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是领导,领导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领导,领导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领导,领导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教师领导力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的一个新的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素养概念,直到今天,由于学识与研究深度有限,我们还很难对此概念作一科学、全面的论述。尽管如此,新时代已彰显教师领导力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教师领导力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地位。我又对领导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上述平乐教师的改变,本质是提升了教师的领导力。

教师是领导,领导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领导,领导力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

教师领导力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的一个新的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素养概念,直到今天,由于学识与研究深度有限,我们还很难对此概念作一科学、全面的论述。其一,说明教师领导力作为一个新概念还不够清晰,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其二,说明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社会更加显现;其三,说明今天这个社会的变化之快,等等。尽管如此,新时代已彰显教师领导力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教师领导力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师领导力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在教育实践层面上对教师领导力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在教育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培养策略。

一、社会的变革与教育发展导致教师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翻开人类的教育史,其实也是一段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我们知道,教育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特征出现的,在社会发展的一切阶段上,教育对社会的命运都有贡献,同时,教育也从未停止过其自身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人所教育的”,这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结果。当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制度化教育的雏形显现,其标志是:学校开始出现,教育内容开始由社会与统治者规定。如古希腊时代的“七艺”、中国夏商周战国时的“六艺”教育等,人类开始了根据人和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教育后代,“长者”根据自己占据的精神和知识权威地位教育下一代。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单向的传授,即“传道、授业、解惑”。限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限制,限于人类自身力量的有限性,从教育的内容来看,人类除了通过传授方式将前人积累的文明成果有限地传授给下一代外,就是进行宗教教育。虽然宗教文化中有很多内容是有益于人和社会,如道德教育等,但同样让人感觉到,人在自然和自己的将来面前是无能的,只有上帝能使我们走向天堂。从教育的师生关系来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唯有“尊师重道”,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知识量的猛增,以及牛顿科学大厦的建立,教育逐渐走向批量“生产”人才,学校概念得到强化,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制度化教育走向成熟。相应,赫尔巴特的教育科学哲学、科学心理学的支持下,在工业化技术和科学结构的影响下诞生了,而这样的教育科学也必然带有深深的时代和社会认识的烙印。赫尔巴特教育学,这种格式化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20世纪上半叶,凯洛夫五步课堂教学法使这种教育模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新中国的教育受这种教法影响之深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个时代的教育,从内容来看,受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用”和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影响,主要以科学知识教育为主;从认知方式来看,继承发展了传授式教学;从师生关系来看,“三中心”即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师绝对处于教育的统治地位。泰勒课程体系的建立,使这种教育模式更科学、更规范。即使后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等教学法的重心转向学生,但这种“教育表现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教育就是提供教材化了的知识和课程化了的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教育成为教会学习,它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知识学习”。(金生鈜,1997)

在上述两个社会形态中,教师享有知识与精神权威,故教师是天然的领导,其领导力也是天赋的,也就无所谓教师的领导力的研究与培育。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量每3~5年翻一番,网络信息每不到18个月翻一番;人的信息源多元化(工业化时代,学生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与教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渐淡漠。在人类社会这种变化过程中,教师的精神与认知权威不复存在,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而在显性知识地位下降的同时,能力、意识、习惯等为代表的默会知识跃上了教育的主舞台。这就要求学生的认知跳出课堂、教材以及教师的知识(认识)圈,主动认知事物,在自己主动发展过程中习得默会知识。另外,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正在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知识劳动者,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的劳动者)。“文盲”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

这种变革与发展导致了教师地位的变化。

在工业化时代,教育主要表现以“知识为中心”。在这样的时代,教师的角色是“解释知识”、“传递知识”,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这导致了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承担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从而使教师在这样的时代成了教育过程的一个中心。

而在信息社会,由于学生信息与知识的来源绝大部分不再是学校老师与教材,再加以学生所崇拜的精神偶像的多元化,所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知识与精神权威荡然无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已不可能单纯依靠过去的那些管理方法与知识灌输让学生得到健康发展。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在这样的时代,教师应该是作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出现,引领学生主要依靠自主的学习来发展自己。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要身份之一是领导。同样,由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在一个群体中谁是领导者,谁是被领导者越来越模糊。从官本位角度来说,校长是当然的领导者。但从人本位角度来说,谁在某个领域具有权威,谁就是这个领域的领导者。从这个角度来说,领导不是职务地位,也不只是少数人才具有的特权专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都充当着某领域领导者的角色。请设想一下,如果这种理念得以实现,这样的学校将会多么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

