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

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二张东荪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一、专著部分(一)已出版专著马秋丽:《张东荪哲学思想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张汝伦:《诗的哲学史——张东荪西哲诗本事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左玉河:《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左玉河:《张东荪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009年红旗出版社再版)张耀南:《张东荪》,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张东荪多元认识论问题研究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

附录二 张东荪研究文献索引(1920—2011)

一、专著部分

(一)已出版专著

马秋丽:《张东荪哲学思想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张汝伦:《诗的哲学史——张东荪西哲诗本事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左玉河:《张东荪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

左玉河:《张东荪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009年红旗出版社再版)

张耀南:《张东荪》,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世界哲学家丛书)

左玉河:《张东荪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张耀南:《张东荪知识论研究》,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版(国学精粹丛书37)

贺麟:《当代中国哲学》,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版(2002年商务印书馆再版题名《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詹文浒编:《张东荪的多元认识沦及其批评》,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

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人文书店,1936年版(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叶青:《张东荪哲学批判》,上海辛垦书店,1931年版

(二)学位论文

1.博士学位论文

毛翼鹏:《“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研究》,华东师大馆藏2003

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社科院馆藏,2003

贡华南:《知识与存在——对中国现代知识论的存在论反思》,华东师大馆藏2002 (2004年学林出版社已出版)

张耀南:《张东荪知识论研究》,北大馆藏1994

2.硕士学位论文

左小白:《张东荪伦理思想研究》,南昌大学馆藏2009

刘秋庚:《论张东荪关于语言与中西哲学形态关系的论述》,华东师大馆藏2009

戴薇:《张东荪早期政治思想论略(1912—1922)》,厦门大学馆藏2008

郭广:《张东荪科学文化观研究》,武汉理工大学馆藏2008

刘丽萍:《张东荪逻辑文化思想研究》,湘潭大学馆藏2007

黄涛:《张东荪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南昌大学馆藏2007

史云虹:《张东荪文化观解读》,辽宁师大馆藏2007

吴晓番:《张东荪真理观研究》,华东师大馆藏2007

陈江勇:《略论后期张东荪的中国哲学思想》,云南师大馆藏2005

邓景异:《知识与文化——张东荪知识论研究》,北大馆藏2005

王洪:《张东荪文化思想述评》,北大馆藏1989

向宁:《张东荪哲学思想剖析》,北大馆藏1984

(三)其他相关文献

纪文勋:《现代中国的思想冲突——民主主义与权威主义》,程农、许剑波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有对“二张集”的说明)

董世贵、张彦之:《北平和谈纪实》,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葛思恩、俞湘文编:《俞颂华文集》,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论张东荪”一文收入于此)

金城:《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有张东荪一节)

谢泳:《旧人旧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张东荪与《观察》”“张东荪这个人”部分)

中行:《负暄续话》,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四章“张东荪”)

张孟劬撰:《遁堪文集》,王钟翰辑,1947年版

卞孝萱:《民国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邓之诚“张君孟劬别传”部分)

钟离蒙、杨凤麟:《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年版(并出续集,文献较全)

熊十力:《十力语要》,中华书局,1996年版(收录张东荪与熊十力论学信札)

蒋匀田:《中国近代史转折点》,香港友联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版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钟叔河编订:《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岳麓书社,2002年版(内含张东荪题字)

千家驹:《七十年的经历》,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内有“论张东荪案件”)

朱振才:《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内有“张东荪出卖情报案”)

胡绳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杨凤麟撰写“张东荪”条)

民盟文史委员会编:《我与民盟》,群言出版社,1991年版(内有楚图南“民盟工作的片段回忆”涉及张东荪)

二、论文部分

(一)2011—1950年

蓝英年:《话说张东荪》,《同舟共进》,2010年第2期

郭广:《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论张东荪对“李约瑟难题”的求解》,《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吴晓番:《论张东荪的真理观》,《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陈恬慧:《浅谈张东荪民主观之核心要义——自由》,《学理论》,2009年第13期

亓爱艳:《浅析张东荪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网络财富》,2009年第6期

吴晓番:《张东荪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与扩展》,《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红霞:《自由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诉求——略论20世纪20年代前后张东荪的心路历程》,《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李幼蒸:《忆往叙实:文革时偶获张东荪父子哲学书》,《学习博览》,2008年第10期

王敬华:《论张东荪的道德价值观》,《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胡丽娟:《张君劢与张东荪绝交原因探析——一个宪政主张上的比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姜继为:《论张东荪民国初年的“小政府大社会”国家观》,《江汉论坛》,2008年第6期

冬烘刚:《张东荪视角下的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傅国涌:《张东荪:中间势力代言人》,《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11期

