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闭经症状及病因-中医妇科诊疗思维

闭经症状及病因-中医妇科诊疗思维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节闭经女子年满16周岁,但月经从未来潮,或正常月经发生后又闭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闭经。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失调都会导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出现闭经。闭经的病因病机复杂,但究其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此外,亦有因刮宫术后闭经者,有因滥用激素类药物引起闭经者,临证时应加以详察。尿妊娠试验阳性。

闭经症状及病因-中医妇科诊疗思维

第九节 闭  经

女子年满16周岁,但月经从未来潮,或正常月经发生后又闭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为原发性闭经,约占5%;后者为继发性闭经,占95%。青春前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期的月经不来潮以及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偶尔停闭不行,无其他不适均属生理性停经,不属闭经范畴,此外,因玉门闭锁(处女膜闭锁)或阴道横隔以致经血潴留者,为“隐经”,并非闭经,需手术治疗。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畸形,或后天器质性损伤无月经者,药物不能奏效,故本节不予讨论。

闭经的记载首见于《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之“女子不月”,《素问·评热病论》谓“月事不来”。该书所载第一首妇科处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即为“血枯经闭”而设。《素问·阴阳别论》指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这是对闭经病因病机的最早认识。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冲任共同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功能失调都会导致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出现闭经。闭经的病因病机复杂,但究其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金匮要略》概括其病因为“因虚、积冷、结气”;《医学入门》把闭经分为“血枯”“血滞”两大类。虚者多为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下行;实者为冲任胞宫阻滞,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由先天肾气不足,冲任未充;或肝肾虚损,精血匮乏;或阴虚血燥,血海干涸;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实者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冲任胞宫,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1.肝肾不足 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肝血不足,天癸不能应时泌至则冲脉不盛,任脉不通乃至月经不行。或因多产、堕胎,以致肾精耗损,或久病及肾,肝血亦虚,精血匮乏,源断其流,冲任亏损,胞宫无血可下,而成闭经。《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也有因肾阳素虚,阳气不达,阳虚生寒,虚寒滞血,而致经闭的。

2.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或饮食劳倦,或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或吐血、下血,堕胎、小产等数脱于血,或哺乳过长过久,或患虫积耗血,以致冲任大虚,血海空乏,无血可下,故成闭经。《兰室秘藏》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3.阴虚血燥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久病耗血,或过食辛燥灼烁津血,以致血海燥涩干涸,故成闭经。若日久病深,精亏阴竭,血海干涸,则可发展为虚劳闭经。如《兰室秘藏》曰:“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

4.气滞血瘀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达,气血瘀滞。或因经、产之时,血室正开,感受风冷寒邪,或内伤寒凉生冷,血为寒凝而瘀,或因热邪煎熬阴血成瘀。气滞则血瘀,血瘀必气滞,二者相因而致。冲任瘀阻,胞脉壅塞,经水阻隔不行,故成闭经。

5.痰湿阻滞 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阳失运,湿聚成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而经不行。《女科切要》说:“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此外,亦有因刮宫术后闭经者,有因滥用激素类药物引起闭经者,临证时应加以详察。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原发性闭经者应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健康状况,既往有无急慢性疾病病史,有无周期性下腹疼痛,其母在妊娠过程中情况,同胞姐妹月经期情况等。继发性闭经者应了解其停经前月经情况,如初潮、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情况,停经前有无精神紧张,体重下降,营养缺乏,剧烈运动环境改变,药物(避孕药、镇静药、激素、减肥药)、放射治疗或核素治疗等诱因的影响,有无近期分娩、产后出血、宫腔手术史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病史。

②症状:女子年满16岁,女性第二性征出现但月经从未来潮者,或年满14岁仍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或正常月经发生后出现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根据自身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恶心等,有无体重变化(增加或减少)、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③检查

全身检查:观察患者体质、发育、营养状况、毛发分布情况、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妇科检查:了解外阴、子宫、卵巢的发育情况,有无缺如、畸形和肿块。对原发性闭经患者要注意外阴发育情况,处女膜有无闭锁,有无阴道、子宫、卵巢缺如或畸形。

