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进法院文化建设研究:司法警察文化的建设路径

先进法院文化建设研究:司法警察文化的建设路径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探索健全法院与公安协作处突、法院内部协同排除安保隐患、协力化解群体信访的联动安保机制。重庆四中法院科技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全市法院系统的领头羊。在积极提升人民法院司法水平的同时,应当大力加强法警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人民法院第一窗口的良好形象,努力实现“司法”与“警察”并重,确保审判质效和安全保障齐头并进。

先进法院文化建设研究:司法警察文化的建设路径

二、司法警察文化建设路径

在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认真对待法警文化建设,而且在加强法警文化建设时需要注意“司法”和“警察”双重属性并重,要立足日常、注重养成、力求实效,至少应在以下五个方面给予重视:

(一)加强学习训练日常化的学习文化建设

知识是流动的财富,掌握知识越多的人,适应能力就越强,其工作和人生的“可流动性”就随之增大。司法警察知识面可能不及法官的广度和深度,但体现了司法警察的职业特色,也区别于其他人民警察。司法警察除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外,还需掌握《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并通过参加法学知识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掌握更多的强制技巧,努力提升执法能力和执法的规范化程度,才能确保司法警察权的正确行使。为了更好地实现服务审判的宗旨,司法警察还应当参加多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心理学基础知识等辅助本领,确保能敏锐地捕捉到信访人员、诉讼参与人的不良动机,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二)加强全天候联动安保的平安文化建设

由于司法警察职责内容和服务范围的局限,加上当前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人民法院不允许独立担当和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所以,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探索健全法院与公安协作处突、法院内部协同排除安保隐患、协力化解群体信访的联动安保机制。如重庆四中法院与当地公安机关联合出台了关于突发事件处置的联防联动预案,针对审判大楼、审判辅助设施等重点区域,在24小时全面监控的同时加强安保巡逻。设立了院内“110”报警平台,公布了报警值班电话和24小时接警手机号码;成立了院内“110”指挥中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预案,确保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及时性、有效性。正如最高人民法院警务部柴中国部长在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时所强调的,安全不仅是法警工作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执业司法警察职业生涯中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时刻紧绷安全之弦,确立安全第一宗旨,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在加大安检、值庭、押解、看管力度、努力维护好审判、信访秩序等方面下苦功夫,仔细查找并及时消除任何安全隐患,确保院机关财产安全和法官人身安全。

(三)加强服务法官、服务当事人、服务审判的服务文化建设

服务是权力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也是履行职责的主要内容。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正逐渐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司法警察的安全工作也正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保障性力量。应当牢固树立工作就是服务、服务为了安全的工作理念。注重服务细节,把握服务要点,处置突发事件及时果断;努力做到服务法官细致周到、服务当事人有礼有节、服务审判创新高效。看管提押刑事被告人程序严谨、计划周密、防范得当;法庭值庭言行举止得体大方;参与案件执行秩序维护有力,法庭内协助法官疏导化解矛盾。特别注重严把安检第一关,亲切问候、主动引导、及时联系、耐心解释,温馨及时地提醒当事人注意事项;特别是为信访人员递上热水、耐心安抚,及时缓和或稳定来访人员情绪;针对上访老户,特别注意观察来访情绪、身体状况、言语措辞、肢体行动等,及时有效地防范信访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全方位科技应用的科技文化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对于人民法院司法工作而言,更是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科学行政管理、提升工作质量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而司法警察为高效实现保障安全、服务审判的工作目标,对科技应用的依赖性更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安保标准基本要求,人民法院应当配齐X光机、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器、警戒带、视频监控系统等安防警用设备,努力借助科技提升警务战斗力。如重庆四中法院在安保设施基本达标的基础上,还开通了座机和手机尾号都是“110”的法院内部24小时平安电话和警务短信平台;审判、办公大楼分别使用指纹和面部识别门禁系统,做到审判与办公合理分区,确保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全院安装100余个红外监控点,监控室按照安全级别分区控制监控区域,重点监控点位更是大屏幕上墙显示,做到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法官庭审安全保障借助值庭法警和监控室联动实现,一周警务工作预安排和警务督察情况通报都借助本院内网平台实现共享和监督,给每一位司法警察配齐单警装备,并注意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分时间段优化警力配置和科学调度。重庆四中法院科技文化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全市法院系统的领头羊。

(五)加强规范、严谨、文明执法的形象文化建设

良好的形象展现严谨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展示充分的实力。从日常着装规范、言行规范、制度规范、执法规范等多方面充分展示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始终坚持以精神饱满、正气十足的正面形象参与到服务司法的各项工作中。立案大厅内他们是标致迎客松,审判法庭内他们是规范的执法者,院机关内他们是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不仅以自己规范严谨的执法行为让当事人自觉理性地遵守秩序,还以文明正气的形象塑造和带动整个法院形象的提升,强化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性。

新时期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正以他们谦虚的学习态度、坚守的平安理念、踏实的形象作风、全方位的科技应用来积极地诠释服务司法的宗旨。在积极提升人民法院司法水平的同时,应当大力加强法警文化建设,牢固树立人民法院第一窗口的良好形象,努力实现“司法”与“警察”并重,确保审判质效和安全保障齐头并进。

【注释】

[1]参见《牛津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482页。

[2]田成有:《法院文化的外化与内隐》,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与人民法院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

[3][美]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孙健敏、李原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9页。

[4]赵德成、刘仪侠:《法官文化的内涵及体系》,载《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5]陈海凌:《论当代法官文化的建构》,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与人民法院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

[6]孙海龙、高翔:《司法与学术的对话》,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11月2日第7版。

[7]吴圣刚:《当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载《天中学刊》2007年第4期。(www.xing528.com)

[8]外发型法律现代化,是指因一个较先进的法律系统对较落后的法律系统的冲击而导致后者发生进步转型的过程。参见徐永康:《法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155页。

[9]李政辉、喻志蕴:《法官职业的内涵解读》,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5年第1辑。

[10]沈志先主编:《法院文化》,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11]价值信息洪水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不断地传递各类价值信息,其规模之大,信息之密集,如滔滔洪水,淹没了受众的视觉和听觉。感觉主义是指受众只是感觉价值信息的存在但对价值信息不反思、不反馈的心理状态。

[12]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490页。

[13]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

[14]李荣善:《文化学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8页。

[15]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页。

[16]陈海凌:《论当代法官文化的建构》,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人民法院文化建设与人民法院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

[17]陈洪涛、黄西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官素养状况变迁研究——以法官职业标准和法官职业外部评价标准为视角》,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8]相关分析参见吴英姿:《法官角色与司法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陆而启:《法官角色论——从社会、组织和诉讼场域的审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9]刘怀:《加强法院归属文化建设》,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6月20日。

[20]刘建华、任运通:《以法官为本:理念重塑与制度保障——以一线法官的职业压力为视角》,全国法院第22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论文,载《司法论坛》2011年第4期。

[21]如2001年颁布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试行)》,200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2003年颁布的《关于严格执行法官法有关惩戒制度的若干规定》,以及其后的人民法院一五、二五、三五改革纲要,等等。

[22]这种情况在当下的中国不仅为法院所独有,而是几乎在所有公共权力机构都可看到的日常情形。关于这种量化目标或责任的指标体系在行政机关工作中起到的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悖论,参见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3]有少数法院引进ISO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更是明证。

[24]张志铭教授在2012年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等举办的“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论坛”上发言提出此“又红又专”的优秀法官标准。

[25]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26]马英杰:《浅谈法院廉政文化氛围对法官道德品格的影响》,载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下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