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保护!中国金融知识产权需紧急行动

加强保护!中国金融知识产权需紧急行动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监会成立后,又组织专门力量积极促进银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公司制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的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初步定于6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揭牌亮相。(二)金融机构积极应对中国工商银行在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加强保护!中国金融知识产权需紧急行动

摘要: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或成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一个新热点。我国要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做出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

关键词:金融知识产权;治理;专利

中国金融在计划经济时代其实就是附庸于政府的第二财政。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金融以30多年之功致力于解决两大难题:宏观上建立独立于财政体系的社会主义市场型金融体系,微观上完成金融机构商业化公司化改造。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金融已经奠定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如今,随着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力度不断增强,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日益成为关系我国金融业总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西方银行专利筑起竞争壁垒

金融知识产权是科技、金融、法律一体化,科技是基础,金融是手段,法律是保障。而知识产权一旦形成,就可以与金融结合,一方面实现金融知识产权,一方面借助金融支持,进行知识产权产业化,也就是知识产权的金融运用,特别是知识产权证券化。

国内银行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识别人民币的方法与装置、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硬件方面,而西方银行提交的金融发明专利申请则多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支柱、与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密切联系的系统性、长效性基础专利。相较之下,我国金融知识产权发展仍然需要经过一段筚路蓝缕的长征之路!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金融类专利的申请人是外资企业,其中又主要集中在外资金融机构和外资IT企业。据粗略估计,银行信息化和电子银行发展的核心技术有90%以上都已被国外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申请了专利。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延续下去,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二、国内金融知识产权保护迈开步伐

(一)政府部门开始重视

早在2002年,时任总理就对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重要批示。银监会成立后,又组织专门力量积极促进银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一,加强研究。2004年银监会工作人员黄毅、尹龙就金融领域中的商业方法专利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论述的专著《商业方法专利》,认为商业方法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最新发展,介绍了商业方法专利产生的背景、涵义、特点及其发展现状,介绍了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探讨了金融商业方法专利及其管理,介绍了中国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法律和商业方法专利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应对商业方法专利问题的宏观和微观对策。2011年4月25日,由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杨浦区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上海知识产权园、上海财大科技园承办的“科技金融与金融服务外包的知识产权谋划”专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举行,各界专家学者以金融服务业为背景,共同探讨了金融服务领域的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

第二,成立机构。2006年7月银监会成立由刘明康主席担任组长的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之前与政策法规部合署办公的研究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专司其职的研究局。在研究局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旨在培养和使用高层次银行业监管研究人才,同时开始研究中国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006年12月,银监会经努力攻关,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为中国金融知识产权工作的推进做了政策上的努力。而作为国内首家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公司制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的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初步定于6月11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揭牌亮相。

(二)金融机构积极应对

中国工商银行在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上的表现可圈可点。早在2002年成立国内首家银行卡专营机构——牡丹卡中心后,就立即着手牡丹卡专利的保护工作,委托专利代理公司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和方法》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书,并最终获得了批准。“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获得国家专利,不仅标志着工商银行在保护自身无形资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对于国内金融同业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工商银行已经从单纯网点、营销投入等方面的实体竞争,发展到品牌、商业方法等无形资产、智力层次的较量。国有商业银行的品牌、商业方法等无形资产,也是国有资产,存在着保值与增值的要求,需要运用专利手段保护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加深客户忠诚度。

中国农业银行在加快上市改制步伐的同时,也注意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加强对金融知识产权尤其是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学习和研究,树立起应有的知识产权意识,制定恰当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协同行动等手段加快自主金融知识产权的开发应用数量和质量,在与同业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使农业银行直面国际竞争的挑战。

兴业银行建立了总行行长负责制的知识产权组织架构,始终坚持“科技兴行”战略,科技体系日渐成熟并形成独有特色。该行“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成为第一家以业务系统和方法作为专利客体并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国内商业银行。该发明专利是兴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通过利用若干数据库的处理,实现银行不间断服务的技术。该技术的实施为客户带来的直接便利就是无论何时都可以享受银行服务。