另外,我在上海平乐中学5年的理解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现,平乐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增加,更多的是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方法的改变,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等等。这是什么?这完全超越了传统的师训内容与方式。我又对领导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上述平乐教师的改变,本质是提升了教师的领导力。

二、教师领导力与培育途径的理论研究

上面,我已从师生关系角度阐述了现代教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为什么充当起一个重要角色——领导者,在这里我再从组织与课程两个角度来看我们教师的领导角色。

其一,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为满足时代、社会的变化和学生、教师发展的需求,这个组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个组织的变化发展不仅仅与正式组织的发展变化有关,还与这个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关系的发展变化有关。我们知道:非正式组织关系是指由情感、兴趣爱好等联结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新时代组织关系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需求为组织的出发点,故非正式组织关系的发展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学校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发展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所以,这种非正式组织关系在学校内尤为重要。如组织中的一群人以某种相同的价值观走到一起,这个非正式组织中,张三可能是这种价值观的创导者,那么,张三就可能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将来,这个组织的李四的另一观点赢得了另一群人的赞同,李四就成为另一个组织的领导,也就是说,在这种非正式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领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由于现代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群体(教师群体)中每时每刻都可能成为领导,影响着自己与组织的发展。

其二,从今天的课程思想来看,新世纪的新课程强调:今天的课程是不完备的课程,需要师生完善的课程。所以,学校师生是课程的使用者、诠释者、建设者。日本著名学者佐腾学在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把旧的课程比喻成“阶梯型”课程,即课程已经为师生设计好“阶梯”,使用者只要沿着阶梯一步步登上去即可实现课程目标。他将新课程比喻成“登山型”课程,即新课程只指明了方向与目标,而没有提供完整的路径,使用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登山,这样的登山,尽管充满未知,尽管没有统一的路径,但在登山的过程中,充满创造和个性。所以,若从新课程来解析教师的角色,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以独立的个体来影响他人与自己,故我们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同样有一重要角色——领导。

既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了领导的角色。那么,就必然存在领导力的问题。

美国领导力专家马克斯韦尔认为:领导力即影响力。《领导力》一书的作者库译斯·波斯纳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潜在和现实的领导力,因此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改变的能力。据研究,一个性格最内向的人一生也将影响1千人。美国另一位领导力专家罗斯特认为,领导力即对他人施加影响并赢得追随者的能力。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导,即没有法律或民众赋予他具体的领导职位,故教师是不可能通过领导职位去影响人。在中国官官本位社会中,人们唯官是从,教师更不具有这种地位。

所以,我认为,教师的领导力是指存在于自身与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与学校之间的一种互动的积极的影响力。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知识观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又如在教师群体中,一位教师敬业爱岗的精神,先进高效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周边的老师,甚至影响学校的发展。但是,如果要给教师领导力一个比较合适的定义,我认为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个人的领导力不仅影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乃至其思想价值观,反过来,他人的改变又影响到本人的思想与未来的行为。因此,从本质上来讲,领导力又是改变他人与自己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给教师领导力一个实践层面上的定义:即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教师品德、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行为方式,并通过师生间、同事间的互动,影响学生、同事、自身乃至学校的发展。故教师领导力本质是改变旧事物、发展新事物的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领导力不是指政治上的领导力,而是指专业上的。

所以,专业领导力(professional leadership)即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权威的提高而获得的教学、教育、教改、教研等专业领域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以及专业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是人格上的领导力,即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和完美人格的获得而获得学生的敬重,从而引领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对教师在现代社会和教育背景下的角色地位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理解了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及其内涵,下面,我们再从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来看教师领导力在教师整体素养中的地位。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一书中对当今教育界比较认同的四种主要教师素质观点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同种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同分析

img10

其中,我比较认同叶澜教授和台湾学者林瑞钦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比较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特别是叶澜教授,在对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中提出的教师专业理念——“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叶澜,1998),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特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当然,这只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静态表述”。当今教育理念随着社会发展而迅速变化着,作为当今的教师,必然还应具有一种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这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方向。当然,这一维度也可包含在叶澜教授描述的教育专业理念中去,但不够突出其在当今的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认为,按上述方式来描述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都是模仿或停留在其他专业素质结构的结构来设计(想)教师的素质结构,毋庸置疑,上述几位专家学者描述(分析)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当然是教师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我所引入的教师领导力素质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专业素质,教师是无法实现领导力的。问题是:这些素质不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部!而且,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还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素养——领导力。虽然上述专家学者叙述的几种基本专业素养能部分地解释领导力素养,如叶澜教授的能力结构包含了自身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能力、教科研能力。曾庆捷先生在《浅论教师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一文中认为,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当然也是影响学生教师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但这是一种静止的能力。而领导力是一种随着生命发展着的能力;是一种在不同群体中以不同方式表现的能力;是一种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内涵的能力,故无法为传统的能力概念所包容。同样,领导力更不可能为专业理念及知识结构所包容。所以,我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结构中最具活力的一个要素,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

那么,哪些途径可实现教师领导力从而培养这种教师素养呢?