病因病机示意图

辅助检查:已婚妇女须先排除妊娠,通过病史、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在对病因及病变部位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①子宫功能检查:主要了解子宫、子宫内膜状态及功能。包括药物撤退试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序贯试验)、诊断性刮宫、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

②卵巢功能检查:主要了解卵巢有无排卵。包括基础体温测定、B型超声监测、宫颈黏液结晶检查、阴道脱落细胞检查、血类固醇激素(E↓2,P、T)测定。

③垂体功能检查: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阳性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落,为确定原发病因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以下检查:a.垂体兴奋试验:又称GnRH刺激试验。当血FSH与LH含量均低时,用GnRH刺激试验了解垂体对GnRH的反应性,确定病变在垂体或在下丘脑。b.促性腺激素(FSH、LH)、催乳激素(PRL)测定。c.影像学检查:疑有垂体肿瘤可进行蝶鞍X线片或CT检查。

其他检查: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功能检查、B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均可协助判断闭经的原因等。

(2)鉴别诊断:继发性闭经应与早孕相鉴别,尤其是月经不调患者妊娠 早孕停经后可出现妊娠反应,脉滑利,乳房增大,乳晕颜色加深。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宫颈呈紫蓝色,子宫体增大,质软。

2.辨证思维 闭经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一般而论,禀赋不足,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后期、过少而逐渐停闭者,多属虚证。以往月经正常而突然停闭,或伴有痰饮、瘀血等征象者,多是实证。然而,亦常有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之证,须当细辨。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三)治则思维

闭经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证的虚实寒热,虚者补而通之,或补益肝肾,或调养气血;实者泻而通之,或活血化瘀,或理气行滞,或化痰调经。切不可不分虚实,滥用攻破通经之方药。如有实证,亦不可一味峻补,反而留邪,而阻滞精血。

(四)辨证论治

1.肝肾不足

【证候】 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至经闭;素体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辨证】 禀赋素弱,肾气不足,天癸未至,冲任未通,故月经迟迟不潮;或天癸虽至,但冲任不充,精血不足,故月经逐渐延后量少而至停闭;腰酸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涩,均为肝肾不足之征。

【治法】 补肾养肝调经。

【主方】 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处方举例】 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当归9g,枸杞子12g,杜仲12g,菟丝子12g,鸡血藤15g,何首乌9g。

2.气血虚弱

【证候】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或易脱落,身体羸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或薄白;脉沉缓或虚数

【辨证】 屡伤于血,或心脾受损,化源不足,血虚气弱,冲任失养,血海空虚,以致月经停闭。余证均为血虚不荣,气虚不布所致。

【治法】 补气养血调经。

【主方】 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

【处方举例】 人参12g,黄芪12g,白术9g,茯苓9g,远志6g,陈皮6g,五味子6g,当归9g,白芍9g,熟地黄12g,桂心6g,炙甘草9g。

3.阴虚血燥

【证候】 月经量少而渐至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汗出,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 阴虚内热,热燥血亏,血海渐涸,故月经由少以致停闭;并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等虚热征象。阴虚日久,精血亏损,虚火内炽,则骨蒸潮热,或咳嗽唾血等症。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之候。

【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

【主方】 加减一贯煎加黄精丹参枳壳

【处方举例】 生地黄12g,熟地黄12g,麦冬9g,白芍9g,知母9g,地骨皮9g,甘草9g,黄精12g,丹参12g,枳壳9g。

4.气滞血瘀

【证候】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辨证】 气以宣通为顺,气机抑郁,不能行血,冲任不通,则经闭不行;气滞不宣,则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胸胁胀满;瘀血内停,积于血海,冲任受阻,则少腹胀痛拒按;舌紫暗,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为瘀滞之象。

【治法】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主方】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处方举例】 桃仁8g,红花8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6g,赤芍9g,牛膝9g,桔梗9g,柴胡9g,枳壳9g,甘草6g。

