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优势和地位

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优势和地位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加坡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在证券市场管理方面,新加坡同样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监管措施,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证券市场能够有效地筹集资金以发展经济,对于新加坡经济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新加坡的证券投资行业在20

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优势和地位

(一)新加坡证券市场的概况

1.新加坡的经济概况。新加坡共和国通称新加坡,旧称为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移民社会,促进种族和谐自然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重工业方面,主要包括了区内最大的炼油中心、化工造船电子生物制药机械等,拥有著名的裕廊工业区。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在40 余年内迅速转变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新加坡是全球富裕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

从20 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加坡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90年代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 ,加速向海外投资。2004年至2007年之间,实质GDP平均增长7%,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跌至1.1%,多个行业遭受冲击。对此,政府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升投资者信心。

根据新加坡在2013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主要由于外需疲软,2012年经济仅增长1.3%,低于2011年的增长5.2%;对外贸易增长1.1%,远低于前一年的增长8%。2012年 GDP (国际汇率)预计将达到2700 亿美元,人均GDP为50 323美元。新加坡贸工部和国际企业发展局预测,2013年新加坡经济增长1%至3%,非石油类本地产品出口增加2%至4%。贸工部说,虽然外围宏观经济环境有所改观,但全球经济增长仍可能疲软。新加坡也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收紧外籍劳工政策,促使企业提升生产力。

在新加坡的经济体系中,服务业在新加坡经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占GDP约3/4,主要产业包括批发零售业(含贸易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金融服务业、膳宿业、其他共六大门类。批发与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与通讯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服务业的四大重头行业,其中批发零售业由于包括贸易在内,因此份额最大。新加坡商务服务业则包括不动产法律会计、咨询、IT服务等行业。交通与通讯行业,包括水陆空交通及运输,也包括传统的邮政服务和新兴的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则包括银行、证券(股票债券期货)、保险、资产管理等门类,可以说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2.新加坡证券法律的概况。新加坡证券市场基本法规有《证券业法》(SIA) 、《公司法》 (Company Act) 、1986年的《证券业规则》 (Securities Industry Regulations)与新加坡《证交所规则》 (Rules and By⁃Laws Regulation of Stock Exchange of Singapore) 。

新加坡国会于2001年10月5日通过了其金融管理局提出的《证券暨期货法》 (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SFA) ,该法首次将该国原有的证券业法、期货交易法、交易所法以及公司法部分条文等并入同一全新的法律之中,以适应因经济全球化和各方面的创新发展而重新调整的监督管理架构

《证券暨期货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为反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对电子交易系统及招揽新加坡人前往投资之海外交易所,赋予“认可交易系统提供者”以法律地位。

(2)为降低遵守法规的成本,引进证券暨期货中介机构的单一发证架构,未来中介机构只须持有单一证照,便可从事执照上登记的各项业务,并特别规定财政部长可随时发布政府公报方式,增加各中介机构可从事业务的范围,这是一种弹性的监理方式。

(3)强化揭露的管理原则,证券暨期货法规定发行公司的公开说明书需要先向公众出示两个星期后,才能送交金融管理局登记。此外,如果投资人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未来持股发生变化时应当在两日内通知新加坡交易所。

(4)首次规范所有从事证券暨期货的交割结算机构均应先获得金融管理局的核准,才能开始营业。如交割结算会员发生无法偿付的情况,提供一个例外管理机制,以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现行作业方式,同时降低此类事件对市场的冲击。

(5)允许设立仅对专业机构投资人发行的集合投资计划,并豁免应当提供公开说明书的规定,改为适用较为宽松的法律规范。

(6)允许外国基金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直接向新加坡人募集资金。

(7)在符合重大及合理且可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对影响新加坡金融市场的海外罪行,赋予金融管理局治外法权

(8)证券暨期货交易法赋予金融管理局对以下两种行为以管辖权:①在新加坡境内从事海外上市交易的证券及期货契约行为;②在新加坡境外交易但是在新加坡境内上市及交易的证券暨期货契约行为。