根据上述理论上的分析,教师领导力更多的是体现在专业领导力和人格领导力上,其领导力的实现不是通过传统的行政方式或由上到下的权威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同伴交流互助、师生合作、交流、互动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教师领导力的培育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

其一,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强烈碰撞,教育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课程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走向成熟,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对话式教育的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故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领导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确立起师生平等互动交流,实现师生发展的观念,只有这种观念的确立,教师才有可能被学生所接受,教师的教育目的才有可能得以实现。这样,我们教师才有可能有效影响学生的成长,反过来,学生的成长又促进教师的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其二,教师基本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曾经有一位同事,几十年来,任劳任怨奋斗在教育第一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教育方式和专业知识日益老化,他本人也由一名德高望重的教师沦落为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件事深深地刺激着我,由此我强烈感受到,一位老师要产生影响力,实现领导力,最基础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随时代发展的专业学识技能与爱人之心外,更重要的是拥有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是当代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

其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实的人。所谓真实的人,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可能与他人产生共鸣,才有可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有可能在他人之中引发影响,从而产生影响力,实现领导力。

其四,在教育过程,让自己不断取得成功。如在同伴之间,某些教师经常会有独特的、优秀的见解,当然,这种见解一定是一位好学、好反思、好研究的人才会拥有;又如在学生面前,某位教师拥有让学生敬重的人格与知识技能,随时可以在学生需要时帮助他、引导他,这样他便是一位有风度的人士,甚至是“美”和“善”的象征。钱理群先生曾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讲述一个故事:一次,他和三十几位南师大附中的同学在母校聚会,回忆起20世纪50年代高中生活,钱先生与他的同学们一致认为,他们的陶强老师是他们心中最美的老师,给他们留下了50年代最美的瞬间!因为陶强老师的正气和大气,因为陶强老师的自然风采和高贵(教育必须是高贵的、正气的、大气的、自然的),因为陶强老师亦师亦母的爱;因为陶强老师为他们营造了广阔的天空,引导他们走向人生的成功。最后,我引用钱理群先生的一首富有教育哲理的诗来表明我的感受:教师是牵着孩子们的手来到智者身边,然后悄悄地离去,让孩子们与大师对话,当他们相互理解时,教师在旁默默地微笑!

其五,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影响,不断让他人成功。我认为这是实现领导力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最难做到的。这不仅需要教师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帮助、影响他人走向成功。如在教师同伴中,某教师乐意帮助别人,特别是在专业上让他的同伴感受到由于他的思想影响或直接的授予使他人成功,这种影响十分巨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就是人生的成功。又如在学生中,教师的一次鼓励可以让一名初尝某门学科成功的学生从此爱上这门学科,乃至走进这门学科;教师自己的好学的行为同样影响着他的学生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细心地帮助学生,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等等。总而言之,让周围的人成功,一定是实现教师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三、培育途径策略的实践研究

根据上述理论研究与学校师生的调查结果,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试图找出一条培育教师领导力的途径来。

1.通过学习化管理培育先进教育理念

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对一个转型期的社会与教育来说,要实现正确的领导力,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确立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新教育理念的确立绝不仅仅是背出一些教育名言或读几本书的事,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实际去实践这种思想、反思研究这种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形成符合先进教育思想的与教师教育风格和学生实际相符的教育行为,并最终形成与这种思想与行为一致的教师教育观念。我们认为只有到这个时候,教师才具有了这种新教育理念。

上海市亭林中学是一所地处金山区亭林镇的普通高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其该校地处远郊,人才大量流失的同时,该校教师整体的教育理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上,加上亭林中学长期以上海市最低高中录取分录取新生,教育质量较低,社会认可度低,外流学生高这“三低一高现象”,全校师生缺乏信心,即师生对自己和学校缺失信心,据我在亭林中学2006年9月的一次调查,83.6%的教师和87.5%的学生认为07届高三高考是没希望的(针对07届高三做的调查),所以,改变教师教育理念从而去影响学生,实在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学习化管理来有效提供教师的领导力,并以“理解教育”(理解教育的具体内容参见本书相关文章)在高中学段的推广研究作为改革教师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载体。(www.xing528.com)