5.痰湿阻滞

【证候】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辨证】 素体肥胖,多痰多湿,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冲任壅塞,故月经停闭;痰湿困脾,故胸闷呕恶、神疲倦怠;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脾湿不运,痰湿内阻,故面浮足肿,苔白腻,脉滑。

【治法】 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主方】 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普济本事方》)。

【处方举例】 茯苓12g,法半夏9g,陈皮8g,甘草8g,苍术9g,香附9g,胆南星5g,枳壳9g,生姜9g,神曲9g,当归9g,川芎6g。

(五)病程观察

1.在肝肾不足证型中,若潮热,五心烦热,甚至盗汗,骨蒸劳热,为肝肾阴虚生热所致。可参照阴虚血燥经闭处理。

2.在气血虚弱证型中,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兼见毛发脱落,精神淡漠,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生殖脏器萎缩等,此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证,可于上方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或制成药丸,缓以图之。若因虫积而致血虚闭经,当先治虫积,继以扶脾胃,补气血而治经闭。

3.在阴虚血燥证型中,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以清虚热;兼咳嗽,唾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阿胶以养阴润肺;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以宁心安神;若因实火灼阴,而致血燥闭经者,宜于方中加玄参黄柏以清热泻火;如有结核病,同时应给以抗结核治疗。

4.在气滞血瘀证型中,若偏于气滞,证见胸胁及少腹胀甚者,加莪术、青皮、木香以行气止痛;偏于血瘀,证见少腹疼痛拒按者,加姜黄、三棱以活血通经;若因实热滞涩而瘀者,证见小腹疼痛灼热、带下色黄、脉数、苔黄,加黄柏、败酱草、牡丹皮以清热化瘀;因实热伤阴而闭经者,参照阴虚血燥闭经处理;若寒凝血瘀,证见四肢不温,小腹冷痛,苔白,脉沉紧者,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可用温经汤。

(六)预后转归

闭经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故疗程亦长,预后与转归常与病程、病因、病位、年龄、虚实有关。年龄较轻,闭经时间短,辨证属实证者,疗效较理想,预后好。年龄较大,闭经时间长,属于虚证,尤其是阴虚血燥者,治疗较为困难,预后差。本病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情志、环境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病情反复。若失治、误治,极易发展成不孕。(www.xing528.com)

(七)预防与调护

闭经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虽然无确切的方法可以预防,但注意调摄,还是可以降低发病率的。注意精神调摄,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暴怒、过度紧张压力过大。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工流产。饮食适宜,少食辛辣、油炸、油腻之品。经行时,避免冒雨涉水,忌食生冷。不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减肥药等。及时治疗某些慢性病,消除闭经因素。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月经来潮,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月经来潮,未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经量或多或少等,各项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3.未愈 月经仍未至,症状无改善。二、名家医案

1.哈荔田医案——气滞血瘀,痰湿闭阻

韩某,女,24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88年12月1日。

【主诉】 闭经7个月。

【现病史】 患者16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规律。其素性抑郁寡欢,半年前因家事纠纷,情绪波动,气郁不舒,遂出现月经不潮,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接诊时形体肥胖,小腹胀痛,白带量多,色白无味,纳差乏力,食后腹胀,末次月经为5月26日,后至今未有月经来潮。

【查体】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 闭经。

【辨证】 气滞血瘀,痰湿闭阻。

【治法】 疏肝理气,燥湿健脾。

【方药】 醋柴胡9g,炒枳壳9g,厚朴10g,香附10g,白芍12g,半夏9g,茯苓10g,陈皮10g,焦三仙各10g,甘草6g。5剂,水煎服。

二诊(12月10日):服上药10剂后,小腹胀痛减轻,纳增,月经仍未潮,拟活血化瘀之法。处方:当归10g,川芎6g,赤芍12g,益母草10g,茜草15g,刘寄奴12g,香附10g,炒枳壳10g,丹参12g,甘草6g。4剂,水煎服。

三诊(12月15日):服上药后,今月经来潮,量少色暗红,仍有腹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继服上方4剂。

