纽斯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天性塑造人。赫尔巴特更是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他所建立的“四段论”教学体系(即将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实际上已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体。赫尔巴特还率先提出,教师是人类的一种神圣职业,而教师要从事这种神圣的职业必须具备两门基本的知识:一门是伦理学,另一门是心理学。即要求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要高于其他人,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心理。正因为如此,1792年世界上第一所培养教师的专门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时,在课程设置上建立了心理学门类。此外,许多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如裴斯泰洛齐、卢梭等人也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完成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需要,西方掀起了一场“新科学建设”运动,以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科学的诞生,为教育心理学的独立起到了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这位被誉为“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这门实验新科学的正式创立。冯特本人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学问题,但是他培养的许多著名学生中却有几人为创立教育心理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德国的梅伊曼、美国的霍尔、卡特尔和贾德等人以及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和《实验教学论》这两本著作,几乎囊括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全部内容。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霍尔,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并从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对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化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院士卡特尔,从心理统计和测量领域开创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二)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发展时期

20世纪初,美国的几位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领导人如詹姆斯杜威,为心理学研究转化为教学原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詹姆斯是美国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他出版过至今影响深远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原理》,同时作了一系列名为《与教师对话》的报告,探讨了心理学在教育儿童方面的应用问题。詹姆斯认为,实验室中的心理学实验通常不能告诉我们怎样有效的教育儿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是要超越学生的知识与理解力水平,以便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世界。

杜威也是对教育心理学独立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于1894年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第一所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发展自己的实用主义教育革新思想。杜威强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反对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育;重视学生对于环境适应能力;提倡应该成为反思性的问题解决者。同时,他提出,不分男女不论种族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基础的人都应该获得完整的平等的教育。这种民主平等的思想在20世纪初期是很少见的。

但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是世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才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真正标志。有学者在评价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时指出:“动物学习的心理学——更不必说儿童学习心理学,过去与现在首要的问题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桑代克的观点,或者是对他的理论稍作修改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美国心理学家,似乎都或明或暗地将他的理论作为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他的观点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长达半个世纪。

桑代克既是实验心理学家,又是教育测量学家,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学家。他一生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语言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学习理论和动物智慧、教育行政等内容。在教育心理学上,桑代克主要致力于学习心理学的实验室研究,并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联结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人性问题、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这样四大块。

独立之初的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自然科学化,把教育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并且要在“硬科学”中取得一席之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心理学家纷纷走进实验室,发展了各种实验技术,更多考虑的是为理论研究服务。”[2]在20世纪20年代,从动物实验和人的学习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形成了不少像联结主义、强化理论、完形主义、机器教学等理论学派。同时,教育心理学广泛吸收了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有关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充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一批教育心理学家走出实验室,投身于教育实践,将教育心理学的实验原理运用推广到教育实际部门,在教育工作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受当时西方的影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也有了相当的发展,涌现出了以维果斯基、聂恰耶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世界级学者。

(三)成熟、繁荣时期

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繁荣时期,也是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一方面,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国际社会竞争、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特别是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各国纷纷开展了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日本等国进入了一个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部产生了多种理论学术流派、教育实验模式和教学技术模式,以斯金纳、布鲁纳罗杰斯、赞科夫等为杰出代表的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发起了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体系出现了很多新的进步。其主要标志是:(www.xing528.com)

①研究内容日益集中,学科体系逐步稳定。目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十分明确,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以学习和教学心理学为主体的学科体系。

②理论观点之间分歧冲突日趋缩小,相互融合吸收。联结主义逐渐上升发展为强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乔姆斯基所领导的认知革命运动,虽然以新的视角来理解学习的发生,但是,认知心理学也延续和发展了行为主义的许多内容。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出现了一个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发展格局。

③更加重视结合教育实际,积极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④教育教学技术心理学的研究异军突起。在20世纪60年代,机器教学、程序教学为教育心理学的技术化提供了时代性机遇。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知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基于新技术的人性化学习与教学活动技术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所有学科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应时刻关注教学方法与研究手段的最新动态,出现了远程教育方面的心理技术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心理学又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研究主题来看,布鲁纳曾精辟地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重点发展趋势,即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范式来看,认知心理学是当前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前沿性主战场,是衡量一个国家心理学科发展水准的重要指标。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和人工智能研究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把心理学的重心带进了更深、更新的对认知活动的重视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主要是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来研究教材的选用和课程的安排,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行为主义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科和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这些理论和方法在能力主义教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8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的教育观点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逐渐被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所代替,而奥苏伯尔的理论则又被维特罗克和梅耶等人的“学习生成过程模式”所发展。世纪之交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又对认知结构观点有了新的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当前的研究重点而言,从实验室研究到教育现场实验研究以及教育促进研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又一特点。当前的认知心理学更注重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加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研究,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研究重点主题是元认知、社会认知、各种认知策略、认知风格、认知技能的获得、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等,而揭示认知结构变化规律,探索学习者知识和技能获得的内在心理机制,则又成为新的研究重心。同时,关注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的心理学引进自西方,传统文化中只有心理学思想而没有心理学科。1889年颜永吉翻译的第一部汉译著作《心灵学》在我国出版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作为学科建制的中国心理学出现于20世纪初期,1902~1903年随着新学制的建立,清政府在同文馆和师范馆中开设心理学课。1907年王国维翻译《心理学概论》。1920年东南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中国心理学会于1921年成立。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籍是1908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学者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于1926年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一书(由陆志韦翻译,中文译名为《教育心理学简编》)。潘菽(1935)、肖孝嵘(1940)也先后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教材。我国学者在汉字识字、数学等学科教学心理和心理测试方面,进行了不少享有一定声誉的科学研究。1928年,在蔡元培等学者的倡导下,创建了心理研究所,抗日战争之前全国已有十多所大学设有心理系。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于1949年11月即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很快地设置了心理学研究机构,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1950年6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处,1951年中科院心理所成立)。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心理专业,各高等师范院校先后设立心理学教研室,将心理学列为师范生的必修课。

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学院等四所高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培养了一批心理学专业人员。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与17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个师范院校协作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心理学会也成立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同时制定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五年研究计划,促进了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开展。

1962年由国家科委、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制定《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心理学也提出了十年规划方案。此后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专业队伍、刊物和教材的出版等各方面都显示出了初步繁荣的景象,1963年出版的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标志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心理学的发展一样,度过了恢复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走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心理学虽未摆脱其在国内众多学科群中的“小学科”地位的角色形象,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艰辛重建和努力探索,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长足进步和斐然成绩,曾在神州大地上掀起过一场不小的“心理学热”。近20年来,中国心理学不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日益缩小着与国际心理学研究水平的距离,而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科研课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学习动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日益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学者在教育心理学改革研究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改理论和实验模式、杨玉英的“素质教育的心理学理论、实践和技术的综合研究”等,均相当引人注目。我们完全可以说,目前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空前繁荣,今非昔比,国内的研究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研究的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也体现出中国特色,对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实质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