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现状分析

甘肃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积极融入世界经贸,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路、通航、通商”是基本前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长期建设内容和合作基础。2017年全年,累计保障航班1888架次,运送旅客11.8万人次,输送货物303.5吨。以上这几个民族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南北相接、东西相承的县域公路网。肃南县投资建成“肃南民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实施了一批科技示范项目。

甘肃民族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国家在发展大格局中把支持西部发展摆在优先位置,也给予甘肃极大的支持,针对甘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甘肃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全国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全国第一个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形成了各类扶持政策相互叠加,经济、文化、生态、国家级战略平台相互支撑的发展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更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积极融入世界经贸,发挥民族地区优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通路、通航、通商”是基本前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长期建设内容和合作基础。全省上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规划任务,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交通网络。

航空方面,2013年8月,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机场建成通航,距离夏河县和合作市分别为72公里和56公里。2017年全年,累计保障航班1888架次,运送旅客11.8万人次,输送货物303.5吨。公路方面,临(夏)合(作)高速、迭(部)宕(昌)公路、玛(曲)久(治)、夏(河)同(心)公路、碌曲至青海河南二级公路、玛曲至玛沁三级公路全面开通,3小时经济圈和“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在建中的合(作)卓(尼)高速、王(格尔唐)夏(河)高速被列为2017年全省重点公路投资建设计划。铁路方面,2014年,兰合铁路(兰州—合作)开建,结束了甘南不通火车的历史,预计2019年完工;2017年,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临夏州在公路方面除了兰临高速、临合高速的建成通车之外,还展开了康(乐)冶(力关)、达(坂)唐(汪)二级公路、甘(草店)积(石山)临夏县段和积石山段等10条国道、省道的公路建设,积石山大河家旅游扶贫大通道等10条县乡道改造。

肃北县公路方面,京新高速白(疙瘩)明(起)段已经全面完工,肃沙一级公路、马鬃山至口岸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铁路方面,哈(密)额(济纳齐)铁路肃北段、敦(煌)格(尔木)铁路肃北段交通项目全面完工。将甘肃肃南县与青海祁连县连接起来的肃祁二级公路,被列为甘肃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条公路的建成为肃南县向南发展打开了大门,也为甘青两省的旅游圈提供了交通便利。

天祝县在G30高速、312国道等主骨架的基础上,实施了天(祝)互(助)公路、天(祝)景(泰)公路等一批重点国家项目,8条省道被列入“6873”交通突破行动项目库。

张家川县也加快了县级道路对等连接,开展了静(宁)麦(积山)高速公路张家川段和秦(安)陇(县)二级公路张家川段的建设。以上这几个民族地区,基本上形成了南北相接、东西相承的县域公路网。

2015年,甘南、临夏、定西、天水、陇南等8个市州开启了兰州新区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以省内区域资源为依托着重打造具有区域资源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产业等。立足此经济产业园,借助省内对牦牛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安多、天玛、华羚、燎原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园。2017年,天津开展对口帮扶甘南项目,在项目建设、干部培训、人才交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劳务输转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对口支援工作。至今,双方已经先后完成了9个区县的对接工作,尤其是人才培训、劳务输转、产业帮扶等一大批分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果实。甘南州围绕民族特色产业,以合作、夏河为中心,打造技术研发、农牧产品加工、现代服务、快递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为主的北部经济区;以临潭、卓尼为中心,打造农产品生产、藏中药材种植、民族手工业和民族商贸为主的东部经济区;以迭部、舟曲为中心,打造生物资源开发、林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南部经济区;以玛曲、碌曲为中心,打造生态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和藏药制剂为主的西部经济区。这些经济区的建立为甘南州的发展搭建了空间平台。

临夏州的重点物流园区和大型商贸综合体发展较为迅速,包括建成的大河家物流园区和在建的中国西北三甲集皮毛交易中心等7家大型物流园区。2018年,临夏州与厦门开展了帮扶项目,签订了《厦门市—临夏州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2018—2020年)》,在产业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智力扶贫、企业协作和民间援助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搭建起了务实管用的平台。