我们主要通过如下一些策略来实现学习化管理,推进“理解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1)组织学习型组织

对于亭林中学这样一所从未进行过一项具有前瞻性课题研究的学校来说,教师观念落后,师生关系紧张,师生误解与自我误解严重,要真正实施“理解教育”谈何容易?为此我们以课题的组织、学习、实施、研究为手段和目的,着手组织学习型组织。学校成立了龙头课题“理解教育”研究(市级),老师们在初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在总课题下成立了9个子课题,各教研组形成与之配套的课题研究,每位教师都全程、全面参与课题学习、实践、研究。

(2)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创新,形成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仅学习相关的“理解教育”理论,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与指导。课题中心组成员还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成果,编辑了《“理解教育”读本》一书,让老师们学习“落地”的可以操作的理论。当然,这种学习最好的途径是实践与学习的结合。我们让老师们在实践中省思传统教育的弊端,揣摩新教育理念内含的先进思想;让老师们在实践中尝试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方式,并在实践中尝试到成功。反过来,实践的进行又促使老师们不断地学习新信息,形成了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循环。2年多的研究、学习、实践,老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研究的进行,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3)合作是学习化管理成功的保证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多元化,一个人的信息在学生面前就显得相当单薄。所以,学校倡导工作生活中教师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一方面,这种合作交流使教师的信息得以流动与交换,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的信息量,另一方面,根据威廉·大内的Z理论,这种合作与交流极大发挥和发展了微妙性的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益。从“理解教育”角度讲,这种合作学习有利于消除相应误解与自我误解,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增进了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

2.引导教师寻找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

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其中一题为:你最喜欢的课型。有21%的学生选了“老师讲我们听”,有28%学生选“老师引导我们学习”,有14.5%的学生选了“老师放手我们自主学习”,而最多的选择是:“老师边讲,我们边学习”,达36.5%。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感到震动,原来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并不习惯于满堂灌,也不习惯自主学习!而是希望老师一步步引着他们学习。我们分析了亭林中学学生(以上海市高中最低录取分数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的特点:基础知识一般、语言数理智能一般。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满堂灌,他们会讨厌;如果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不会。

由此我们设想,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领导力,一定要找到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一是因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只有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谈得上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才谈得上学生喜欢教师,才谈得上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和具体教育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其二,领导力的实现的前提就是受教师影响的一方能接受教师,当学生喜欢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意味学生接受了教师与他主持的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认为,学校有责任帮助教师寻找他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

我们根据理解教育的思想提出:寻找学生喜欢的教学,其主要内涵是:其一,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习惯,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能够运用一定的科学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二,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发展、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适时地改变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老师和这门课程。其三,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因势利导迎合学生的兴趣,逐渐引导这种兴趣到学习上来。其四,关爱学生,实现心灵对话,消除误解,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并喜欢这门课。

在这2年中,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教育实践研究来帮助老师寻找他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其领导力。

进行“三反思二实践”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寻找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第一反思是每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哪些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法或内容,反思自己成功的方面,从而初步梳理出课堂教学的思路来。第二,教研组在研究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教材与教学,商量探讨,尝试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最后决定由教研组的某一老师执教课例。第三,课例实践研究与反思,教研组集体听取课堂教学,课后,任课老师就本课例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说明,教研组全体成员结合课例进行研讨反思,回答三个问题,即:这个课例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没有?哪些方面解决好了,哪些方面还有欠缺?今后如何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要求教研组写出第二步反思,执教教师写出1200字左右的反思。第四,教学行为跟进,在上次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由另一位教师再上一节课例。第五,再反思,教研组再次进行课例研究,首先是同样要回答上次课例研究的三个问题,然后对教研组今后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并要求每个成员行为跟进。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要写出课例研究报告,每名组员要写出相应的自我反思,并说明今后努力方向,执行课例的老师要写出1200字左右的反思。在这样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教研组要形成一定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向,并要求所有教师面向学生与未来,教学行为跟进。