(9)应当注意的是,2009年1月19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证券暨期货法及金融顾问法两项法案的修正案。此次修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本市场的授权与行为规则;②挂牌的REITs与企业信托的实质单位持有人、信托管理人的申报架构;③上市公司的实质股东、CEOs、董事的申报架构;④处置市场不当行为的执行架构;⑤从事 REITs 与企业信托的架构;⑥从事市场创新的弹性规范;⑦其他,如主管机关对市场与结算机构的监督权等。

3.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监管概况。作为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新加坡,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与它有一个健全的金融监管系统及有效的监管过程息息相关。在证券市场管理方面,新加坡同样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监管措施,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证券市场能够有效地筹集资金以发展经济,对于新加坡经济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新加坡证券监管体制的特点。新加坡的证券投资行业在20 世纪50年代就开始起步,进入20 世纪9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允许外国金融机构投资本地区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使得新加坡的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由于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实施的是混业经营和合业监管的体制,这使得新加坡的证券监管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新加坡对其证券市场的监管采用的是政府集中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专门设立主管部门对证券发行、交易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的一种证券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参与和干预证券市场的活动,国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专门的政府机关作为证券主管机构,由其代表国家对证券市场依法行使全面的管理职权,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动新加坡向地区性、国际性证券交易中心迈进。新加坡交易所(SGX)就是一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新加坡金融监管局作为新加坡的中央银行,对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实施统一监管。

其次,在监管体系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证券机构的日常性监管交由相关的证券行业协会负责。形成“政府监管——市场约束——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最后,严格的市场准入及严厉的处罚措施。在新加坡,任何公司或企业的证券要在交易所上市必须得到证券行业委员会的许可,同时还对上市公司须具备的条件做出了严格的限制;《新加坡证券业法》对违反该法规的行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除采用罚金制外,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最高可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采用并罚制。

(2)新加坡证券监管的主要机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成立于1971年,同时具有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两大职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以及负责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进行监管。由于新加坡的金融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因此在金融监管局的统一监管下证券署负责对证券行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同时,其下设的监管政策署、法律服务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则在提供政策与法律服务支持、市场风险监控与管理等方面与证券署联合展开监管工作。

新加坡交易所(SGX)是亚太区首家把拥有权和交易权分立,并把证券和衍生商品集于一体的综合交易所,在吸引国际投资者以及灵活应对证券市场变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新加坡交易所成立于1999年12月,是由前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ES)和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合并而成。其证券交易活动由其下属的两家子企业——新加坡证券交易有限企业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企业共同负责管理。它致力于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场所,并且是亚洲区域内最为国际化的证券交易所。

新加坡证券行业委员会是新加坡财政部于1973年根据《证券行业法》设立的,兼具《证券行业法》的执行和咨询机构的双重职能。通过发行行业准则对证券交易所会员和上市公司进行约束,发挥监管证券市场的作用,其与新加坡交易所之间属于非正式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新加坡的证券监管机构之间,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关系网,具体见以下新加坡证券管理架构图。

新加坡证券管理架构图

(二)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地位

1.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新加坡交易所,即Singapore Exchange,简称SGX,是亚太地区首家集证券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于一身的股份交易所。它是一家会员制的公司,其成员公司由证券经纪人成员组成。其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由其下属的两家子公司——新加坡证券交易有限公司和中央托收私人有限公司——共同负责管理。

新加坡证券交易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事实上,早在1819年,英国殖民统治者就组建了一些股份有限公司,并出现了通过股票交易进行的公司所有权转让的活动。由于和马来西亚的特殊关系,在1973年5月以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证券市场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初,随着橡胶业和锡矿业的先后兴起和发展,新加坡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从而促进了新加坡股票市场的拓展。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为了规范证券交易市场的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15家证券经纪公司于1930年6月23日联手组建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第一个证券交易组织,即新加坡证券交易商协会。自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企业开始将各自的股票在两地联合挂牌交易。

至1959年7月28日,新加坡证券交易商协会改名为马来股票经纪商协会,并在此基础上于1960年正式建立了“马来亚证券交易所”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自开设一个交易大厅,并用直线电话进行连接,使之成为一个两国共同操作的单一全马来亚股票市场。

SGX的前身为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ingapore Exchange Limited,SEX) ,它成立于1973年5月。1999年12月,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与成立于1984年9月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MEX)合并,成立了现在的SGX。2000年6月1日,美国证券交易所与新加坡交易所签下备忘录,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可以交易美国的证券投资基金。2000年7月1 日,新加坡开放门户,接受外国证券商营业执照申请,吸引了世界各大证券商及金融机构到新加坡开办证券行。(www.xing528.com)