周骁男:《初踏宪政之路的张东荪与张君劢》,《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杜运辉:《张东荪与张岱年的宇宙层次论比较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长安:《论张东荪的联邦制思想》,《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周骁男:《自由的“社会主义”营地——民国初年张东荪与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差异》,《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马秋丽:《张东荪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马秋丽:《张东荪逻辑观述评》,《理论探索》,2007年第6期

傅国涌:《张东荪:中间势力代言人》,《炎黄春秋》,2007年第10期

郑瑞峰:《 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江琳:《试析张东荪的“文化主义的决定论”》,《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7期

周骁男:《源于旧学的自由起点——张东荪和张君劢自由思想比较》,《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赵炎才:《民初政治道德建构思想的历史透视——以〈正谊〉杂志为中心》,《伦理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杨延青:《张东荪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流变的探析》,《海峡科学》,2007年第4期

张耀南:《一九三〇年以前中国人西洋哲学的了解》,《张东荪讲西洋哲学代序》,2007年

张耀南:《西方文化之输入不能不以哲学为先导》,《张东荪讲西洋哲学点评》,2007年

王向清:《张东荪论语言与逻辑》,《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邱若宏:《五四时期张东荪的社会主义思想述论》,《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付云燕:《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探析》,《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年第2期

张耀南、多元、程广云主编:《论基于知识社会学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期

胡丽娟:《张东荪的宪政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程仲棠:《评张东荪的文化主义逻辑观》,《中国哲学》,2006年第3期

王国银:《化道德为文化——张东荪的伦理思想》,《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王敬华:《张东荪“人生价值观”初探》,《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栾亚丽:《张东荪民主思想探微》,《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沈贞伟:《浅论张东荪的“中间媒介物”思想》,《党史文苑》,2005年第24期

顾红亮:《道德人格与法权人格——梁启超和张东荪论人格与权利》,《东方论坛》,2005年第5期

马秋丽:《张东荪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真理观》,《东岳论丛》,2005年第5期

马秋丽:《学说上的社会主义与信仰上的社会主义——张东荪社会主义观浅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4期

马秋丽:《张东荪论真理之性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11期

毛翼鹏:《从张东荪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改造看中西方文化融通的形式》,《人文杂志》,2005年第6期

张耀南:《张东荪驳胡适的“哲学消灭论”》,《经纪人学报》,2005年第3期

王存奎:《“五四”时期社会主义问题论战的再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成庆:《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现代中国思想史中的两种民主观——以张君劢与张东荪为例》,《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杨蕾:《言语、思想与逻辑——张东荪多元逻辑观浅析》,《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宋宏:《理想的冲突:论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

黄波:《一个卷入“叛国案”的学者——著名学者张东荪的风雨人生》,《文史天地》,2005年第1期

邱若宏:《张东荪民主主义思想述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周骁男:《张东荪政治思想的总体特征》,《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张耀南:《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知识社会学”》,《哲学研究》,2004年第7期

贡华南:《 20世纪中国哲学家眼中的科学》,《学术月刊》,2004年第10期

石峰:《趋同与离异:张东荪与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马秋丽:《言语与中西文化差异——张东荪的言语观诠次》,《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张耀南:《简论儒学的现代定位问题——兼论张东荪何以不能被称为“现代新儒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王敬华:《张东荪文化道德观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马秋丽:《士的功能与知识分子的使命——评张东荪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毛翼鹏:《“多元交互主义”与文化纠偏》,《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张小燕:《张东荪论言语构造与名学方式》,《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周骁男:《张东荪中西之别思想初探——兼与张君劢比较》,《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

周骁男:《张东荪主智的人生观》,《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张耀南:《知识论居先与本体论居先——中国现代哲学家对本体论与知识论之关系的两种见解》,《新视野》,2003年第2期

李事明:《论张东荪抗战胜利后的中间路线》,《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散木:《从“张东荪案”到“X社案”》,《文史精华》,2003年第11期

马秋丽:《张东荪论〈论语〉中的“仁”》,《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黄波:《“书生谋国直堪笑”——关于张东荪》,《书屋》,2003年第7期

李春勇:《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看》,《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www.xing528.com)

马秋丽:《主智与化欲——张东荪对理智与人欲的安置》,《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宋亚文:《试析张东荪的中间路线思想》,《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马秋丽:《蚕食替代,还是相得益彰——张东荪科学与哲学关系主张述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萧诗美:《论“是”的本体意义》,《哲学研究》,2003年第6期

张耀南:《评张东荪论中国传统宇宙观》,《哲学研究》,2003年第4期

郝海燕:《科学的精神价值:20世纪初中国思想家之间的争论》,《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马秋丽:《哲学究竟是什么——张东荪的哲学观述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韩勤英:《张东荪与北平和谈》,《百年潮》,2002年第6期