在这样一个为期一个半月的教学研究活动后,我们开始帮助教师梳理“理解教育”思想与我们正在推进的“寻找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关系,及时推出一个主题“让课堂充满理解”。经过一个阶段努力,课堂教学状态发生了极大改观,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效益进一步提升,我们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学生喜欢的教学策略,如:吴金瑜老师的“物理现象课堂化”;金龙老师的“学习指导策略”;钟梁欢老师的“提升学生元认知能力策略”;程琦欢老师的“课内关注,课后跟踪”;庄红新老师的“小步子,快反馈,精讲多练”;祁成军老师的“感情先行,师生互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了亭林中学的教学特点:低坡度,多对话;慢节奏,多反馈;不埋怨,多激励;少说教,多辅导;避失败,多成功。

2007年5月,我校组织了“在课堂中理解——寻找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大型教学活动,有20多位老师相继开课汇报。金山区高中专业委员会近30位专家领导组团观摩了我校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听取了多节课堂教学,又听取了校长和有关人员的汇报,高中专业委员会会长汤健特级校长等专家领导对于我校的探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相信我们亭林中学一定能找到“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

这样的教育实践研究活动的展开,让教师全新的理解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成为我们教师自己的教育思想与行为方式。我们还根据亭林中学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将教学的时空分成“一一二”三段,即一分功夫在备课备学生找资料方面,一分功夫在课堂,还有二分功夫在课后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与师生间的个别交流。其中,师生间课后的个别交流已成为我校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学生喜欢教师与这门科目的重要原因,从而极大提高了我们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教师的影响力。

3.师生共同建构个人、班级学校的愿景,提升每位教师的影响力

亭林中学原有的基础无疑会让校内外很多人感到失望:10多年来,亭林中学都是以上海市最低高中录取分数线录取新生;10多年来,我们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在低位;10多年来,我们的优秀师资流失严重等等。所以,要让我们教师与学生团队(学校、班级)与自身建立信心,首先应让我们师生看到自己的团队与个人的希望所在,建立起团队与个人美好的愿景。在这一年时间里,我们抓住“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样的契机,及时注入理解教育这样的先进教育思想,师生一起在教育实践中绘就自己与团队的愿景,从而让亭中全体师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具体的过程可参见本书导言部分。

在这样一个构建团队和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4.开放课程,放飞教师智慧,让师生一起建设学校课程,让教育更接近师生的实际

我们知道,尽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但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学习方法来看,还是带有共性的为多,是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共性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基础。学校作为社会为人类的未来而开设的教育机构,不仅要满足社会要求,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根据我校特点、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由师生共同在理解人生意义的基础上,开发了30多门生本课程。具体表现在:建立起系列节日课程(为期一个月),现在已开展的有:礼仪节、感恩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广泛建立起可供学生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主要有:青春藤文学社、话剧社、棋社、合唱队、艺术欣赏、民乐队、电视台、跆拳道、艺术体操、管弦乐队、科技制作、田径队、各类球队等等;形成了社会实践类研究性课程,主要有节约用电社会调查、绿色农业调查、民生问题访谈、走进亭林、走进鲁迅、南京行等研究活动;承办了一批区级以上学生活动,如:金山区“与文明同行,迎特奥盛会”主题宣传活动;学习“十七大”金山区诗歌比赛;金山区阳光体育大联赛;金山区高中辩论赛;金山区优秀人才与亭中学子面对面等。

在这样的生本课程(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的课程)的理解与开发过程中,大大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而这种以学生发展需求和兴趣为导向,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又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修养,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而提升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力,也就是说,提高了教师的领导力。

5.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006年9月我们的初步调查显示,亭林中学学生在对自己和前途失去信心的同时,对我们的老师不信任,认为普通高中的教师素养低、能力差,不可能让我们走上进步之路,学生到亭中来大部分是为了混张高中文凭。据我在亭林中学2006年9月对高三教师与学生的一次调查,83.6%的教师和87.5%的学生认为07届高三高考是没希望的!针对这种情况,正如上述所说,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引进理解教育,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们不仅欣赏学生的优点,更能包容学生的缺乏”;“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我们知道生命是需要等待的,所以,教育者要学会等待学生的成功”;“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的生命是有差异的,所以,这种差异不是教育的包袱,而是教育的财富,只有有了这种差异,世界才会多姿多彩”等教师教育理念,并日益成为教师的教育方式,由于我们亭林中学这种教育方式与思想在教师中逐渐成为一种教育文化,我校的师生关系日益改善,成为我们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基础。同样,这种理解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极大提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亦师亦友、亦父亦母般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为渴望的师生关系,就像钱理群教授所言,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最美的瞬间!这种影响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而且会极大提供教师的领导力。