四诊(12月21日):经行6天止,色量均正常,腹痛消失,白带较多,体倦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拟调和气血益气健脾。处方:当归10g,川芎9g,鸡血藤12g,吴茱萸3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6g。4剂,水煎服。

如此调治3个周期,月事恢复正常至今。

【按语】 哈老临证强调“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观点,认为肝为诸脏之枢纽,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脏腑气机升降协调,气血运行畅通。肝气郁滞则脏腑气血亦失常,且肝与冲任二脉互相络属,肝血充盛,气机条达而冲任通盛,月事得以时下,反之则可致冲任不调,月事失常。本例患者即素日情志不畅,复致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加之木克脾土,中焦运化无力,承湿聚而生痰,阻滞胞络,故而发为闭经。患者形体肥胖,纳差,腹胀痛,白带量多,苔白腻脉弦滑亦为肝郁气滞痰湿阻络之象。“治病必审于本”,故当理气解郁,健脾燥湿,以柴胡疏肝散加减。二诊,小腹胀痛得减,则为气机渐通,适机因势利导,选用益母草、川芎、当归、刘寄奴等药物化瘀活血。血导其经行,一举获效,经净后仍谨以调和气血,益后天生化之源,以收全功。

[选自孙文墅.哈荔田教授验案三则.陕西中医函授,1991,5:1]

2.哈孝贤医案——湿瘀互结,冲任不调

王某,女,18岁,未婚。

【就诊日期】 2002年5月7日。

【主诉】 闭经7个月。

【现病史】 13岁初潮,既往月经后期、稀发,月经量中,色红,痛经剧烈,末次月经2001年10月3日,现闭经7个月。近数月因学业繁忙,压力过重,常感头昏重不适,脘腹痞满,肢体沉困,带下多,乳不胀,便秘结。

【查体】 脉沉滑,舌淡红,根部苔白腻。

【诊断】 闭经。

【辨证】 湿瘀互结,冲任不调。

【治法】 除湿活血,和胃调冲。

【方药】 萆薢、瞿麦、萹蓄各30g,半夏、当归、牡丹皮、炒栀子、川芎、延胡索各15g,丹参、牛膝、益母草各30g,沉香川楝子各9g。7剂。

二诊(5月14日):月经未潮,带下减少,服药后腹中肠鸣(代诉),痰湿渐化,效不更法,原方去萆薢、瞿麦,加焦三仙各15g,天花粉15g。7剂。

三诊:(5月21日)5月19日经潮,腹痛大减,经量多,色红,今日血已少,无不适,脉沉滑,舌淡红,苔薄白。拟滋肝肾调冲法。处方: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各15g,沙参桑寄生各30g,茜草9g,沉香9g。7剂。

四诊(5月28日):服药后无不适,脉沉滑,舌淡红,苔薄白。继用原法,上方去茜草,加桂枝6g,巴戟天9g,7剂。如法调治3个月,患者经行如常。嘱平时服肾气丸,经前后服加味逍遥丸以善后。

【按语】 《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患者系学习压力过重,肝气郁结,克伐脾土,脾运不健,水谷精微聚而为湿,阻遏胞脉,而成本症。湿邪困脾,故见脘腹痞满,肢体困重,白带量多,清阳不升故头昏重不适;湿瘀互结,阻于胞脉,遂致经闭不行。本症病位在肝肾,辨治从湿瘀,乃标病求标之计,亦调经之一法。首拟利湿活血之法,先治其标,月经来后用滋补肝肾之方培其本源。哈师认为少女闭经,多是肾精亏乏,血海无源,阴血未充,难当攻破,故治疗时采用补血活血,利湿通络益肾之法,扶正祛邪,两相顾之。经来正常后,辅以肾气丸与加味逍遥丸,则是治本之义。

[选自王桂萍.哈孝贤教授从湿论治妇科疾病验案举隅.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3):154]