2017年,肃南县在张掖滨河新区异地建园,规划建设集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于一体的祁连玉文化产业园项目。利用张掖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开发建设“园中园”。融创业创新、会展服务、文化传播、生态旅游、休闲地产、观光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入驻小微企业及个体商户104户,带动1000余人就业,累计上缴税金5128万元。肃南县投资建成“肃南民族文化”数字化平台,实施了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同时,积极探索了一批地方和学院的合作模式,巩固和清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关系,还与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了大学生社团双创基地和一批科技研发平台。

肃北县实施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孵化培育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办法等文件,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营造了良好的经商、营商、创业环境。天祝县积极开展藜麦品种引进、种植技术、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建立了世界首个藜麦种质资源库,创建“中国藜麦科技示范园区”。张家川县结合自身实际,集中建设了以清真牛羊肉高低温制品、动物生化制品、阿胶及系列产品、中药饮片、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为主的中部民族食品和生物医药园。(www.xing528.com)

农牧业和旅游业是甘南州着力发展的两大产业。目前,甘南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了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规模化,同时壮大了新型农牧业主体,先后培育出国家级和省州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9家,形成了安多、雪原等肉产品加工企业和华羚、燎原、雪顿等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打造出甘南州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畜产品品牌。其中,安多、华羚、首曲等企业的部分产品还获得了国际质量认证和出口认证,打入了欧盟市场。甘南州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藏文化”,实现电子商务和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特色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合作市创建为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成了“藏宝网”“启源科技”“拉卜楞网城”“58同城”、淘宝“特色中国·甘南馆”、京东“中国特产·甘南拉卜楞馆”等销售信息网站共计24家,同比增长200%。电商企业共计150家,同比增长150%。主要销售牛羊肉、牛肉干、牦牛奶粉、羊肚菌、山野珍品、洮砚等。农畜特产品的藏宝网入围商务部2017—2018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卓璞堂洮河砚艺坊等8家网店被评为省级优秀网店。

临夏州提出打造食品生产和民族用品加工“百亿”产业目标,将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州的支柱产业。目前,以临夏经济开发区、临夏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重点,康美、燎原、宏良、蒙牛伊清、八坊清河源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蒙牛伊清年产10万吨低温酸奶冰淇淋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清河源公司肉牛繁育养殖与牛羊肉全产业链加工,利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等项目顺利实施,列入“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临夏州已初步形成牛羊肉、乳制品、饮品、农产品、副食品产加销一体化格局。2017年全州实现食品和民族用品生产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7%。临夏州依托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电商等高层次的技能培训6000人,在面向厦门、南昌、深圳等地有组织输转上实现了突破,带动州内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业态的发展。全州建成省级中小微公共服务平台4个、州级服务平台11个,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企业孵化、技术信息、管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工业经济“外引”向“内生”接力。临夏州积极搭建产销平台,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在黄河水电博览园建成了特色食品、民族用品、旅游产品展示展销服务中心;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成了临夏名优专精特新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平台,入驻企业50多家,展示展销名优产品800多种。2018年,甘川两省商务厅签署了《甘川两省经贸合作专项行动计划》,甘南州、临夏州正处于甘肃到四川的主干道上,可以利用此行动计划与四川进行广泛的贸易合作、物流通道建设,共同融入南向通道建设。

肃北县拥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非金属、新能源五大产业,该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工业发展之路。肃南县积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第一产业向“有机”和“绿色”为主的现代农牧业转变,第二产业向资源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循环工业转变,第三产业向“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2018年至今,肃北县已经外出招商4批次,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7.3亿元。