6.创造机会和提供舞台,让学生成功与自信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体会到,学生的成功(大部分)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而非失败基础上。而人对某件事的自信更是建立在某件事的成功基础上。从学习心理学分析,某件事情的成功会刺激神经皮层,并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留下积极的记忆,每当类似的事情在今后出现时,仍会引起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让人充满兴趣地投入这件事情中去,而某件事情的失败会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从而让人对事物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在某门学科上取得成功后,会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向深度钻研。同样,当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连受挫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从而降低学生自身学习的内驱力,也会讨厌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任教的学科进而喜欢他,他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成功。

在这2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辩论赛、各类体育比赛、形式多样的艺术展示、科技发明展示、各类知识竞赛,创办了话剧社、文学社、合唱团、乐队、跆拳道队、舞蹈队、艺术体操等几十个学生社团,让所有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我们的老师在理解教育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鼓励性评价,改变了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让我们的学生不断接收到来自老师的鼓励和成功。同时,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智慧地创设学生表演的时空,让学生不断在课内外取得成功,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知道我们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较弱,故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了“降低教学难度,减小知识坡度,慢节奏、多反馈、勤引导”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当学生学习与生活遇到困难时,老师们都会课后跟踪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失败),让学生在一步步成功中走向成功与自信。

如高三(5)班的姚勇(化名)同学是一个被多所学校开除的学生,是一个甚至被家长认为难以救药的学生,当他在2006年下半年转入我校以后,在班主任顾老师的激励下,在各科任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下,现在的姚勇同学不仅在行为表现上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高中生,而且在学习上不断前进,有望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再如高三(4)班的陆技(化名)同学,这也是一位被某所重点中学开除的学生,2007年上半年转入我校后,班主任张小红老师对他作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他逐渐不再沉迷于网络,而他在学习上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们看在眼里,不断予以表扬,使他逐渐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可以说,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是陆技思想发展与进步的原动力,是他现在能在学习上名列年级前茅的基础。

通过2年的努力,今日的亭中老师都有一颗理解学生之心。在教育行为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老师的确做到了“善于欣赏学生的优点,也能包容学生的缺点”,我们的老师在面对学生的不理解与失败时,知道了如何引导或等待学生成功;我们的老师在教育中知道了,师生只有在心与心的对话中才有可能相互理解,学习只有在双方的交流中才能成功;我们的老师知道了只有爱与理解才能化解学生曾经的失败,让他们重树成功的信心……

今天,我可以自信地说,只要你走进我们的老师中,虽然他们大多还略显稚嫩,但他们每一个都有一套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套路”。

我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学生记忆最深的老师是曾经让他成功的老师,也是他最敬佩的老师。所以,当我们让我们的学生走向成功时,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是无需说明的,教师的领导力也一定能得到实现。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进行,我校老师的领导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份教师调查报告显示: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已得到了质的提升,从学生的访谈中同样能体现出教师的努力,87.5%的同学喜欢他们的老师,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的提高说明老师对学生影响力的提升,从而带来学生的发展,而教师领导力的提升必然带来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在刚刚过去(2007年10月)的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对我校全体老师的听课、评课中,认为好和较好的老师占全校老师的72%,我校已有62.3%的教师列为市、区、校骨干教师行列。

四、研究反思

2年的研究实践,我要感谢亭林中学的全体教师与学生,因为有他们无私的参与才会有这些有实践成果的结论,尽管粗浅,但是来自实践的成功,让我感到欣慰。写完这篇报告时,再次反思已做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作进一步的研究:

(1)在我的研究报告中,对教师领导力已经作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被实践所证明教师领导力的提升确实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带动学生的发展。但是,限于本人才疏学浅,研究时间较短,对教师领导力的鉴定与内涵还是不清晰,特别是教师领导力与教师专业素养其他方面能力之间的区分与联系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不清晰必然会造成此次研究的不完备。当然,这也是好事,一方面,教师领导力这个概念是一个随时代和生命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与生命的发展,教师领导力必然有新的内涵与外延加入;另一方面,今天的不完备也为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很大空间,单就这两方面来说,关于教师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将继续下去。

(2)如上所述,教师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还是不完备的,但我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碰撞、信息变化一日千里的时代,教师领导力是教师的重要素养,我们教师必需提升自己的这种素养,不然他将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与生命发展的需要。

(3)在教师领导力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也有领导力的问题,而且也是现代学生一个重要的素质,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领导力,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在当下的教育过程中,领导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角色,领导力是我们教师重要的专业素养。

(2008年6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