2.当前新加坡证券市场的地位。2000年11月23日,SGX成为亚太地区第一个通过公开募股和私募配售方式上市的交易所,也成为继1998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和2000年6月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后,亚太地区第三个上市的交易所。同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还是全亚洲首家实现全电子化及无场地交易的证券交易所,它致力于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健全、透明和高效的交易场所,帮助他们实现在新交所融资和投资的目标。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是一家国际性的交易所,目前,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这里挂牌上市。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以新加坡作为融资平台,很多企业在新加坡本地并没有任何业务运作。截至2010年11月底,新加坡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777家,其中主板市场共647家,凯利板市场150家,两个市场总值7785亿新元。其中,来自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数达154 家,市值达38304亿新元。

(三)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特点

与亚洲其他的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有七大特色:

1.管理完善,法律体系健全。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建立在健全、高效的法律和司法框架之上。新加坡是获得“ AAA”评级的少数亚洲国家之一,且其司法体系在政治经济风险顾问公司开展的调查活动中,被评为亚洲最佳司法体系之一。国际商事合同争议通常会在几大主要国际机构和全球规则制定机构(包括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的主持下解决。

此外,新交所保持着以市场为导向和以披露为基本的严格监管机制。新交所认识到,良好的企业治理对市场诚信至关重要,因而努力引导其市场率先落实最佳监管实践。这些都有利于那些寻求树立良好公司治理形象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新加坡上市企业能获得投资者更多的信心,并提升公司的知名度。

2.上市条例非常灵活。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只在新加坡上市或在新加坡和其他市场同时上市。对于注册地和业务运营地点,新加坡交易所都不做要求。企业也可从三个会计标准,即新加坡公认会计原则、国际公认会计原则及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选择其一。此外,上市企业可自由选择股票交易货币及会计报表货币。

3.工业类企业所占比例大。截至2013年12月,共有775 家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其中工业类上市公司达到了279 家,占所有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41%,具体数据详见下图。同亚洲其他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对工业类公司更为青睐。

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业行业分类特征图

资料来源:新加坡交易所 (2013年12月)。

4.证券相对流通性强。同亚洲的香港、东京交易所相比,新加坡交易所规模较小,但股票却有更佳的流动性,特别是具有中资企业背景的股票流动性更佳。相对于亚洲其他证券市场,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交易值与市值之比更大,上市挂牌中国公司的换手率普遍高于其他企业,具有“中国效应”。

5.外国企业比重高,国际化程度高。新加坡证券市场是一个更为开放和国际化的市场。新加坡交易所是一个区域性交易所,它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这里挂牌上市。截至2013年12月,外国企业占了总上市公司的38%(约294家) ,具体数据详见下图。

新加坡交易所与世界各主要交易所市场结构比较图

资料来源: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2013年12月)和新加坡交易所(2013年12月)。

6.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这些机构拥有众多的投资专家、基金经理,以及各类专业投资分析员,市场相对有效成熟。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网站2002年公布的数据,新加坡国内的基金总额达到了3440亿新元,国内外的基金经理达到了695名。

7.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增发融资。新加坡证券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在信息披露完全的条件下,已上市公司增发融资相对容易。这对于国内一些快速成长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及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而言,更有吸引力

(四)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优势

1.法律体系健全。新加坡交易所(SGX)是一个管理完善和高效的证券市场,它拥有着健全的法律体系。也正因此,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于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抱有更多的信心。在SGX上市有利于使那些希望树立良好公司治理形象的企业通过上市,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目前,来自中国的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占其境外上市公司总数的40%以上,中国企业已经成为新加坡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是目前亚洲第三大金融中心,新加坡股票市场也是亚太地区最为国际化的市场之一,在770 多家上市公司中,约有40%来自新加坡境外。东南亚的批发债券发行有70%在新交所上市,吸引了众多关注具有公认、受监管优势的交易所的国内外投资者。