三、理论和政策上的中国式突围

要实现金融知识产权的战略突围,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晰界定金融知识产权的外延和内涵

金融知识产权是指金融专利、金融版权、金融品牌(包括金融商号、金融域名和金融商标)、金融商业秘密等由法律赋予的法定垄断权及其保护制度;它是科技、金融和法律的有效结合,是金融创新的一种保护机制,是一种自然权利,是金融领域的产权和人权。

(二)借鉴相关前沿理论并建构金融知识产权理论

理论指导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要系统研究金融知识产权必须借助金融创新理论、法金融学理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前沿理论,提升金融知识产权治理研究的理论高度,并尽可能建构操作性强的金融知识产权理论。(www.xing528.com)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知识产权机制

金融知识产权的治理治理包括企业、行业和国家层面的内部治理和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外部治理,金融知识产权的治理包括激励、创造、保护、运用,保护又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知识产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该宣言“知识产权立国”,或者提升为第一战略。业界则应该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形成基础专利,同时应该开发外围技术、形成专利防御机制。

(四)建构金融知识产权框架下的中国金融新政

温家宝总理旗帜鲜明地指出:创新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在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大力构筑金融知识产权框架下的金融新政,加强中国金融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促进中国金融知识产权产业化;构建金融知识产权全球战略。首先,金融监管机构应将金融创新知识产权问题纳入监管范畴,同时还要与立法机关、知识产权管理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适宜的、符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其次,政府和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加大对国内金融机构以人民币币种作为原生资产的产品和商业方法金融创新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促进此类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最后,进一步增强国内金融机构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针对外资金融机构日益增多的恶意注册行为,探索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组织会员代表提起反垄断调查或诉讼,树立维权意识,保护国家利益。

(五)在上海开展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先行试点

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大背景下,上海将成为以人民币为原生资产的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和商业方法创新的聚集地。因此,可以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推动上海开展先行先试,由国家相关部门授予上海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监管部门足够的探索空间,以率先积累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教训,破解实际操作中的难题,加快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2011年4月22日,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泉眼”。

(六)以金融知识产权确保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安全和自主发展

最近10年间,中国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纷纷接受人民币作为它们国内或区内在一定范围内的流通货币,尤其在中国与一些邻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充当了支付和结算手段。近来,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都对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如何确保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安全和自主发展是我们政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机制和产品来确保,而这就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知识产权的作用与效能。随着人民币逐步实现在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我们要有步骤地吸引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人民币离岸活动汇聚香港,再将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积极做好人民币在存款、汇款、兑换、信用卡业务人民币基金债券外汇产品等业务和服务上的创新,并申请相关金融专利,增加这些产品的流动性,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化,积极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向我可控地区进行集中,然后再建设其他的域外人民币离岸中心,从而真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总之,中外商业银行的竞争已从传统的实体竞争演化为全方位的品牌价值、商业方法等无形资产及智力层面的较量。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利润的重要来源和抢占金融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武器。我国的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组织要发展成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生产效率极高,对市场反应灵敏的组织,以支持市场驱动型知识产权制度。实践和理论已经证明:我们不能寄望一个开放的市场带来外国的先进技术,也不能简单寄望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可以自动实现创新目标。我国要实现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做出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

参考文献:

[1]郎贵梅.专利客机的确定与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6。

[2]张玉蓉.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策略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

[3]李镇西.银行业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

[4]姜瑜.金融知识产权保护抢占制高点[N].上海金融报2011-05-10。

[5]靳晓东.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J].财经视线2010(36)。

[6]张妙.中国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困境[J].华南金融电脑,2010(3)。

[7]陶红武.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3)。

[8]庞加兰,白兰.国外商业银行的品牌战略[J].经营与管理,2009(2)。

(该文主要内容曾发表于《现代商业银行》2011年第7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