李君:《评张东荪对中国哲学特性的自觉》,《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马永康:《“dialectic”译名讨论——以贺麟、张东荪为中心》,《世界哲学》,2002年第1期

张耀南:《论“知识解释说”在中西哲学史上之价值》,《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曾昭式:《张东荪多元逻辑观试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陈赟:《人格、法权与所有制形式——张东荪论中西人文精神差异之根源》,《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3期

姜继为:《张东荪启人思考的一次发难》,《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毛翼鹏:《张东荪的“多元交互主义”方法论及其时代贡献》,《江淮论坛》,2002年第1期

高力克:《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5期

张耀南:《论“士”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转换——三论张东荪先生的儒学观》,《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张耀南:《张东荪定位儒学的三个前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宋志明:《评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张殿兴:《张东荪对中西文化差异性的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王国银:《张东荪的人生观》,《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张殿兴:《张东荪与张君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左玉河:《张东荪与中共扑朔迷离的关系》,《党史博览》,2001年第5期

张斌峰:《在逻辑与文化之间:张东荪的逻辑文化观》,《安徽史学》,2001年第2期

张耀南:《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看张东荪之“架构论”》,《学术界》,2001年第2期

许纪霖:《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秩序——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开放时代》,2000年第1期

王国银:《试论张东荪的知识标准说》,《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张耀南:《从西方哲学看张东荪之“架构论”──“架构论”与怀特海、波普尔结构主义》,《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赵保国:《张东荪逻辑思想透视》,《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5期

安庆:《康德、黑格尔哲学的传播与中国20世纪文化精神的养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张耀南:《论至善——张东荪先生及著者对康德“至善论”之批评》,《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

左玉河:《张东荪哲学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张耀南:《张东荪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王国银:《张东荪与西洋价值哲学》,《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涂志明:《张东荪与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年第2期

张耀南:《张东荪道德哲学之基本观点》,《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左玉河:《张东荪生平及思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9年第2期

张利民:《“张东荪与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述要》,《哲学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第2期转载)

邱若宏:《张东荪“社会主义”思想述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1期

吕希晨:《张东荪哲学思想研究》,《天津党校学刊》,1998年第4期

左玉河:《“畸形状态”与“补救之法”——张东荪“理智救国”论评析》,《中州学刊》,1998年第1期

朱正:《亦儒亦侠是吾师——张东荪诗里的梁任公》,《书屋》,1998年第2期

牟永生:《张东荪“知识价值论”探析》,《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王海波:《张东荪:一个不忘朝市的哲学家》,《档案与史学》,1998年第5期

顾红亮:《实用主义真理观与张东荪》,《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邱若宏:《论新文化运动中的张东荪》,《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左玉河:《五四时期张东荪的中西文化观》,《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王桧林:《重新认识张东荪》,《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

朱正:《张东荪诗里的梁任公》,《博览群书》,1997年第10期

赵青:《浅谈张东荪与金岳霖知识论之不同》,《天津党校学刊》,1997年第4期

王瑞芳:《试析张东荪的“社会文化层”理论》,《中州学刊》,1997年第2期

黎南:《张东荪几次原汁原味的演讲》,《炎黄春秋》,1997年第10期

牟永生:《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视野──论张东荪价值哲学的意义》,《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王国银:《张东荪与中国价值哲学》,《人文杂志》,1997年第5期

阎润鱼:《试析五四时期张东荪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思想》,《民国档案》,1997年第4期

左玉河:《张东荪传略》,《民国档案》,1997年第1期

王瑞芳:《“化冲突而为调和”──40年代张东荪的中西文化观》,《安徽史学》,1997年第4期

黄岭峻:《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实用主义中国化──以张东荪、胡适、陶行知为例》,《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

叶其忠:《从张君劢和丁文江两人和〈人生观〉一文看一九二三年“科玄论战”的爆发与扩展》,《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集刊第二十五期》,1996年第6期

舒文、张耀南:《论张东荪与冯友兰对理学的不同解释》,《学术界》,1996年第1期

张耀南:《张东荪与金岳霖: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张耀南:《新理学:张东荪对冯友兰的超越》,《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左玉河:《试析张东荪“社会主义的民主主义”理论》,《史学月刊》,1995年第2期

张汝伦:《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张东荪》,《理性与良知——张东荪文选序言》,1995年

吴孝武:《张东荪与民主主义思潮》,《中国文化》,1995年第10期

武军:《解放战争时期的张东荪》,《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二十和三十年代中国哲学中的精神分析学》,《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唐振常:《张东荪先生琐记》,《文汇读书周报》,1994年1月1日