3.朱南松医案——肝肾不足

殷某,40岁,已婚。

【初诊日期】 1984年3月17日。

【主诉】 闭经10个月。

【现病史】 17岁初潮,经期7天,周期28天,量中,无痛经。28岁结婚后顺产一胎,产后用避孕针及口服避孕药,以致月经量渐减,甚至闭经,已有5年,每需用黄体酮方转。刻下闭经10月,乳房、胸胁、小腹作胀,腰疼肢软,神疲乏力。

【查体】 舌质暗,苔薄腻,脉细。

【诊断】 闭经。

【辨证】 肝肾不足。

【治法】 清养肝肾。

【方药】 生地黄12g,白术、白芍(各)9g,益母草6g,淮山药12g,菟丝子12g,枸杞子12g,桑寄生12g,续断12g,狗脊12g,四制香附丸(包)12g。7剂。

二诊(6月27日):上药服用1个月,于4月27日经转1次,现又2个月未转,无不适。舌质红,苔薄,脉细弦。仍属肝肾阴虚,治以清热养阴,活血调经。

当归12g,赤芍12g,川芎9g,生地黄、熟地黄(各)9g,续断12g,川牛膝12g,泽兰叶9g,益母草15g,马鞭草15g,鸡血藤15g。5剂

三诊(7月18日):上药服后7月9日行经,量中3天净。经后头不晕神疲,胃纳欠佳。脉虚细,舌暗,苔腻少津。证属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

太子参12g,赤芍、白芍(各)9g,生地黄、熟地黄(各)9g,当归12g,丹参12g,云茯苓9g,炙甘草4.5g,续断12g,桑寄生12g,鸡血藤15g。7剂。

【按语】 本例是用避孕药所引起的经少乃至经闭,初诊时已闭经10月。曾用活血之剂未效。据临证探讨西医避孕药是影响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抑制卵泡成熟导致闭经。中医脏腑学说有“肾”主生殖及肾上通于脑、下连冲任而系胞宫的论述,肾的阴阳失调则影响脑-肾-冲任-胞宫轴的生理功能而闭经,所以单用活血化瘀通滞之品攻逐无效,急予图功或能竭獗一行,但血海枯涸。临证用大生地黄、白芍、当归养血;白术、云茯苓、炙甘草、淮山药健脾益气;菟丝子、枸杞子滋肾阴;桑寄生、续断、狗脊益肾调冲;四制香附丸则理气调经。香附一味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临证常在虚性闭经中与补养药同用,以调气行滞,候血海稍充后使血液流通。经1个月调治经转,二诊周期又近,予前法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寓通于补,使经知转。三诊正值经后,再调补肝肾,益气养血,经水自行。

[选自朱南松.朱南松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4.朱南松医案——气血两虚,血枯经闭

莫某,女,33岁,绍兴人。

【初诊日期】 1985年6月26日。

【主诉】 闭经八个月余。

【现病史】 产后因胎盘滞留造成大出血,闭经八个月余,全身毛发脱落,伴见多尿、多饮、神倦乏力、性欲淡漠等症。

【查体】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

【诊断】 闭经。

【辨证】 气血两虚,血枯经闭。

【治法】 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方药】 西党参12g,炙黄芪5g,云茯苓12g,当归身9g,白术、白芍(各)9g,枸杞子12g,淮山药12g,覆盆子12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巴戟天、鹿角片(各)9g,桂枝6g,鸡血藤12g,炙甘草6g。7剂。

复诊(7月3日):药后尚适,精神好转,纳寐亦佳,再守原方。

去覆盆子,加淫羊藿12g,携14剂返里继服。数月后,配偶来沪诉,服前方40剂后,经水来潮,唯较少,性欲亦有所恢复。

【按语】 此案颇类现代医学所说的度汉综合征。惜有关检查因来沪匆匆而未能进行。此类病人属血枯经闭范畴,责之为精血不足,气血两亏。用药以圣愈汤合四君子汤双培气血,佐以巴戟天、鹿角片、枸杞子、覆盆子填补奇经,桂枝、鸡血藤相伍能温通胞络,补血行血,调理冲任。对这类闭经施治,须投王道之品,决不可“竭泽而渔”。

[选自朱南松.朱南松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