从数字上看,这一比例无疑是本区域各个资本市场中最高的,因此新加坡交易所吸引了很多国际基金经理对新加坡上市企业的关注。新交所拥有世界一流的联通能力,不仅扩大了交易范围、加快了交易速度,还提高了安全性,令其在全球交易所中出类拔萃,并吸引到了Bumitama Agri、Global Logistic Properties、和记黄埔、诗董橡胶和Vard Holdings等国际发行人。

此外,SGX还拥有超过250名投资分析专家以及超过1500名专业基金经理的专业队伍,这些专业人士也使得在SGX上市的公司更易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广阔的发展机会。

3.上市标准市场化。SGX的股票市场有着开放、透明且较为确定的上市条件。它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设计市场化的上市标准,有利于那些属于新兴但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上市融资。事实上,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企业来说,SGX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在SGX上市融资,可以选择新元、港元或美元;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计量币种,也可以选择新元、美元或人民币。目前,在新交所交易的外币有美元、港元、日元、澳元等。

自2006年1月起,SGX已全面废除法定股数及面值(部分外国公司保留面值) ,非常灵活。此外,企业在上市前后都可与SGX联系,及时了解上市前后的相关规定,并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各方面来看,新交所市场化的上市标准有利于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高效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4.上市条例灵活。SGX拥有着灵活的上市条例。企业可以选择发售新股和由股东出售原有股份的方式,可以从三种会计标准——新加坡公认会计标准、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公认会计原则——中任选其一。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只在新加坡上市,或在新加坡和其他市场同时上市。上市企业可以选择股票交易的货币币种与会计报表货币币种。此外,对于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和业务运营地点,它都不做要求。

5.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居于全球市场前列。新加坡是全球海运和物流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燃料补给港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全球最大的船运和离岸服务相关公司也纷纷将总部设在新加坡。此外,新加坡的大宗商品和资源市场交易活跃,而上市平台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所谓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即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 REITs,它是指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与我国信托纯粹属于私募性质所不同的是,国际意义上的REITs在性质上等同于基金,少数属于私募,但绝大多数属于公募。REITs既可以封闭运行,也可以上市交易流通,类似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

在亚洲,新加坡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国家。1998年7月,SGX审核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设立REITs,旨在增加市场投资品种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在新加坡货币管理主导下,新加坡的 REITs 法律框架基本成型,并于2002年7月由嘉德置地发行了首只嘉茂商产信托基金,之后新加坡的REITs市场获得了较大发展,走在亚洲REITs市场的前列。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19只REITs在SGX上市交易,涉及市场资金超过250亿元。与亚洲其他市场相比,新加坡的REITs市场发展灵活,富有弹性,呈现出强烈的本地化特色。

近年来,新加坡的商业地产出现明显的REITs化趋势。以前,新加坡的大型办公楼和购物中心很少有机会转手,但从政府逐步放宽REITs条例后,交易开始逐渐活跃。目前,已经在经营购物中心的REITs管理公司不断通过收购新的购物中心增加租金收入。按照这个趋势,新加坡今后很有可能将会有更多的购物中心REITs化,这其中就包括为新加坡人所熟知的滨海广场、世界城等。从这一点来看,SGX为中国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6.上市后服务新颖。所有企业在上市后仍然需要与投资者经常沟通,保持密切的联系。为满足这一方面的需求,SGX先后推出了几项新颖的上市服务,包括安排上市企业全球路演、定期组织投资者交流会以及全球首创的由交易所发展的研究计划。通过这些服务,上市企业得以在国际资本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关注度,也使投资者了解和认识在新加坡上市的优秀企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7.强大的亚洲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新加坡是全球货币和衍生品交易中心,令国际投资者和交易者仅在一个地方便可高效管理其投资和交易投资组合。新加坡连续被评为全球第四大最具活力的交易中心,仅次于伦敦、纽约和东京。新交所在日经225.MSCI台湾、CNX Nifty和富时中国A50 等亚洲指数期货方面,也曾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新交所有能力提供双币(例如美元和人民币)交易和结算服务,可向客户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选择。

8.多样化的标的资产促生创新产品。新加坡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市场在整个亚太区位列第二,且新加坡是亚洲唯一成功实施商业信托(BT)体制的国家。新交所超过90%的ETF建立在境外标的的基础之上,68%的REITs在亚太地区的不同国家持有资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