刘振义:《试论张东荪的早期政治思想》,《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韩强:《张东荪多元认识论的文化价值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李维武:《张东荪与金岳霖:中国现代知识论的两种路向》,《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0年第127期

黄克剑:《民主主义:东方文化的现代转机——张东荪先生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0年第132期

张慧彬:《张东荪的多元认识论与康德的先验论》,《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

张慧彬:《张东荪哲学思想简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方松华:张东荪,《探索与争鸣》,1987年第5期

张盾:《从逻辑观点看“多元认识论”的困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5期

叶笃义:《我和张东荪》,《文史资料选辑增刊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李景林:《张东荪多元认识论简析——兼述张东荪对康德认识论的倒退》,《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2期

向宁:《张东荪哲学思想剖析》,《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年第4期

胡啸:《张东荪的架构论宇宙观和多元认识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

胡啸:《评张东荪反马克思主义的三次挑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刘孝良:《评建党时期陈独秀与张东荪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谢扶雅:《怀念张东荪先生》,《台湾传记文学》,1976年第29卷第6期

葛懋春:《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张东荪的反动哲学的批判》,《山东大学学报》,1961年第4期

朱作云、庞朴:《张东荪——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代言人》,《山东大学学报》,1956年第2期

蒋捷夫、葛懋春:《批判张东荪的主观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山东大学学报》,1956年第1期

(二)1920—1949年

大石:《质问张东荪的文化与职业》,《觉悟》,1920年3月13日

江春:《张东荪现原形》,《觉悟》,1920年11月7日

力子:《张东荪先生的心理》,《觉悟》,1920年12月21日

力子:《再评张东荪底“又一教训”》,《觉悟》,1920年11月8日

望道:《评张东荪君的“又一教训”》,《觉悟》,1920年11月7日

梁启超:《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改造》,第3卷第6号(1921)

彭一湖:《我对于张东荪和陈独秀两先生所争论的意见》,《改造》,第3卷第6期(1921)

傅铜:《致张东荪先生书》,《哲学》,第3期(1921)

傅铜:《答张东荪先生书》,《哲学》,第3期(1921)

叶青:《张东荪哲学批判》,《二十世纪》,第1卷第3期(1931)

杜畏之:《唯物论的防御战——致张东荪的公开信》,《读书杂志》,第2卷第5期(1932)

叶青:《动的逻辑是可能的——答张东荪教授》,《新中华》,第1卷第23期(1933)

叶青:《论哲学——驳张东荪教授》,《二十世纪》,第2卷第6期(1933)

张横:《评张东荪氏的哲学观》,《教育·社会》,第1卷第4—6期(1931—1933)

秀侠:《张东荪的哲学——对所提出的“辩证法的各种问题”驳复》,《现代文化》,第1卷第2期(1933)

叶青:《张东荪道德哲学批判》,《二十世纪》,第2卷第8期(1934)

叶青:《与(再生)记者谈谈哲学——答复“〈张东荪哲学批判〉底批判”》,《二十世纪》,第2卷第1—3期

杨成柏:《“哲学家底工作”考察——驳张东荪》,《二十世纪》,第2卷第3—5期(1933)

陈序经:《评张东荪先生的中西文化观》,《全盘西化言论续集》(1935)

孙道昇:《现代中国哲学界之解剖》,《国闻周报》,第12卷第45期(1935)

熊十力:《与张东荪论学书》,《哲学评论》,第9期(1936)

张聿飞:《现阶段中国哲学界的派别》,《现代评论》,第2卷第1—2期1936年10月

牟宗三:《一年来之哲学界并论本刊》,《广州民国日报·哲学周刊》,第43期,1937年6月24日

浦熙修:《访问张东荪先生》,重庆《新民晚报周刊》,1945年11月29日

《张东荪说:现在对政协的要求就是希望兑现》《新华日报》,1946年2月7日

林布:《张东荪先生的思想》,《时与文》,第1卷第12期(1947)

文琪:《张东荪论华盛顿与南京之间的距离》,《时与文》,第1卷第12期(1947)

陈尉:《革命学者张东荪》,《现代新闻》,第5期1947年6月

俞颂华:《论张东荪》,上海《人物杂志》,第2卷第6期,1947年6月20日

夏炎德:《读了张东荪先生新著〈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后》,《世纪评论》,第4卷第5期,1948年7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献索引》参考了“已出版专著”中的部分附录;学位论文多从学位论文网查得,并没有全看,只选择以张东荪为“关键词”的收录;而单篇论文多从期刊网查得,大致有三百多篇,仅选取以张东荪为主要研究对象者,有个别论文是从所读文献中辑录而得,详见本论文第一章“研究综述”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