天祝县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可持续清洁生产。重点打造以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基础的新能源开发金强工业聚集区,碳基、锂电池新材料、新兴节能建材为主的研发生产以及中药材种植加工的生物医药、高端矿泉水开发为主的循环工业经济产业链。在农业方面大力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精深加工的农产品种类达到50多个,其中,10余种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6万亩高原夏菜通过国家产地认证。该县人参果和红提葡萄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红提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天祝县被誉为“中国优质红提葡萄之乡”;介实公司“介实”牌绿色蔬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A级食品,荷兰豆、甜脆豆、中荚豆、蒜苗、豆苗、娃娃菜、花椰菜等高原夏菜远销东部沿海城市,还有一部分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天祝白牦牛(肉)”品牌成为全国第一个牦牛地理标志农产品,“闹格尔”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白牦牛精分割肉、香酱牛肉分别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白牦牛系列肉制品获国家“绿色食品”畅销奖。天祝养鹿场鹿茸鹿血、鹿肉等精深加工保健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近年来,省内民族地区都深入实施“旅游兴州”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甘南州全面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先后荣获“‘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已成为甘南藏区发展地方生产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与其他地区交流交往交融、加快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的“外交事业”。叫响的“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品牌,先后组团赴丹麦、日本韩国、尼泊尔等国家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2017年,甘南州以旅游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7%,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的甘南民族师范学院,是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近几年,该校与多所国际学校开展了合作办学,2016年10月,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在师资培养、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同年11月,随省教育厅赴土库曼斯坦和白俄罗斯两国举办为期8天的甘肃教育展,该校通过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分别与土库曼斯坦国立大学、土库曼斯坦国立语言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就招收留学生、学生留学、引进专业俄语外籍教师等事宜进行具体磋商,达成意向性协议;2017年3月,该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东湾分校就寒暑期学生交换、赴美访问学生、教师交流与合作、2+2国际生转学、研究生合作等项目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甘南民族师范学院继2016年9月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创始成员高校,2017年8月加入中国—东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创始成员高校后,又于2018年5月,成为首届“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常务理事高校。

为了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临夏州组织企业赴马来西亚、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等开展展示展销活动,举办临夏国际美食民族用品博览会、厦门临夏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会、“产业扶贫、助力甘肃”中石化甘肃特色农产品订货会等营销推介活动。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缔结友好城市,共同举办了四届国际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博览会,不断将市场向外进行拓展。2017年,在伊朗库姆市建成了临夏名优专精特新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产品展示展销及宣传推介活动,为全省及全州食品生产、民族用品、旅游产品等名优专精特新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集中展示展销、宣传推介、跨境商务贸易和电子商务服务。

肃北县积极与周边地区交流协作,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至目前,已延伸开辟了敦煌—肃北五个庙景区—芦草湾湿地周末短线游,敦煌—肃北—石包城—梦柯冰川探险游,肃北县城—盐池湾—哈拉湖天池—海西州—格尔木探险、采风、摄影游等12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策划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那达慕”(肃北)文化旅游节、全国桥牌公开赛、甘肃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柔道锦标赛、“大美肃北”德令哈—肃北摄影大赛等体育赛事及品牌文化节会,荣获“2017年甘肃省青少年锦标赛优秀赛区”称号。切实加强与蒙古国交流协作,组织交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赴蒙古国就口岸至戈壁阿尔泰市,就公路修建进行深入衔接,并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同时,积极组织歌舞团访问演出和中蒙国际商品交易会等民间交流贸易活动,促进了马鬃山口岸复通工作。

甘南州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积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设立金融便民服务站点844个,新增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38家。在全省率先建设使用农牧户信用信息系统,实现664个农牧村12.1万农牧户信息采集入库全覆盖。政金合作领域拓宽,与国开行签订信贷金额达450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推出“生态文明小康贷”“藏饰贷”“双业贷”等金融扶贫产品12个。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特色农牧业政策性保险率达到96%。

临夏州切实加大产业基金等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相继成立了临夏州信用担保中心、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基金池、各县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全州担保资本金规模总计4.7亿元。截至2017年6月底,全州担保体系累计为4.4万多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4.16亿元,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全州政银企对接会上,向各商业银行推介企业融资项目100余个,总投资63.96亿元,贷款需求21.4亿元。积极引导“外出打工经济”向“回乡创业经济”转变,全州累计回乡创业人员达2.21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7800多个,辐射带动就业8.3万人。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在全州金融工作座谈会暨银企项目推介会上,向各商业银行重点推介融资需求企业111户,落实贷款项目38个,落实贷款5.68亿元;与甘肃股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州内112户中小微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各县市均成立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全州担保资金达3.7亿元,实现了融资担保平台全覆盖;批准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3家,有效解决了企业贷款难问题。

肃南县利用政策撬动扩大民间投资,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担保体系,县财政设立财源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PPP项目引导资金500万元。财政先期注入资本金4000万元,设立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组建农牧业投资公司和城乡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成立政府性担保公司,为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持续用力促企业复产复工,全县金融机构发放企业贷款3.28亿元。综合运用各项促进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就业,为玉水苑孵化基地争取300万元奖补资金,拨付县级双创引导资金784.95万元引导创业创新,落实专项资金60.8万元奖补贴众创空间和创业创新小微企业,协调落实企业“双创贷”1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